⑴ 壟斷的問題
壟斷企業的存在成為阻礙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壟斷企業缺點主要有,壟斷企業提供的產品,價格比市場競爭價格高一些。等效於減少了其它企業的利潤,也剝奪了普通消費者的部分消費收益。企業與消費者損耗的價值部分轉移到壟斷企業,大部分白白浪費掉。這白白浪費掉的財富,等效於減少了社會財富的生產量、降低了國民幸福水平。
壟斷導致較高的產品價格,減少了國民對這些產品的消費量。減少了國民可能獲得的收益。價格的扭曲,也扭曲了人們的消費結構,增大了社會發展的摩擦力,降低了社會的運行效率。
由於沒有競爭,壟斷企業沒有過剩的產品供給,等效於減少了就業量。從整個社會的安全運行角度看,由於沒有多樣性,使社會不能適應突發事情。一旦出現問題,會導致全面癱瘓。如果在競爭狀態下,一方出現問題,還有競爭對手。競爭有利於社會的安全運行。競爭帶來的供給過剩,有利於應付變幻莫測的市場,壟斷就沒有這個優勢。壟斷的各種壞處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⑵ 5壟斷價格為什麼並不違背價值規律
壟斷價格的出現,並沒有否定價值規律的作用:
1、壟斷價格不可能完全脫離商品的價值,壟斷組織也不可能任意提高或降低商品的價格。它的變化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受競爭和供求關系的制約。
2、壟斷價格沒有改變全社會商品價格總額和商品價值總額的一致性;壟斷組織通過壟斷高價或壟斷低價獲取的壟斷利潤,只是其他商品生產者所失去的價值部分。
3、壟斷價格的確定和變化,歸根到底仍然取決於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的多少及其變化。因此,壟斷價格只是改變了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只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新變化。
價格壟斷存在的危害
1、價格壟斷行為直接傷害市場
價格是市場資源配置的信號,壟斷價格行為的存在,使得價格作為資源配置的信號失真;使得調節生產和流通的杠桿發生扭曲;使得公平、充分競爭受到限制或排斥;使得正常的市場秩序受到危害。
2、價格壟斷行為使消費者面臨損失
壟斷是通過限制產量而提高價格,或者說壟斷者為索取高價而降低產量。壟斷導致高價格、低產量,給消費者帶來兩大損失:一是價格方面的損失。二是消費者在購買數量方面的損失。
3、價格壟斷行為會給社會造成損失
由於壟斷價格高於競爭價格,壟斷產量又低於競爭產量,因此,在壟斷產量水平上,每增加一單位產出,其邊際成本都會小於競爭價格,這時繼續擴大生產企業依然有利可圖。然而壟斷限制生產,使得企業損失這部分利益。
⑶ 如何理解市場價格圍繞壟斷價格上下波動
價值是沒變,但價格隨著壟斷者所定的價格相應的會發生變化,會有波動都是在壟斷者獲得的利潤上進行的,即可能這次壟斷價格會低點,下次壟斷價格就高了,是這個意思吧
⑷ 壟斷是如何造成市場失靈的 壟斷為什麼導致市場失靈
只要不是行政壟斷或黑社會暴力壟斷,就不比擔心,如果壟斷,就意味著價格扭曲,老百姓買單
⑸ 壟斷價格使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歪曲地表現為大部分商品的市場價格採取了壟斷價格的形式。這句話如何理解
假如市場上只有100把雨傘,我花1000全部都買了,市場上就會沒有這種貨了,這是壟斷,然後我在把買的這些雨傘在賣出去,可以高價。意思是這意思,具體你能不能理解就沒辦法了
⑹ 如何看待自然壟斷行業的價格問題
長期以來,電力、電信、郵政、交通、煤氣、供熱、自來水等行業因具有自然壟斷特徵而實行壟斷經營。經營者受利益驅動,時常使其商品或服務價格偏離市場經濟原則,損害消費者利益;價格主管部門則往往因機制和信息的原因,在制定和調整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時缺乏客觀的定價依據。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的高低及其變化,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從自然壟斷行業的基本特徵出發,分析其存在的價格問題與原因,探索加強價格監管的思路,是價格主管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自然壟斷行業運行的基本特徵
自然壟斷最初是指由於資源分布條件限制而無法競爭或不適宜競爭所形成的壟斷,後來人們從規模經濟角度認為自然壟斷主要是指一個企業能以低於兩個或者更多企業的成本向市場供給某種商品或服務而產生的壟斷。自然壟斷行業是指具有自然壟斷性質,或者擁有自然壟斷特徵的企業集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各種行業的監管是建立在不同行業運行規律基礎之上的,其基本目的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社會福利最大化,任何違背行業運行規律的監管措施都會造成資源配置效率下降和社會福利損失。客觀分析自然壟斷行業的特徵,是探討其價格監管的起點。
