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豆期貨最近的行情好嗎在哪裡可以查看到大豆期貸的行情,大家給個地
你好:所有的來期貨信息都可以源在網上找到的,給你一個平台,
金道投資,這個平台就,而且還很全,給你他們的網址,
你自己去看看吧: http://wh.ganggutoday.info祝你好運,
B. 2016青島大豆5月6期貨早報
1、【進口大豆】截止4月28日當周,當前年度市場美豆周度凈銷售81.58萬噸,美豆周度出口為30.57萬噸,仍好於預期,預計5月份美國農業部會繼續調增出口量1000-2000萬蒲。截至4月30日,美豆出口檢驗量17萬噸,累計出口檢驗量為4374萬噸,上年同期為4598萬噸。
CONAB將巴西產量從1.01億噸調減至0.99億噸,因收獲進入尾聲,證實巴西單產確實遭受了不利影響。巴西油籽加工協會預估巴西大豆產量9970萬噸。Franca Junior預計巴西產量為9810萬噸,3月預估為9950萬噸。
阿根廷的降雨,對收獲和內陸運輸產生實質性影響,同時產量也受到影響。在過去的兩周阿根廷的收割進度停滯,截止28日,收割進度24.2%,上周16.4%,去年同期62%。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將大豆產量預期下調至5600萬噸,之前預估為6000萬噸;阿根廷農業部將產量從6090萬噸下調至5760萬噸;Informa下調阿根廷產量預期從5950萬噸至5500萬噸。
印度大豆加工協會調低2015/16年度印度大豆產量預測值至692.9萬噸,早先預測為738.8萬噸。
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南美今年8月以後可供出口的大豆數量將同比減少,因此大豆的出口將轉至美國,隨美豆出口預期的好轉,庫存消費比下降,大豆價格仍有進一步上行的空間。美豆在操作上建議在5月份當市場炒作面積增加時逢低做多,下半年或有較高的漲幅。
昨日美豆受出口銷售利好拉升後大幅下跌,市場解讀為獲利了結。
2、【棕櫚油】3月馬來產量121.95萬噸、環比+16.9%,此前市場預期為110萬噸;出口133.44萬噸、環比+23%預期一致;期末庫存188.5萬噸,環比-13%,符合預期。4月份市場對馬棕月末庫存的預期在180萬噸左右,環比下降約4%。
SGS公布4月1-30日馬棕出口量環比減少6.8%;ITS公布4月1-30日馬棕出口環比減少5.6%。目前豆棕美金價差仍小,抑制棕櫚油出口。
海關數據3月份進口量41萬噸,同比增67%,從馬來進口8萬噸,從印尼進口33萬噸。昨日馬盤大幅上漲,主要受近兩日林吉特大幅貶值影響,中國進口棕櫚油美金價格變動不大。進口倒掛仍在收窄。
馬棕出口情況環比沒有改善,而產量正逐步復甦,棕櫚油價格或已見頂。豆棕價差擴大仍有空間。未來關注棕櫚油的出口銷售情況。
3、【豆油豆粕】截止4月29日當周,豆粕庫存的壓力緩解,開機率52.77%,升約1個百分點。2015/16年度全國壓榨大豆總計459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47萬噸,增幅10.76%。自然年度壓榨量為2403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47萬噸,增幅6.5%。進口大豆港口庫存達到578萬噸,較上周減少6萬噸。截止5月1日,沿海地區油廠豆粕庫存78.7萬噸,較上周增約10萬噸,未執行合同313萬噸,較上周減少9萬噸。根據天下糧倉的預計,5月份預期增至810萬噸(減少40萬噸),6月份830萬噸(減少20萬噸),7月份800萬噸,4-7月到港量達到3112萬噸,大幅超過去年同期2902萬噸。受阿根廷裝運影響,調減到港預期。
豆粕方面:目前受需求影響,豆粕現貨基差仍維持弱勢, 未來月大豆到港充裕,隨天氣轉暖,豆粕需求會略微好轉。3月生豬存量量環比小幅增長0.9%,是去年10月以來首次上漲,能繁母豬數量較2月持平,是自2013年9月以來首次未出現下調,預計6月後開始環比增長,養殖可能開始出現復甦,但存欄數量同比下降仍較多。總體而言豆粕價格波動跟隨美豆,豆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回到前低已不再可能,5月份豆粕價格可能會在經歷小幅回調後再度走高。建議逢低做多。
豆油方面:庫存隨開機率提高而緩慢增加,需求受菜油壓制,目前豆油也出現進口利潤,看空國內整個油脂市場。
4、【菜油和菜粕】今年國產菜籽繼續大幅減產,主要原因為受經濟效應影響種植面積減少,農民對單位面積的生產投入減少,以及寒潮天氣影響。
受持續大量拋儲的影響,截至目前已拍賣240萬噸,實際成交175萬噸,本周繼續拋儲,最近一期的成交率99%,成交均價5555元,只要拋儲持續,做豆菜油價差縮小難有大的行情,拋儲力度並沒有因為菜油質量提升而減弱,拋儲的菜油將從目前開始集中出庫,同時近月的加拿大菜油也表現出較好的進口利潤,近日陸續有買船。
近日菜粕價格大幅上漲,主要受進口菜籽商檢要求的驅動,目前進口菜籽需要賣方一個文件表明已盡力把雜質降到最低,當前出現船隻到港後無法卸貨的情況。對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延誤時間增加廠方的成本,影響後期的買船等。
