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匯兩種貨幣對沖怎麼操作
做外匯兩種貨幣對沖並不難,首先是要選擇一個可以操作的平台,貌似是要有監管,有銀行存管,並且接受了FSP與NFA的監管的領域王國就是其中之一。
B. 國家的外匯為什麼都要有相應的人民幣去對沖
一個經濟體的經濟運行要想健康,貨幣發行量和物資供應量應該相對應,有多少的物資,就發行多少的貨幣,否則就會出現問題。如果貨幣多物資少,就會發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如果物資多貨幣少,就會發生通貨緊縮,流動不足。
假如最初的時候,我國的貨幣和物資是平衡的,市場上有10萬億人民幣,也有10萬億物資,物資和貨幣一一對應,所以每一元錢能買一斤大米。
假設現在有一個美國商人,手持4000億美元,來找中國央行,要求兌換成了人民幣在國內投資。中國央行就新印刷了27320億人民幣,交給美國商人。
有人說了,為什麼不能拿原有的人民給外商,為什麼要新印刷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呢?
這是因為,外商拿來的這4000億美元在中國並非貨幣,而是相當於商品,相當於外商把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拿到了中國,放在了中國市場上,為了和這價值4000億美元的商品相對應,央行就必須按照匯率發行相應數量的人民幣,才能在理論上達到貨幣和物資的平衡。
這個平衡的等式是: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
有人說,為什麼不是「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呢?因為中國央行可以用4000億美金,去國際市場上購回小麥、黃金,從而使等式平衡到: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732萬億物資。
這就是「增加一美元的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在國內發行相應數額的人民幣」的理論基礎。
但是事實上,巨額的外匯儲備卻造成人民幣的通貨膨脹,使人民幣「國外升值、國內貶值」,並通過這個機制使國內老百姓的財富在不知不覺之間流失
首先,事實上國家不會把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真的拿去換會小麥和黃金,我們國家目前的做法是基本都存了起來。這樣,國內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而同時應該增加的商品供應量卻沒有增加或者沒有足夠量的增加,於是就真的造成了「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的不平衡狀態,於是,通貨膨脹壓力就來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美國給我們設置了陷阱,這個陷阱就是美聯儲的「美元貶值政策」。美金匯率其實是被高估的,4000億美金,在國際市場上買不回27320億公斤的大米小麥。在這種情況下,等式永遠無法配平,
原公式: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0萬億物資+4000億美金。
等式永遠配不成: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732萬億物資,可能只有: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5萬億物資,甚至只有: 12.732萬億人民幣 vs 12.0萬億物資,或者更少。
當美金的實際購買力只有1:5時,外匯儲備增加得越多,人民幣被攤薄得越快,人民幣貶值越厲害。
而且,美國多年來執行貶值政策,超量增發,使得你今天換會的美元明天就貶值,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十幾年。
由於有這個陷阱的存在,國家的美元外匯儲備就不能越多越好,而應該是「有,但不能太多」,因為美元貶值政策在不斷地給我們造成損失,美元外匯儲備越多,損失就越大,同時國內市場的物價就會越高。美元儲備增加的越快,國內房子、食品、能源漲的就越快,老百姓儲蓄縮水就越快。
