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廣德哪所中學最好
住宿的有勵志中學,管理地較嚴,但大多數人認為勵志畢業的人上高中沒有潛力;還有桃州中學,有的教師的水平也還行。
2. 渭南市臨渭區廣德學校怎麼樣
是什麼學校,你提的問題太含糊,是小學,中學,高中還是技術學校,這個幫不了你,問題不清楚覆蓋的年紀太大
3. 廣德在哪裡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廣德位於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並相媲美之說;始建於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廣德已經編制了全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正致力於把廣德建設成為長三角發達地區旅遊休閑的「後花園」。
竹 海
風景區由盧湖和笄山,甘溪兩處漫無邊際的竹林組成,位於廣德南部山區,距縣城10公里。盧湖水面有3000餘畝,四周青山環抱,湖水常年清澈如鏡,水在巒間繞,峰在鏡中觀,春夏湖邊山花爛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濱松竹蔥翠,生機盎然。特別是在5月杜鵑花盛開之際,遠近上麓,如彩雲落大地,野火燃綠絲。笄山,甘溪竹海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溪水歡騰,淙淙流淌,煙變幻,氣象萬千。盧湖竹溪,山清水綠,相應成趣,無論是在湖上盪舟,湖畔垂釣,還是登山遠眺,漫步竹間,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
盧 湖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盧湖(含陸上設施)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餘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壩高30餘米,長千餘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卧,氣勢懾人。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於石碑,詩雲:「迥與泉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雲一色,詩句自成圖。」
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於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並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聖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後因工程浩大,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台」。台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於亭中邀人結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 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遊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
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獨特之處。
太極洞
太極洞又名長樂洞、大洞,位於廣德縣城東北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新杭鄉石龍山中,是全省歷史最久的旅遊岩洞。明代馮夢龍把「廣德埋藏(太極洞)、錢塘江潮、雷州換鼓、海市蜃樓」稱之為天下四絕。太極洞洞體規模宏大,總面積15萬平方米,洞深幾十里,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狹忽敞,時高時低,忽溫忽涼,忽陸忽水,給人有變幻莫測之感。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極洞」三字,系明代萬曆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鍾乳奇石,百姿千態:有的如蓮、如筍、如柱、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鍾、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鱗,嘆為觀止,鬼斧神工。正面崖石上,有吳同春書刻「二儀攸分」四字,自此分東西兩洞。東洞峭刻詭譎,乳膏融結,前行百餘米遂現水洞,洞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瑤池玉階,地下銀河,玉帶金光。水洞長達2公里多,行舟可達700多米。
太極洞自漢唐以來漸成旅遊勝地。據史載,宋范仲淹在廣德任職時為該洞題過詩,宋元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揮毫於洞壁,題刻於岩上。其壁上的摩岩石刻,琳琅滿目,蒼勁有力,僅初步查明贊譽太極洞古詩和游記就有十多篇。
太極洞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堪稱豐富多采,名聞遐邇,光采宏偉,集險峻、奇麗、神秘於一體,歷史悠久,觀賞價值高。
太極洞自1986年開發以來,洞外景觀已建有硯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懷古台、卧龍橋、實相院、洞賓樓、太極山莊等配套設施。幾年來,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有「黃山歸來不看岳,太極游後不覽洞」、「名絕天下,世界奇觀」之贊譽,真所謂「天下四絕」也。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位於廣德縣城西郊。遠望如山橫卧,故名橫山。山雖不高,但景色秀麗,自古以來不僅是文人墨客郊遊吟詠之地,也是城鎮居民清明時節踏青和重陽登高的好所在。
山頂和山麓原有明教禪寺、大佛殿、三忠祠、龍王廟等古建築,還有祀斗台、攀羅亭等名勝,惜先後毀於戰火。建國後大力植樹造林,現已松林滿山,鬱郁蔥蔥。九十年代初,被國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橫山古為廣德十景之一,現在登山遠眺另有一番風光,但見田野布綠,河渠如帶,古塔巍然,新樓錯落,古城新貌,盡收眼底。
橫山西麓有壠小丘陵,是當年岳飛抗金的扎營地,當地人稱「營盤山」,又叫紮寨圩。據史所載,岳飛大戰金兀術時,曾陳兵橫山,連營十里,軍容十分雄壯,先後六戰六捷,只因軍糧奇缺,不得不被迫轉移。當晚,岳飛傳令:把綉有「岳」字的軍旗,插滿橫山周圍的山崗,並把羊的後腿懸吊起來,讓羊的前蹄拚命擊鼓,然後悄悄領軍撤離。次日晨,金兵見滿山軍旗飄揚,到處鼓聲震響,以為岳軍要進攻,不敢輕舉妄動。及其覺察時,岳軍已不知去向。
