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匯投機與外匯投資有哪些區別
投資外匯其實就是一種投機,只能說你在對風險的控制,投資者大部分都是在有把握的情況下獲取利益,而投機者不同,投機者更像是一種賭博,通過短線的交易來獲取很大的利益,而分析師的工作就是通過分析盤面,基本面來幫助投資者規避風險,從而把利益放大,風險縮小。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技術問題都可以問我。
㈡ 新手應如何理解外匯投機交易
外匯投機有兩種方式,一是先買後賣;二是先賣後買,具體情況如下所示:一、先買後賣。這種方式又叫買多,在投機者預測某種貨幣即將升值時,就在匯市中以相對低價位買進該種貨幣,等該貨幣匯率上漲時,就將其賣出。二、先賣後買。該方式又叫賣空,在投機者預測出某種貨幣即將貶值時,就在匯市中在價格相對高時,先行賣出該貨幣,等貨幣真正下跌時,再以低價買進該貨幣,賺取中間的差價。
㈢ 遠期外匯投機有哪兩種基本形成
遠期外匯投機有買空和賣空兩種基本形式。在一般情況下,外匯投機是指投機者根據其對匯率變動的預期以賺取投機利潤為目標的外匯交易。
外匯投機主要是在期匯市場上進行的,因為在簽訂遠期交易合同時,投機者手中無需足額現金,只需要掌握一定比例的保證金。這就使期匯投機規模成倍地超出投機者手中擁有的資金數量。遠期外匯投機有買空和賣空兩種基本形式。
投機者預測外匯匯率上漲,先買進期匯,等到匯率上漲後再賣出現匯的投機活動,稱為買空,亦稱為做多頭。在遠期合同簽訂時,投機者並未得到外匯,只是得到對方在規定的期限按規定的匯率賣給他一定數量外匯的保證。分析shi趙磊,投機者若預測某外匯將會升值,便會進行買空交易。如果交割期外匯實際升值,那麼他用外匯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便超出合同規定需要支付的本國貨幣,該差額構成買空收益。該收益扣除買空成本,便是投機利潤。買空成本包括買賣外匯的各種手續費和保證金利息損失。如果外匯並未升值而是貶值,買空的投機者變化蒙受相應損失。在這種交易中,合同到期時並不一定進行金額交割,往往只由一方支付匯率變動所引出的外匯差額。
㈣ 什麼是外匯投機
外匯投機指的是在預測外匯匯率即將下降時先賣後買或者在預測匯率即將上升時先買後賣的行為。
㈤ 外匯投機的外匯投機利弊
外匯投機是好是壞?並不能一概而論,外匯市場存在風險,而進出口商和銀行大多不願意承擔風險,而願意將風險轉嫁於投機者,投機者從而成為外匯市場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總體而言,有利有弊,外匯投機者一方面對阻止匯率率過分波動與維護市場活力起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過度投機又容易擾亂金融秩序。如新加坡里森投機失誤導致巴林銀行倒閉。
㈥ 外匯投機的外匯投機的特徵
近年來,外匯市場之所以能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成為國際上投資者的新寵兒,這與外匯市場本身的特點密切相關。外匯市場的主要特點是:
1、有市無場
西方工業國家的金融業基本上有兩套系統,即集中買賣的中央操作和沒有統一固定場所的行商網路。股票買賣是通過交易所買賣的。像紐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分別是美國、英國、日本股票主要交易的場所,集中買賣的金融商品,其報價、交易時間和交收程序都有統一的規定,並成立了同業協會,制定了同業守則。投資者則通過經紀公司買賣所需的商品,這就是「有市有場」。而外匯買賣則是通過沒有統一操作市場的
行商網路進行的,它不像股票交易有集中統一的地點。但是,外匯交易的網路卻是全球性的,並且形成了沒有組織的組織,市場是由大家認同的方式和先進的信息系統所聯系,交易商也不具有任何組織的會員資格,但必須獲得同行業的信任和認可。這種沒有統一場地的外匯交易市場被稱之為「有市無場」。全球外匯市場每天平均上萬億美元的交易。如此龐大的巨額資金,就是在這種既無集中的場所又無中央清算系統的管制,以及沒有政府的監督下完成清算和轉移。
2、循環作業
