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指期權如何交易
期權是一種證券化的權利,投資者可以對權利進行買賣。目前我國在中金所上市了股指期權品種,同時滬深兩市也有ETF期權。那麼股指期權怎麼交易呢?
圖文來源:【財順財經】
財順財經:介紹股指期權怎麼交易?
下面以中金所滬深300股指期權為例,介紹股指期權的交易方式:
【1】建倉方式:分為備兌開倉、買入看漲(看跌)期權、賣出看漲(看跌)期權。
【2】合約乘數:每點人民幣100元。
【3】行權方式:歐式期權,行權日為合約到期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五,遇國家法定假日順延,行權日便是最後就交易日。
【4】交割方式:現金交割。
【5】交易時間:交易日的9:30-11:30,13:00-15:00。
【6】漲跌幅限制:上一交易日滬深300指數收盤價的±10%。
以上就是股指期權交易規則的一些內容。股指期權其實是一種風險極高的交易產品,如果大家想要參與,需提前了解期權的有關知識以及有關風險。
B. 股票指數期權的市場現狀
1、產品創新不斷。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新產品不斷被創新出來,股票指數期權的品種已十分豐富。從期權屬性來分,如今美國上市的股票指數期權已包括了許多種類。從大的方面來看,有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有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此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新型期權,如長期期權(LEAPS)、封頂期權(CAPS)、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光從標的指數的類型來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交易的指數類型就包括分別基於標准普爾(S&P)、道瓊斯(DowJones)、紐約證交所(NYSE)、盧塞爾(Russell)、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等指數的期權品種數十種。費城股票交易所則推出了20多種各種各樣的行業指數期權,如KBW銀行指數期權、KBW保險指數期權等。1997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開始交易E-miniS&P500股指期貨合約,成為其增長最快的產品。這種Mimi模式,很快推到期權產品中去,並為其他交易所所仿效。
2、交易量快速增長。從交易量來看,最近幾年,股指期權產品一直是增長最快的衍生產品之一。CBOE從1973年開始期權交易以來,直到1984年,花了十一年的時間,它的年交易量才超過1億張合約。到1998年年交易突破了2億張。然而僅二年後的2000年,年交易量就突破了3億張。到2005年期權合約量已到468249301張,比上年增長30%。從日交易量來看,1973年4月26日新成立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在第一天的交易中,交易量僅有911張合約。到2000年,日平均交易量才突破1百萬張。可到了2006年5月19日,單日交易量超過了570萬張,創造了新的日交易量記錄。
3、國際化趨勢明顯。美國股指期權市場的國際化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投資者的來源國際化。美國是國際金融中心,眾多投資者在美國市場上尋求投資機會,自然也就會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到股指期權市場中來。國際化的另一個表現是期權交易所紛紛推出國際指數期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開發出的了日經225的期貨期權。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也開發了基於中國指數(CZH)和日本指數(JPN)、香港指數(HKO)、富時FTSE歐洲100指數(EUR)等指數期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也推出了亞洲25指數(EYR)、歐洲25指數(EOR)、墨西哥指數(MEX)的期權。2004年5月6日,美國股票交易所(AMEX)推出了中國指數期權(CZH)。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也於2004年11月8日開始上市中國指數期權(CYX)。這是繼CBOE下屬的期貨交易所(CFE)於2004年10月18日推出的中國股指期貨的又一個新產品。再次,期權交易所走出美國開展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易如近年來CBOE與中國的合作和交流就大大增加。
股票指數期權
4、市場競爭秩序較好。看著CBOE期權交易的巨大成功,其他的交易所也開始涉及期權交易。在這些涉足股指期權交易的交易所中,除專業從事期權交易的CBOE外,主要還有兩類,一類是證券交易所,如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費城證券交易所(PHLX)等,另一類是期貨交易所,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等。
5、交易設施和技術不斷完善。交易設施和技術的不斷完善是股指期權交易有序進行的客觀條件和基礎。這些方面的改善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發展歷程中就表現得非常明顯。在交易網路方面,1975年,計算機化的報價系統就被引入CBOE,這大大地提高了效率。1984年引入了零售自動執行系統促進電子定單的執行。1989年引入了Ebook()。1999年引入了快速開盤系統。2002開始開發混合交易系統以綜合運用公開喊價系統與基於屏幕交易的兩種方式的優點。2003年正式啟用後,又於2004年進行了更新。此外,CBOE和其他期權交易商開始聯網,完成了跨市場聯接工程。
