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錦松個人資料
在香港,有一位大銀行家名叫梁錦松,自幼崇拜毛澤東,熟讀毛主席的書籍。
在香港即將回歸的前夕,花旗銀行邀請梁錦松,去美國做總行的副主席,但必須放棄中國國籍。
梁錦松拒絕高薪職位,更拒絕美國國籍,堅持留在香港為祖國做貢獻。
他放棄了公司兩千多萬的年薪,在香港回歸之後,擔任香港財政司司長,年薪只有兩百多萬。
香港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深陷財政赤字和不良資產,梁錦松接手兩年半,為國家創造了三萬億的巨額財富!
很多人問梁錦松,為何放棄兩千萬的年薪?反而拿兩百多萬的年薪?
梁錦松的回答則是:「一個人花的錢是有限的,賺的錢不是你的,花的錢才是你的。一個人花的錢不會很多,所以錢從來不是我的考慮因素。」
他為自己寫墓誌銘的時候,落筆是:曾經為香港為中國,做過一點事的人。
他不僅是中國金融的開拓者,另外也是奧運冠軍伏明霞的丈夫,書房擺著大量跟毛澤東有關的書籍,把毛主席當做畢生偶像。
而本期文章要帶來的內容,便是國際大銀行家——梁錦松的一生。
一,窮苦出身,問題少年
關於這位大銀行家的傳奇經歷,要從1949年說起,廣東順德有一位姓梁的農民,祖輩都是靠著種地為生,他為了更好地生活,於是帶著親屬去往香港闖盪。
家裡一共九個孩子,排第三的便是梁錦松,出生於1952年1月。
梁家父母在社會底層掙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水從田間地頭,挪到了酒店的台前幕後,一生辛勞一生苦,希望後代不要在重演父輩的艱辛。
雖然說家裡收入微薄,但梁家父母都望子成龍,省吃儉用供兒女讀書,希望孩子們以後能出人頭地。
因為家裡孩子多,父母又管不過來,所以梁錦松小時候特別調皮,成了鄰居眼中的「問題少年」,在背後指指點點。
別的小朋友在班級里上課,梁錦松則跳窗戶出去玩耍,他滿身壞習慣,總是悄悄溜出學校,去外面跟人打架斗毆,甚至是跳入果園,偷果農的家禽。
梁錦松住在香港九龍,當地的治安環境很差,三教九流遍地,他則不愛課本愛幫派,總是跟社會青年混跡在一起。
幸虧他自幼聰明伶俐,課本里的知識一看就會,這才考上了香港的英華書院。即使學校里的學生都是同齡精英,但環境並未改變他的性格。
梁錦松雖然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卻並不適合當時的應試教育,上學時候又痴迷於乒乓球,和各種課外讀物,所以荒廢了學業。
這也為他日後改革香港教育埋下了伏筆,他認為自己少年時接受的教育,並不適應新時代。
有一次關鍵考試,梁錦松僅僅拿了十三分,正常來說他無法升學,甚至要被迫離開學校。
梁錦松無奈之下去找校長求情,說自己才十六歲,如果離開學校的話,到外面連工作都不好找,希望學校能通融,不要開除自己。
學校里的領導和老師,決定再給梁錦松最後一次機會,梁錦松也意識到,要先適應當前的規則,以後才有改變規則的可能性。
學校考慮到梁錦松家庭困難,再加上這小夥子的確表現出痛改前非的一面,於是又在學校食堂給了梁錦松一張床,以此免了住宿的費用。
梁錦松刻苦讀書一年,拿到了港島文科狀元,從學渣蛻變為學霸,考入了香港大學的經濟及統計學專業。
他成績的突飛猛進,一時傳為佳話,差點開除到狀元郎,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梁錦松的聰明才智。
梁錦松早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將毛澤東的著作爛熟於心,所以每當遇上愛國運動,他都踴躍參與,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
尤其是日本想搶奪中國釣魚島的時候,梁錦松便帶著學生走上街頭,參與保釣運動,每一寸中國領土都是神聖的,甭說是一座島嶼,哪怕是一塊石頭,都絕不讓外國人搶奪霸佔。
當梁錦松得知學校舉辦「尋根」活動,會去往湖南參觀毛澤東的故居,也會去往井岡山學習紅色歷史,他立刻報名參加,想去往那個早就夢寐以求的地方。
對於梁錦松來說,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他常常在夢里夢到那片紅色凈土,當雙腳真正沿著毛澤東的足跡沿梯而上,內心滿是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對於那一代人來說,毛澤東三個字,代表著民族的脊樑;對於那一代愛國愛港的學生來說,毛主席是反列強反壓迫的榜樣!