———自然壟斷行業成本的「規模經濟性」。自然壟斷行業成本具有隨著產量增加而下降的規模經濟性,生產規模越大、產量越多,其平均成本、邊際成本就越低。自然壟斷可以使一個企業生產一定數量商品或服務的總成本比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企業共同生產同樣數量商品或服務的總成本低,以至於在既定的市場需求下,一個企業足以提供全部產量,因而從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益的角度看,由政府以市場准入管制保證其壟斷經營,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如在同一城市、同一街道的同一住戶不可能安裝幾家自來水公司、供電公司、燃氣公司的管道或網線,由用戶任意選擇使用。否則,會造成重復建設投資和每個企業都承擔巨額初始投入成本。自然壟斷行業成本的規模經濟性還表現為傳輸網路(如交通、電力、通訊信號等)的流量越大,邊際投資收益越大,經營成本越低。以電信行業為例,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電信服務規模每增加1%,平均每線成本就下降0.6%,而且只有當電話普及率達到10%以上時,電信網路的規模效益才能顯現出來。自然壟斷行業成本的規模經濟性特徵決定了其壟斷經營可減少重復建設,提高網路運營效率。但自然壟斷行業由獨家企業經營,會使之憑借其壟斷地位,本能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不改進生產技術、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條件下,通過限制商品或服務數量、提高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辦法來獲取壟斷利潤,既損害整體經濟效率,也損害社會公平。因此,為了防止自然壟斷行業利用壟斷地位牟取壟斷利潤,政府必須對自然壟斷行業價格進行監管,以保護公眾利益。
———自然壟斷行業投資的「成本沉澱性」。自然壟斷行業依賴網路為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需要大量投資用於商品或服務傳輸網路建設,而且規模越大,需要的投資越多。如固定電話、自來水、電力、鐵路、有線電視等,必須藉助於傳輸網路才能將其產品或服務傳遞給用戶,用戶也必須藉助於傳輸網路才能使用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而固定電話網、自來水管網、電力供應網、鐵路運輸網、有線電視網等都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並且這種投入形成的固定資本具有長期使用性質,折舊時間長、變現能力差、資產專用性較強,很難將其用於其他用途,從而形成巨額「成本沉澱」。自然壟斷行業投資的成本沉澱性既構成了自然壟斷行業的退出壁壘,又成為其他競爭者的進入壁壘。其他競爭者要進入該行業,必須有自己獨立的網路系統,需要巨額投資,面對投資形成的巨額「成本沉澱」,若其資本實力不濟,很難與先進入的企業實現平等競爭。對於這些投資巨大、需要網路支持的業務而言,過多企業的進入會導致傳送網路和其他設施的高成本與重復投資,不僅會浪費資源,而且會使每個企業的網路系統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政府一般給予自然壟斷行業以壟斷經營權。然而,自然壟斷行業取得壟斷經營權會使其相對於消費者處於支配地位,容易以質低價高的商品或服務牟取壟斷利潤,甚至對消費者附加種種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因此,政府要通過價格監管控制其獲利水平,限制其設定價格的能力,以保護消費者利益。
———自然壟斷行業經營的「區域界限性」。自然壟斷行業包括自來水、煤氣、電力等,其壟斷經營通常發生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具有明顯的區域界限性,表現為它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的范圍、質量、數量、品種、價格等因地區差別而異。自然壟斷行業這種特徵主要由以下因素決定:首先,受區域界限及商品或服務傳輸網路的限制。區域面積的大小、居民數量的多少、區域內消費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的企業數量既決定了輸送網路的邊界及輸送范圍,也決定了輸送網路在邊界范圍內的設置密度,它會將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需求量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其經營呈現區域界限性。其次,受不同區域及區域差別性的限制。區域差別性主要指在不同地區,政府的財政能力、居民的收入水平、資源的稟賦條件以及自然壟斷行業的經營能力各不相同。