6、市場監管體系較完善。股指期權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的市場監管。美國股指期權市場主要有四個層次,中央監管、行業自律、交易所規則和各經紀商的自律。中央監管機構如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美國財務會計標准局(FASB)。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主要作用在於促進重要信息的披露、確保證券法律規則得到實施,保證交易過程的公平和公正。股指期權主要歸證券交易委員會管轄,但是股指期貨期則主要歸期貨委員會管理。美國財務會計標准局則是在財務會計方面促進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美國有豐富的股票交易所的成功經驗,為建立完善的股指期權交易制度提供了經驗。期權品種設計中的期權清算制度、頭寸限額和保證金制度都是保證股指期權市場順利發展的基礎。
C. 股指期權交易
你好,是的。買入開倉或賣出開倉後,是不是進行平倉後,就不需要行權了。就沒有訂貨單子了。
D. 股票指數期權的股指期貨與股指期權交易的區別
股指期權與股指期貨交易相比,區別在於:
(1)權利義務不同
股指期貨賦予持有人的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即合約到期時,持有人必須按照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指數;而股指期權則不同,股指期權的多頭只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股指期權的空頭只有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2)杠桿效應不同
股指期貨的杠桿效應主要體現為,利用較低保證金交易較大數額的合約;而期權的杠桿效應則體現期權本身定價所具有的杠桿性。
E. 股指期權怎麼交易
股指期權交易要開通股指期貨賬戶,投資者可以在證券公司或者期貨公司開戶,股指期權開戶要求:1、開戶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50萬元及以上;2、在開戶公司交易滿6個月;3、有融資融券或者融資期貨的交易經驗。
近年來,股指期權進入投資者眼簾。股指期權是判斷股指的漲跌,只需要付一定的權利金,如果判斷正確,可以賣出權利,獲得權利金收益,或者行使權利,買入股指期貨,平倉後獲得股指波動差價的利潤,判斷損失權利金。股市裡的股指期權也就是可以用特殊價格買進股票或者賣出股票的一種標志權利,不過是要在規定的時間段里才算。因此,期權交易是一種權利交易。投資者參與股指期權前應做好足夠的知識准備、經驗准備等等,股指期權交易保證金需要多少費用,財順財經具體如下:
① 股指期權開倉保證金:認購期權義務倉:開倉保證金=(合約前結算價×合約乘數)+max(標的指數前收盤價×合約乘數×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認購期權虛值,最低保障系數×標的指數前收盤價×合約乘數 × 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認沽期權義務倉:開倉保證金=(合約前結算價×合約乘數)+max(標的指數前收盤價×合約乘數x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認沽期權虛值額,最低保障系數×合約行權價格×合約乘數×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
② 股指期權維持保證金:認購期權義務倉:交易保證金=(合約當日結算價x合約乘數)+max (標的指數當日收盤價x合約乘數x 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認購期權虛值,最低保障系數 x標的指數當日收盤價x合約乘數x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認沽期權義務倉:交易保證金=(合約當日結算價x合約乘數)+max (標的指數當日收盤價×合約乘數x 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認沽期權虛值,最低保障系數x合約行權價格x合約乘數×合約保證金調整系數)
上面的演算法看起來比較復雜,其實在實際交易過程中,期權平台會給大家直接算出需要交納的保證金費用。
F. 股指期權什麼時候能上市交易
股指期權上市交易的時間,還沒有定論,期貨公司也會密切關注這一方面信息。從未來交易的情況來看,股指期權上市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將以機構投資者的套保操作為主,因為一般的中小投資者還不是非常的專業,即便想操作股指期權,也還需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而且一般的投資者都是有自己一套交易習慣,不會貿然進入陌生的新市場。
G. 股票指數期權的美國股指期權市場
股票指數期權市場的發展是期權市場和期權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早在19世紀後半葉,期權的店頭市場交易就開始在美國出現。只不過那時的期權交易投機性較強,市場相對比較混亂。正因為如此,20世紀30年代,新成立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曾考慮是否要取消期權市場。幸運的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加強了對期權市場的監管。
