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比亞戰爭對外匯市場有怎麼樣的影響
中東局勢方面,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多處目標周一(21日)晚間遭到西方國家戰機的空中打擊。這是自19日西方國家對利比亞發動軍事打擊以來,戰機連續第三次空襲的黎波里目標
各國聯合對利比亞進行的聯合軍事行動,無非是為了當地的石原,而此種做法有助與避險產品黃金及原油價格上漲,投資者可重點關注。
這篇文字也許適合你,網路下
2. 利比亞錢能匯到中國換成美元嗎
不能,現在外匯管制,除非去黑市換, 不過這樣會損失很多
3. 利比亞的地理概況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簡稱利比亞,雖然是北非的一個國家,卻靠近北美洲美國、西歐和亞洲的中東、西亞、南亞、東南亞、東亞之間的海運線的必經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間,是中東石油運到西歐、美國的必經之路,油輪運輸必經之路,東接有蘇伊士運河扼歐、亞、非三洲交通樞紐的埃及,利比亞還是石油盛產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除沿海地區及南部山區外,利國大部分均為沙漠。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區,植被類型屬熱帶荒漠帶。利比亞是非洲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但由於缺乏勘探,一半以上的油田都未經開采。
面積1759540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北部。東部與埃及交界,東南與蘇丹為鄰,南部同查德和尼日毗連,西部與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接壤。北部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1900餘公里。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寬闊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狹窄平原。荒漠與半荒漠占總面積90%以上;西北部與南部多礫漠、石漠;其餘為沙漠,間有綠洲。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
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冬暖多雨,夏熱乾燥,1月平均氣溫12℃,8月平均氣溫26℃;夏季常受來自南部撒哈拉沙漠乾熱風(當地稱「吉卜利」風)的侵害,氣溫可高達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為100—600毫米。內陸廣大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乾熱少雨,季節和晝夜溫差均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乾燥地區。的黎波里1月氣溫8—16℃,8月22—30℃。
4. 求利比亞戰事對外匯市場影響的分析
美元和日元是避險貨幣,所以對美元和日元是利多。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下「第三波」,我在那做了3年了,很不錯的,希望能幫到你。
5. 美國為什麼凍結了利比亞的300億外匯儲備
因為戰爭需要,不讓利比亞用外匯去購買武器裝備。
6. 多國進攻利比亞,對外匯、黃金等行情有影響嗎
影響金價的因素有:油價,美元,國際股市,地緣政治經濟。
多國空襲利比亞,影響了中東局勢,使石油價格上漲,推動金價上漲。
引發了人們的恐慌心理,購買黃金避險保值。
7. 利比亞央行調整第納爾對美元匯率,匯率到底有什麼作用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促進進口的作用。
來源:中國黃金投資網
8. 世界上目前還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或者經濟體有哪些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9. 去利比亞帶美元有沒有限制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貨幣出入境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一、中國公民出入境每人每次攜帶20000元以內人民幣、或者不超過等值5000美元(含5000美元)的外幣現鈔時可直接放行;
二、出境人員攜帶外幣現鈔金額在等值5000美元以上至10000美元(含10000美元)的,應向外匯指定銀行申領《攜帶證》,海關憑加蓋外匯指定銀行印章的《攜帶證》驗證放行;
三、如攜帶超過等值10000美元的外幣現鈔出境,需憑外匯局發的《攜帶外匯出境許可證》放行。
10. 在利比亞是否可以從事外匯交易活動
應該可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