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棉花大王期貨林

棉花大王期貨林

發布時間:2021-08-10 11:45:52

㈠ 綠洲母親代表棉花大王是什麼獸醫大王是什麼

1909年,已是34歲穆藕初踏上了自費留學美國的路途。懷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在美國他先後進入威斯康辛大學、得克薩斯農工專修學校等數個學校就讀。穆藕初認為,農業是中國立國之本,中國貧弱的根源在農村,「必須首先改良農作,躋國家於富庶地位,然後可以圖強。」在鑽研農學知識的同時,穆藕初很注意學習管理學。彼時,西方世界的「管理運動」正在興起

㈡ 近代棉花大王是誰

穆藕初:棉花大王 衣被天下
2012年11月07日 13:31 《中國商界》雜志 評論

路修遠
「世界不問你是何人,只問你能做何事。」這是穆藕初的至理名言。
1876年6月20日,穆藕初生於上海浦東楊思鎮一個棉商家庭,譜名湘,因時值「蓮藕繁生,荷花待放」,後取字藕初。
1909年,已是34歲穆藕初踏上了自費留學美國的路途。懷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在美國他先後進入威斯康辛大學、得克薩斯農工專修學校等數個學校就讀。穆藕初認為,農業是中國立國之本,中國貧弱的根源在農村,「必須首先改良農作,躋國家於富庶地位,然後可以圖強。」在鑽研農學知識的同時,穆藕初很注意學習管理學。彼時,西方世界的「管理運動」正在興起。
1913年夏,穆藕初趕赴德克薩斯州南部的塔夫脫農場,考察農場的管理體制。另外,他還登門拜訪了有「科學管理之父」之稱的泰勒及其弟子吉爾布雷斯。與頂尖學者的交流與討論,使他對科學管理學理論深為認同。1913年,穆藕初在伊利諾伊大學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再進德克薩斯農工專科學校,攻讀植棉、紡織和企業管理。
自一戰以後,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迅猛。1914年夏獲農學碩士學位後,穆藕初啟程回國。國內實業建設的欣欣景象,讓他躊躇滿志。1914年7月12日,他應張謇和黃炎培之邀,出席在江蘇省教育會舉行的演講會。他在演講中說,此次歸國,不入政界,要以所學專長投身實業建設。張謇對此贊譽有加,稱他「以碩士而不求得官,有學識而不思厚值」。
穆藕初認為:「一國工業的發達,多半以棉紡業為先驅,如果本國棉織業的產品不能供給人民的需要,那麼此國家必為在世界工業上落伍之國家。」1914年9月,穆藕初聯合長兄抒齋,向社會招股20萬兩,買下位於楊樹浦華路的一家紗廠,改稱德大紗廠。
穆藕初以泰勒的科學管理制度為藍本,開始在德大紗廠實踐新機制。他服膺科學管理,但不迷信教條。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中國國情,他將科學管理總結為「省時間、精神、物質」三種。
創辦企業,穆藕初建立嚴格的報表統計和財務管理制度。他親自擬定報表樣本,交給各部門車間負責人參照填寫,一日一報,以便及時掌握耗材、用工、用時、數量、質量等。在此以前,中國的企業從來不知道報表是什麼東西。在管理上,同一開始就以工程師、技術員制代替傳統的工頭制。在生產上,因為引入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美式紡織機,工廠還未開機,同行就來參觀,他也來者不拒。
穆藕初「吃螃蟹」的舉動轟動民國,1916年6月,北京商品陳列所舉辦產品質量比賽,當時,全國最細的紗一般只達到42支,只有穆藕初的紗廠能紡出48支。記者采訪穆藕初,他回答:「出紗之優劣,三分在機器,七分在人為。這不能不說是實行科學管理的結果。」
在市場方面,穆藕初重視調查。他認為,企業的制勝之道在於高質量的產品。他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日本棉紗逐一研究,分析優點所在,對德大紗廠的棉花(13185,0.00,0.00%)纖維的長短誤差、棉花原料質量、車間空氣干濕度等方面進行規定。德大紗廠投產月余,所產之寶塔牌棉紗就成功佔領市場,獲得「上海各紗廠之冠」的美稱。
三年後。穆藕初發表《紗廠組織法》,將辦紗廠應注意的一切公之於世,毫無保留。穆藕初以自己的行動證明,受過「歐風美雨」洗禮後的上海「新興商人派」具有獨特的見識與風范。自1914年歸國到1920年,他抱著服務社會的大願,快刀直入,所向無前,不過短短六七年間,就創辦了三個新式的紡織工廠德大、厚生(1916)和鄭州的豫豐,1920年辦了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六次連任理事長。
