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外貿易超常規發展,國家外匯儲備已超過萬億美元,匯率風險加大,外貿結構亟待調整
近2年,我國外匯儲備以每年2000億美元的速度攀升。早在2005年2月,中國就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1外匯儲備國。而到2007年1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5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3.3%。全年外匯儲備增加4619億美元,同比多增2146億美元。長期執行的「獎出限進」的外貿政策是導致外貿高速發展,外匯儲備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了滿足進口和償還外債的需要,中國需要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顯然,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太多了。外貿結構亟待調整。以靠出口礦產品原材料換取外匯的時代已經結束。
國家對高耗能、低附加值、高污染、技術密集度低的行業進行外貿政策,包括出口退稅政策和出口關稅政策進行調整,正是國家滯緩外匯過快增長、調整進出口結構這一重要決策的具體體現。
B. 請問一下什麼叫「外匯儲備」
希望能得到您滿意的答案,祝您好運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C. 外匯和外匯儲備的區別是什麼
具體如下:
1、外匯
(1)是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憑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解釋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和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2)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2、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1)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
(2)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3、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
D. 貿易順差逆差/外匯儲備什麼關系喲
貿易順差逆差與外匯儲備的關系:貿易順差,標示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外貿是用美元進行結算的,收到的美元外匯更多,因此外匯儲備更大,反之,貿易逆差,收到的外匯少,還會支付本國原有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減少。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E. 外匯和外匯儲備的區別是什麼急!
1、外匯是貨抄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2、外匯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資訊網。
F. 貿易順差對外匯儲備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
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
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
通常情況下,
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
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
例如,美、
日兩國雙邊關
系市場發生波動,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
與此同時,
大量外匯盈餘
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
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
不利於國民經
濟持續、健康發展。
長年的貿易順差使中國企業不斷地向商業銀行
(比如中國銀行)
賣出在貿易活動中收到的美
元(我國外貿基本都以美元交易),
於是商業銀行長年收到大量美元,
同時向企業支付大量
人民幣。商業銀行又要把這些美元轉賣給中央銀行
(在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
行收進美元,向商業銀行支付人民幣。
關鍵的一點就是美元太多了,
央行覺得以原來的價格放出人民幣不合算了,
於是美元就貶值
了。
我國存在長期貿易順差具有雙重意義
我國的長期貿易順差既有積極意義,
也有消極意義。
順差擴大,
消極意義也正在變得越
來越大。
首先,
順差的擴大和外匯儲備迅速增加意味著我國出口競爭力大大增強,
外匯不再
是稀缺資源。
但是我國出口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要素價格過於低廉為代價的。
因為在
國際分工和資源配置中,
我國處在較為被動的位置,
並且由於歷史的原因,
長期以來我國土
地、資源、能源和人力等要素的定價也比較低,在環境保護、勞工待遇、安全生產和社會保
障等方面對企業的要求也遠沒有達到國際標准,
投入偏低。
其次,
順差的擴大意味著凈出口
對
GDP
增長的貢獻增大。但同時也加劇了經濟失衡和對外需的依賴,給宏觀調控帶來一定
問題。
再次,
持續的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改善了我國的國際收支和信用狀況,
維護了金融穩
定。
但是這也使得較多公民財富輸出給別人使用,
並且增大了因匯率動盪使我國外匯資產縮
水的風險。
最後,
持續的順差和巨額外匯儲備還表明了我國國力增強,
在國際經濟中的影響
力上升,
可以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
但是這也導致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摩擦愈演愈烈,
使
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受到更大的掣肘。
什麼是貿易順差
和他的利弊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
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
相進口與出口,
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
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
額,
其中的差額,
對甲方來說,
就叫作貿易順差,
反之,
對乙方來說,
就叫作貿易逆差。
一
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
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佔便宜的一方,
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
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麽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
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
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
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
順差雖然沒有逆差那樣明顯的弊端,
但持續的順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現階段的一些
問題。
首先,
過高的順差說明我國的外匯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最好的狀態就是國際收支平衡而
非順差或逆差。
大家知道,
現金是要拿來投資才會有收益的,
放在兜里是不會有任何效益的,
更何況在全球溫和的通貨膨脹環境下,恐怕還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