梁錦松在香港,多次策劃旅行團,去參觀毛澤東故居,宣傳毛主席思想。
在毛澤東之前,中國人的形象被西方醜化甚至侮辱;在毛澤東之後,中國人的形象,讓西方感到害怕恐懼。
「讓中國站起來」絕不是說說那麼簡單,而是要像毛主席那樣,真正帶領著中國人民傲立東方。
二,人生逆襲,金融領域「天下無敵」
梁錦松21歲那年大學畢業,到了進入社會找工作的年紀,恰巧花旗銀行改變了以往的招聘范圍,開始僱傭香港員工入職。
運氣加實力加勤奮,梁錦松成為首批進入花旗銀行的實習生,他很快就在金融領域,展現出個人天賦,獲得了領導的重視。
梁錦松在香港辛勤工作了兩年之後,便獲得了出國接受培訓的寶貴機會,於是離開中國香港,去往菲律賓的花旗銀行培訓班,學習外匯買賣。
命運眷顧了勤奮的人,他成為中國香港首批、擅長外匯買賣的精英人才,而且深諳市場的游戲規則,為花旗銀行創造了巨額收益。
公司注重利潤,更注重能創造利潤的人,梁錦松三十歲那年,獲得了去往美國學習的機會,於是收拾行囊離開香港,一路去了北美,進入了哈佛大學深造。
這等於是,拿著花旗銀行的錢,學習了專業的金融和管理體系,拿到了屬於他梁錦松自己的學歷。
像他這樣的人才,甭說是放在上世紀,哪怕是放在今天,也是很罕見的。
當梁錦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課程,真正開始了人生的逆襲之路,根據花旗銀行安排的任務,去往多個國家擔任銀行高管,成為一名真正的金融專家。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梁錦松非常的高興,認為祖國走上了正確的建設道路,也想著為國家做貢獻。
剛剛改革開放那十多年,梁錦松為祖國奔波了十多年,因為外國銀行並不想跟中國內地銀行合作,於是他出面牽頭合作,在金融領域為祖國做貢獻。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各領域缺少專業人才,尤其是缺少金融人才,梁錦松得知此事之後,為祖國培養了多批金融領域的專業團隊,以花旗銀行的名義,在內地開設課程。
這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猶如是一場春雨一般,直到現在仍有許多金融領域的巨頭,出自於梁錦松牽頭舉辦的培訓班。
梁錦松四十歲那年,擔任花旗銀行香港區行長,憶往昔曾經街頭打架的問題少年,成長為香港金融領域的領軍人物。
他在香港工作了四年,因為表現突出,所以公司邀請他,去往紐約擔任總行副主席,年薪加分紅約有兩千三百多萬港幣,換算成美金的話,在三百萬以上。
梁錦松經過深思熟慮,拒絕了花旗銀行的邀請,不願去美國擔任總行副主席,一是因為1996年的香港,正處在回歸的浪潮當中;二是去擔任總行副主席的話,要放棄中國國籍,轉而加入美國國籍。
梁錦松痴迷於毛澤東的著作,把毛主席當做畢生的偶像,他考慮到香港回歸已成定局,而自己的一切都來自於香港,如今已經有了回報香港的能力,豈能棄港而去?
