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期貨交易的具體操作過程怎樣
一.開戶,(在國家授權的正規期貨公司進行開戶)
二.入金、(開戶會綁定您的一張銀行卡,存入一定的資金,用於交易)
三.選擇交易商品,交易方式,(是國內期貨交易,還是外盤期貨交易)
四.熟悉期貨軟體的操作,進行期貨交易
(國內三大期貨商品交易中心與唯一的金融期貨交易中心: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國外有
MATIF法國國際期貨期權交易所
IPE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
LME 倫敦金屬交易所
KCBT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
FIA 美國期貨工業協會
COMEX 紐約商品交易所
NYMEX 紐約商業交易所
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CBO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BOTCC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
CME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IMM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
LIFFE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SFE悉尼期貨交易所
SIMEX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
GLOBEX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與路透社合作推出環球期貨交易系統
EUREX 歐洲期貨交易所
其中:COMEX(紐約商品交易所,也簡稱CMX)交易的軟商品、金屬、能源期貨對世界價格影響大。Nymex(紐約能源金屬),Nybot(紐約軟性商品)合並為COMEX了。
CM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交易的利率、外匯、指數、農產品期貨影響較大,CBOT(芝加哥農產品)、CBOE(芝加哥期權)、IMM(芝加哥利率外匯)、GLOBEX也合並於CME,為CME集團的一部分。)
Ⅱ 國際期貨主要有哪些游戲
品種很多
Ⅲ 國際期貨的部分交易所名稱簡寫
MATIF 法國國際期貨期權交易所
IPE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
LME 倫敦金屬交易所
KCBT 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
FIA 美國期貨工業協會
COMEX 紐約商品交易所
NYMEX 紐約商業交易所
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CBO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BOTCC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
CME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IMM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
LIFFE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SFE悉尼期貨交易所
SIMEX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
GLOBEX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與路透社合作推出環球期貨交易系統
EUREX 歐洲期貨交易所
其中:COMEX(紐約商品交易所,也簡稱CMX)交易的軟商品、金屬、能源期貨對世界價格影響大。Nymex(紐約能源金屬),Nybot(紐約軟性商品)合並為COMEX了。
CM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交易的利率、外匯、指數、農產品期貨影響較大,CBOT(芝加哥農產品)、CBOE(芝加哥期權)、IMM(芝加哥利率外匯)、GLOBEX也合並於CME,為CME集團的一部分。
Ⅳ 中國有幾個期貨交易所啊
一共有4個,分別是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1.鄭州商品交易所(ZCE)
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0月12日,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品種有強筋小麥、普通小麥、PTA、一號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秈稻、玻璃、菜籽、菜粕、甲醇等16個期貨品種,上市合約數量在全國4個期貨交易所中居首。
2.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
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目前上市交易的有黃金、白銀、銅、鋁、鋅、鉛、螺紋鋼、線材、燃料油、天然橡膠瀝青等11個期貨品種。
3.大連商品交易所(DCE)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聚丙烯、聚氯乙烯、塑料、焦炭、焦煤、鐵礦石、膠合板、纖維板、雞蛋等15個期貨品種。
4.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CFFEX)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是中國第四家期貨交易所。交易品種有股指期貨,國債期貨。
(4)fia期權超過期貨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所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場所,是期貨市場的核心。它是一種非營利機構,但是它的非營利性僅指交易所本身不進行交易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不等於不講利益核算。