這種差異直接決定了不同地區自然壟斷行業為消費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在質量、數量、品種、價格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在一般情況下,政府的財政能力直接決定了它對自然壟斷行業的投資量以及補貼力度;居民的收入水平對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的銷售數量及其價格水平有重要影響;資源的稟賦條件直接決定著某些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價格;自然壟斷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直接決定著其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成本和質量。自然壟斷行業經營的區域界限性,使其一般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社會平均成本,消費者也不能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意願對其商品或服務進行自由選擇,只能被動地接受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因此,從維護消費者利益出發,為防止侵害消費者利益行為的發生,政府在促進自然壟斷行業發展的同時,應對其價格進行監管。
———自然壟斷行業業務的「動態可變性」。在自然壟斷行業中,既有自然壟斷業務,又有非自然壟斷(競爭性)業務。自然壟斷業務是指那些藉助固定網路經營的業務,如電力行業中電力輸送(包括高壓電與低壓配電)是自然壟斷業務,而電力生產(發電)則是非自然壟斷業務。從動態的角度看,自然壟斷業務具有相當大的可變性,過去是自然壟斷業務,現在未必是自然壟斷業務。同理,即使現在是自然壟斷業務,難保將來也一定是自然壟斷業務。這是因為技術進步往往能夠使自然壟斷業務發生改變,如在電信行業,隨著移動通訊、微波和衛星傳輸、互聯網、數字技術等的發展,其自然壟斷業務范圍縮小;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單個企業的最佳生產規模相形見絀,從而使自然壟斷業務發生變化,如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電信、電力等行業在區域市場上具有自然壟斷性,當市場需求量超過適度規模經濟的范圍後,這些行業的許多領域就不具有自然壟斷性,這是同一種行業(如電信、電力)為什麼在經濟發達國家和經濟不發達國傢具有不同市場結構的一個基本解釋;大多數自然壟斷行業都存在替代品或外部競爭,如公路運輸對鐵路運輸具有較強的替代性,在公路網發達的地方,鐵路行業的壟斷地位是脆弱的,使其自然壟斷業務發生變化。自然壟斷行業業務的動態可變性,要求政府在放鬆非自然壟斷業務價格監管的同時,加強對自然壟斷業務價格監管,防止自然壟斷行業混淆自然壟斷業務與非自然壟斷業務的界限,實行交叉補貼,以促進自然壟斷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自然壟斷行業存在的價格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然壟斷行業價格及其價格監管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通過對自然壟斷行業價格進行調整與放權,使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供給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緩解了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問題,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自然壟斷行業價格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
———追求壟斷高價。自然壟斷行業和競爭行業的差別是它具有影響其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能力。在我國對自然壟斷行業實行嚴格進入管制的情況下,自然壟斷行業因無外部競爭壓力,往往憑借其壟斷地位追求商品或服務的壟斷高價。突出表現在:一是自然壟斷行業利用信息不對稱誤導政府調高價格,獲得超額利潤。如郵電行業在郵政價格一路攀升的情況下,仍以虧損為由要求提價;電信部門憑借其壟斷經營地位追求壟斷高價,使電信價格比發達國家還要高,民眾要求降價的願望遲遲得不到實現。二是自然壟斷行業利用其自身的壟斷地位,延伸經營范圍或附加各種不合理交易條件,進行強買強賣,強迫交易對方或消費者接受其不合理的價格或收費,賺取由壟斷帶來的不正當收益。據《企業信息報》載,河北省某市決定為市區內幾個住宅小區統一安裝煤氣管道,煤氣公司規定用戶必須購買該公司的灶具,其價格比市場上同類產品價格高出15%;居民安裝熱水器,要向由煤氣公司交100元審批費,且要購買該公司銷售的產品,每台售價比市場上同類產品高30~50元,若在他處購買,則要再交100元手續費。三是擅自調整商品或服務價格或自立收費項目,採取價外加價或價外收費變相提高價格,在執行價格政策時見機行事,價格上調時跟得很緊,價格下調時卻尋找種種借口而延期執行,賺取價格政策變化的時間價差。以電力為例,2002~2005年,全國共查處電力價格違法案件15456,查出價格違法所得27.96億元。自然壟斷行業追求壟斷高價,使近年來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呈現不斷上漲趨勢。