至於放棄中國國籍,對於梁錦松來說,更是想都沒有想過的。
綜上所述,梁錦松認為正確的道路,應該是留在中國香港,為香港人民做貢獻,事實證明他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他日後為壓低房價和改革稅務,做出了突出貢獻。
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梁錦松望著國旗緩緩升起,內心非常的激動。
他後來對著記者說,十多年來最難忘的時刻,便是看到祖國的國旗,和香港行政區的區旗,在旗桿上緩緩升起,內心驕傲情緒振奮,多年來追逐的夢想總算實現了。
梁錦松認為,屬於香港全新的時代開始了,這也是他期待的時代,要為香港做些事情,更要為祖國做些事情。
尤其是拿到特區護照的時候,梁錦松感覺像是深處幸福的海洋當中,憶往昔填國籍的時候很尷尬,無論是填中國還是英國又或者香港,都會引起部分人的不滿,如今可以大大方方的,在國籍那一欄填入神聖的兩個字:中國!!
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認為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所以渴望香港回歸,渴望像老一輩革命家那樣,為祖國做貢獻。
香港雖然政治回歸了,但經濟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跟內地完全接軌。
香港特首董建華,在2001年拋出橄欖枝,邀請梁錦松進入政壇,擔任香港財政司司長。
梁錦松毫不猶豫,放棄了年薪兩千多萬的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果斷棄商從政,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梁錦松和妻子伏明霞)
乍一看,一般人棄商從政,可能會引起非議甚至是背後的謾罵;可梁錦松棄商從政,引起了一陣陣的喝彩,中國社會各界舉雙手歡迎。
從薪酬來說,梁錦松的工資有兩百多萬,相比以往一落千丈,這也就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他不在乎掙多少錢,人生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是花出去的那一部分。
香港各界歡迎梁錦松的到來,也希望這位金融領域的奇才,能為香港經濟創造奇跡。
不僅是國內,當國際各組織得知梁錦松上任,也對香港經濟的未來,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到了上任那一天,梁錦松打扮一新,步入了單位的大門,記者追著問他,會為香港帶來什麼新的元素?他帶著禮貌的微笑,說至少會帶來一個新面孔。
據梁錦松回憶,他到財政司任職之後,從未想過來做官,而是想著為中國香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時的香港經濟形勢很差,因為四年前的亞洲經濟風暴,所以有七百億港幣的赤字和負資產。
梁錦松大力推進改革,再加上國際形勢轉好,香港經濟實現騰飛,在他任內的兩年時間里,香港生產總值加起來,高達三萬億!
梁錦松出身底層,深知房價帶給窮苦群眾的壓力,他大力改革房地產,所以到2003年的時候,香港房價只有六年前的三分之一!
