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占款小於基礎貨幣

外匯占款小於基礎貨幣

發布時間:2024-04-13 22:57:00

1. 基礎貨幣與外匯儲備不一樣影響

眾所周知,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經常項目順差,二是資本項目順差。部分外匯儲備其實是通過「通貨鍵殲膨脹稅」獲得的;央行購買外匯所使用的人民幣中有一部分貨幣屬於「經濟發行」。而這樣過多的外匯儲備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積累的經常項目贏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資。
外匯儲備對基礎貨幣的影響機理
一般情況下,由國際收支順差引起的外匯儲備上升並不一定會導致基礎貨幣的擴張,只有當中央銀行收購外匯形成外匯占款時,才構成基礎貨幣的投放有促使其增加的動力。另外,如果外匯占款占基礎貨幣的比例不大,外匯儲備增加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也很容易通過收縮國內信貸等方式沖銷。而我國自1994年以來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除境外法人和自然人持有的外匯可以在指定銀行開設現匯賬戶外,國內企事業單位的外匯收入必須按當日外匯牌價賣給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由於受外匯頭寸的限制,多餘頭寸必須在外匯市場上再賣出。而中央銀行充當銀行間外匯市場唯一的做市商。雖然2003年允許中資企業在指定銀行開設外匯結算賬戶,但也僅只能保持在一定的限額之內。外匯結售制度下企業的外匯收入要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如果企業的外匯收入為A(以美元計價),當時的匯率為f(直接標價法),外匯指定銀行則動用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哪亮悔超額准備金購匯,但由於外匯頭寸的限制,外匯指定銀行也只能持有k×A(0<k<1)外匯,其它的(1-k)×A外匯也只能由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收購,這樣央行又新投放了(1-k)×A×f的基礎貨幣,使得基礎貨幣達到:B*=B (1 -k)×A×f。這樣的結果是,外匯儲備被動集中到國家手中,外匯儲備的增加直接引起外匯占款乃至基礎貨幣投放的增加,銀行和企業、居民等微觀主體持有的外匯由於政策的制約具有剛性,並沒有同步增長,中央銀行外匯儲備和民間持有外匯所佔的比例差距日益增大。而隨著外匯儲備規模增加並向國家集中,外匯占款在基礎貨李正幣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以沖銷操作維持合理貨幣供應量的餘地越來越小,外匯儲備增加引起的基礎貨幣增加的壓力轉化為基礎貨幣的現實增加,並導致貨幣供給量的擴張。本文對我國外匯儲備與貨幣政策關系的研究就是建立在這種制度約束基礎上的。
正常情況下,商業銀行和企業、居民等微觀主體持有的外匯可以起到外匯蓄水池的作用。這種作用有助於平抑貨幣供應量的過度波動。具體而言,如果外匯儲備政策對民間持匯沒有限制,在經濟上升時期,微觀主體外匯需求上升,民間持匯會增加,從而減輕中央銀行外匯占款的壓力;在經濟蕭條時,進口需求下降,微觀主體的外匯需求隨之下降,民間持有外匯的意願下降,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外匯市場買入外匯,增加從外匯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增加貨幣供應量,有效地配合擴張性貨幣政策。而我國由於結售匯制度的實施,中央銀行被動地集中外匯儲備,民間持匯受到限制,其平抑經濟周期的蓄水池作用得不到發揮,反而使外匯儲備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更為直接,兩者的相關性相當之大,外匯占款增量與央行資產運用增量之比1995年最高達到75.2%,只是1997年以後,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人民幣不貶值使我國出口增長下降,外匯儲備減少,外匯占款才有所減少。2000年外匯占款增加了753億元,佔全年央行資產運用增加額26.1%。但到了2002年隨著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的好轉,我國新增外匯占款佔新增基礎貨幣的比重又上升到61.6%。

2. 外匯減少了基礎貨幣就少了嗎

首先外匯占款不能自己定義,得看央行自己的說法:

「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國家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因此增加了「貨幣供給」,從而形成了外匯占款。」

基礎貨幣則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銀行准備金和公眾持有的通貨。而基礎貨幣是商業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基礎和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得以倍數擴張的來源。

其次,外匯占款和基礎貨幣的互動是如何進行的?是本問的核心問題。

根據基礎貨幣的核心構成:基礎貨幣=貨幣發行(流通中貨幣+庫存現金)+金融機構存款+非金存款
而根據央行的資金運用與來源表(實際十分復雜,但這里簡化了)可得出:
常規基礎貨幣變化= 外匯占款變化 + 公開市場操作 + 財政存款變化 (約等於)