在這個意義上,交易所還是一個財務獨立的營利組織,它在為交易者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場所和有效監督服務基礎上實現合理的經濟利益,包括會員會費收入、交易手續費收入、信息服務收入及其它收入。
它所制定的一套制度規則為整個期貨市場提供了一種自我管理機制,使得期貨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得以實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交易所之間出現了多次的合並和重組。如今最有影響力的期貨交易所包括:
中國市場
1、鄭州商品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於1993年成立,是我國第一個從事以糧油交易為主,逐步開展其它商品期貨交易的場所,她的前身是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主要上市交易品種有小麥、優質強筋小麥。
2、大連商品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於1993年11月成立,主要上市交易品種有大豆、豆粕。
3、上海期貨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於1998年由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和上海糧油交易所三所合並而成,其主要上市交易品種有銅、鋁和天然膠。
美國市場
以芝加哥和紐約為主: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以農產品和國債期貨見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以畜產品、短期利率歐洲美元產品以及股指期貨出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以指數期權和個股期權最為成功);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以石油和貴金屬
2006年10月1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宣布和已競爭百年的同城對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進行合並。
2007年6月,CME和CBOT的合並計劃獲得美國司法部的批准,2007年7月9日,CME和CBOT股東投票決議通過兩家公司合並,CME成為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
2008年3月17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與紐約商品交易所達成協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以股票加現金的方式實現對後者的收購,涉及資金約94億美元。
歐洲市場
主要是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主要交易德國國債和歐元區股指期貨)和泛歐交易(Euronext:主要交易歐元區短期利率期貨和股指期貨等),另外還有兩家倫敦的商品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主要交易基礎金屬)、國際石油交易所(IPE:主要交易布倫特原油等能源產品)。
亞太市場
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中國的內地以及香港和台灣地區為主。
日本期貨市場主要包括以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主要是能源和貴金屬期貨)、東京穀物交易所(TGM:主要是農產品期貨)等為主的商品交易所,以及以東京證券交易所(TSE:主要交易國債期貨和股指期貨)、大阪證券交易所(OSE:主要交易日經225指數期貨)和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主要交易短期利率期貨)為主的金融期貨交易所。
期權,交易量近幾年名列全球第一。新加坡交易所(SGX)集團下的期貨市場上市的主要是離岸的股指期貨,如摩根台指期貨、日經225指數期貨等。
印度主要期貨品種包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指期貨和個股期貨以及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商品期貨。
澳大利亞期貨市場主要是當地的股指和利率期貨。中國內地目前有鄭州商品交易所(交易小麥、棉花、白糖等農產品期貨)、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期貨)、上海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金屬、能源、橡膠等工業品期貨)以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將上市金融期貨品種,首先將上市滬深300股指期貨。
香港地區的期貨市場主要是以香港交易所集團下的恆生指數期貨、H股指數期貨為主。台灣地區的期貨市場主要包括在台灣期貨交易所上市的股指期貨與期權。
其他市場
中南美主要是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主要交易利率、匯率期貨)和巴西期貨交易所(交易各類金融和商品期貨)。非洲期貨市場主要是南非的證券交易所下屬的期貨市場,上市當地金融期貨品種。
200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泛歐證券交易所已達成涉及金額近78億美元的合並協議。
參考資料:網路-期貨交易所
Ⅳ 《期權與期貨》txt全集下載
期權與期貨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期權與期貨
勒口:
緊密結合期貨和期權市場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我國期貨、期權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期貨和期權交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闡述了期貨和期權交易的流程及交易策略。
封底:
本書不僅在概念和定價模型的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而且更具特色的將它強調各種衍生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之間轉化。