而美聯儲,就是通過這一杠桿來操控著中國的貨幣發行。因此,如果你認為我們的貨幣發行權是獨立自主的,那你就錯了。至少15年來,我們是沒有的,今後會不會有,目前還看不到希望。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權能被外國控制,這個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利益還能保障嗎?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民眾被發源於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機或者其他的什麼危機洗劫一空,請不要感到驚訝。
C. 為什麼要對沖外匯
外匯儲備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特殊情況下可用來緊急緩解惡劣的經濟狀況。比如在通貨膨脹率很高的情況下,國家為了避免本國貨幣不貶值,可以採用用外匯儲備購買本國貨幣的方法以增加本國貨幣的需求,從而來維持本國貨幣的價值。所以外匯儲備不能隨意使用,隨意消化。
其次,加大進口會使得我國對於外幣的需求增加,導致外幣升值,我國的購買力就相對下降了,這就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經濟問題,比如導致我國購買的外債升職,我國就憑空需要支付更多的錢來還債,等等。
中國是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不一定是不好的。總之,是比擁有少量的更容易對付突發經濟狀況。: )
D. 外匯對沖交易是什麼意思
外匯對沖的含義
對沖,(又稱避險,英文為Hedge),是指對於國際間從事商品買賣的洋行、進出口貿易商,以及在國際間從事投資的人士,若預期未來將收付一定金額的外匯,為避免因變動產生的損失,可利用遠期外匯交易以規避風險,這種避險的操作方式,稱為遠期避險或遠期對沖,它是一種在減低商業風險的同時仍然能在投資中獲利的手法。一般對沖是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行情相關是指影響兩種商品價格行情的市場供求關系存在同一性,供求關系若發生變化,同時會影響兩種商品的價格,且價格變化的方向大體一致。當然要做到盈虧相抵,兩筆交易的數量大小須根據各自價格變動的幅度來確定,大體做到數量相當。
對沖在外匯市場中最為常見,重在避開單線買賣的風險。所謂單線買賣,就是看好某一種貨幣就做買空(或稱揸倉),看淡某一種貨幣,就做沽空(空倉)。如果判斷正確,所獲利潤自然多;但如果判斷錯誤,損失亦會非常大。
E. 外匯交易中對沖如何做
外匯交易對沖是在抄發襲現大趨勢對頭,只是介入時機不佳,要立即對沖,不要等到已開倉部位已有較大損失時,不得已才去對沖,這樣就弱化了對沖的功能,也會使將來的解鎖變得更加困難。換句話說,如果你選擇使用對沖功能,就要主動去用它,等你被動的時候才想起它,再使用它,恐怕事情會更復雜。F. 外匯對沖什麼意思
對沖交易是金融衍生工具誕生以後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人們關注的一種交易和投資內方式。近二十年間,全球金容融市場產生了一批專業化的對沖基金。在金融大鱷的操縱下,對沖交易曾被極富想像力地過度發揮,對整個世界金融體系造成沖擊。
對沖交易簡單地解釋就是盈虧相抵的交易。在「對沖」的英文「Hedge」詞意中包含了避險、套期保值的含義。如果更完整地表達,對沖交易即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行情相關是指影響兩種商品價格行情的市場供求關系存在同一性,供求關系若發生變化,同時會影響兩種商品的價格,且價格變化的方向大體一致。方向相反指兩筆交易的買賣方向相反,這樣無論價格向什麼方向變化,總是一盈一虧。當然要做到盈虧相抵,兩筆交易的數量大小須根據各自價格變動的幅度來確定,大體做到數量相當。市場經濟中,可以做「對沖」的交易有很多種.
對沖不是對倒.對沖是對等的意思.比如,主動買大單量是200萬手,主動賣大單量是250萬手,對沖後就是-50萬手.反之就是+50萬手.以此判斷主力蹤跡.