這時候問題來了,改革會讓很多人得利,也會引起一些人的反對,就拿房價來說,那些高價買了房子的人,自然對梁錦松極其不滿,於是高喊著讓「阿松下課」。
再有就是,他多年來推動教育改革,一向痛斥「高分低能」,於是大力推動教育革新,改變以往的「分數教育」,也因為改革力度很大,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矛盾的導火索,則是梁錦松因為女兒出生,所以買了一輛房車,報稅的時候因為疏忽,未能補交十多萬港幣的稅款,所以被媒體口誅筆伐。
這件事至今眾說紛紜,不過以梁錦松的身家來說,他肯定不缺那區區十多萬港幣的稅款。
他本人承認買車的時候,一時疏忽把報稅的事情忘了,媒體則認為,他犯了報稅的錯誤。
放在今天來看,高房價和分數教育,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反對的嗎?但這也是題外話了。
2003年3月9日,梁錦松認為,自己辭職的時間到了,於是寫了辭呈,放到了董建華的辦公桌上。
經過調查之後,香港並未批准梁錦松辭職,可梁去意已決。
他給出了三條辭職的理由,一是財政預算案已經立法通過,二是非典獲得了控制,日後的各項經濟振興措施已經到位;三是香港和內地,建立了緊密的經貿聯系。
其實大概意思就是,他認為該完成的工作已經完成了,他談起在職的這幾年,自認為問心無愧,並深感榮幸。
在人生的低谷當中,梁錦松最高興的事情,便是五十多歲的年紀,又有了個可愛的女兒。
在那段時間,梁錦松憔悴了許多,以前關系並不好的岳父,反過來常常安慰他走出低谷。
梁錦松五十四歲那年,擔任美國黑石集團的大中華區主席,牽線中投認購三十億美元的黑石股票。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種事情只有他梁錦松能辦得到。
2008年,梁錦松家裡又添丁,妻子為他生了個可愛的兒子。
當世界經濟逐漸度過金融危機,中投在黑石的投資,回歸到正常市值,梁錦松離開黑石,進軍醫療領域。
對於窮苦人來說,醫療往往會成為家庭的負擔,梁錦松自然很想推進醫療領域的進步,莫讓普通人因為一場大病跌入貧困深淵。
時至今日,梁錦松依舊奔波在教育和醫療兩大領域,我們也期待他日後能再創佳績。
三,婚姻爭議,娶伏明霞
提起梁錦松的婚姻,他上大學的時候,跟妻子相戀相知步入婚姻的殿堂,可婚後梁錦松在外奔波感情也就淡了,倆人無兒無女,最終以離婚收場。
2002年,梁錦松和奧運冠軍伏明霞結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伏明霞是著名的「跳水皇後」,她離開體壇之後,據傳身家有八位數,她本人則對外透露只有七位數。
從身份來說,伏明霞有能力有榮譽,所以各路媒體格外關注這一對老夫少妻。
據伏明霞所說,她和梁錦松的婚禮很低調,也只有親朋好友出席。尤其是女兒出生之後,夫妻倆刻意淡出公眾視野。
伏明霞婚後,又通過自身的努力,拿到了清華大學學士,獲得了婚姻和學業的大豐收。
外界並不看好這一樁婚事,認為倆人年齡相差二十七歲,所以紛紛唱衰他們的愛情。
伏明霞生下兩子一女,跟梁錦松感情很好,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雖然外界投來過多的目光,但伏明霞認為,愛情才是最重要,認為自己的婚姻,並不值得媒體大驚小怪。
時至今日,梁錦松和伏明霞,生活幸福和和美美,打破了外界的質疑。
縱觀梁錦松這一生,成了「成功人士」的典型,事業蓬勃發展,愛情家庭和睦,又在香港政壇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Ⅱ 中央財經大學走出過哪些厲害的人
說實話,中財走出去的優秀校友真的是數不勝數呀!不過作為15屆即將畢業的學姐,我還是跟大家介紹幾個我比較了解的傑出校友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了。
Ⅲ 庄長恭治學態度
庄長恭的治學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嚴謹認真:庄長恭在學術研究中以嚴謹的態度著稱,他通過細致觀察,從微小的實驗現象中提煉關鍵信息,展現了超凡的技術水平。他堅信科學研究需要毅力、嚴謹和洞察力,而非運氣。