全年央行供給基礎貨幣約2萬億元(同比多增2.1萬億元,也就是說2013年其實是負貢獻),外匯占款供給基礎貨幣約6400億元(同比少增2.1萬億元),此外財政存款同比少增5000億元,也相應減少了基礎貨幣。

最後,是不是足以導致下降。的確,過去央行基礎貨幣供給的主要來源是外匯占款,但是正如央行所判斷到的:「在外匯占款渠道投放基礎貨幣出現階段性放緩的情況下,中期借貸便利(SLF,MLF,PSL) 等起到了主動補充基礎貨幣的作用。」因此,可以預見的未來,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將長期補外匯占款減少的缺口。至於出現更大規模的流動性緊張的情況,則要由更大規模的降准來解決燃眉之急了。

3. 為什麼外匯占款超過了基礎貨幣發行量

一般情況下,只有當中央銀行收購外匯形成外匯占款時,才成為基礎貨幣投放增加的動力。我國境內的基礎貨幣在近年主要由外匯占款所組成。那麼為什麼有時外匯占款卻多於我國的基礎貨幣的總和呢?這似乎是十分矛盾的。這是由於基礎貨幣從不同的渠道流出國門所造成。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外匯占款。而這些外匯占款形成的基礎貨幣不論是否已經流出國門,它已經被計算在外匯占款里了,就是各商業銀行,人民銀行在多年累積收購外匯及結匯運作時已經計算在外匯占款里了。即:

外匯占款 =(外匯儲備)X(結匯時匯率)

而國內基礎貨幣總量卻沒有包括流向國外的外匯占款。因此就出現了:

外匯占款 > 國內基礎貨幣總量 的情形。而這也必然導致有的年度: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余額 > 中國M2餘額

從而我們也意識到央行或許多印了一些基礎貨幣,但央行也確實試圖把多印的基礎貨幣推出國外,而且已經基本達到目的。因此,這一成功之處就表現在:

外匯占款 ≈ 國內基礎貨幣總量 (近似等於)

這導致了一些新結論的出現:

結論1:

如果用<=>表示符號任一端可以大於或等於另一端的話,就有:

我國M2餘額 <=>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余額 (M)

註:(M)式也可以表示為:

我國M2餘額 <=> 外匯占款產生的M2餘額 (M)

附註:央行印出的基礎貨幣當然包括已流入到海外的基礎貨幣。因此央行就可能把過多的基礎貨幣(多印的)趕到國外,也把少許的外匯占款導致的結匯後又回籠的基礎貨幣趕出國門。(因此,使國內基礎貨幣變少,直接導致國內M2餘額的縮水)。但數年來逐漸流入的外匯儲備增發的所有(注意:所有,也包括被趕出國門的)基礎貨幣卻全部計算在外匯占款里了。又考慮到熱錢突然劇增導致基礎貨幣劇增等因素。因此,就有出現(M)式的情形。具體例子可見本文最後的例注。

結論2: 外匯占款促成了中國的一切!

從最後附加的例子也可以看到外匯占款對M2的余額的貢獻。並由上述分析,外匯占款產生的廣義貨幣余額甚至高於中國M2餘額。因此,是外匯占款幾乎(如果不是全部的話)派生了中國M2餘額。是外匯占款拉動了中國經濟並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跡,是外匯占款促成了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外匯占款改變了中國的一切·。一切的一切,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它 —— 外匯占款產生和創造的!

附註:兩個例證:(2013年末及2014年3月末的例子)

例1:對(M)式2013年末的一個例子:(下面兩例數據來自央行公布的數據}

2013年末,基礎貨幣余額為27.1萬億元,而2013年末,外匯占款余額為26.4萬億元。

2013年末貨幣乘數為4.08,因此2013年末:

外匯占款產生的廣義貨幣余項為:26.4萬億元X4.08=107.712萬億元

2013年末,M2餘額110.65萬億元。因此2013年末:

我國M2餘額(110萬億元) ≥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余額(107萬億元)

即此時(M)式的<=> 成為 ≥ 。

下面則是式(M)式右端大於左端。

例2:對(M)式2014年3月末的例子:

2014年3月末我國貨幣乘數為4.22倍。2014年3月末的外匯占款293851.92億元。因此:

2014年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余額116.07萬億元

而外匯占款產生的廣義貨幣余項為:29.38萬億元X4.22=123.98萬億元 即:

我國M2餘額(116萬億元) ≤ 外匯儲備增發的廣義貨幣余額(124萬億元)