桃姑迷宮
桃姑迷宮又名東崖洞,坐落於廣德縣獨山鎮。距縣城28公里。辟有桃姑迎賓、流雲飛瀑、桃塘夜月、洞山塔影、聚仙觀畫、瑞草霞光、奇門幽峽、福壽仙桃、索橋鳥瞰、宋墨遺香、萬佛朝天、通天一門等12大景觀。溶洞佔地8萬平方米,洞內游覽路線1800米,現已開放16個宮廳、53門、24峽、200多個景點。
桃姑迷宮,歷史悠久,遠自漢唐,便招徠了無數文人墨客,成為旅遊勝地。蘇軾、岳飛在此留有石刻遺跡,明太祖朱元璋駐蹕廣德時,稱這里是「靈秀甲天下」。桃姑迷宮的景色,貴在天然,有流雲、怪石、奇門、幽峽四絕,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充滿著神奇的色彩。洞內怪石嶙峋,幽深迷離,集古、靈、秀、怪於一體,似太幻虛境,引人入勝。山上有巍峨壯觀的「藏金塔」,山下有碧波瀲灧的「桃花塘」,湖心島上有桃姑仙子的雕像,左有「梳妝閣」,右有「聚仙亭」。明代廣德知州朱麟詩贊曰:「桐水郊原雨復晴,空閑游視五驄鳴,流雲洞口春衫濕,隔崖桃花溪水聲。」開發後的溶洞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歷史人文景觀為依託,以桃姑仙子久住迷宮的歷史傳說為主線,將一座玲瓏剔透、千姿百態、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奉獻給廣大遊客。
鼓角樓
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鍾鼓樓。原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鍾、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 米。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鍾、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天壽寺塔
天壽寺大聖塔位於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聖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建於唐代天佑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聖寶塔。
該塔初建五層。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築,磚木結構,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於火,僅存磚砌塔體。1983年10月,發現一「地宮」。「地宮」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1986年重修。復修後的大聖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 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風光。塔內有轉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遊人參觀。
4. 廣德哪些地方好玩
廣德靈山風景區坐落在安徽身廣德縣境內,處於黃山山脈和天目山山脈匯合處,總面積39平方公里。景區由自然山水觀光區,佛教,民俗文化區,峽谷漂流親水區,生態農業體驗區,珠海水城度假五大旅遊功能區塊組成。
靈山大峽谷內澗水悠長,險峰競秀,瀑群高懸,各種奇石星羅棋布。擁有雲錦瀑,彩雲瀑,響水潭,神龜馱經等72處景點。還有與靈隱寺齊名的千年古寺靈山寺,始建於隋唐年間,地藏菩薩化身金喬覺王子,定光佛大慧宗昊先後在此駐錫禪修,至今香火鼎盛。
靈山風景區風光洵麗,融山,水,石,瀑,寺,林,洞於一體,自古以來就收到文人墨客和旅遊愛好者的青眯,曾享有「靈山泉石一郡」的美名。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到此游覽,給予了「南有靈山,北有大洞(太極洞)」的崇高贊譽。
靈山大峽谷漂流:全長約2公里,漂流時長50分鍾,總落差達68米,河水豐盈清澈,兩岸山色秀麗,漂流中時而悠閑自在,時而激流勇進,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被譽為長三角軍事第一漂。
5. 亟待加強的礦業管理
此文原載《華北地質經濟管理通訊》1994年第4期
礦業是以地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為勞動對象的重要基礎產業,尤其是處於工業化初期的我國,對礦產資源的依賴程度更大。據統計,我國95%以上的能源生產,75%~80%的工業原材料,均來自礦業生產。最新統計顯示,1993年我國國有生產礦山開發利用的礦種162種,年產礦石量15.69億噸;產值1012.99億元;鄉鎮集體礦山和個體采礦開發利用的礦種170種,年產礦石量35.11億噸,產值630.54億元。但是,成績背後曠日持久的礦業糾紛同樣令人憂慮,其原因何在?解決出路在哪裡?本文將對此作一粗淺的分析。
1 形形色色的礦業糾紛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礦產資源法》頒布並實施,從而結束了我國礦業無法可依的歷史,開辟了礦業法制化管理的新紀元。但是,《礦產資源法》實施8年來,雖然經地礦部和各級礦管部門、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無證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情況在某些地方仍相當嚴重;而且,經調處、整頓已有好轉的礦業秩序一旦放鬆管理馬上出現反復。1993年6月,中央為減輕農民負擔,取消了「鄉鎮集體、個體礦管費」,對全國17個省(區、市)依靠此項收費開展礦管工作的市(地)、縣礦管機構影響很大,有的機構工作處於癱瘓狀態,由此導致了不少地方礦業混亂秩序的回潮。大自然賜予我們子孫萬代賴以繁衍生息的寶貴財富、生態環境,國家經濟發展必須的物質基礎,毀於被眼前利益誘惑的不法之徒,觀之痛心疾首!礦老闆可能是農民,但以獲取個人利益為目的開采礦產資源者,已不再是農民成分,以礦管費形式代表國家收取礦產資源補償費是理所應當的。
礦業糾紛的實質是資源之爭,采礦主體之間的經濟權益之爭,久調不決的「熱點」礦山糾紛,焦點集中表現在這一點。
(1)寶山鉛鋅銀礦區。位於湖南桂陽縣境內的寶山鉛鋅銀礦區,是一個以銅、銀、鉛、鋅等為主的多金屬礦床,在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礦區內,先後建成並投產了三家國營礦山,即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直屬的寶山鉛鋅銀礦、湖南桂陽縣鉛鋅銀礦和鉛鋅錳礦。現在中央直屬的寶山鉛鋅銀礦八大井下採掘系統主體工程基本竣工,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生產系統;桂陽縣的兩家礦山也均形成了月處理礦石量150噸的生產能力,並建起了選礦廠和冶煉廠,企業間利益之爭形成了中央、地方兩級礦山的資源之爭,並一拖再拖。該礦區至今雖經湖南省和有色總公司主要領導多次交換意見,地礦部領導與有關各方面多次協調,但分歧仍未消除,糾紛依然存在。
