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人能以「股指期貨」為題材寫一篇故事嗎
股指期貨?
推行股指期貨上證指數會大跌!
㈡ 誰能講個故事讓我知道現貨和期貨的聯系與區別,期貨是怎麼一回事,和股票有沒有相似之處
拿你懸賞10分回答這個問題為例,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期貨。你設置問題的時候就與將來你可能會選擇其答案的那個人達成了某種遠期協議:即如果他的答案讓你滿意,你就會把懸賞分給他。如果他的答案不能讓你滿意,那麼你就不會把懸賞分給他,這樣的話,看似你沒有損失,可是,你想想你投入了時間、精力,這些都是成本,如果某人的回答超出了你的預期,你當然很滿足,並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
現貨就是在你提出問題的時候,就有若干結果供你選擇,你也馬上做出選擇,當時就給你選中答案的人一定的懸賞分,錢貨兩清。
期貨和股票都可以在交易所交易,有各自的交易規則。
㈢ 有沒有關於期貨的小說或期貨交易的故事之類的書
有啊,而且很多的
http://www.amazon.cn/mn/searchApp?ix=sunray&searchType=1&keywords=%E6%9C%9F%E8%B4%A7&searchKind=keyword&bestSaleNum=3&Go.x=11&Go.y=7
自己打開 看看吧
㈣ 期貨人生 真實的神話故事100勝率嗎
八仙過海各有各的道 有的人勝率不到20一樣賺錢
㈤ 關於股票和期貨的起源類故事
從前,有兩個朋友結伴沿著百老匯街趕往證券交易所,在快要到華爾街的地方,其中一個問另一位:「老兄,你對市場有什麼看法?」
那位聳聳肩,用手指著特里尼提教堂墓地,說道:「這令我想起那裡。」
這位很疑惑,說道:「難道你是說市場如此安靜?」
「哦,不是,我的意思是,市場就像墓地,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卻終究要進來。」
上面這個故事恰好是當下中國股市的寫照,無數人蜂擁而至,甚至很多瘋狂的投機者已經把自家的房子典當,換了錢去購買基金或直接炒股。但其實這裡面絕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股票是什麼東西,只是看到周圍的人賺了錢,於是也一起進來。
最初創立股票可不是為了給人投機或給人製造風險,而是一種為了有益的目的而降低風險的措施。那正好是在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很多人知道靠帆船做海外貿易能賺很多錢,但最初只有國王或貴族才能負擔得起。很多老百姓也想來分一杯羹,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很少有人能獨自負擔得起一艘船的費用,另外,即使能負擔得起,萬一船要是沉了或被海盜打劫,那就傾家盪產了。於是想到大家合夥投資遠洋貿易,每個人都可以入股,這算是股票思想的雛形,但其實即使這樣也不保險。
㈥ 從1萬元炒到1700萬 四位期貨精英講述自己的故事 : 宋先生一年把一萬炒到1700萬,請問這是真實的事兒嗎
按他的推理,應該還有1700個資金1萬元的小散爆倉
㈦ 你的期貨經歷是怎樣的
去網上搜搜,有很多,這不會有人講的.不要著急,沒有5年,10年,很難穩定盈利吧,有很多大牛都最後跳樓了,因為感覺人生無意義.
㈧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㈨ 我的期貨故事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我的期貨故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您下載的該電子書來自:TXT書庫
我是1994年的年初被單位派到期貨市場來的。我們單位的領導在大連商品交易所買了一個席位,但一直沒人來做,93年底交易所通知單位:再不派人來就要把席位給收回去了。就這樣領導交給我5萬元資金,便開始了我的期貨生涯。沒想到從我第一天進場交易開始到現在,便跟期貨結下了不解之緣。緣分
剛開始的時候,我每天早上9:00准時穿上紅馬甲進場,下午還有回到單位去做我的進出口貿易工作。我做期貨完全是兼職的,主要是為了應付交易所,保住席位。
第一天進場覺得什麼都很新鮮,當時根本就不懂如何操作,便向旁邊席位的人請教,旁邊席位的人告訴我什麼是開倉,什麼是平倉,怎樣下單。當時的主要品種是玉米,遠期月份的玉米價格依此比近期的高200,我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問旁邊的人:「為什麼5月玉米比3月玉米高200,7月玉米又比5月玉米高200呢?」,那個人想了一會兒告訴我:「它就是那樣的,沒有為什麼。」,第一天交易我看了一天,主要是看別人是怎麼交易的,熟悉一下電腦下單的方法。第二天,邊聽著旁邊席位的人議論行情,邊自己試這做了一筆,買了20手玉米,賺了16個點,前後不到五分鍾就平倉了。當時我自己心想:這肯定是賺錢了,但賺了多少還不清楚。便問旁邊的人。旁邊的人聽說我第一次出手就下了20手的單子,都說我膽子真大呀。其實我當時根本就不了解20手是什麼概念。他們幫我算了一下告訴我說:賺了3000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