1921年集資辦起中華勸工銀行。他積極改良技術產品,注意員工福利,實行三八制,推動科學管理,經營出色,被上海人譽為「棉紗大王」。他的三個廠子資本達到500萬兩銀子,有紗錠10萬、拈線機11000台、布機600台,創造了輝煌一時的業績。
不過,盡管穆藕初躊躇滿志,但在當時中國獨特的商業土壤中,他依然吃了無數敗仗。在1924年的經濟大蕭條中,他的3家紗廠相繼陷入困境,德大被人收購,厚生因發生股東爭吵而清盤,鄭州豫豐因為地處軍閥混戰的主戰場而被波及,被迫抵押給美國洋行。
1928年商場失意的穆藕初跨入政界,這個新上任的國民政府工商部次長,又制訂出眾多現代工商法規,包括《工廠法》《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等。他認定:「在人事日趨繁頤,社會日趨復雜的現在,無論什麼團體,都要以法治為本,然後有一定的軌道可循,有一定的規律可遵。」
1933年穆藕初在回答《東方雜志》新年的夢想時寫了一段話:「政治上必須實行法治。全國上下必須同樣守法,選拔真才,澄清政治。官吏有貪污不法者,必須依法嚴懲,以肅官方。經濟上必須保障實業(工人當然包括在內),以促進生產事業之發展。合而言之,政治清明,實業發達,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便是我個人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正是懷著這樣的夢想,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各界精英推進憲政的活動,他幾乎都參與了。
穆藕初經商多年,積累財富豐富,日常生活卻十分簡朴,常身穿舊衣。他的萬貫家財,都用來擴大企業和資助教育。他不僅是中華職業學校最熱心的校董,長期捐款提供經費,而且也是1917年職教社成立宣言18位簽名人之一。有幾次捐款,他個人處境很困難,竟是以個人名義從銀行借的款。
1920年其紗廠剛剛盈利,他便慷慨地向北京大學捐銀5萬兩,請北大校長蔡元培和蔣夢麟、胡適、馬寅初三位學者,推薦一批年輕學子去美國留學,條件只有一個,要選送培養真正的人才,學成後報效祖國。選送的五個人,後來都是大家——羅家倫、康白情、段錫朋、周炳琳、汪敬熙。以後,他還資助過方顯廷、張純明、江紹原等多人出國留學,前後至少有20多人。
抗戰時期,穆藕初擔任農產促進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為了改善後方棉布極缺的情況,他發明了「七七棉紡機」。由於該機每台僅需1人操作,生產效率超過舊式手搖紡機數倍,因而在國統區和共產黨的西北根據地大為流行。
這也是這位全中國最懂棉花的人在專業上的最後一次貢獻。不久,穆藕初患腸癌去世,去世前,他吩咐家人,壽衣不用絲綢,要用土棉。在他的奠堂之上,有悼念者送來輓聯,寫著醒目四字——「衣被天下」。
作為實業家,穆藕初功成名就。同時,他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崑曲的搶救、保護和振興方面,同樣也貢獻很大。
崑曲是我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但到了民國初年,崑曲的演出戲班,困於生計,漸漸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命運選擇。
1918年初,穆藕初結識了謝繩組、馮超然、徐凌雲、張紫東等崑曲界朋友,逐漸體會到崑曲這一祖國文化魂寶的藝術魅力。他挺身而出,以拯救國粹為己任,奮全力倡導。1921年春,穆藕初在上海發起組織了崑曲保存社。
崑曲保存社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在1921年暮春之月,以200元一張的高價,給曲學大師俞粟廬錄制了六張半唱片,以保存這位崑曲葉堂派傳人的唱腔;第二件事,是著手組織專人開始整理並崑曲謄寫曲譜,以給後人保存崑曲的曲譜;第三件事,在蘇州創立了昆劇傳習所,開始培養一批能傳承崑曲的年輕接班人。
傳習所當年培養的這一批「傳」字輩年輕演員,不少後來都成為我國著名的崑曲表演藝術家。戲曲史家張庚先生說:「對於穆藕初先生保存昆劇的業績,中國的戲劇史是不會忘記他的。
穆藕初先生一生奮斗的歷史,正是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部活的歷史,除了他對我國民族工業界的巨大貢獻外,他的助學、辦學,為保存崑曲這一獨特戲曲文化的貢獻同樣都令人肅然起敬。雖然其在自序中感慨「一生事業,幾等浮雲;半世精神,悉成幻影」,但社會各界無不眾口一詞對他生平事業、精神給予好評,最貼切簡明的恐怕還是馮玉祥的「重農重工,為興實業樹模範;立言立德,足與後人作典型」。