期權與期貨
隨著人們對股指衍生品的認識逐漸深化,國外對股指產品的創新性研究及實踐步伐逐漸加快,表現為交易方式從股指期貨到股指期權,合約規模上從大型合約到小型(Mini)合約,標的指數從本國指數到其他國指數。而近年來,國外交易所則相繼推出了反映市場敏感性的波動性指數期貨和期權。
當今金融類期貨和期權交易是全球期貨和期權市場的主導,其市場份額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統計,2004年全球期貨和期權交易量為88.91億手(見表1)。按金融類與商品類劃分:股指、利率、單只股票、外匯、指數等金融……
Ⅵ 中金所期貨指數IF、IH、IC分別是什麼英文單詞的縮寫
IF:IndexFuture,表示滬深300股指期貨。
IH:I表示股指專期貨,H是「滬」的拼音第一個字母屬,表示上證50股指期貨。
IC:I表示股指期貨,C是China的第一個字母,表示中證500股指期貨。
股指期貨的主要作用:
1,規避投資風險
當投資者不看好股市,可以通過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在期貨上做空,鎖定股票的賬面盈利,從而不必將所持股票拋出,造成股市恐慌性下跌
2,套利
所謂套利,就是利用股指期貨和現貨指數基差在交割日必然收斂歸零的原理,當期貨升水超過一定幅度時通過做空股指期貨並同時買入股指期貨標的指數成分股。
3,降低股市波動率
股指期貨可以降低股市的日均振幅和月線平均振幅,抑制股市非理性波動,比如股指期貨推出之前的五年裡滬深300指數日均振幅為2.51%月線平均振幅為14.9%,推出之後的五年裡日均振幅為1.95%月線平均振幅為10.7%。
4,豐富投資策略
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為投資者提供了風險對沖工具,可以豐富不同的投資策略,改變目前股市交易策略一致性的現狀,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財富管理工具,以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目標。
Ⅶ 誰知道國際期貨怎麼開戶
國內投資者投資國際期貨一定更要注意選擇正規的平台,這樣才能有效保證自己的本金收益不受損失,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去分辨:可在證監會官網查詢相關資質和信息。
Ⅷ 求金融風暴對期權期貨的影響(最好是材料,我寫論文用,謝謝)
金融界11月6日訊 在過去的10月對所有期貨人來說都是無法忘懷的,國際期貨「空襲不斷」,國內期貨更是應聲暴跌,出現了全部品種跌停的奇觀,「我們正在瘋狂平倉」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必要工作
隨著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商品期貨市場風聲鶴唳。本文關注的重點在於探討金融危機給商品期貨市場帶來的具體影響,以及不同商品應採取的應對策略。
一、金融危機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
此次金融危機正逐漸從美國本土擴散至全球,包括歐洲大陸、亞太地區、南美地區甚至大洋洲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它對於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雖然各種商品不一而足,但金融危機對他們的影響也表現出一些共性。
首先,金融危機爆發的短期內,由於流動性緊縮,信貸市場的緊張程度空前,導致所有的投資市場都遭受資產拋售的壓力,商品期貨市場的直接反映就是集體暴跌。因為次貸危機導致金融機構信譽下降,從而引發信貸市場整體收縮,直接導致機構減少在商品市場中的頭寸,以獲得更高資金流動性。資金流失是市場急跌的罪魁禍首。
其次,隨著恐慌情緒的蔓延,原有金融體系受到體制性的質疑,令多數市場過度反應,進一步放大了風險,很多品種連續跌停,市場信心無處可覓。信用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石,但此次危機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金融體系賴以生存的基礎。風雨飄搖的華爾街引爆了一個又一個的重磅炸彈,同時也牽動金融市場脆弱的神經。然而信心打擊容易,恢復困難,絕非一日一時之功,市場依然疲弱難振。
再次,實體經濟最終必將受到牽連,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將不同程度地打擊大宗商品的消費,經濟增長的恢復以及市場信心的建立將是一個緩慢而曲折的過程。當今社會,金融與實業已經難以分割,信貸緊縮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流動性匱乏將降低商品消費,一旦信貸、生產和消費三者之間形成惡性循環,就會導致經濟衰退。實際上,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製造業企業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已經明確發出了經濟放緩的風險預警信號。雖然此次金融危機目前還未演化成真正的經濟危機,但是它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尤其是它發源於房地產市場,那麼與之相關聯的大宗基礎商品市場的復甦必將備受煎熬。
二、商品期貨在金融危機下的不同反應
但在這種普跌的格局下,各種商品由於自身的特性和供需決定了其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開放性強的品種受到的牽連和打擊大,而國內相對封閉的品種其走勢仍然具有自己的獨立性。
由於全球經濟明顯放緩,大宗工業品消費備受打擊,尤其是能源化工類產品的價格在此輪暴跌中損失慘重,且後市仍不樂觀。此次商品大幅走熊基本是以原油價格跳水領跌的,截至目前原油價格回落幅度已經接近50%。預計在發達國家經濟穩定以及中國未來增長模式變得明朗之前,原油及油品期貨將難於尋獲底部,而相關能源化工類品種弱勢難改。