(2)首鋼遷安礦區資源之爭。首都鋼鐵公司1958年在河北遷安縣建設礦山基地,累計投資6億多元,現已建成年采選185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1984年以後,遷安縣群采鐵礦迅速發展,全縣建成鐵礦45座,選廠37座,生產規模達到407.5萬噸,成為全國第一產鐵精粉大縣,鐵礦業收入佔全縣財政收入的1/3,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有限的資源,強烈的發展慾望,必然引起資源之爭。目前在首鋼采區范圍內,就有70多處群采點和11座小選廠,更為嚴重的是,地方為達到佔有開採的目的,竟把選礦廠建在礦體上,採取中斷交通、攔截車輛等方式阻止首鋼礦山職工和設備進入采區生產,雙方矛盾不斷加深。
(3)蒲白礦務局受小礦干擾嚴重。陝西省蒲白礦務局位於蒲城、白水兩縣境內,局所屬規劃區內1993年初有小煤礦118個,這些小礦大多分布在大礦各類保安煤柱和大礦巷道、采區的要害部位。小礦的侵入直接威脅著大礦安全生產,致使礦區服務年限縮短,資源損失浪費嚴重。
(4)翁福磷礦亂采損失嚴重。位於貴州省翁安、福泉兩縣境內的國家「八五」和「九五」期間建設的大型磷礦肥基地——翁福磷礦,近來大約有800人湧入英坪、磨墳兩個礦段,哄搶、亂挖礦石,致使寶貴的磷礦資源損失貧化嚴重,破壞了國礦正常生產秩序。
(5)雲錫礦再次面臨「肺癌」襲擊。雲南個舊錫礦,素有錫都之稱。1992年以來,每年有一萬多人非法進入亂采濫挖,現在發展到偷、搶礦石,在井下通風巷道中肆意開辟采礦面。更令人發指的是,全公司18條機械通風系統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難以正常運行。雲錫礦工面臨重蹈肺癌發病率高的覆轍。
上面所列的資源糾紛及大礦遭群采破壞現象,只是我國礦業秩序混亂的一斑,難以概括全部。礦業糾紛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影響和損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干擾正常礦山生產、國家經濟建設秩序。由於礦業糾紛遲遲不能解決,致使近1/5的中央直屬、國家統配礦山至今得不到合法的采礦權,嚴重影響著國有大中型礦山企業的搞活與發展;國家投巨資建成的生產系統,因資源糾紛或遭亂采破壞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拖延了國家投資的回收。
其次,是資源浪費嚴重,安全事故經常發生。由於糾紛各方爭搶的資源多是品位高的易采區,而忽略或乾脆丟掉品位低的難采地段,造成資源的沉睡。在資源爭奪戰中,由於鄉鎮礦缺乏法律監督、缺乏安全條件,加之管理不善,安全事故經常發生,同時也給大礦帶來無盡危害。特別是煤炭行業,鄉鎮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達6人;1993年發生在安徽淮南礦務局的巷道灌水事件是多麼慘痛的教訓!
第三,是一些地區因糾紛升級,治安狀況惡化。浙江長廣煤礦曾出現過搶砸國礦地面生活設施和洗劫農村的惡性事件。1988年12月,位於長廣煤礦公司礦區范圍內的安徽廣德縣新杭鄉農民,認為房屋開裂是長廣公司六礦採煤所致,要求賠償,礦方則認為是建築不佳造成,雙方爭執不下,導致大規模械鬥事件發生,釀成死亡1人,傷30人,財產損失嚴重的後果。
2 礦業糾紛症結探源
透過各種矛盾交織、各種認識上的反差形成的礦業糾紛難以調解的怪圈,我們發現礦業糾紛產生的根源在於:
第一,礦產資源開發缺乏合理的規劃,地方、鄉鎮礦業發展缺乏資源保證。由於我國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只有國家辦礦,國有礦山一枝獨秀。各工業部門在批辦國有礦山時,佔用了過多的資源,礦區范圍橫跨百里,服務年限超過百年,佔用了各省90%以上的資源,形成歷史遺留問題;前幾年,一些國家規劃礦區忽視地方礦的存在,盲目地批准建設又增加了新的資源糾紛隱患,寶山鉛鋅銀礦糾紛即是1989年國家計委、有色總公司在進行礦區規劃時,沒有客觀地考慮已於1956年和1984年建起的2個地方鉛鋅礦存在,而地方政府也存在無視國家計劃部門和國務院主管部門部署的情況。也正是國有大礦圈佔了絕大多數的探明資源,而地方、鄉鎮礦山經過1986年以來的大規模外延擴大再生產,產量地位顯著提高,迫切要求後備資源補充形勢下,最為奏效又便捷的做法,就是去爭國有礦山佔用的暫時沒有開採的資源,個體采礦者去偷、去搶國有礦山開採下來或准備開採的掘進面;同時,地方政府為保護地方工業發展,增加財政收入,限制國有大礦的採掘活動。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重點產煤市——山西省孝義市,煤炭生產占工業產值的75%,而境內3/4的探明儲量在汾西礦務局規劃區內,在市煤炭生產接替資源十分緊張,汾西礦務局又不同意調整資源規劃方案下,資源糾紛隨之產生。
第二,現行財稅體制下的地方利益之爭。我國現行的兩級財政、分灶吃飯的體制,刺激了地方發展經濟的沖動,爭項目、爭投資、爭資源開發佔用權在所難免;分稅制的實施使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對不同隸屬關系的礦山企業採取各自的支持、保護措施,引發出中央直屬礦山與地方礦山的資源之爭。跨省區礦山或礦務局糾紛,則產生中央與地方、地方間的雙重爭議。首鋼公司與河北省遷安縣地方礦山的糾紛,不僅表現為資源之爭,更有地方對采礦利稅外流而當地承受自然景觀破壞、環境污染,農田、果園大面積減少以及地下水位下降之苦的強烈不滿。浙江省長廣煤礦公司11對礦井有8對位於安徽省廣德縣境內,由於歷史原因,公司在礦區設立戶籍、工商、交通及公、檢、法等一整套由浙江省管轄的行政管理機構,除計劃生育外,安徽省無權過問。安徽省方面對這種在轄區范圍內失去正常的行政管理權,而浙江省長廣公司在其境內採煤,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環境,又無任何利益分享的做法早有怨詞,在廣德縣地方煤炭工業大發展資源又不充足情況下,地方間的矛盾則由行政管轄許可權的摩擦轉變為行政權和資源開采權的雙重爭議,糾紛沖突更加頻繁,規模也升級擴大。