股票期權市場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標志是,197年4月26日新成立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推出的標准化的、分別基於16種股票的看漲期權合約。不過在第一天的交易中,交易量僅有911張合約。正當人們對以前主要從事糧食期貨交易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是否有能力辦好這個相對復雜的期權市場的時候,股票期權的交易量迅速擴大,交易所的席位價格也因此大幅上漲。CBOE的成功很快吸引了其他競爭者加入到期權市場中來。如紐約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等。市場競爭者的增加一方面有利於擴大整個期權市場的總量,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另一方面也使CBOE感受到了強大的競爭壓力。可喜的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持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使它能長期保持在期權市場中的龍頭地位。
第一個股票指數期權同樣產生於芝加哥期權交易所。1983年3月11日,該交易所開發了CBOE-100指數期權,後更名為標准普爾S&P100(OEX)指數期權。1983年7月1日,基於S&P500的指數期權開始上市交易。其後股票指數期權的發展向兩個方向展開,一個是許多的交易所都相繼推出了股票指數期權。另一個是股票指數期權的品種也不斷增多。如美國股票交易所推出了主要行業市場指數期權,紐約證券交易所推出了NYSE綜合指數期權等。現在,股票指數期權已擴展到美洲、歐洲、亞洲、澳洲等許多的國家和地區。 1、盡快把發展股指期權市場列為金融工作重點之一。盡管中國現在銀行業改革、股改、匯率改革都是金融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然而這些改革也並非一步就能到位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股指期權市場的建立與它們並無矛盾,相反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雖然一些非官方的機構早已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但是市場能否完全建立主要還在於政策層面上的放鬆和監管水平的完善。因此,從官方的角度來看,盡早把這個工作列入重點,就可盡早地成立專門機構、配備專門人員、投入專項資金來開展相關的研究。通過學習和借鑒國外經驗、修改相關的規則,從而做到胸有成竹。不然的話,到時又可能因倉促上馬而造成一片混亂。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推出的一些金融衍生產品的失敗就是很好的教訓,如上海的匯率期貨、國債期貨、海南的利率期貨,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時機不成熟、監管不到位、法律法規不健全等。
2、先指定專門的期權交易機構,再推廣到其他交易所。首先指定一家專門的機構進行試驗以確保風險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同時也便於監管。但是一旦試驗成功後,仍然只保持一家交易便會形成壟斷,並使創新動力不足,降低股指期權的效率。因此,當首批股指期權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且表現不錯後,就可放鬆對其他交易所進入股指期權交易的限制,以形成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結構。就股指期權首先上市交易的場所和時間來看,主要有三種可能選擇:一種是先在現有的股票交易所進行;另一種是在即將成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進行;另一種是成立專門的股指期權交易所。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看,股指期權交易大都首先不在股票交易所進行。美國是新成立的期權交易所首先推出期權和股指期權,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慣例來看,股指期權交易主要在期貨交易所進行。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可在金融股指期貨交易所的基礎上推出股指期權。這一方面是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可在推出股指期貨的基礎和經驗上推出股指期權,在交易網路、技術、人員等方面有很大的共享性。此外,也可避免同時推出股指期貨和期權給市場造成太大的波動。
3、大力開展期權研究和期權知識普及教育。從美國的期權市場來看,期權市場的發展和期權理論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期權理論對期權市場發展的指導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早在1900年,法國數學家Bachelier(1900)就曾推導了一個期權定價方程。特別是在1973年期權在交易所上市前,以資產組合選擇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套利定價理論、效率市場理論的發展為基礎,對期權的研究就取得了不少的進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Samuelson(1965)。到了1975年Black-Scholes(1973)公式就被CBOE用來為期權定價,這一公式的運用極大地促進了期權市場的發展。其後,有關期權定價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不斷引向深入,為期權產品的設計和具體運用提供了理論支持。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杜克大學的一位教授開發出CBOE的S&P500Buywrite指數於2002年開始被用來作為衡量期權表現的主要基準。
