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外匯儲備越多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
在外匯管理上,我國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即企業取得的外匯絕大部分都要售給指定銀行換取人民幣;當企業需要外匯時,再向銀行購買。近年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步增強,出口創匯能力增強,使得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形成高額貿易順差;又因為政治穩定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外商直接投資增勢迅猛,並進一步帶動我國出口的增長,最終形成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長期「雙順差」的局面。這使得我國國際收支長期處於不平衡、收入大於支出、入超長期積累形成數額龐大的外匯儲備。外匯供大於求,人民幣具有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會對國內企業的出口造成不利影響,這對於尚處於出口拉動型的中國經濟會有抑製作用。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Ⅱ 什麼是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對它有什麼影響
我對外匯方面,各國貨幣的匯率變動有一點個人研究,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外匯儲備是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概念性的東西就不多說了,主要說一下通俗點的東西。
它的主要來源:一是巨額貿易順差,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三是外國貸款,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流入
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
外匯儲備的增加,會導致人民幣的升值。原因通俗點說,就是由於外匯是外幣,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必須兌換成人民幣,有多少外匯,就得佔去相應比例的人民幣,這就是所謂的外匯占款,在人民幣發行量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外匯占款增加,流通中的人民幣數量就會減少,導致供不應求,人民幣對外幣就有升值壓力。
Ⅲ 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升值的關系
外匯儲備越多,人民幣幣值穩定提升,如外匯儲備減少,則應下降。
原因:
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逆差,則外匯收入小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小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減少,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
國際收支狀況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
Ⅳ 我國外匯儲備的多少與人民幣升值有什麼關系
外匯儲備和匯率:
從外匯的含義中可以看出,外匯儲備和匯率關系時非常緊密。外匯儲備變多了,相當於本幣購買力增強,而且本幣需求增加,這樣根據本幣外幣的供給需求曲線,可以得到本幣升值的趨勢。從貨幣政策來說,外匯儲備變多,代表央行用大量本幣購買了外國資產。
從而使得市場上流動性過剩,這樣提高了利率,不過對外可能是升值的,但是實際上可能對內是貶值的,因為大量本幣供給,推高了物價指數。實際物價的上抵消了貨幣的供給。
一國選擇儲備貨幣總是要以儲備貨幣的外匯匯率長期較為穩定為前提。如果某種儲備貨幣其發行國國際收支長期惡化,貨幣不斷貶值,匯率不斷下跌,該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就會不斷削弱, 甚至會失去其儲備貨幣的地位。
(4)外匯儲存人民幣升值擴展閱讀:
主要組成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
1、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3、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Ⅳ 中國我外匯儲備很多,為什麼這會成為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外匯儲備產生了巨額的貿易順差,從而產生了國外對人民幣的強烈需求, 從而使人民幣匯率(實際就是人民幣的價格)具有向上的動力。
Ⅵ 為什麼外匯儲備增加,人民幣升值
1、外匯儲備多,其購買的能力強,是貿易順差的結果,我們國家的商品一直以來都是低廉的國際市場佔有份額比較大。當他國因為長期的貿易逆差(就是價格高)導致他國的商品沒有市場競爭力或是因此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他國的貨幣將貶值,以求國家經濟得以發展。
2、這個時候雜們國家大量的外匯就存在著一個風險就是外匯貶值,相反外匯貶值就是我們國內升值《因此我們國家只有面臨著貨幣升值的壓力》。貨幣的升值本是一個國家強盛的表現,但是過快的升值和無窮止境的貨幣升值很容易被國家炒家利用,從中獲取利潤,賺錢以後抽逃其資金導致國家經濟的衰退,從而一振不撅,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泡沫,要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得靠貨幣的政策。
3、簡單的來說就是,外匯儲備高意味著中國貿易順差大,那麼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就高,國外的投資者為了套利,就紛紛買入人民幣,那麼就間接的推高人民幣,再加上中國匯改,人民幣外匯浮動的加大。最終導致了這個結果,但是樓主說的這個不是因果邏輯。是特定的條件上產生的。
4、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其外匯儲備應該是平衡的。貿易順差過大和貿易逆差過大,都是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之一。
Ⅶ 為什麼外匯儲備多,人民幣要升值
兩個原因:
1.外匯儲備多,意味著出口大於進口,也就是國際市場上對出口國貨幣的需求量較大(一般向出口國購買商品,進口商需要支付出口國貨幣),貨幣需求的增加,引進貨幣的升值.
2.外匯儲備多,儲備貨幣佔用的本幣數量大,在不增發貨幣的情況下,流通中的本幣數量減少,引進本幣供給的下降,而使本幣升值.