由於全球各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不同,亞洲市場、歐洲市場、美洲市場因時間差的關系,連成了一個全天24小時連續作業的全球外匯市場。早上8時半(以紐約時間為准)紐約市場開市,9時半芝加哥市場開市,10時半舊金山開市,18時半悉尼開市,19時半東京開市,20時半香港、新加坡開市,凌晨2時半法蘭克福開市,3時半倫敦市場開市。如此24小時不間斷運行,外匯市場成為一個不分晝夜的市場,只有星期六、星期日以及各國的重大節日,外匯市場才會關閉。這種連續作業,為投資者提供了沒有時間和空間障礙的理想投資場所,投資者可以尋找最佳時機進行交易。比如,投資者若在上午紐約市場上買進日元,晚間香港市場開市後日元上揚,投資者在香港市場賣出,不管投資者本人在哪裡,他都可以參與任何市場,任何時間的買賣。因此,外匯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障礙的市場。
3、零和游戲
在股票市場上,某種股票或者整個股市上升或者下降,那麼,某種股票的價值或者整個股票市場的股票價值也會上升或下降,例如日本新日鐵的股票價格從800日元下跌到400日元,這樣新日鐵全部股票的價值也隨之減少了一半。然而,在外匯市場上,匯價的波動所表示的價值量的變化和股票價值量的變化完全不一樣,這是由於匯率是指兩國貨幣的交換比率,匯率的變化也就是一種貨幣價值的減少與另一種貨幣價值的增加。比如在22年前,1美元兌換360日元,目前,1美元兌換120暫元,這說明日元幣值上升,而美元幣值下降,從總的價值量來說,變來變去,不會增加價值,也不會減少價值。因此,有人形容外匯交易是「零和游戲」,更確切地說是財富的轉移。近年來,投入外匯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多,匯價波幅日益擴大,促使財富轉移的規模也愈來愈大,速度也愈來愈快,以全球外匯每天1.5萬億美元的交易額來計算,上升或下跌1%,就是150億的資金要換新的主人。盡管外匯匯價變化很大,但是,任何一種貨幣都不會變為廢紙,即使某種貨幣不斷下跌,然而,它總會代表一定的價值,除非宣布廢除該種貨幣。
1、投機者進行外匯交易,並沒有商業或金融交易與之相對應。
2、外匯投機利潤具有不確定性。
㈦ 外匯投機的方式有幾種
外匯投機的方式:
(1)即期買賣。即期買賣是用於投機的最多見方式。
(2)穿插套匯。套匯用於投機開始是地址套匯,即在金融商場不興旺、通訊手法不齊備、全球外匯商場未完成一體化之前,不一樣金融中心的匯率水平也許不一致,從而使投機者在某一地買進某種錢銀而在另一地拋出即可獲利,這是兩點套匯,復雜些的還有三角套匯等。
(3)運用別的錢銀買賣手法進行投機。跟著外匯商場的進一步發展和金融衍生產品的不斷呈現,外幣投機買賣的規模也越來越廣泛。
(4)保證金買賣。投機商在進行投機買賣時,資金短缺是多見的疑問,而保證金買賣則為投機者供給了一個以較少的資金進行較大買賣的時機。
㈧ 如何投機外匯買賣
巧用法律規則賺錢是猶太人外匯買賣的絕活。作為「契約之民」的猶太人,居然在遵守契約的前提下,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極為理性地賺取金錢。
1971年8月16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了保護美元的聲明。精明的猶太金融家和商人立刻意識到,美國政府此舉是針對與美國有巨大貿易順差的日本。猶太人又從情報中獲悉,美國與日本就此問題曾多次談判。一切的跡象表明:日元將要升值。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結論不是在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後而是在半年前得出的。
眾多的猶太金融家和商人根據准確的分析結論,在別人尚未覺察之時,開展一場大規模的「賣」錢活動,把大量美元賣給日本。據日本財政部調查報告,1970年8月,日本外匯儲備額僅35億美元,而1970年10月起,外匯儲備額以每月2億美元的增加速度在上升。這與日本出口貿易發展有關,當時日本的晶體管收音機、彩色電視機及汽車生意十分興隆。但美國猶太人已開始漸漸向日本出「賣」美元了。到1971年2月,日本外匯儲備額增加的幅度更大,先是每月增3億美元,到5月份竟增加15億美元,當時日本政府還蒙在鼓裡,其新聞界還把本國儲備外匯的迅速增加宣傳為「日本人勤勞節儉的結果」,似乎日本各界人士尚未發現這種反常現象正是美國猶太人「賣」錢到日本的結果。