第三,礦產資源的無償佔有、使用。這可能是各級規劃部門不考慮礦產資源開發效益,任意規劃礦區范圍的根源所在,也是礦山間爭搶資源佔有開發權無所顧忌的原因之一。礦產資源是天賜富源,探明的礦產儲量是經國家大量投入查明的,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沿襲形成的國有礦產資源無償、無限量、無期限佔用開發體制,不僅造成大量的寶貴資源財富的損失、浪費,而且釀成了目前這種我們不願看到的資源紛爭迭起、久調不決的局面。令人欣慰的是,1994年6月國務院150號令頒布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辦法》,全國各地為開征工作做了充分准備,它的實施必然對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減少國有資產的浪費流失,緩解目前各種資源糾紛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礦業法律、法規不健全,是糾紛產生、漫延、執法不力的重要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是新中國的第一部礦業大法,從無法到有法,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脫胎於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軌背景下的法律,天生具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更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育、完善的新情況,加上配套法規遲遲不能出台,各類糾紛的出現在所難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礦山企業的礦區范圍,由審批機關即工業主管部門批准,地礦行政主管部門對此不具否決權,這就使得礦山企業及其主管部門為自身利益損害國家和地方利益的行為有機可乘,從而埋下中央與地方資源之爭的隱患。又如,具有獨占性排他性特點的采礦權,礦法規定鄉鎮集體企業可以開采國有礦山范圍內的邊緣零星礦體,這等於為鄉鎮礦山破壞資源整體功能,偷、搶國有資源,開了一扇法律窗口。再如,行政處罰權主體問題,本應由各級礦產資源主管部門審理的無證開采、越界開採的涉及采礦權爭議的案件,礦法卻規定由市、縣人民政府受理,在政企不分保護地方工業發展的錯誤思想支配下,執法為違法采礦活動猖獗,礦業糾紛的迭起執法提供了法律便利。
久調不決、反復出現的糾紛困擾了我們多年,阻礙了我國礦業的正常發展。
3 礦業糾紛出路探尋
首先是治標。由於礦業糾紛涉及面廣,歷史隱患與現實問題錯綜復雜,解決難度大,只靠地礦部門一家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必須各部門相互配合,關鍵要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組織領導,盡可能緩解矛盾。糾紛雙方要互相讓步,從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爭取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達成一致,盡快解決現存的礦業糾紛。
根本在於治本。治本需要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增加礦產資源勘探投入,緩解接替資源緊張的形勢。資料表明,我國「六五」、「七五」、「八五」頭兩年地勘費投入,分別為124.3億元、162.75億元和182.41億元,年平均增長幅度為6%,僅是同期國家財政收入增幅的一半。根據綜合投入產出法預測主要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再按噸地勘費投入法、累計地勘費投入法測算出,1988~2000年間年平均地勘費投資為160億元,2001~2020年間年平均地勘費投資需205億元,與1992年國家財政對地勘費的實際投資相比,相差數十億元。可以認為,礦產資源供應緊張的局面,是長期的地勘投入不足的表現。解決的辦法就是開源,多投入、多找礦。在礦產開發主體多元化的今天,僅靠國家財政投入,既不合理,也不現實;地方財政要拿出部分資金補助地勘工作,以利地方礦業發展,同時礦山企業也應劃出一定資金用於找礦勘探,以尋找接替資源,這是可行的選擇,也是必須走的礦業發展之路。
第二,改革辦礦模式,充分考慮資源賦存地的利益。這是減少資源糾紛、利益爭議的有效途徑。礦產開發本身就是對自然環境的一項大手術,它所帶來的環境影響是巨大的。在發生糾紛的地區則更為嚴重,由於糾紛雙方缺少一個合法的采礦空間,生產中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只進行有經濟效益的活動,很少承擔對當地環境保護的責任,建設應有的輔助設施,使廢石和尾礦無固定堆積場所,污水橫流。礦產開發收益被投資者拿走,要祖輩生活在富源地的人們承受環境遭破壞的侵害,於理不通,也不會被地方政府所接受。可行的辦法就是共享資源開發效益。河南中國長城鋁業公司礦山公司和湖北宜昌磷礦公司,走中地聯合辦礦的路子,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雖然,中央直屬礦山具有明顯的資金、技術、設備、管理優勢,而地方則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土地、勞動力優勢,雙方的聯合既避開了各自的劣勢,使優勢能夠發揮;又避免了可能的資源之爭,從而保證了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更有意義的是,聯合辦礦節省了大量的資金投入,擺脫了多年來形成的國家投資辦礦、礦山辦社會、背包袱的窠臼。
第三,改革現行礦業管理體制,使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需要。首先是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不利於資源管理的某些規定,明確執法主體的地位;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其次是拆除條塊分割形成的壁壘,使中央與地方共同關心資源的開發利用,破除所有制界限,按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原則分配資源,鼓勵民營化礦山的發展;再次是制定全國性的礦產資源規劃分配方案,做到資源的有計劃有序利用。
改革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工程,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並不足怪。礦業體制的改革作為偉大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既要解決多年計劃經濟體制積淀形成的各種問題,又要適應總體改革的需要及礦業自身的特點,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對目前出現的礦業糾紛,首先是正視它的客觀存在,探究其產生的原因,然後用改革的辦法去積極解決。回顧過去幾年的治理整頓,成效是顯著的,由於主要側重於強化管理,對一些深層次的痼疾觸動不大,違法開採的現象還時有出現。但是,令我們高興的是,今年國務院第150號令和152號令推出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辦法》和《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明確了執法主體及其地位,結束了礦產資源無償開採的歷史。今年全國人大已作出決定,在近兩年內對《礦產資源法》作出修改。國務院授權地礦部對礦產資源分配實施統一管理,並授權由地礦部組織對礦產資源的分配,實施行業規劃和地區規劃。隨著上述法律法規的出台,並貫徹、落實,可以相信,礦業秩序的好轉指日可待。
6. 胡廣德名字打多少分
起名打分的分值以及測算結果僅供娛樂,切勿迷信!