與2013年末不同的是,即出現(M)式右端大於左端情形。但數值都不是相差太多。

註:2014年第一季估計是人民幣貶值導致的熱錢湧入使外匯占款激增。

4. 為什麼外匯占款持續下降,不能創造基礎貨幣

你好小雨我你解答:個人認為在美聯儲縮減量化寬松規模預期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隨著境外資金流入減少,我國基礎貨幣供應量出現相應減少,從而出現流動性緊張的局面,據匯通網外匯fx678資訊認為,我國基礎貨幣投放規模不會減少,外匯占款下降對市場流動性的沖擊較小。

5. 請問外匯占款相當於投放基礎貨幣,為什麼還會形成資金缺口,

外資或者外貌企業把外匯匯入國內,存入銀行換成人民幣存款,銀行又把外匯賣給央行換成人民幣,央行需要印刷鈔票支持這類兌換,否則人民幣就會供不應求,這樣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大,那麼外資或者出口企業把換來的人民幣都拿去投資,炒股炒房地產。 這就是外匯占款的由來,投機資本過多,只要前幾年來中國遊玩的外資商人,在中國吃喝玩樂,現在可以拿著同樣多的美元回美國了。

6. 外匯占款的問題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增加無異於投放基礎貨幣。外匯儲備增加越多,人民幣的發放增長越快。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量,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造成了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幣迅速增多。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增加了461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按2007年1:7.5的匯率比價,全年就有34642億元的基礎貨幣被投放。這不僅加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且弱化了貨幣當局對貨幣供應量控制的能力,不利於央行宏觀調控目標的順利實現。因為,當國家外匯儲備迅速增長時,為了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貨幣當局必須使用金融工具,如正回購、發行央行票據等手段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而近年來,面對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購、發行央行票據來對沖外匯占款之外,已沒有足夠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顯示出對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無奈,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外匯占款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問題,特別是在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國,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過多的外匯占款會導致經濟過熱、通貨膨脹,迫使政府實行緊縮型的貨幣政策。 外匯占款具體的關系鏈為:國際收支順差一國外凈資產增加一外匯儲備增加一外匯占款增加一基礎貨幣增加一貨幣供應量增加。應該指出的是,這個過程中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是被動的。我國外匯占款逐漸增多,並成為引人關注的問題,主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
首先,外匯占款問題的產生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密切相關。1994年實行與市場接軌的單一匯率制,人民幣匯率一次性下調近50%,人民幣的貶值在經過短暫的J曲線效應後促進了出口的增加,當年出口增加31.9%,匯率下調,使得外匯更值錢,加上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巨大的潛在順差需求的吸引,外資大量湧入,使外匯的供給大於需求,從而為外匯占款問題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其次,1994年匯率並軌,對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東亞金融危機之後,出於規避外匯風險、維持金融體系平穩運行的目的,我國貨幣當局實際上將人民幣釘住了美元,實行了事實上的釘住匯率制.1999年IMF也正式將人民幣匯率列入釘住匯率類.為了維持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購入外匯,同時強制結售匯制度使中央銀行只能在外匯市場上處於被動的地位,不得不購入多餘的外匯,外匯占款問題隨之產生。
再次,自2000年開始,我國外匯儲備急速增長,外匯占款問題進一步擴大.其一是隨著我國的良好經濟增長勢頭,外商投資逐漸增多,2003、2004年的投資額分別為:535.05億美元、610億美元。其二,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對外貿易順差持續增大。
最後,從2003年開始,先是以日本,其次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外集團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使國外投機資金大量湧入,以期人民幣升值獲利。這些因素導致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截至2005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7110億美元。與此同時,外匯占款大幅增長,外匯占款問題也就隨之產生了。