在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的1971年8月前後,美國猶太人賣美元的活動幾乎到了瘋狂程度,僅8月份的1個月,日本的外匯儲備額就增加了46億美元,而日本戰後25年間總流人量僅35億美元。
1971年8月下旬,也就是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10天後,日本政府才發現外匯儲備劇增的原因。盡管立刻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一切都已晚了。美國猶太人預料的事情發生了: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此時的外匯儲備已達到129億美元。後來日本金融界算了個賬,美國猶太人在這段時間拿出1美元,便可買到360日元(當時匯率);日元升值後,1美元只能買308日元。也就是說,日本人從美國猶太人手裡每買進1美元,便虧掉52日元,猶太人卻賺了52日元。在這幾個月的「賣」錢貿易中,日本虧掉6000多億日元(摺合美元20多億),而美國猶太人即賺了20多億美元。
日本有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猶太人想靠在外匯市場上搞投機活動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日本大蝕本卻是真實存在的。此外,美國猶太人如此異常的大舉動,日本人為何遲遲未曾發覺呢?猶太人又是如何得手的呢?這就涉及有「守法民族」之稱的猶太民族依法律的形式鑽法規的空子、倒用法律的高超妙處。這恐怕也只有受過「專業熏陶」的猶太民族才能表演此法。
從1971年10月起,日本外匯儲備額以每月2億美元的增加速度在上升,而這正是日本的晶體管電子及汽車出口貿易十分興隆的結果,這個增加速度是很正常的。在日本自己看來,日本的外匯預付制度是非常嚴密的,但猶太人卻看出了它有大漏洞。外匯預付制度是日本政府在戰後特別需要外匯時期頒布的。根據此項條例,對於已簽訂出口合同的廠商,政府提前付給外匯,以資鼓勵;同時,該條例中還有一條規定,即允許解除合同。
猶太人正是利用外匯預付和解除合同這一手段,堂而皇之地將美元賣進了實行封鎖的日本外匯市場。
美國猶太人採取的方法事實上很簡單,他們先與日本出口商簽訂貿易合同,充分利用外匯預付款的規定,將美元折算成日元,付給日本商人。這時猶太人還談不上賺錢。然後等待時機,等到日元升值,再以解除合同方式,讓日本商人再把日元折算成美元還給他們。這一進一出兩次折算,利用日元升值的差價,便可以穩賺大錢。
從這則「日本人大蝕本」的事例中,不難看出猶太人成功的經營思路在於「倒用」了日本的法律,將日本政府為促進貿易而允許預付款和解除合同的規定,轉為爭取預付款和解除合約來做一筆虛假的生意。這樣,日本政府卻只能限於自己的法律而眼睜睜地看著猶太人在客觀的形式上絕對合法地賺取了他主觀上絕對不認為合理的利潤。
㈨ 外匯投機的方式有幾種
1、即期買賣。即期買賣是用於投機的最多見方式。
2、穿插套匯。套匯用於投機開始是地址套匯,即在金融商場不興旺、通訊手法不齊備、全球外匯商場未完成一體化之前,不一樣金融中心的匯率水平也許不一致,從而使投機者在某一地買進某種錢銀而在另一地拋出即可獲利,這是兩點套匯,復雜些的還有三角套匯等。
3、運用別的錢銀買賣手法進行投機。跟著外匯商場的進一步發展和金融衍生產品的不斷呈現,外幣投機買賣的規模也越來越廣泛。
4、保證金買賣。投機商在進行投機買賣時,資金短缺是多見的疑問,而保證金買賣則為投機者供給了一個以較少的資金進行較大買賣的時機。
㈩ 外匯投機與外匯投資的區別有哪些
一、相同之處
1、交易目的相同,都是通過匯率變動而進行買賣獲利。
2、兩者的行情走勢和報價基本相同。區別就在點差和傭金高低上。
二、不同之處
1、使用的交易軟體不同,國內銀行買賣一般直接和銀行兌換成交。
2、炒外匯一般是保證金交易,杠桿在20倍——500倍之間;而國內銀行買賣外匯是實盤兌換,沒有放大倍數。
3、炒外匯一般將資金匯到國外的外匯公司在國外銀行開立的交易賬戶中,會有意外的資金安全風險。銀行外匯買賣只在國內銀行自己的外匯交易賬戶中運行,只有交易盈利和虧損問題,沒有資金安全問題。
4、炒外匯一般需要較少的資金(因為有杠桿作用)和較低的手續費;銀行買賣外匯一般需要較多資金,點差、手續費也較高,但資金相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