敏銳洞察:庄長恭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迅速捕捉到科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在德國留學期間,他學習並引入了有機微量分析技術,這一新技術對中國科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勤奮思考:庄長恭對工作的熱愛超越了個人生活,他勤奮努力,經常深夜不眠構思新的研究路線。他的思考精神感染了學生,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培養了探索精神。
注重教學:在教學中,庄長恭注重深入淺出,鼓勵學生質疑和思考。他親自指導助手,甚至在除夕夜仍堅守實驗室,充分體現了其教學與研究的熱情。
嚴於律己:庄長恭不論工作大小,都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從年終總結到日常事務,無不一絲不苟。他對國家外匯的節約意識,以及在擔任校長期間堅守正義、保護師生的行為,都體現了他嚴於律己、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
Ⅳ 程立人:從一位志願軍戰俘到阿根廷富豪的傳奇經歷
抗美援朝後,有一位叫程立人的貴州籍志願軍戰俘流落到阿根廷,成為該國大富豪、總統的妹夫。改革開放後,他愛國戀鄉,多次回貴州探親、訪問。那麼,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早年經歷
程立人原名程國綱,1926年出生於貴州省思南縣許家壩區一個殷實的小康之家。因為家裡有錢,他從小學、中學一直讀到大學。從1945至1949年,他在四川成都某大學外語系系統地學習了4年。雖然長得其貌不揚,傻大黑粗,一臉大麻子,但他勤奮、智商高,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
1949年7月,他大學畢業了,但找不到工作。為了謀生,他無奈地參加了國民黨95軍,該軍軍長為黃隱,駐扎在成都市。同年12月9日,該軍參加起義,被改編為解放軍60軍(軍長韋傑),程立人也成為解放軍戰士。剛解放時程立人隨部隊一起參加了西昌剿匪等戰斗。解放軍的部隊有別於國民黨軍隊強食弱肉、死氣沉沉的氛圍,充滿了新鮮的、朝氣蓬勃的氣息,他好像重新煥發了精神,決定在部隊好好乾,做出點成績。
1951年3月,他成為志願軍第60軍第180師的戰士,開入朝鮮參戰。據其戰友張澤石在《我的朝鮮戰爭》中回憶,程立人長得其貌不揚,「傻大黑粗、一臉大麻子」。1951年5月,程立人所在的部隊奉命迅速後撤,並承擔掩護全線大踏步後撤的任務,其所在的師則為全軍斷後。但翌日,他們被聯合國軍包圍。5月27日,程立人不幸被俘(一說為主動投誠)。
被俘後,他被關押在有「死亡之島」之稱的巨濟島上第86號戰俘營(86聯隊)。巨濟島又稱「死亡之島」,它四面環海,淡水奇缺。在高麗王朝,就是專門用來關押囚犯的地方。一望無際的大海,徹底打消了所有關押者逃離的希望。美軍在島上修建了5個碼頭,並修建了可關押幾萬戰俘的戰俘營。程立人開始被押送釜山戰俘收容所關了一段時間後,才被送到巨濟島86號戰俘營(86聯隊),並任該聯隊第四大隊長,後任文化教員。
在戰俘營
程立人發現,巨濟島戰俘營中的兩萬名志願軍戰俘之間,正在上演著「國共內戰」。「親共」還是「反共」,不同立場的戰俘壁壘森嚴。「反共」的戰俘,多為原國民黨部隊的軍官和士兵,他們在解放戰爭中被收編,被俘後要求前往台灣。其他戰俘絕大多數堅決要求回大陸。意識形態的沖突,讓雙方互相視對方為叛徒,戰俘營成為戰場,大規模的毆斗時有發生。
在這樣的戰斗中,誰也難以獨善其身。程立人原來擔任戰俘營86聯隊第四大隊的大隊長,第四大隊千餘名成員主要是由180師被俘戰士組成,其中大部分是解放成都時國民黨第95軍起義過來的四川兵。他們不少是貧雇農和城市貧民,原本是被抓壯丁才在95軍當上兵的。