7. 外匯占款減少了,為什麼要「降准」

轉自知乎
外匯占款數據過去一直是央行決定「降准」與否的重要參考標准,央行最近一次降準是在2016年3月1日,那個時候的2月份,外匯占款比1月份減少2278億。隨後央行自2016年3月1日起,宣布降准0.5個百分點。
所謂外匯占款指的是央行為購買外匯(主要是美元)而佔用的錢。在我國的結售匯制度下,外貿企業在外海賺取的外匯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央行間接從這些企業購買外匯而支付出去的人民幣就是外匯占款(當然外匯占款還包括其他,但主要是來自企業)。
如此一來,央行獲得了企業的外匯,外貿企業擁有了央行「印出」的人民幣。我們假定為100億人民幣,由於這筆錢金額並不小,企業不可能以現金方式持有,絕大多數都會以活期或定期的方式存在X銀行的存款賬戶里。
這時候100億成了X銀行的存款,當然X銀行也不傻,自己不是活雷鋒,他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給你保管錢,而且還支付你利息,X銀行會把這些錢拿去放貸,對它來說放貸的錢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央行現有規定,每存款100塊最少需要有16.50塊存到央行的賬戶里,其餘的83.5塊才能拿去放貸,在這當中,16.50塊就是存款准備金,16.50÷100=16.5%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我們假定X銀行拿去放貸的83.5億全部給了A企業,我們再假定這部分錢又全部打到A企業在Y銀行的活期存款賬戶里(按現有規定大部分錢是不能取出來的),成為了Y銀行的存款,然後Y銀行重復X銀行的操作,在83.5億中拿出16.5%的錢放到央行賬戶後,其餘的69.75億再次拿去放貸……。緊接著K銀行、W銀行、Z銀行……又再一次重復X、Y銀行的操作!
最終100億人民幣通過銀行體系最多可以創造出的錢M2(可以理解為市場上所有的錢)是:
M2=100億×(100÷16.5)=606億
即原始的100億是基礎貨幣,派生出來的606億是廣義貨幣M2(現金+所有存款)。
解釋了那麼多,現在我們來解讀上面那個新聞:
1、「6月份央行的外匯占款余額是21.5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央行通過外匯占款放出的基礎貨幣是21.5萬億,21.5萬億通過銀行體系最多派生出來的M2是:
M2=基礎貨幣×(100÷存款准備金率)=21.5萬億×(100÷16.5)=130萬億
2、「6月份外匯占款減少343億」,即基礎貨幣少了343億,派生出來的M2少了:
M2減少量=343億×(100÷16.5)=2078億
3、「外匯占款連續20個月下降」,也就是說通過外匯占款創造的基礎貨幣已經連續20個月降低,通過「M2=基礎貨幣×(100÷存款准備金率)」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存款准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占款(基礎貨幣)減少將會導致M2降低,為了保持M2今年12%的速度增長(今年政府定下的目標),那麼有什麼辦法?
央行可以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導致(100÷存款准備金率)變大,最終避免了因為外匯占款減少導致的M2降低。
2001年以後,受益於中國加入WTO,中國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外貿企業從海外賺取了巨額利潤,外匯占款快速增加,從2001年初的1.44萬億增加到2014年末的27.1萬億,導致基礎貨幣隨之快速增加。央行為了防止M2過高導致的流動性泛濫,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備率,促使(100÷存款准備金率)變小,平衡M2。
於是央行的存款准備金率也由2007年的9.00%升高到了2015年的20.5%(而歐洲央行只有2%左右),那麼我們可以反過來說,以前外匯占款增加了導致存款准備金率上調,而現在外匯占款減少了是不是該「降准」呢?
對於這個問題,觀點如下:
1、現在不同於以前,國際層面上,2017年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幾乎要見頂,美國從2015年到現在已經加息了4次,日本、歐洲也在醞釀退出寬松貨幣政策。中國為了防止錢流出,也開始收緊貨幣。而在國內「降准」一直被視為寬松貨幣的重要象徵,如「降准」將會和目前總基調相違背,可行性不大。
2、按照監管層最新的定調,貨幣政策2016年底被定為「中性」,最新的表態定為「穩健」。所謂「穩健」最根本的是要控制M2的增長速度,未來M2具體的增長速度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根據近期的信息,M2同比增速已經由原來的兩位數(2009年接近30%),降低為最近2個月的個位數(6月份是9.4%)。
也就是說在M2同比降低的情況下,並不需要下調「M2=基礎貨幣×(100÷存款准備金率)」公式中的「存款准備金率」以對沖基礎貨幣(外匯占款)下降而導致的M2增速不足。
3、央行「印鈔」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外匯占款,二是通過購買債券投放資金,從而達到「印鈔」的目的。也就是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外匯占款減少了,央行還可以通過購買債券放出錢呢!

閱讀全文

與外匯占款小於基礎貨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市繼豐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368
中國銀行股未來三年價格 瀏覽:250
股票最便宜的股 瀏覽:463
期貨的指數可以買嗎 瀏覽:549
金融投資公司稅務工作內容 瀏覽:5
p2p生活信託基金機構 瀏覽:538
千葉珠寶黃金怎麼樣 瀏覽:426
國泰君安融資融券費率 瀏覽:923
久臣融資租賃通遼 瀏覽:824
8月4日tdi價格 瀏覽:688
安徽鼎康金融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548
上海房子抵押貸款怎麼貸 瀏覽:227
國際期貨市場的現狀 瀏覽:134
期貨主力控盤手法 瀏覽:877
金融倉儲公司 瀏覽:762
西王集團招股說明書 瀏覽:468
2018年石油進口所用外匯 瀏覽:248
蛋氨酸價格走勢曲線 瀏覽:417
外匯儲備財政赤字 瀏覽:491
上海螺紋鋼期貨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