———倒逼政府定價。自然壟斷行業不僅壟斷商品或服務經營,也壟斷信息尤其是其成本信息,導致價格主管部門在價格監管中無論如何的高明,也難以掌握其真實的成本信息,即使價格主管部門能夠掌握其真實成本,它也會以種種理由否定其真實性。同時,價格主管部門受管理職能制約,既無法控制和掌握與價格形成相關的自然壟斷行業職工工資收入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固定資產規模、折舊、負荷率等因素,也不參與監控市場准入、運行成本管理,加之其管理人員存在知識的局限性和有限理性,使其在與自然壟斷行業有關真實成本信息的博弈中處於劣勢。如電網成本,購電成本與輸配電費用是銷售電價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銷售電價的主要變數。從購電成本來看,上網電價雖由價格主管部門確定,但由於不同發電機組上網電量結構的不斷變化,加上電網經營企業對上網電量的壟斷和對電廠的各種考核指標的影響,購電成本已不能簡單地通過核定的上網電價推算得出,具體的購電成本資料只能憑電網企業提供;從輸配電成本來看,電網投資額巨大,而投資成本又是輸配電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輸配電成本的40%以上),電網經營企業到底有多少資產只有電網企業自己知道;再加上主輔不分,大量關聯交易的存在,電網的投資成本對價格主管部門來說更是霧里看花。自然壟斷行業通常利用其商品或服務成本信息不對稱,憑借自身的信息優勢,以成本上升為由倒逼政府定價,這是幾乎所有自然壟斷行業都稱自己的商品或服務價格偏低、存在虧損的重要原因,無論是鐵路、自來水行業,還是煤氣、有線電視行業,在每次價格聽證會上都會聽到自然壟斷行業提價的理由是成本上升導致企業虧損經營,而對其自身管理不善、效率低下、職工收入和福利待遇普遍偏高等視而不見。自然壟斷行業倒逼政府定價,實際上是把本行業由於低效率造成的損失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使價格監管徒有虛名而失靈。
———排斥價格競爭。自然壟斷行業從自身利益出發,通過帶有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內容的歧視性價格或收費政策搞市場分割與地區封鎖,阻撓正常的價格競爭。如在電信行業,中國移動公司與聯通公司往往通過技術手段,鎖定自身的業務范圍,進行業務捆綁,排斥價格競爭。自然壟斷行業排斥價格競爭還表現為企業千方百計地尋求地方保護,人為設置市場壁壘,阻礙市場競爭和資源優化配置。如二灘電站位於四川雅礱江下遊河段,總裝機330萬千瓦,曾因不能在四川上網送電而不能正常發電;廣東作為用電大省,寧願使用本地電廠提供的高電價,也不願使用雲南省輸送的低價水電。另外,自然壟斷行業受行政約束和與關聯企業的利益共享,也會排斥價格競爭,如電網經營者同時擁有自己的電廠,即使電網供電採取公開招標方式,電網經營者可讓其下屬電廠降低電廠電價排擠競爭對手而實現其獨占市場的意圖,其降低價格所帶來的虧損或利潤損失則可通過提高電網租用費等費用補回;有的甚至寧願要價格高的火力發電上網,也不讓價格便宜且有利環境保護的小水電上網,即使讓小水電上網,也會以各種理由打壓小水電上網電價,使「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流於形式。壟斷是公平競爭的大敵,自然壟斷行業排斥正常價格競爭,損害他人利益,會加劇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平。
———實行交叉補貼。目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往往同時經營自然壟斷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業務,為其利用非自然壟斷業務進行交叉補貼創造了條件。自然壟斷行業出於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自然壟斷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業務的公共成本分攤時,通常把非自然壟斷業務成本或費用轉移到自然壟斷業務中,進行自然壟斷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業務的交叉補貼,既導致了政府定價的虛高,也造成了非自然壟斷業務的超額利潤和排斥競爭等問題。同時自然壟斷行業一般被要求承擔普遍服務的義務即以可以承受的價格向包括低收入消費者在內的所有用戶以及包括農村地區、邊遠地區或其他高成本地區在內的所有地區提供有質量保證的服務,這種普遍服務的資金主要是通過交叉補貼方式補償的,由自然壟斷行業用從高盈利項目或地區獲得的超額利潤來補貼虧損項目或地區,由此造成自然壟斷行業虧損的政策性因素和經營性因素模糊不清,自然壟斷行業往往把其虧損全部視為政策性虧損,進而尋求調價或轉向價外加價、價外收費。目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的交叉補貼問題十分普遍,如政府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雖然工業用電因為批量大、負荷穩定、峰谷差小,對電網來說最經濟,居民用電因功率分散、高峰用電多而不太經濟,兩者相比應該是工業電價低而居民電價高,國外工業電價一般相當於居民電價的一半,但目前我國的情況是居民用電價格低於工業用電價格,在銷售電價中存在工業用電與居民用電的交叉補貼,電價實際上承擔了一定的財政轉移支付功能。交叉補貼混淆自然壟斷行業經營性虧損和政策性虧損,並通過價格使其合法化,由此導致自然壟斷行業虧損和職工工資增加並存的局面,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利益。
