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匯風險管理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全面重視原則。涉外經濟主體要對面臨的外匯風險高度重視,系統地考察各種風險事件的存在和發生的概率、損失的嚴重程度,以及風險因素和風險的出現導致的其他問題,以便及時、准確地提供比較完備的決策信息。
2、管理個性化原則。經濟主體都應尋找最適合自身風險狀況和管理需要的外匯風險戰術及具體的管理方法。在選擇風險管理辦法時,需要考慮企業發展戰略、相關外匯管理政策、風險頭寸的規模結構等多種因素,應因地因人而宜。
3、收益最大化原則。在確保實現風險管理目標的前提下,以最低成本追求最大化的收益,這是風險管理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因此,經濟主體須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的財務承受能力,選擇效果最佳、經費最省的方法。
2. 經濟主體在進行外匯風險管理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外匯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力爭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現
金流量的不確定性。控制或者消除業務活動中可能面臨的由匯率波動帶來的不利
影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外匯風險管理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重視原則。要求發生涉外經濟業務的政府部門、企業或個人對自身
經濟活動中的外匯風險高度重視。外匯風險有不同的種類,有的企業只有交易風
險,有的還有經濟風險和折算風險。不同的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有差異,有的是有
利的影響,有的是不利的影響。因此,涉外企業和跨國公司需要對外匯買賣、國
際結算、會計折算、企業未來資金運營、國際籌資成本及跨國投資收益等項目下
的外匯風險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胸有成竹,避免顧此失彼。造成重大的損失、
(2)管理多樣化原則。要求涉外企業或跨國公司靈活多樣地進行外匯風險管
理。企業的經營范圍、經背特點、管理風格各不相同,涉及的外幣的波動性、外幣凈頭寸、外幣之間的相關性、外匯風險的大小都不一樣,因此每個企業都應該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尋找最適合於自身風險狀況和管理需要的外匯風險戰術及具
體的管理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約束因素會不斷變化,因此企業的外匯風,
險管理戰略也需要相應地更改,企業不能抱殘守缺,長期只採用一種外匯風險管理方法。
(3)收益最大化原則。要求涉外企業或跨國公司精確核算外匯風險管理的成
本和收益。在確保實現風險管理預期目標的前提下,支出最少的成本,追求最大
化的收益。這是企業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基石和出發點,也是企業確定具體的風
險管理戰術、選擇外匯風險管理方法的准繩。外匯風險管理本質上是一種風險的
轉移或分攤,例如採用遠期外匯交易、期權、互換、期貨等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
值,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此為代價來固定未來的收益或支出,使企業的現金
流量免受匯率波動的侵擾。一般地,外匯風險管理支付的成本越小,進行風險管
理後得到的收益越大,企業對其外匯風險進行管理的積極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3. 中國的外匯管理原則有哪些
我國外匯管理法的基本原則
(一)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區別管理
1.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是指取消對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的所有匯兌限制,即只要是確屬經常項目下的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而不是用於資本轉移目的,就可以對外支付,不得有數量限制。
2.在經常項目外匯活動中,銀行仍需根據外匯管理制度的要求,通過核對交易單證進行真實性審核。
(二)對外匯資金流出、流進實施均衡監管
原則上境內機構、境內個人的外匯收入可以調回境內或者存放境外,調回境內或者存放境外的條件、期限等,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根據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管理的需要作出規定。
(三)加強國際收支統計監測,建立國際收支應急保障制度
1.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要求有外匯經營活動的境內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
2.凡是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都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機關進行申報。
3.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依法向外匯管理機關報送客戶的外匯收支及賬戶變動情況。
(四)維護人民幣主權貨幣地位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禁止外幣流通,並不得以外幣計價結算,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1.保稅監管區內與境內保稅監管區域外之間貨物貿易項下交易,可以以人民幣計價結算,也可以以外幣計價結算;
2.區內機構之間的交易,可以以人民幣計價結算,也可以以外幣計價結算。
3.為滿足境內機構和個人的合理需求,國家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合同以外幣進行計價結算。
4. 銀行外匯展業三原則到底要怎麼開展
以「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為內容的展業三原則,不僅是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核心要求,也是銀行業監管機構最新的監管實踐。隨著外匯管理「五個轉變」及簡政放權力度的不斷加大,展業三原則概念在外匯管理領域應用持續升溫,但受各種條件限制,展業三原則理念和要求在實踐中尚未得到真正落實,需加強研究予以解決。
5. 外匯風險管理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外匯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力爭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控制或者消除業務活動中可能面臨的由匯率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外匯風險管理應遵循哪些原則?