G. 貨幣對沖是怎麼對沖的
我想,首先你要了解遠期合約和貨幣期權是什麼東東~
遠期合約實質上就是按照雙方約定的價格在未來某一個時點交割某筆資產。特點在於合約的價格是事先約定的,並且由於未來的價格不可知,所以在一方鎖定了交易價格的同時另一方是要承擔風險的,可能獲利也可能虧本。
期權其實也差不多,是其中的一方先支付對方一筆錢,並由此獲得一個權力。這個權力是指購買期權的一方可以在到期日(歐式)或者到期日之前的任意一天(美式)選擇賣出或者買進某個資產,而期權的賣方,也就是一開始收錢的人,必須無條件接受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者賣出資產。貨幣期權涉及的權力就是買賣貨幣或者說買賣外匯的權力了。
了解了這兩個,那麼我們來看進口商和出口商的外匯風險。它主要是指由於外匯波動所帶來的風險。也就是說,假如我今天出口得了100萬美金,匯率為1美元換6.5人民幣;但是可能這筆款子要後天才能到,那時候匯率變為1美元換6.3人民幣,那麼我損失了20萬人民幣。其實,風險還出現在合同的簽訂和交貨日期的差異上。假如你簽合同和交貨付款的時間間隔較大,利率波動總是能帶來風險。
為此,遠期合約和貨幣期權就派上用場。假如:現在我要出口一批貨物,但是貨款——100萬美元在3個月後才能收到,於是,我和某個交易對手簽訂一份遠期貨幣合約,約定以6.45人民幣:1美元的價格賣出1百萬美元,也就是說,不論將來匯率如何變化,只要對方不違約,我就能用這個匯率鎖定未來100萬美元能換得的人民幣。但是,如果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升值,那麼,遠期合約的人民幣:美元匯率要比現貨匯率要低一些。
期權也是如此,只是你要預先支付一筆錢,而此時,合同約定的行權價越高,你就要付出越多的錢。而遠期的價格在一個時點上是固定的。作為出口商,你購買一個美元看跌期權(或者是人民幣看漲期權,因為你希望在美元下跌或人民幣上漲時行權),如果美元下跌,你就選擇行權賣出;如果美元上漲,你就不行權,直接到現貨市場上換為人民幣。於是你也就鎖定了外匯風險。
對於進口商而言,與上邊討論類似,只是遠期合約是賣出本幣,買入外幣;而期權應該選擇外幣的看漲期權或者本幣的看跌期權。
水平有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手打慢了,希望還來得及~
H. 什麼是「對沖外匯」「對沖」怎樣理解
這里的對沖是指,大量外匯順差進入,導致,央行結匯後,必須投放等量的本幣到市場中去,這樣就造成貨幣供應過多,引起通脹
I. 外匯對沖是怎麼回事
對沖:
同時做多和做空同一品種,這種外匯交易方法叫做對沖或對鎖。專
對鎖的直觀效果就是兩個屬方向的頭寸的浮動盈虧會相互抵消,使賬戶的風險暴露降低。例如某進口公司在日本訂造一條電冰箱生產線。
日方報價十二億日元,在一美元兌一百二十日元時,相當於一千萬美元。進口公司擔心日後交收時,日元大幅升值,實價有機會變成一千一百萬美元甚至一千二百萬美元,於是與日方簽合同時,立即在銀行以一美元兌一百二十日元的匯率買入相當於一千萬美元的日元期貨。這樣,即使日後日元如何大幅升值,生產線交收時要多付出的美元通統可以在日元期貨合約中如數嫌回來,不至於失預算。這種做法就是對沖。
金融學上,對沖指特意減低另一項投資的風險的投資。它是一種在減低商業風險的同時仍然能在投資中獲利的手法。
J. 什麼是外匯對沖交易
什麼是對沖交易?匯查查為您解答:
所謂對沖就是指交易者再做多一種專貨幣屬的同時再對這一種貨幣進行做空,即對一種貨幣同時進行做多和做空。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單子的倉位大小要一樣才算是真正的對沖交易。
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定期,3個月前澳幣很便宜,低位買了55/56美仙(0.55/0.56)。買入5000澳元定期收息,而現在升到了69美仙(0.69),准備財息兼收,但還有三個月才到期,那怎麼辦呢?
那就可以在外匯市場上做個對沖,比如說69美仙左右,估出50000澳元合約。好了,現在之後三個月,假如價格真的跌回67-68美仙,那其實就變成兩邊賺,一邊外匯市場有一兩百點子賺,一邊是你手持的澳元也賺。比如說真的需要換回港幣的話,那就是匯市上平倉,那就兩邊都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