———價格形式單一。目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價格形式單一,不能准確地反映供求關系,也沒有形成合理的差價、比價關系,不利於節約資源、平衡供求矛盾。按照經濟運行原理,合理的價格能有效地平衡供求關系,反過來,供求關系的變化又影響著價格變動的方向和幅度。但電力、電信、郵政、交通、煤氣、供熱、自來水等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制定和調整並沒有準確反映供求關系。如煤氣的消費具有較強的季節性,而目前的價格卻是一年四季一價不變,由於忽略了季節差價,煤氣生產總是被動地去適應需求的變化,造成旺季供不應求,淡季設備閑置,加劇價格矛盾。同樣自來水的生產和消費也具有季節性,由於受江河、水庫水資源豐枯季節影響,但自來水並沒有季節差價。無論是煤氣還是自來水對同一類型的消費者,價格標准只有一個,產品單價與消費量無關,在價格不到位和實施財政補貼的情況下,這種與消費量脫節的一步計價,往往會出現多用多補貼,少用少補貼的不合理現象,一方面增加了國家財政補貼負擔,另一方面在客觀上鼓勵了對資源的浪費。還有供電、供水、供氣等都有高峰與低谷的區別,然而由於沒有峰谷價格區別,無法通過價格調節峰谷。政府喊了幾年的階梯水價,峰谷電價、計量收費等,無疑是平衡供求矛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有效杠桿,但由於種種原因難以在自然壟斷行業實行。
三、自然壟斷行業價格問題的原因
價格監管是價格主管部門從資源有效配置出發,依據法律法規對價格(或收費)水平和價格結構進行規范和控制。我國自然壟斷行業之所以會存在諸多的價格矛盾與問題,除了自然壟斷行業受利益驅動的原因外,主要是由於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機制不健全。
———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當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的最大缺陷是其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對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基本上是依靠政府行政手段進行協調,而不是依靠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和約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統一規范自然壟斷行業價格行為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具體規范某一特定自然壟斷行業價格行為的單行法律法規,只是在《價格法》及與自然壟斷行業相關的各部門法中涉及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問題,且有關規定尚不完善,如《價格法》把自然壟斷行業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與公用事業、公益事業等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並列在一起,列入政府定價的范圍,沒有明確自然壟斷行業的范圍,致使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范圍不清;《價格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開展對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價格、成本調查時,有關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需的賬簿、文件及其他資料」,但在價格主管部門制定或調查自然壟斷行業價格時,自然壟斷行業往往從保護本部門、本行業的利益出發,提供虛假的信息,即使價格主管部門發現其中的漏洞,也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處理;已有法律法規的規定過於原則,沒有對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成本構成和控制標准、利潤率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導致價格監管缺乏約束力和可操作性;對自然壟斷行業監管立法主要採取委託行業立法的方式,導致法律法規更側重於促進自然壟斷行業發展,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考慮不夠,存在部門和行業保護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價格監管的效率。