三才配置:【木土水】
吉凶分析:【凶】
命格簡批:成功運被壓抑,不能有所伸張,尤其容易遭遇怨變沒落及招來不測之凶死。且易生腹部疾病。
成功運被壓抑,不能有所伸張,尤其容易遭遇急變、沒落及招來不測之災,易生腹部疾病。(凶)
1、總論:很難成功的配置,最好保守點去領薪水,免得精神及物質損失,保重身體為要,不要讓病魔纏身或意外之災發生。天運五行屬火、土可較安定。
2、性格:人雖忠厚老實,卻有些固執,社交能力差,但人緣還算不錯,做事要領不佳,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卻堅持行事,以致招來破財之災。
3、意志:意志不夠堅定,又缺乏實際,但耐性尚佳,能忍受一生的勞苦。
4、事業:創業過程很艱苦,必須靠自力更生,一生較勞碌,宜忍為安。
5、家庭:與父母意見不和,夫妻不睦,子女多累。
6、婚姻:男娶意志不堅之妻,家內少平安;女嫁好勝好強之夫,婚後感情不睦。
7、子女:子女運不佳,性格較頑固,身體較虛弱。
8、社交:一副表面老實的樣子,還算討人喜歡,但待人要領不佳,交友不廣。
9、精神:事事不能如意,心情苦悶多。
10、財運:很難賺到大錢,不要異想天開,只能勤儉度日,未雨綢繆為老運設想,才可減少悲傷。
11、健康:胃腸、腎臟、心臟機能易患毛病。
12、老運:老境孤獨,貧困又身體多病。
對基礎運的影響:
嚴重不安定,災害接連不斷,易急變的配置;易患疾病。(凶)
對成功運的影響:
雖有不平不滿之狀,但以本來的德量,可無大礙,易患腸胃和腹部之症。(凶)
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不輕易妥協,能接受別人的批評,但在以後的行動中依然如故,無法改變。活動力強。能和氣從事者,可獲得大發展。(吉)
對性格的影響:
心多洗練,容易親近。溫和沉著,有雅量,對人有同情心,榮譽心強。屬於能享受家庭的命運。其內心有剛義之腸,卻不顯現於外表。其易親近的反面又有易疏冷的缺點,其嫉妒心稍強。
【胡廣德】的姓名五格分析結果如下
繁體 拼音 五行 筆劃 姓名學解釋
胡 胡 hú 土 11 多才巧智,清雅伶俐,中年雖勞,成功隆昌,晚年子孫興旺。(吉)
廣 廣 guǎng 木 15 刑克父母,一生清雅伶俐,身弱多才,中年勞,晚年吉祥,教育界大吉。(吉)
德 德 dé 火 15 多才巧智,溫和賢能,中年勞,晚年成功隆昌,環境良好。(吉)
天格:12人格:26地格:30外格:16總格:41
人格26有以下數理暗示:
次吉祥運【表示多少有些障礙,但能獲得吉運】
藝能運【富有藝術天才,對審美、藝術、演藝、體育有通達之能】
地格30有以下數理暗示:
次吉祥運【表示多少有些障礙,但能獲得吉運】
總格41有以下數理暗示:
首領運【智慧仁勇、立上位、能領導眾人】
富貴運【多錢財、富貴、白手可獲巨財】
吉祥運【表示健全、幸福、名譽等】
男性雙妻運
外格16有以下數理暗示:
首領運【智慧仁勇、立上位、能領導眾人】
富貴運【多錢財、富貴、白手可獲巨財】
吉祥運【表示健全、幸福、名譽等】
男性雙妻運
溫和運【性情平和、能得上下信望】
天格12的解析:(天格數是先祖留傳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
意志薄弱的家庭寂寞數。【凶】
基業:凶星、破厄、劫財、時祿。
家庭:親情如秋水,骨肉似寒炭,施恩招怨恨,宜提高氣節。
健康:枯木待春,宜小心神經衷弱,骨癌之疾、外傷、皮膚病,三才善良者可安全。
含義:有無理伸張之象。不顧脆弱之力,企圖做無能力做的事,反致失敗。遇事易生不足之心。家庭緣薄,孤獨、遭難、逆境、病弱、不如意、困難等。又可因其他運的配合而導致意外的失敗,甚至有不能完壽的悲運。
人格26的解析:(人格數又稱主運,是姓名的中心點,影響人一生的命運。)
變怪奇異的豪俠數。【半吉半凶】
基業:豪傑、郡臣、官祿、俠義、紅艷、財庫、凶危。
家庭:親情無義,妻子無助,若子女溫順可得圓滿。
健康:大多破家病弱,先天缺金者,可望平安。男子有雙妻之慮。
含義:屬波瀾重疊,數奇變怪的英雄運格。賦性穎悟,富有義氣俠情,然而變化常多,風波不息。此數中人臨萬能,越死線,而奏大功者有之。又可因為他格的配合,或陷放逆、婬亂、短命、或者喪配偶,衾禱生霜,或喪子婦,膝下零丁。大都屬不得順境的凶運,但不少怪傑、烈士、偉人則有出其格者。
地格30的解析:(地格數又稱前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前的活動力。)
一成一敗,絕處逢生數。【半凶半吉】
基業:官星、將相、文昌、豪傑、紅艷、血支、災厄。
家庭:親情不親,夫妻不相合難同白頭。
健康:刑罰、外傷、廢疾。先天五行為金木者可安然。
含義:浮沉不定,凶吉難分。即因其他運的配合,或者成大功,或者沉於失敗。故乘吉運者,成功自至。數理不良者,不知不覺之間陷於失敗。其遭遇不可測,突然別開生面者有之。就象開礦探險一樣,大成大敗。都有些饒幸。另外也有孤獨,喪失妻子,短命者。
外格16的解析:(外格又稱變格,影響人的社交能力、智慧等。)
貴人相助興家興業的大吉數。【大吉】
基業:天官、貴命、豪傑、進田、學士、豪俠、基產。
家庭:春日花開,可望家庭圓滿,男子有賢妻,女子不宜早婚。
健康:花草逢春,易弱於色情,戒慎者可望健康長壽。
含義:反凶化吉象。成首領,占上峰,雅量厚重,豪俠足智多謀,善於協調,集名望。能服眾,為大事大業可成,富貴發達的好暗示。
總格41的解析:(總格又稱後運,影響人中年(36歲)以後的命運。)
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數。【大吉】
基業:將星、太極、名人、學士、學者、官祿、財庫、富星。
家庭:家庭圓滿,子孫旺盛。地格被克者則不遇。
健康:可望健康長壽,三才不善者不遇。
含義:純明獨秀的吉數。膽力才謀具備、健全、有德、和順,能成大氣大業,博得名利的最大好運數。
7. 中國竹鄉-廣德