㈢ 有人知道棉花期貨大王的故事嗎

濃湯野人,真名林廣茂,曾經大賺,曾經大虧。可以搜索一下他的故事。

㈣ 棉花期貨 多少倍杠桿從600萬做到20億

河北穩升為您服務。

你說的是林廣袤的經歷吧。
從600萬到20億大致是兩個階段,2010年600萬元多棉持倉3萬手賺220倍到13億,2011年1億元空棉1萬手賺7億。一般期貨合約的杠桿大約在10倍,林在2010年時隨著棉花期貨暴漲是不斷加倉到極限3萬手的。而2011年的空單顯然並沒有那麼極端。

㈤ 林廣茂做棉花期貨為什麼賺了220倍當時棉花價格不也就漲了1倍左右嗎

這次交易他承擔了很大的風險,這大概是這次交易的不好之處;
起始資金是版600萬,價格從16600上漲到32000,最大權持倉30000手;他不斷利用浮盈加倉;才能賺220倍;當時棉花行情十分的配合,只要稍微回調大一點,這次交易的結局很可能改寫;
我們知道30000手棉花即使在最低價格16600買進,保證金也需要16600*5*30000*0.05大概為1億3000萬(起始本金只有600萬);所以他肯定利用浮盈不斷進行逆金字塔加倉,所以十分危險行情稍不配合可能會賺的很少;他說他本性好賭可見一斑;而且他也承認這次交易他一度浮虧百分之六十;我們回頭看其實這種基本沒有回調的上升行情都能浮虧這么多,也說明他的交易方法風險很大;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成功了;也不能否定我們在不知道結果之前這筆交易成功的概率;事情沒有發生不代表它發生的概率為0

㈥ 期貨高手林廣袤六百萬持有多少棉花

棉花現在基本上1萬,5噸一手,保證金標准5%,那麼一手保證金2500。6百萬的話最多2400手,也就是他的持倉在1000-2000手指間吧

㈦ 一個美國人做棉花期貨賺了一個億總統甚至親自去求他

傑西。李佛摩爾
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
1929年做空每股,賺到1億美金,當時美金很值錢,美國全年稅收只有43億