具體可參考-金股順
C. 期貨 什麼叫當時現貨價什麼叫五月期貨價這里的買入現貨是什麼意思,期貨和現貨是否盈利是怎麼計算的
現在價格就是當時標的產品實際購買需要花費的價格,5月期貨價就是5月可以拿到貨的標的產品的價格,是否盈利就看到5月份把現在買入的期貨賣掉是否盈利就知道了。
D. 美油五月期貨價格為什麼比六月的價格第那麼多啊
交割期來講:
美原油5月期貨會在4月中旬摘牌交割,受到4月供需關系預期影響較大。
基本面來講:
國際原油減產協議5月起生效,沙特等國4月依舊在加量產油。同時三月、四月疫情嚴重,原油需求嚴重下降,而5月、6月預計會回暖。
跨期套利成本來講:
由於原油運輸存儲成本較高,跨期套利成本偏高,難以套利,導致隔月合約套利可能性小,不容易拉近它們之間的差價。
美原油實時行情分析和模擬交易,可使用"時代投資「的軟體。
E. 什麼季節是大豆期貨的低谷主要什麼因素影響
如何分析農產品期貨的季節性行情
農產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種、生長和收獲季節性周期,也恰恰是農產品這種特有的季節性供求關系變化使得其價格波動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時期內同向運動的趨勢性十分明顯。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這種季節性特徵把農產品走勢大體分為:播種生長階段、收獲季節、銷售淡季和銷售旺季等幾個不同階段。又因為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的指引,它們的基本面影響因素是一致的,走勢基本是聯動的,因此,下面我們以幾個品種為例,從季節性影響因素這個角度分別對其期貨價格走勢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拿大豆品種來說,根據自然規律從每年的4月開始,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開始播種,當年9月份開始收割。從10月份開始,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又開始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從這一種植生長周期可以總結出,每年的7、8月份屬於全球大豆的供應淡季,大豆青黃不接,消費需求旺盛,因此價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應旺季,現貨供應充足,價格多處年內低谷,這一規律從上圖CBOT大豆行情長期走勢中不難得到驗證。
仔細觀察以上CBOT和DCE大豆近年來季節性走勢圖,首先我們可發現,國內外大豆價格的相關性很強,糾其原因主要是:2000年以來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使得我國大豆需求激增,國產大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消費。加之進口大豆出油率高,使得進口大豆數量出現大幅增長,導致國內外大豆價格走勢聯動性增強;其次,我們還可以發現:2000年至今,每年因季節性而形成的的階段性高點多出現在5月-8月,主要是因為每年3-5月是銷售旺季,而7、8月份又是供應淡季,這樣高點出現在這期間就不足為奇;9-11月份進入大豆收獲季節,受供應壓力影響價格多處年內低點,產量確定後,隨著消費的增加,庫存的減少,價格有開始抬頭趨漲。不過,每年二月份多是過節時期,市場交投清淡,穀物價格通常盤跌。這些規律都很好驗證了大豆價格的季節性波動趨勢。目前正處於8月份,正是供應淡季,又由於目前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嚴重乾旱,國內大豆減產基本定局,而美國大豆產區近期天氣也是十分炎熱乾燥,大豆天氣行情再度顯現,在大豆收獲季節來臨前,有望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因此依據這一特點可以估計在9--11月份供應壓力前大豆可能會形成一個短期高點。