被俘後,他們在苦難中本能地為生存、為個人前途而抱成團。他們的團體叫做「弟兄會」,他們的首領是「戴玉書大哥」。戴玉書四川德陽人,是在艱難生活中磨煉出來的剛強豪爽漢子,崇拜關雲長的忠勇義氣。他是舊 社會 成都一個做皮鞋的小生意人的兒子,自幼喪母。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去拾煤核,摸魚,每當受到欺負時,他寧肯自己頭破血流,也要為小夥伴抱打不平,他也自然成了小夥伴們的頭頭。在他尚未長成壯漢的時候,就成了國民黨壯丁,後隨95軍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很看不起那些只想多吃多佔、欺軟怕硬的「袍哥兄弟」。由於戰俘平常乾的是抬大糞、裝卸軍用物資的重活,每天三頓飯,一頓一個飯團,依然飢餓的戰俘們出現了爭搶飯團的現象,有時候不惜大打出手,被看押他們的聯合國軍的士兵們看在眼裡,經常發出忍不住的笑聲。自尊心頗強的戴玉書看在眼裡,氣在心頭,時常阻止他們之間的爭搶,戴玉書年輕力壯,又有點功夫,有時候阻止不了氣急了就要動手。這樣,不但在戰俘中樹立了威信,連那些聯合國軍的士兵也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他對自己的弟兄們說,我們要活得有骨氣,要真金不怕烈火煉,要學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
「弟兄會」還有個智勇雙全的「軍師」名叫趙明智(戰俘營化名曹明)。趙明智既非四川人,也不是95軍士兵,卻深得戴玉書和弟兄們的信賴。他是山西靈石縣人,13歲就參加抗日二縱偵察隊,老共產黨員,政工幹部出身。趙明智曾問戴玉書:「大家都吃不飽,別人搶飯的時候你不但不搶,還阻止別人搶,你就不餓嗎?」戴玉書正色道:「男子漢大丈夫,既然出來打仗,死都不怕,都是同胞,卻為一口吃的大打出手,你看那些美國佬,看得哈哈大笑,不丟人嗎?」趙明智聽戴玉書這樣說,不禁對他肅然起敬。他發現戴玉書的人品值得信任,性格又很相投,便決心輔佐戴玉書把「弟兄會」建成一支「反背叛斗爭」的突擊隊。弟兄會的「患難相助、不忘祖宗」的口號就是趙明智提出來的。趙明智又介紹了時占魁、耿基增、續公度等連、排黨員幹部參加到「弟兄會」里來,會員發展到200多人。
「弟兄會」成長壯大後,首先就奪取了程立人的大隊長的權力,戴玉書、趙明智擔任了正副大隊長,成立了由清一色弟兄會成員組成的四大隊自己的「戰俘警備隊」。由成都籍軍人陳志君擔任警備隊隊長。程立人被邊緣化了。
後來美國隨軍牧師伍培禮來到86聯隊,他委任程立人當了文化教員,由他負責編寫供戰俘們學習的材料,並在學校為伍培禮傳經佈道召集聽眾,從此他有了「校長」的綽號。但他的政治態度過於曖昧,難以得到「親共」、「反共」兩方的信任。毆打與羞辱讓他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大珠寶商與總統妹夫
1954年1月20日,美國開始遣返戰俘。堅定的戰俘如張澤石、戴玉書、趙明智等回國者向北而去,胸前被刺上「青天白日旗」的戰俘登上南下赴台的 汽車 。而在兩邊都得不到信任的程立人則選擇留在原地,和其餘11個人一道跟隨「中立國」前往印度。
程立人遠走異邦是沒有辦法的選擇。當時戰俘營里流傳著他「主動投降」的說法,「他是一個戰場上的投誠分子」。記得他的人現在依然這樣說。這成為當時戰俘營中任何一個陣營都排斥的人物,最後回大陸和台灣均不得,只得被安排去「中立國」。
他在印度蹉跎了一年後,1955年去了南美的阿根廷。阿根廷的面積相當於16個貴州的總面積,然而人口總數卻與貴州差不多,只有約3000萬人。此國農牧業比較發達,許多產品出口量佔世界首位,工業也有一定基礎,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國家。
在阿根廷期間,由於他懂得好幾種外語,有扎實的文化功底,所以他選擇從事國際貿易,經營珠寶生意,往來幾十個國家,獲得了巨額利潤,迅速暴富。