(1)全面重視原則。要求發生涉外經濟業務的政府部門、企業或個人對自身 經濟活動中的外匯風險高度重視。外匯風險有不同的種類,有的企業只有交易風 險,有的還有經濟風險和折算風險。不同的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有差異,有的是有 利的影響,有的是不利的影響。因此,涉外企業和跨國公司需要對外匯買賣、國 際結算、會計折算、企業未來資金運營、國際籌資成本及跨國投資收益等項目下的外匯風險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胸有成竹,避免顧此失彼。造成重大的損失;
(2)管理多樣化原則。要求涉外企業或跨國公司靈活多樣地進行外匯風險管 理。企業的經營范圍、經背特點、管理風格各不相同,涉及的外幣的波動性、外幣凈頭寸、外幣之間的相關性、外匯風險的大小都不一樣,因此每個企業都應該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尋找最適合於自身風險狀況和管理需要的外匯風險戰術及具體的管理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約束因素會不斷變化,因此企業的外匯風, 險管理戰略也需要相應地更改,企業不能抱殘守缺,長期只採用一種外匯風險管理方法。
(3)收益最大化原則。要求涉外企業或跨國公司精確核算外匯風險管理的成 本和收益。在確保實現風險管理預期目標的前提下,支出最少的成本,追求最大化的收益。這是企業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基石和出發點,也是企業確定具體的風 險管理戰術、選擇外匯風險管理方法的准繩。外匯風險管理本質上是一種風險的 轉移或分攤,例如採用遠期外匯交易、期權、互換、期貨等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此為代價來固定未來的收益或支出,使企業的現金流量免受匯率波動的侵擾。一般地,外匯風險管理支付的成本越小,進行風險管 理後得到的收益越大,企業對其外匯風險進行管理的積極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6. 外匯技術分析的三大前提和三大原則是什麼
即使是只做當日結清的短線單,也不能僅僅依賴小時圖,何況在外匯市場如想得到更多的利潤,中長線的操作是十分有益的。周線圖和日線圖的作用,正在於幫助投資者認清趨勢和周期。
順勢做單是外匯市場制勝的秘訣。提供趨勢和重大阻力點,是日線圖最重要的功能。此外,每一根日線圖直線的象徵意義:通常情況下,開市價很低而收市價接近全天最高價,是買入信號;收市價和開市價持平,是市場有所等待、可能會轉折的信號;而開市價較低,價位上漲後,又退回到開市價以下收市,是明顯的下跌信號。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信號須和其他分析手段合並使用,准確率才更高。
在大的漲勢中,常夾雜有一些小的跌勢,這些小跌勢的時間通常在一星期左右,只有經常研究日線圖和周線圖,才可能不被短期趨勢攪渾了頭腦。
順勢買賣要注意在勢剛剛形成時就果斷跟進,大多數投資者容易犯的錯誤是在跌勢中跟進太晚,總以為價位已太低,於是不斷地逆勢買進,偶爾抓准了反彈機會可賺一點,但如果抓錯了阻力點,或未能及時獲利平倉,就會被套牢,拖得越久,損失越大。
周線圖和月線圖並不僅僅是供長線投資者參考的。周線圖的作用是除了揭示大勢外,它還揭示外匯的周期性規律。比如在1985年初之前,英鎊基本上在阻力線a線下處於下跌周期,此後在支撐線b線上方持續上漲了4年,漲幅近9千點。從1989年開始,英鎊則在1.5~2.0的幅度內周期性循環。
通常情況下,如果周線圖的位置在上漲周期中,上一根周線圖收市在高處,本周價位突破上周最高點,這些都是上漲的信號。在判斷市場走勢的大轉勢時,周線圖在外匯循環周期中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外匯市場的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對於功力不深的投資者來說,尋找市場的頂和底,或許會使你傾家盪產,但是功力高深的外匯交易大師,卻有人專用找頂和找底的辦法,輸小賺大,累積了幾十億美元的財富。外匯市場的心理行為特性,亦並非一成不變,隨時研究這些變化,對市場和自身的心理行為特性善加把握,則知己知彼,離戰勝外匯市場就不太遙遠了。
7. 差額交割能刺激外匯投機嗎
2018年2月13日,外匯局下發《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完善遠期結售匯業務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銀行為客戶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在符合實需原則前提下,到期交割方式可以根據套期保值需求選擇全額或差額結算。這是春節假期前外匯市場的頭號新聞,也贏得叫好聲一片。