Ⅷ 為什麼外匯儲備增加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可不可以講得詳細點,並且通俗一點,謝謝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我國外匯儲備的組成,我們的外匯儲備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巨額貿易順差;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國貸款的持續增多;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流入。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第一部分巨額的貿易順差。
那麼為什麼巨額的貿易順差會產生大量的外匯儲備呢?這又要從我國的結售匯制度說起,自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結匯是指外匯收入者將其外匯收入出售給外匯指定銀行,後者按市場匯率付給本幣的行為。結匯分為強制結匯、意願結匯和限額結匯等形式。強制結匯是指所有外匯收入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不允許保留外匯;意願結匯是指外匯收入可以賣給外匯指定銀行,也可以開立外匯賬戶保留,結匯與否由外匯收入所有者自己決定;限額結匯是指外匯收入在國家核定的限額內可不結匯,超過限額的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
我國實行的是第一種強制結匯制度,也就是說我國的貿易順差越大,出口企業出售給外匯指定銀行和外匯指定銀行出售給進口企業的外匯之間的差額越大,國家外匯儲備自然也就越大。了解了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們再來探究「為什麼外匯儲備增加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個問題,就很簡單了,因為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主要是由於我國巨額的貿易順差造成的,而我國貿易巨額順差,必然使得與我國進行貿易的相對國產生巨額的貿易逆差,造成其國國際收支嚴重失衡,那麼為了緩解這種嚴重的失衡狀況,這些與我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為了其本國利益,必然聯合起來逼迫人民幣升值,遏制中國的出口,減少貿易赤字。 所以說我國的外匯儲備越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越大。
Ⅸ 如果人民幣升值,我們外匯儲備會怎麼樣
目前,國際和國內有一種看法認為,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匯率升值多大,相應的外匯儲備就損失多大。但專家認為,如果將外匯儲備兌換為人民幣使用,由於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確實要蒙受損失。但是,如果不兌換為人民幣使用,情況就不是這樣。從道理上來說,由於外匯儲備本身是以人民幣購買的,已經投放了人民幣,如果拿外匯儲備再結匯成為人民幣,那就是第二次投放人民幣,而外匯儲備不會減少。
從更大范圍來說,外匯儲備是國家擁有的、可以動用的戰略資源,也是國家實力的表現。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儲備來說有損失,但是境內的人民幣金融資產和國民財富、當年GDP等如果以美元計算、以國際購買力計算,則會有相應的升值,外匯儲備的規模與這些資產、財富比較起來還是很小的。因此,即使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有損失,整個國家利益的收益大於損失。其實,即使外匯儲備和出口合計起來考慮,2005年7月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以來的收益也遠遠大於損失。
從使用來說,外匯儲備的用途主要是用於購買境外設備、技術、資源、知識產權、股權等,如果這些東西的物價以美元衡量沒有上漲,其購買力就沒有下降;只有當這些購買物的價格出現上漲,才會導致外匯儲備的實際購買力下降。也就是說,外匯儲備的損失是看所持有外匯幣種國家的物價、資源價格以及本國所要購買對象物的國際價格如何,與人民幣升值關系不大。一般來說,各國的物價是上漲的,因此,正常情況下,外匯儲備的實際購買力下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不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外匯儲備的損失。就像在國內拿工資、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但不能計算有損失的道理一樣。
但購買金融資產的損益計算復雜一些。2003年以來的歐元持續升值,也導致人們對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有很多議論。有人認為,美元貶值了,持有的美元外匯儲備就損失了,而最近歐元貶值,有人又覺得損失了。其實,不能這樣看問題。
一是國際貨幣本身就在不斷波動,短期 (實時A股/H股行情) 的升值和貶值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作為外匯儲備的投資是損失還是盈利,這本身很正常,這是市場風險或風險收益。短期貶值,但如果是長期投資呢?那就不能肯定了。另外,一種損失,只要沒有變現,就是賬面上的,不是實際的。如同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一樣,只要股票沒有賣出,就不是真實損失。價格上漲的時候,沒有變現,也不是真實的盈利。
而從市場本身來說,要調整外匯儲備資產存量往往比較困難,市場本身會有一些約束乃至有強烈的反映。當將持有的美元債券大量賣出的時候,美元本身會下跌,出售債券的人要蒙受很大損失。一個更大的問題是,短期內出售巨大的美元債券,誰能夠接手呢?購買歐元是否有如此巨大的供給和流動性保證?是否可以如此便利地進入任何市場進行投資呢?這些都存在很大的實際問題。其實,如果研究國際清算和結算體系的貨幣制度,就可以發現,美元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和絕對優勢,拋棄美元就意味著喪失美元利益。人們對美國的痛恨,往往夾雜著對美元金融的怨恨,但是,如果一種貨幣體系崩潰,誰有好處呢?2001年美國股票市場泡沫破裂以及「9·11」事件發生後的美元動盪,連歐元國家也不願意看到這種情形,也都極力去維護美元的穩定。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美元不僅沒有貶值,反而升值。這說明了世界對美元的依賴與無奈。
Ⅹ 外匯儲備增加為什麼會構成人民幣升值
央行掌握的外匯才是外匯儲備,居民通過各種方式獲得的外匯不能在國內流通,都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央行為了穩定匯率,不得不拋出人民幣購買居民手中的外匯,因此外匯儲備增加與人民幣流通增加是同時產生的。
人民幣升值是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提升,但是,人民幣並不是國際流通貨幣,所以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的提升是指人民幣可以兌換更過的外匯,在國際商品
價格穩定的情況下,同樣單位的人民幣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但是,人民幣兌換是在國內完成得,這意味著,人民幣升值以後,同樣一單位的人民幣兌換成外匯,央行要付出更多的外匯,國家外匯儲備有匯兌損失。
外匯儲備增加會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因為國內本身面臨通脹風險,為了吸收外匯投放人民幣會使通脹風險加大。同時外匯儲備增加意味著貿易順差加大,引起國際間的貿易摩擦,為了安撫西方國家的不平衡心理,需要適當提高人民幣價值,減少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