據吳華英、鄭權歡的《鄭春炎傳》記載,1968年,阿根廷珠寶商程立人經營一所華都餐館。他們獲悉從廣東恩平縣君堂鎮石潭鄉果園村來的華僑鄭春炎擅長經營餐飲業,親自找到鄭春炎,意欲聘請他出任華都的廚師。程立人是珠寶的行家,對飲食業知之不多,故一切業務,均聽取鄭春炎的意見。鄭春炎對他說「今天 社會 進步很快,舊式的服務制度已不適應 社會 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一切先進媒介,直觀地大力宣傳,務使有較佳的效果……」「你的提議很實際,確是個經驗。這些寶貴經驗,你卻坦誠地無私地向我介紹,可見你的為人,不是重利輕義,而是把我當作手足看待,好!這就照你的意見辦,而且委託你操辦一切……」程立人激情滿懷,情不自禁地對鄭春炎說。鄭春炎心想,程立人不愧是個珠寶商的大行家,他有眼光,有膽色。這是他發家致富的經驗。
1987年,程立人已經是阿根廷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是阿根廷最大的珠寶商,名下有著60萬畝土地,兩家上市公司,還是當時的阿根廷總統勞爾·阿方辛的妹夫。
思念故土
熱愛祖國,懷念故土,這是人之常情。僑居海外的程立人,這種心情顯得更加突出。但是,在過去「左」的思想影響年代,由於他特殊的經歷,報國無門,思鄉無路,只好把自己的心思寄託於台灣。到了台灣,見到黑頭發,黑眼睛,有了共向的語言,覺得異常親切,也算回到自已的國土,從而得到幾分慰藉。
信息比較靈通的地區,分析了這個國家的優勢,通過各種關系早與程立人等華僑接上了頭。上海就先走了一步,他們與程立人聯合辦了一個阿中信託投資公司,並有700餘人到那裡定居,從事各種職業;福建也通過各種渠道到阿根廷首都 探索 勞務輸出與貿易工作的新路子;台灣到那裡定居的就有3000多人。
1986年3月,程立人第一次回國探親,他為家鄉貴州思南縣許家壩捐獻一筆美元,興辦公路等公益事業。程立人從自身的經歷中,深深地懂得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最根本的是要靠發展教育事業。他雖從事商業,奔忙於世界各地,但他仍然堅持其觀念,十分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希望家鄉創辦的學校,不斷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 社會 棟梁。
通過他幾年來兩次回國探親的觀感,程立人深深體會到家鄉人民的甘苦,後來,他主動向思南縣政府提出再捐獻數萬美元,為許家壩中學興修一座教學樓,並附建一個圖書館。此建築竣工後,與原有主體建築溶為一體,為許家壩鎮增添了新的光彩。程立人並且為許家壩中學教學樓題詞:「教育是立國之本」,從這幾個揮灑自如的大字可以看出其書法有一定的功底。
程立人還積極支持貴州省政府在貴陽興建了一處華僑村,為海外回黔同胞了解貴州,建設貴州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獻計貴州致富
到1988年,年近花甲的程立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他多次這么說:「若不為貴州做點好事,我無臉見鄉親父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從書信中不斷得知家鄉親人的情況,他的愛國戀鄉感情更加強烈。1987年秋,他第二次回黔時,得知王思明任貴州省委統戰部長,便特意向他發出去阿訪問的邀請,王思明很樂意地接受了這個私人邀請。
王思明一行5人,在1988年4月9日下午一點(當地時間是4月8日下午一點),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飛機場,程立人及其所屬公司經理劉正華先生等人到機場迎接他們。
王思明到阿的第三天,程立人安排他們參觀其農場。他有3個農場,兩個農場離首都有近百公里,土地面積有2000多畝,其中一個農場已出租給別人耕種,另一個農場離首都有400多公里, 汽車 在高速公路行駛只要5個小時便能到達,土地面積很大,有60多萬畝。這兩個農場卻無人耕種,長滿了野草。