———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中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目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實行政府定價,其價格是按成本加成形成的,即以「價格=成本+利潤+稅金」的公式定價。它雖然明確了價格構成,但在具體構成項目上,除稅金項目外,其他兩項構成要素比較模糊。就成本來說,自然壟斷行業的定價成本應是社會平均成本,但由於自然壟斷行業的特殊性,以及價格主管部門難以掌握其成本的完全信息,在制定或調整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時,主要是以自然壟斷企業上報的成本為依據,而企業上報的成本是其在特定范圍內壟斷經營的個別成本,不是合理的社會平均成本,以此作為定價依據會使自然壟斷企業即使不採取措施加強管理、改進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也能補償其消耗的成本並獲取利潤,導致企業缺乏創新的動力。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成本范圍不明確,自然壟斷企業通常會以成本上升為由「倒逼」政府定價,使價格監管主客體關系顛倒,成本變動成了經營者提高價格的理由和手段。就利潤來說,到目前為止,價格主管部門並沒有規定自然壟斷行業合理的利潤率標准,更不用說以總資產、凈資產為基礎規定不同的資本報酬率,在具體價格監管實踐中,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的利潤率,通常是自然壟斷行業和價格主管部門之間相互博弈、討價還價的結果。以成本加成方式制定和調整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是自然壟斷行業憑借其壟斷成本信息優勢「倒逼」政府定價的重要原因,由此導致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不具有刺激自然壟斷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功能。
———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機制本身存在著失靈。市場失靈是導致政府價格監管的原因,但監管不當也會形成監管失靈。目前作為價格監管者的價格主管部門不參與自然壟斷企業市場准入的管理,除有權制定和調整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外,對其它影響價格形成的有關因素都無法控制,甚至不得不批准已形成既定事實的自然壟斷行業價格,導致價格管制主客體關系的顛倒,價格監管失靈。價格主管部門作為公共權利的代表,應在國家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經營者利益三者之間取得平衡,但它在行使公共權利的過程中受信息獲取、行政體制的制約,有時會屈從於自然壟斷行業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壓力,使價格向自然壟斷行業傾斜,導致價格監管失靈。自然壟斷行業定調價程序中監督機制不完善,價格主管部門的定調價方案是以自然壟斷行業提供的成本資料為依據的,這些資料專業性很強,透明度較低,客觀上使人大、社會輿論、消費者對其無法形成有效的監督,也會導致價格監管失靈。在壟斷行業價格監管中,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使監管者在與被監管者的博弈中處於不利地位,價格監管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出現監管無效現象。在價格監管中不分自然壟斷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業務,導致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市場失靈與管制失靈現象並存,既沒有管好自然壟斷業務價格,又使非自然壟斷業務價格難以發揮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缺乏有效的成本約束。德國經濟學家賴登·格羅厄認為,企業成本的降低,從來不是一種自動的過程,而是對一種非常大的壓力的反映。自然壟斷行業在外部缺乏以嚴格科學的成本管理為依託的價格競爭,沒有生存危機的外在壓力,且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具有供給的獨有性和消費的排他性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消費者沒有選擇的餘地,它可以將成本上升通過提高價格轉嫁給消費者。我國在自然壟斷行業價格監管中,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隨著成本的增加而提高,缺乏有效的成本約束,不論其經營社會效益好壞,經營管理水平高低,其成本都能通過價格得到補償,導致自然壟斷行業沒有成本約束的內在動力。相反它出於追求行業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反而願意擴大成本支出,把人員膨脹、高檔的辦公條件、建造樓堂館所、提高職工福利水平等支出都攤入了成本,通過價格予以釋放。缺乏有效的成本約束使自然壟斷行業陷入了「高成本———高價格———高福利」的怪圈,一些自然壟斷行業雖然人浮於事、經營成本不斷上升,但其人員收入仍然大大高於其它非壟斷經營行業,出現社會分配不公。因缺乏有效成本約束而出現的成本與價格交替上升,是近幾年來我國許多自然壟斷行業商品或服務價格持續上漲的一種基本解釋。