換算到今天,傑西李佛摩爾一年賺了600多億美金

㈧ 期貨里棉花跟哪個品種關聯性大就是想一下關注兩個或者幾個有關聯的,

棉花和pta 的關聯最大。
聯系有三
第一 都是鄭州的品種。
第二 都是紡織品
第三 都是季節性用品。

外盤的話看美棉花。

㈨ 誰做棉花期貨從百萬資金做到幾億

林廣茂,傳說期貨四絕之一,600W做棉花到20億。。。也算是一個傳奇了

㈩ 期貨界有什麼傳奇人物

期貨市場有漲有跌,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格波動推動市場前行。在價格波動過程中肯定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日間「雜波」影響了我們的交易心態和趨勢性判斷,以致最終導致交易失敗。其實期貨的漲跌就可以看作是人生的起伏,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充滿了矛盾,人們就是在解決矛盾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正因如此,能在期貨行業里叱吒風雲,嶄露頭角的人總是讓人們連聲叫好。
如果說中國股市存在大鱷的話,那麼當年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無疑要算現在這些大鱷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紅旗下,喝過洋墨水,擁有比利時的兩個碩士學位,當年在上海灘叱吒風雲,被譽為「證券教父」。1995年2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生了震驚中外的「327」國債事件,當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獄。
陳久霖闖盪海外市場7年整,冰火兩重天。一個因成功進行海外收購曾被神話般稱為「買來個石油帝國」的石油大亨,卻因從事投機行為造成5億多美元巨額虧損而轟然倒塌;一個引領亞洲經濟潮流、年薪490萬新元的「打工皇帝」,因在期貨市場的違規操作,行將站到新加坡的法庭上接受審判,譜寫了人生的悲歌。
蔣仕波,浙江諸暨人,曾任大地期貨副總經理。1962年出生,股市牛人。喜好做ST摘帽股,主做年底到第一季度的摘帽行情,做過蘇寧環球,萬向德農,煙台冰輪,無一失手。2004-2005年因違規交易被市場禁入,此後該人從浙江大地離職。蔣熱衷於期貨橡膠投資,在國內期貨市場名氣非常大。
葛衛東,江湖尊號「葛老大」,2000年開始做期貨,兩次爆倉,2004年迅速崛起,成為期湖中一代梟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渴望挑戰葉大戶。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不講規則,被罰1000萬。目前資產已達120億。
葉慶均,現任浙江敦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鞍山鋼鐵學院。03年以10萬起家,08年身價已過50億,創造了幾萬倍的投資收益,在期貨市場樹立起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已創造順其者未必能贏、逆其者必虧的神話。目前身價百億,是中國的索羅斯,國內期貨界已無能超越他之人。
林廣袤,江湖稱號「濃湯野人」,專職做棉花,被稱為棉花奇人。2010年做多棉花,11年反空棉花,從600萬做到20億;2012年做多棉花,遭受重大虧損,在上海青澤投資公司成立之際,承認虧約7億。此後,野人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近期總結失敗原因:大賺之後信心過度膨脹,自以為已無所不不能,想承擔國家才能承擔的重任。
黃偉,資本大鱷,尊號「黃大哥」。91年拿2萬從股市中賺了第一桶金,後轉戰期貨,「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賺了2億,令當時常務副總理朱鎔基大為震驚。後在商品期貨中又賺了10億。94年開始投入房地產行業,目前控股3家上市公司,身價達220億。為人低調,目前仍玩期貨,2012年從螺紋、銅上賺了5億左右。
92年開始投資銀行債券,初涉金融市場。93年4月,應聘到大連首家國際期貨公司,成為大連期貨業首批經紀人之一。後擔任過多家公司的業務經理、投資顧問、操盤手。96年開始個人期貨投資,10萬元,到收益超過千萬元,僅用了短短的5年時間(1997-2001)。從1999年開始,其個人賬戶成交量連年位居大商所第一(2001年達300多萬手),受到大商所的嘉獎。
徐王冠,被稱作為「東方猶太人」的浙商,20年前放棄教師行業下海經商,憑借期貨起家,20年後的今天,已經擁有了9家控股子公司,涉及房地產、能源、實業投資等多個領域。7年前,他的團隊正式進駐蘇州房地產市場,以國香園項目正式亮相,取得首戰「大捷」。
傅海棠,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開始做期貨,前兩年從5萬起步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期貨生涯始於1993年,20年只專注做銅一個品種,內盤外盤均有涉足。以精準的隔夜單和極高的日內交易功底操作銅,雖有能力操控龐大資金,但一直注重資金規模的管理,不追求短期暴利,用「積小勝為大勝」的理念參與市場。在2012年《期貨日報》第六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中,以1003.42%的收益率獲得重量組冠軍。
孫道臣,期貨公司普通業務員,工薪階層。2012年正式加入杭州期貨交易私募圈。兩年多的時間從20000塊賺到2000萬,很快身價上億,還是一個十足的85後新生代私募頂級操盤手, 此人涉獵廣泛:股市、期市、匯市、現貨以及東西方多個二級市場均有涉足 此人為技術派交易員,通過總結自己的交易心得,創立了「期貨太極區間交易」圈子裡都稱其「道哥」,後以老師自居,後背喜歡尊稱其「孫老師」。

閱讀全文

與棉花大王期貨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北證券席位號 瀏覽:421
平安銀行理財崗位 瀏覽:910
公司理財的目標是什麼 瀏覽:473
銀行賬戶理財是什麼意思 瀏覽:727
怎麼開通帳戶貴金屬業務 瀏覽:71
融資固定年限 瀏覽:6
理財通的四個貨幣基金 瀏覽:740
上海銀行接收外匯 瀏覽:997
仁智股份後市怎麼走 瀏覽:726
上市公司子公司創業板上市 瀏覽:276
香港海外匯款要手續費 瀏覽:558
天馬股份介紹 瀏覽:114
張凡股票 瀏覽:527
黃金交易所的英文縮寫 瀏覽:844
濟源鋼鐵是上市公司 瀏覽:965
捷眾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207
三國志10交易所哪裡有 瀏覽:713
支付寶上的理財產品可靠 瀏覽:166
vsto外匯 瀏覽:673
大數據融資模式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