接著再看玉米品種,玉米與大豆的生長周期相差無幾,從上圖可發現玉米最明顯的特徵是仲夏到收獲期間價格多是走跌。由於新年度玉米產量不確定性的影響,7月份的價格往往達到年內最高價格。即使在7月份中期之前價格開始跌落的年份,如果收獲前景可觀,價格仍可持續走低。每年10月正值收獲季節,由於大量玉米集中上市,市場供應壓力最大,價格往往會跌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玉米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隨著變化。農業部前期發布的《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 年)》(以下稱《規劃》),提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生物質能產業要按照大力發展農村沼氣,積極發展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和氣化燃料,適度發展能源作物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確定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這對前期國內利用玉米發展燃料乙醇的炒做潑了一盆冷水,玉米期價也因此 從1700元/噸上方連續回落至1500元/噸以下。由於過渡打壓後,近期的東北農作物用地發生乾旱災害,導致玉米期價產生了"反季節"的上漲行情,但於8月10日將有"吉林省2007年輪換地方儲備糧競價銷售交易會",屆時將銷售輪出省級儲備玉米10萬噸,這對於玉米期價將是一個壓力。在供應季節來臨前玉米產生大幅度反彈的行情較小,上漲空間有限。
最後轉到國內外小麥品種上,以北半球冬小麥為例,其播種時間為10月上旬(寒露後)至下旬,收獲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麥有兩個明顯的季節傾向:其中之一就是冬末到收獲季節來臨之前的春季這一時期慣於下跌。多數年景,小麥價格在1、2月份因資金回攏影響都會經歷季節性疲弱期。又因每年冬麥上市後的7月份一般為小麥的供應旺季,價格多處年內最低點;另一個趨勢就是從收獲季節的低點到秋季或者冬初小麥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價格傾向於上漲,春節左右因消費帶動價格到達年內高點。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新麥集中上市壓力下,強麥期價產生了一個季節性低點,隨後變於七月底產生了強勁的上漲。
綜觀以上三個品種的季節性因素對價格變化的長期影響作用,盡管活躍的期貨交易可以削弱較明顯的價格運動趨勢,但特定時節的價格同向波動趨勢仍然十分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農產品的價格趨勢主要是受供給和需求兩個基本面因素影響。而農產品的生長周期又是有季節性的,這樣每年從作物播種到收獲前夕,由於舊年度作物的庫存量與新年度作物的產量存在不確定性,作為具有預測效應的期貨交易往往容易隨著市場對天氣、病蟲害等因素的炒作而大幅波動;其後隨著收獲季節到來農產品每個品種的新年度產量情況逐漸明了,必然市場就開始面臨季節性的供應壓力,若是豐產年頭供應壓力則最重,價格也最弱。若是減產年頭則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上漲行情;新糧上市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期貨價格對需求、庫存等因素的反應越來越敏感,其趨勢性也越來越明顯,尤其進入消費旺季,市場的供需矛盾不斷得到深化,此時市場人氣越來越旺,持倉量迅速增加,期貨價格往往最強,當然其中也不乏對新概念題材的炒作。因此,季節性因素是我們在制定農產品操作計劃時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分析上述幾個品種價格的季節性走勢是建立在對各品種長期數據統計的基礎之上的,盡管其整體體現出了農產品由供求主導的季節規律性,但其中不時也存在偶然現象。例如2003年大豆收獲季節的反季節上漲,主要是由於當時中國大量進口美豆,而恰恰美豆又大幅減產,一時間美國大豆庫存消費比創20幾年來歷史新低,處於那種供求嚴重失衡狀態,市場充滿了對未來供不應求的預期,季節性收獲壓力完全被抹煞,導致價格在收獲季節一路狂飆。此外,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等突發因素,還有一些新概念題材的影響也容易導致價格的反季節性走勢。這就提醒我們,在分析相關農產品走勢時,也不能只簡單地依據其季節性走勢來操作,其他階段性的因素也需要時時加以關注並能做出客觀評估。
總之,在世界范圍大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農產品的季節性特徵表現突出,當大的供求面嚴重失衡時,季節性特徵往往容易被淹沒,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行情。季節性特徵是農產品的固有屬性,進行季節性分析可以為我們提供價格短期內的發展趨勢,但要把握其長期走勢還必須同時兼顧其它大供求面的影響因素。
F. 期貨:上周五美國黃豆期貨上漲23美元,您是從哪裡查到的數據謝謝。
軟體上都有的。
紐約交易所的大豆。
我估計大的下跌不會有了。可能會有反彈。
G. 大豆期貨行情走勢圖
沖天牛為你解答:
暫時維持高位橫盤震盪的行情,望採納!!
H. 股票五月行情如何.
行情不錯
大盤會逐步回升
會有表現機會的
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