⑺ 壟斷價格的出現,使價值規律的作用歪曲的表現為大部分商品的市場價格採取了壟斷價格的形式,什麼意思
由於市場價格的壟斷,價值規律就無從談起。就拿石油來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壟斷,讓石油的價格掌握在他們手中,價值規律的作用應該是隨著國際石油的價格漲幅。但是按照中國的國民經濟來看中國的石油價格是最高的。這不就是價值規律作用歪曲么。
⑻ 壟斷價格的產生改變了價值規律的作用的表現形式了嗎如果有,是怎麼改變的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而壟斷價格仍以價值為基礎:壟斷價格=價值+壟斷利潤。只是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發生變化。
它是由壟斷行業人為制定的價格,它不受市場的影響而獨立存在,是不受市場競爭機制的調節而且是不變化的獨立價格,它是市場價格中的獨立的價格因素。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不斷變化,各行業的產品或商品的價格也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趨向於合理的價格。可是「壟斷價格」卻保持著人為所制定的價格恆定不變。
(8)如何理解壟斷造成的價格扭曲擴展閱讀:
壟斷價格的形成,並沒有否定價值規律。原因在於:
(1)壟斷價格不可能完全脫離商品的價值,壟斷組織也不可能任意提高或降低商品的價格。它的變化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受競爭和供求關系的制約。
(2)壟斷價格沒有改變全社會商品價格總額和商品價值總額的一致性;壟斷組織通過壟斷高價或壟斷低價獲取的壟斷利潤,只是其他商品生產者所失去的價值部分。
(3)壟斷價格的確定和變化,歸根到底仍然取決於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的多少及其變化。因此,壟斷價格只是改變了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只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新變化。
⑼ 如何理解壟斷
壟斷 (Monopoly) (通常譯獨占),經濟學術語,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爭性的消費者;買者壟斷 (Monopsony) 則剛剛相反。壟斷者在市場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調節價格與產量。
1: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
2: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
3: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
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刺明已經形成。
5: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
⑽ 為什麼壟斷會造成價格扭曲
微觀經濟學揭示,壟斷企業和競爭企業所決定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是不同的。競爭企業是在價格等於邊際成本處進行生產,而壟斷企業則在價格高於邊際成本的地方進行生產。因此,壟斷產量會低於競爭產量,而壟斷價格會高於競爭價格。這就是說,壟斷是通過限制產量而提高價格,或者說壟斷者為索取高價而降低產量。壟斷導致高價格、低產量,給消費者帶來兩大損失:一是價格方面的損失。消費者在購買相同數量的產品時,要比競爭條件下接受更高的價格。消費者這部分損失因壟斷者限制產量、抬高價格而作為一種壟斷利潤轉移給了壟斷者,或者說被壟斷者剝削走了。二是消費者在購買數量方面的損失。消費者不能以同一價格購買到足夠數量的商品。這部分損失來自於壟斷者限制產量。由行業壟斷和行政壟斷產生的壟斷價格,實質上暴利定價,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或許會更大。它不僅會造成廣大消費者正當消費權益的損失,而且還助長了行業不正之風,為部分政府部門以權謀私大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