廣德縣是安徽省宣城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2165平方公里,人口51萬。郵政編碼242200。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即位於此。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兩個半小時經濟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個省會城市和16個大中發達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鐵路復線、318國道和3條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運輸發達,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譽。環繞四周的有上海虹橋、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合肥駱崗等機場和上海、蕪湖、南京、寧波等港口,物流暢通,經濟發展條件優越,廣德已成為長三角經濟向內地輻射的物流副中心。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古稱桐汭,東漢建安初置廣德縣,取名意在「皇恩浩盪,帝德廣大」,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上先後歸屬吳、越、楚國,受其文化傳統影響深遠。廣德鍾靈毓秀,代有名人。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庄,清末名臣張光藻,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和地層古生物學家許傑都出生在這里,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駐蹕廣德祠山殿。廣德是一個移民縣份,由於歷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鑄就了廣德人民熱情、豪爽、好客、大度的優良傳統。目前,在廣德城鄉經商興企的外地投資者眾多,無疑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廣德位於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極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並相媲美之說;始建於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廣德已經編制了全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正致力於把廣德建設成為長三角發達地區旅遊休閑的「後花園」。
竹 海
風景區由盧湖和笄山,甘溪兩處漫無邊際的竹林組成,位於廣德南部山區,距縣城10公里。盧湖水面有3000餘畝,四周青山環抱,湖水常年清澈如鏡,水在巒間繞,峰在鏡中觀,春夏湖邊山花爛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濱松竹蔥翠,生機盎然。特別是在5月杜鵑花盛開之際,遠近上麓,如彩雲落大地,野火燃綠絲。笄山,甘溪竹海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溪水歡騰,淙淙流淌,煙變幻,氣象萬千。盧湖竹溪,山清水綠,相應成趣,無論是在湖上盪舟,湖畔垂釣,還是登山遠眺,漫步竹間,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
盧 湖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盧湖(含陸上設施)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餘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壩高30餘米,長千餘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卧,氣勢懾人。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於石碑,詩雲:「迥與泉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雲一色,詩句自成圖。」
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於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並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聖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後因工程浩大,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台」。台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於亭中邀人結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 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遊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
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獨特之處。
太極洞
太極洞又名長樂洞、大洞,位於廣德縣城東北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新杭鄉石龍山中,是全省歷史最久的旅遊岩洞。明代馮夢龍把「廣德埋藏(太極洞)、錢塘江潮、雷州換鼓、海市蜃樓」稱之為天下四絕。太極洞洞體規模宏大,總面積15萬平方米,洞深幾十里,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狹忽敞,時高時低,忽溫忽涼,忽陸忽水,給人有變幻莫測之感。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極洞」三字,系明代萬曆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鍾乳奇石,百姿千態:有的如蓮、如筍、如柱、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鍾、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鱗,嘆為觀止,鬼斧神工。正面崖石上,有吳同春書刻「二儀攸分」四字,自此分東西兩洞。東洞峭刻詭譎,乳膏融結,前行百餘米遂現水洞,洞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瑤池玉階,地下銀河,玉帶金光。水洞長達2公里多,行舟可達700多米。