有一種觀點認為,遠期結售匯允許差額交割意味著央行在有意識地放鬆結售匯實需原則,事實上在鼓勵外匯市場投機,這有助於增強境內市場的活躍度,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市場化。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頂多算是部分正確,即差額交割可能的確會使得結售匯實需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鬆,但若要說央行在鼓勵投機可能就過了。
對於企業而言,由於對外經貿往來的復雜性,其外匯收付款的具體時間經常是難以確定的,在全額交割條件下,企業在遠期結售匯合約到期日很可能面臨違約風險。
例如,某出口企業和銀行簽署了3個月遠期結匯合約,金額1億美元,但3個月後,企業手裡只收到了8千萬美元貨款。假設企業簽約的執行匯率是6.5,到期日的即期匯率是6.2,雖然價格對企業極為有利,但在全額交割條件下,由於企業比合同中的約定還差2000萬美元,企業要承受違約風險。但在差額交割條件下,企業在暫時保留外匯頭寸的情況下,還可以從銀行獲得3000萬人民幣的套保收入,這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大大的好事。
銀行之所以和企業簽署1億美元的遠期結匯合約,是因為企業能夠提供未來將有1億美元進賬的相關證據(出口合同,海關出口單據等),但由於企業在合約到期日並沒有1億美元,所以在企業與銀行進行差額交割時,既避免了違約風險,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實需原則。
但一定程度的突破這並不意味全面突破,也不意味著央行在鼓勵投機。因為《通知》裡面說的很清楚,無論是差額交割還是全額交割,必須堅持實需原則。在上述案例中,這就意味著,雖然在與銀行進行差額交割獲得3000萬人民幣之後,企業手裡仍然持有8000萬美元,但原則上企業只能將這8000萬美元在即期市場上賣出,至於企業是一次性賣出,還是分多次賣出,是在工商銀行賣出,還是在建設銀行賣出,那是企業的自由,但企業不能再與銀行就這8000萬美元簽署遠期結匯合約。將來另外2000萬美元的貨款到帳時,企業也只能在即期市場結匯,而不能基於這遲到的2000萬美元再與銀行簽署遠期結匯合約。
可能有朋友會問,企業通過偽造合同不就可以和銀行多次簽署差額交割的遠期結售匯合約,進而實現匯率投機了嗎?邏輯上的確說得通,但在現實操作中風險不小。假如企業通過偽造貿易背景進行匯率投機,那麼其銀行賬上的現金流、海關統計的貨物流以及與銀行進行的結售匯交易數據三者之間一定是不匹配的,在當前的監管技術條件下,這種不匹配很容易被發現。而一旦被發現,企業面臨的就是難以承受的重罰,所以一般有點規模的正規經營企業都不敢冒這個險。
總之,雖然遠期結售匯差額交割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實需原則,但只要實需原則的大框架還被外匯局堅持,那麼差額交割就很難助長市場投機。當然,這一制度設計對於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確是大大有利的。
8. 外匯市場運行有哪些原則
原則之一:目標明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要有目標做導向,國家有五年規劃,十年遠景;企業有年利潤目標,季度市場佔有率目標;作為個人也要有理想,在不同主體表現形式與實現過程各有差異。目標確立跟實現過程可能會出現差別,即便如此也必須制定,因為沒有目標也就不可能有實施步驟與計劃,更不要妄想實現。原則之二:理念正確。不正確的理念,是投資者的大忌,也是一般人性的弱點,。你需要指定準確計劃,並嚴格執行,必要時尋找外界幫助,例如良好的交易系統輔助決策。原則之三:工具優良。外匯交易,需要優秀的輔助分析系統,幫你解決決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統計學原理應用是成功的概率基礎,穩定的外部條件是長期獲利的基本保證。
9. 外匯交易的規則有哪些
外匯交易中,投資者常常犯得一個錯誤就是以自己生活中的思維方式進行判斷。然而,外匯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則,只有遵守這些基本的規則,才不至於早早出局。那麼,外匯交易中需要遵循哪些規則?
規則1:永遠輕倉
重倉必死。不是說重倉一次就死,而是說,經常重倉一定死。原因很簡單,作期貨久了,必然遇到某些極端情況,一次極端行情或突發事件,重倉交易都就可能損失一半以上本金,甚至爆倉。夜路走多了,早晚會遇到鬼。日內在嚴格控制止損的情況下,偶爾重倉,也許可以接受,但隔夜重倉,絕對是自殺的行為。
規則2:嚴格止損
下單時,就必須確立好止損的點位,到了止損的位置,必須無條件止損。大的虧損,或者是重倉引起的,或者是不果斷止損引起的。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下了單,感覺很有把握,但是,下單後開始虧損了,然後越虧越多,到了止損點位,感覺虧錢太多了,不願意接受,於是放棄止損。更多技術咨詢愛死磕,結果虧損越來越大,由小虧變成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