這兩個荒蕪農場有什麼值得參觀的呢?這樣的農場在中國是根本不可能閑置。但程立人並沒有這種想法,因為他經營珠寶和國際貿易,所得到的經濟效益比農場得到的經濟效益快而且多得不知多少倍。不過這些農場都是他在這個國家得到法律保護的不動產,也是他進行國際貿易談判的物質基礎,他雖然放棄了耕耘,卻不會輕易放棄農場的產權。
程立人向王思明介紹,他的農場可以種植荷荷芭(又名苛苛芭),若種植這種經濟作物,經濟效益是相當可觀的。荷荷芭,主要用於榨油。此油可以代替鯨油製造高級潤滑油,是航天航空工業不可缺少的,也可用於高級化妝品和醫葯原料,還可用於食品保鮮。隨著現代化向更高程度發展,美國等一些國家將此經濟作物視為新的一代「搖錢樹」。荷荷芭野生於墨西哥,美國進行了人工培植。後引種成功的有以色列、印度、泰國、澳大利亞、巴西、智利、巴拉圭、海地、南非、阿根廷等國,其中以色列最成功,僅以阿根廷種植荷荷芭的經濟效益為例,投資3年就有效益,以後逐年翻番。在1988年,美國最好的每公斤價格就可達到50美元。
王思明想,能不能組織自身的力量向阿遠征呢?這也是程立人所希望的,在組織力量的基礎上,經過培訓,懂得一定技術,然後向阿遠征。使之既能種植荷荷芭等經濟作物,又能將其原料加工成各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在離開阿根廷的前一天,也就是1988年4月15日,程立人和王思明進行了草簽協議和制訂章程。
形成的三個文件,是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基礎上的結果。這些文件的主要內容有:在阿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注冊登記建立「阿貴信託投資集團公司」。這個公司的指導思想,是在合法經營的前提下,什麼見效快、收益大,對公司發展前途有望的就經營什麼,通過擴大貿易積累資金,逐步經營開發性項目,如在阿興辦紡織廠。程立人當即表示將自己的農場土地1.5萬畝土地無償贈貴州省僑辦,利用這些廣闊土地種荷荷芭、葡萄、棉花等經濟作物。簡言之,就是以開展綜合貿易為主,兼營其他業務。採取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經營體制,
阿方出任董事長,貴州方出任副董事長和總經理,利益按四六分成,阿方為四成,貴州方為六成。公司總部設在阿首都,待條件成熟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以中國和阿根廷兩國的資源、產品優勢為基礎,面向世界,開展全方位的經濟貿易活動,努力為雙方國家多創外匯。
在貴州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1988年上半年組織數十名 科技 人員在黔南州羅甸縣種植荷荷巴的試驗獲得可喜成效,這對雙方進一步合作起了推動作用。
1994年,程立人又一次回到貴州訪問、探親,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省長陳士能和副省長袁榮貴、胡賢生、姚繼元分別會見了他,對他的訪問表示熱烈歡迎;並向他介紹了貴州的省情、經濟建設成就、投資環境和對外資的優惠政策等,同時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題。
從那之後,程立人便成了一個傳奇而神秘的人物。後來在2012年11月期間,家鄉的官員、貴州省人大女副主任唐世禮訪問阿根廷時,曾費盡周折,見到了時任阿根廷立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程立人,對於回來看看的邀請,時年80多歲的程立人只是表示,如有機會他會考慮。至於後來他是否回鄉了,再無任何消息。
近期熱點推薦:
梁啟超長子梁思成的傳奇人生
80後「網紅女副縣長」唐翔到底紅在哪?
南宋俠女梁紅玉足智多謀傳佳話
紅軍西路軍 歷史 遺案澄清內幕
王新蘭與開國上將肖華的紅色之戀
喚醒沉寂的靈魂——讀作家洪鴻中短篇小說集《紅塵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