太極洞自漢唐以來漸成旅遊勝地。據史載,宋范仲淹在廣德任職時為該洞題過詩,宋元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揮毫於洞壁,題刻於岩上。其壁上的摩岩石刻,琳琅滿目,蒼勁有力,僅初步查明贊譽太極洞古詩和游記就有十多篇。
太極洞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堪稱豐富多采,名聞遐邇,光采宏偉,集險峻、奇麗、神秘於一體,歷史悠久,觀賞價值高。
太極洞自1986年開發以來,洞外景觀已建有硯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懷古台、卧龍橋、實相院、洞賓樓、太極山莊等配套設施。幾年來,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有「黃山歸來不看岳,太極游後不覽洞」、「名絕天下,世界奇觀」之贊譽,真所謂「天下四絕」也。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位於廣德縣城西郊。遠望如山橫卧,故名橫山。山雖不高,但景色秀麗,自古以來不僅是文人墨客郊遊吟詠之地,也是城鎮居民清明時節踏青和重陽登高的好所在。
山頂和山麓原有明教禪寺、大佛殿、三忠祠、龍王廟等古建築,還有祀斗台、攀羅亭等名勝,惜先後毀於戰火。建國後大力植樹造林,現已松林滿山,鬱郁蔥蔥。九十年代初,被國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橫山古為廣德十景之一,現在登山遠眺另有一番風光,但見田野布綠,河渠如帶,古塔巍然,新樓錯落,古城新貌,盡收眼底。
橫山西麓有壠小丘陵,是當年岳飛抗金的扎營地,當地人稱「營盤山」,又叫紮寨圩。據史所載,岳飛大戰金兀術時,曾陳兵橫山,連營十里,軍容十分雄壯,先後六戰六捷,只因軍糧奇缺,不得不被迫轉移。當晚,岳飛傳令:把綉有「岳」字的軍旗,插滿橫山周圍的山崗,並把羊的後腿懸吊起來,讓羊的前蹄拚命擊鼓,然後悄悄領軍撤離。次日晨,金兵見滿山軍旗飄揚,到處鼓聲震響,以為岳軍要進攻,不敢輕舉妄動。及其覺察時,岳軍已不知去向。
桃姑迷宮
桃姑迷宮又名東崖洞,坐落於廣德縣獨山鎮。距縣城28公里。辟有桃姑迎賓、流雲飛瀑、桃塘夜月、洞山塔影、聚仙觀畫、瑞草霞光、奇門幽峽、福壽仙桃、索橋鳥瞰、宋墨遺香、萬佛朝天、通天一門等12大景觀。溶洞佔地8萬平方米,洞內游覽路線1800米,現已開放16個宮廳、53門、24峽、200多個景點。
桃姑迷宮,歷史悠久,遠自漢唐,便招徠了無數文人墨客,成為旅遊勝地。蘇軾、岳飛在此留有石刻遺跡,明太祖朱元璋駐蹕廣德時,稱這里是「靈秀甲天下」。桃姑迷宮的景色,貴在天然,有流雲、怪石、奇門、幽峽四絕,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充滿著神奇的色彩。洞內怪石嶙峋,幽深迷離,集古、靈、秀、怪於一體,似太幻虛境,引人入勝。山上有巍峨壯觀的「藏金塔」,山下有碧波瀲灧的「桃花塘」,湖心島上有桃姑仙子的雕像,左有「梳妝閣」,右有「聚仙亭」。明代廣德知州朱麟詩贊曰:「桐水郊原雨復晴,空閑游視五驄鳴,流雲洞口春衫濕,隔崖桃花溪水聲。」開發後的溶洞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歷史人文景觀為依託,以桃姑仙子久住迷宮的歷史傳說為主線,將一座玲瓏剔透、千姿百態、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奉獻給廣大遊客。
鼓角樓
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鍾鼓樓。原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鍾、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 米。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鍾、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天壽寺塔
天壽寺大聖塔位於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聖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建於唐代天佑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聖寶塔。
該塔初建五層。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築,磚木結構,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於火,僅存磚砌塔體。1983年10月,發現一「地宮」。「地宮」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1986年重修。復修後的大聖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 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風光。塔內有轉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遊人參觀。
8. 廣德橫中高考錄取率
安徽省廣德中學座落於廣德縣城關太極大道西端的祠山殿。祠山殿人傑地靈,曾被明太祖朱元璋稱之為「天下英靈第一山」,其古跡駐蹕泉至令猶存。整個校園背靠橫山,以國家級森林公園的依託,校門正對著連接上海和拉薩直至尼泊爾拉壤的聶拉木的318 國道,向東通往江、浙、滬,向西直達宣城與蕪湖。廣德中學正處在繁華的交通線上。從318國道,朝學校所在的山巔看去, 已故中科院院士、校友許傑手書「廣德中學」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即刻映入眼簾。沿林蔭大道漫步,原林業部部長、現任黑龍江省委書記、校友徐有芳「育人興國」的題詞又展現在眼前。兩棵蒼勁的古樹一前一後、一內一外以龍鳳飛舞之勢,佇立在教學區的入口。拾階而上,高大的金鑰匙紀念碑聳立在主幹道中央,鬱郁蔥蔥的草坪織成綠色大地毯,鋪在主幹道兩側,噴泉花壇,雪松、翠柏點綴其間;教學樓、科學館、行政樓、圖書館,樓館相對,分守南北,交相輝映,宛如碩大的四合院,渾然一體。這就是美麗的校園,一千八百餘師生員工學習、工作、活動之場所。 