在期權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期權知識的普及也相當重要。有消息稱,在CBOE成立前,當年的行業老大———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曾考慮過建立期權市場。只是由於擔心期權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過於復雜而沒有深入下去,因此而失去了一個大好的機會。期權是金融產品中較復雜的一種。為了使普通的投資者能參與到市場中來、同時為了避免盲目的投機給市場造成大的波動,對投資者進行必要的期權知識培訓顯得尤其重要。在對期權知識的普及方面,美國的一些交易所都非常重視。比如說,CBOE就建立了期權學院(optioninstitute)來從事期權知識的普及和教育,這也是CBOE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整體上來說,中國在期權方面的研究水平還比較落後,有影響的原創性研究幾乎沒有。理論水平的欠缺和實際經驗的不足,在金融不斷開放的條件下會使中國的投資者與國外的投資者之間處於極為不利的競爭地位。相應地,監管方式和手段很難跟上形勢的發展要求。因此,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基於中國的股指類期貨和期權產品的緊迫形勢下,加強對期權理論和知識普及方面的投入、積極引導對期權知識的研究和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選擇適當的股票指數和相應的期權合約。選擇適當的指數,尤其是在開始引入股指期權時,是股指期權能否為市場所接受的重要因素。盡管股指類期權種類很多,但也並不是每種產品都能獲得成功。比如,在美國最成功的就是CBOE的S&P500指數期權,但是也有一些期權產品交易量一直較少。從這些國家的實踐來看,最初選擇的指數都是綜合了全國主要的代表性的公司的指數。如CBOE的S&P500指數,韓國的KOSPI200。中國也可採取類似的做法。具體來說,可對滬深300指數進行論證,看是否合適作為標的指數。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指數的研究,看是否能構建更合適的指數產品。當然,最初的指數期權產品成功推出後,為了滿足不同的投資者的需求,其他相應的指數期權產品也需要被創新出來。指數選定之後,在參考其他國家股票指數期權合約的基礎上,對於期權的類型、合約的規模、最小變動單位等都需要作仔細的比較和研究。此外,相關法律和規則的修改,監管方式、程序、組織和人員的設計,安全和高效交易網路的構建,期權清算機構、指數編制公司等中介機構的建立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要深入開展。
H. 股票指數期權交易 的定義是什麼
股票指數期權是在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基礎上產生的。期權購買者付給期權的出售方一筆期權費,以取得在未來某個時間或該時間之前,以某種價格水平,即股指水平買進或賣出某種股票指數合約的選擇權。第一份普通股指期權合約於1983年3月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出現。該期權的標的物是標准·普爾100種股票指數。隨後,美國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迅速引進了指數期權交易。指數期權以普通股股價指數作為標的,其價值決定於作為標的的股價指數的價值及其變化。
回答過題主的問題之後,下面帶大家深入探討一下股票指數的問題!
股市指數可以說是,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指數,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相對來說還是有點難理解,就不在這兒詳細分析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是分類的一個依據,股票指數大概有這五大類: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在這當中,規模指數是最經常見到的,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滬深300」指數,它說明的是在滬深市場中交易活躍,且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好的300家大型企業股票的整體情況。
再比如,「上證50 」指數也是常見的規模指數,其具體作用就是能夠表達出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其實代表的就是某一行業的現在的一個整體情況。舉個例子,「滬深300醫葯」就是典型的行業指數,代表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多支醫葯衛生行業股票,同時也反映出了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如果想要表示作為人工智慧或者新能源汽車這樣的那些主題的整體情況的話,就需要用主題指數來表示,相關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根據前文內容可得,指數一般選擇了市場中的一些股票,而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義,所以根據指數,我們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場整體漲跌的情況,這就能清楚地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能夠了解到未來的走勢。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