廣德地處蘇、浙、皖三省交匯之地,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商賈移民的交通通渠,各種文化當易於紮根傳揚。書院在廣德也有其悠久的歷史。史載:「明嘉靖甲申1524年陽明弟子鄒東廓謫廣德州官,撤淫祠,建復初書院,延同讓王心齋及諸賢講學……廣德王維謨皆能整躬率物,無愧人師《江南通志》雲:「王心齋及諸賢講學興禮,風動粼」郡。」(《安徽通志.教育考稿.卷三》)《安徽通志》還記載了廣德書院的建毀簡況:「復初書院,(院址)州儒學西北,舊為元妙觀,明嘉靖四年1525年州判鄒守益(即鄒東廓)初,徙觀於東郊,即其址,建書院,以訓多士。萬曆間詔禁,書院逐廢」。嗣,知州方沆、陸長庚、段酋顯、李得中相繼修葺。復址(P.1)清乾隆四年,1739年李德洋同族眾,復建復初書院,於斗南書院側。令俱無存。「正誼書院,院址州治東南狀元坊,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署知州石應璋以正誼書院近市湫隘,因於此創建書院,仍名復初……五十七年,設修志局於其間,總篡周廣業植蓮池中,開花甚盛,因名之曰:愛蓮書院。道光十五年1835年、二十四年相繼重修,聚諸生肄業。咸豐初(1851----1854)兵毀。」光緒年間,地方百姓再次重建。 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二十年 1977年,鄧小平同志恢復黨中央工作後,分管科學技術工作,在全國恢復了高考制度,廣德中學當年即選送學生參加考試。我縣文革期間畢業的大批青年勇躍參考,大部分都是畢業於廣德中學的。為幫助學生參加高考,1978年廣中又辦起了一個高中補習班,集中全縣一批成績優秀的學生入學復習。該班學生於1979年參加高考,有35人被高一級學校錄取。自1979----1998年二十年間,廣德中學先後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2236名學生,其中本科生就達724名。目前全國各級各類高校, 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一批名校都有廣德中學輸送的學生在深造。不少廣德中學輸送出的學生已拿到碩士、博士學位;有的已在攻讀高一級學位。他們中很多人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作用,作出貢獻。不少青年已晉升了副高以上職稱,成為所學學科的專家。 這期間校名也作了幾度更迭,1990年終於恢復了原校名----安徽省廣德中學。 1982年廣德中學被列為縣重點中學,高中部改制為三年,教學工作走上正軌,教學質量在不斷提高,辦學條件也在不斷改善。1991年破土動工興建了2512平方米有24人教室的教學樓,1993年交付使用。該樓建成得到社會各界支持及金鑰匙紀念碑有《教學樓記》志記。1995年又新建了1780平方米的集微機、語音、實驗室及可坐352人的大階梯教室於一樓的科學館,1996年交付使用。1997 年初建成子裝配音樂與美術教室。圖書館內的圖書資料已基本滿足教學需要。所有這些設備設施正在為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校有26個教學班,其中高中部每個年級6人班,初中部每個年級2個班,在校學生1650餘人,已是一座具有相當規模以高中為主的完全中學。 廣德中學的師資隊伍也在、也在不斷壯大充實,教學力量雄厚,師資隊伍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在全校教職工隊伍中,具有本科學歷有73人,大專學歷有20人;現在在崗的高級教師16人,中學一級教師49人,中學二級教師37人。廣大教職工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為培養人才做出了貢獻。自十二屆三中全會以來,先後有2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名被評為省勞動模範,4名被評省級先進個人,5人被評為地級優秀教師,近百人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學術上自80年以來,在省級以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不少同志參加了地級乃至國家級科研課題研究。 辦學條件的改善,師資隊伍質量提高,教職工的敬業精神、學校卓有成郊的管理,校風、教風、學風的變化,必然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1995年高考應屆本科達線27人,首次突破了徘徊9年的高考紀錄,振奮了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1996 年應屆本科達線45人,再創佳績;1997年應屆本科達線63人,三年三大步,在全地區首次奪取第三名;1998年應屆本科達線90人,仍保持地區第三名,實現了四度輝煌的雄圖宏願。這一條條喜訊傳遍了廣德城鄉,廣德中學在全縣50萬人民心目中樹起了豐碑。 我們有了進步,各級領導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和鼓勵。自1992年該校被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縣級文明單位以來,先後被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學校」,南京空軍司令部與省招委聯合授予「招飛先進單位」,宣城地區綠化委命名該校為「花園式單位」,1995年又被宣城地委、宣城行署命名為地區級文明單位。行署教委命名該校為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高考四上台階,行署教委連續四年為該校頒發高中升學預備教育優秀獎牌,廣德縣委、縣人民政府連續四年頒發嘉獎令。1996年,縣委、縣人民政府還授予該校為「二.五」普法先進單位。1997年5月,經行署教委按照頒辦學標准進行評估, 認定並命名該校為首家地區級示範重點類完全中學。 近一個世紀來,廣德中學在不斷克服困難,不斷發展壯大;廣大師生員工既飽嘗了辦學的苦衷與辛酸,也分享了勝利的喜悅與碩果。二十世紀即將過去,廣中人將以更加豐厚的禮物迎接廣德中學百年華誕的到來。
9. 廣德哪裡有種睫毛的
種植睫毛的地方現在是比較多的,
只是有很多不正規的地方,因此在種植前要對資質進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