金融危機導致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下跌,其中影響路徑不外乎兩條。首先,始於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逐漸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市場恐慌情緒彌漫,作為金融市場組成的一部分,金屬市場受到的沖擊自然不可避免,系統性風險對投資者信心造成嚴重打擊,直接導致了金屬價格的下跌。其次,從更長遠更深層次的角度考慮,金融危機波及實體經濟,將導致全球工業品需求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波跌勢當中工業品的跌幅要大於農產品的原因。資金撤離金屬期貨市場的意志顯得較為堅決,在這種情況下金屬的供需基本面暫時失效,金屬的金融屬性特徵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本輪經濟周期變化中,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是一種必然,中期而言不論是銅價、鋁價還是鋅價都仍然具備進一步的下跌空間,只是不同品種其下跌空間有所差異。
對於農產品而言,由於大部分為必需品,其需求彈性較低,金融危機更多體現在資金層面的影響頗大,但對於商品自身的價值影響較小,最終歸根於其自身的供求關系。其中,強麥期貨價格,除了取決於政策主導的小麥現貨價格的走勢外,作為市場化運作的期貨品種,國際金融商品市場變化的影響不容忽視。當然,從根本上說,現貨價格是期貨定價的基礎,相對於現貨市場中硬麥與強麥約100——150元/噸的價格差距而言,經過9月以來行情的大幅回落,期貨價格基本得到修正。預期強麥期貨價格將在政策與外盤的雙重影響下尋求與現貨小麥價格的「均衡點」,並隨後步入小麥現貨穩中攀升的同步軌道。
大豆方面,原油價格回落減少了對豆油作為生物燃料的需求,但對大豆的食用需求並不會因為經濟危機而大幅減低,所以相對於其他工業等商品走勢,大豆在跌到一定程度時,市場將重新回到大豆的供需基本面上來考慮。
在多數商品受累於金融危機大幅下挫的過程中,黃金的走勢特立獨行,這主要是由其特殊的金融屬性決定的。近期黃金市場的走勢令人難以捉摸,波動的幅度擴展以及多空頻繁轉換,並且表現出不同以往的猴性。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共同作用。首先,黃金正是唯一一種沒有信用風險的投資品,因此信用體制的風險規避似乎除了黃金別無選擇。然而,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全球金融市場上最突出的問題是流動性緊縮仍然未得到緩解,歐元三個月借貸成本仍然在歷史高點附近,這就使得各大投資市場上都缺乏資金的推動,黃金期貨市場亦不例外。目前黃金期貨的基金多頭持倉連續下降,凈多持倉水平仍未恢復到2007年10月以後的高位水平,顯示了基金在金市的做多意願仍然不強。因此,金價雖然數度沖高,然而戰果有限,即便是在全球股市以驚人的幅度崩跌的過程中,黃金亦未能守住900美元水準。
另外,因全球市場遭受恐慌性拋售,引發投資者全線出售資產以滿足其流動性需求,黃金自然首當其沖。並且,美元兌歐元上漲,令以其計價的黃金相對於其他國家投資者來說更加昂貴。風險厭惡情緒升溫也加速了金市的賣盤。金融危機對黃金帶來的影響多空都有,具體的行情走勢需要視當時的主導因素來定,而長期來說,由於救市措施帶來了美元增發勢必埋下通貨膨脹的種子,將來還將引發新的一輪商品價格上漲,那麼金價將重獲支撐。
三、後市展望與應對策略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金融危機將會促成商品價格的泡沫清洗,加速商品價格的觸底。從長期來看,由於各國政府尤其是美聯儲在控制危機的階段不計代價濫用信用,將為未來種下通貨膨脹的禍根,下一輪商品牛市仍將由通脹引爆。在金融風暴延續的階段,建議投資者順勢而為,控制倉位,同時等待觀察整個商品市場觸底時刻的到來,我們預計這一過程大約要持續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雖然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但我國經濟發展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的經濟形勢整體仍然維持健康的發展,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有限。並且國內的農產品期貨除大豆以外,其他品種的運行都相對封閉。因此,對於一些受國際價格變化趨勢影響有限的品種,我們更多需要考慮國內政策以及內需對它的影響,相信在國家相關扶持農業的政策出台以及宏觀調控的指引下,今年年底以及明年我國的相關期貨品種將會呈現觸底反彈的走勢。
Ⅸ 20萬市值買多少張300期權對沖比較合理
從全球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量來對比期貨和期權的活躍度,可以發現近5年以來期貨成交量均略高於期權成交量;不過總體上兩者相差有限,根據2017年FIA的數據統計,全球交易所期貨成交量約為148億,期權成交量則為103億,兩者都是主要的衍生品投資工具。
圖為全球交易所期貨VS期權交易量對比
進一步來看期貨和期權交易的資產類別偏好,則可以發現:全球期貨交易中主要以商品期貨為主;在期權交易中,權益類的期權產品則佔到了主導地位。從2016年全球交易所的數據來看:全球158億的期貨交易量中,權益類交易量佔比僅24.5%;而在全球93億的期權交易量中,權益類期權的交易量達到了其中的77.8億,佔比高達83.4%,反映了場內期權交易中,權益類產品更受歡迎。此外,根據統計,場內交易的權益類期貨期權產品中,指數類產品相比個股類產品的市場需求更高。
表為2016年FIA統計全球交易所期貨期權權益類成交量
在對期權和期貨市場概況有所了解後,我們來了解一下期貨和期權作為風險對沖工具的不同之處。概括來說,可以將差異分為三類:是否具有選擇權、收益結構差異、保證金差異。
以持有50ETF為例,來對比運用期貨和期權進行風險對沖的核心差異。假設在2018年4月2日,投資者持有50ETF,此時50ETF的價格為2.702人民幣。但是投資者認為在未來的1個月時間內50ETF有下跌的可能,因此希望通過衍生品工具對現貨持倉進行對沖。此時,投資者有兩個選擇,分別用IH股指期貨和50ETF期權進行對沖,即投資者既可以通過開倉IH股指期貨空單鎖定50ETF下跌風險,也可以通過買入50ETF認沽期權對沖下跌風險。其中,1手IH期貨合約市值近似等於300000份50ETF,1張50ETF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ETF。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為了簡化計算,我們全部以每股為單位進行計算,即將IH的點數除以1000,大致折算為對應的每股50ETF的價格。當N個交易日之後,若50ETF價格下跌到2.5元每股時,投資者持有的現貨50ETF將面臨每股0.202元的損失。
Ⅹ 期權與期貨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期權與期貨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隨著人們對股指衍生品的認識逐漸深化,國外對股指產品的創新性研究及實踐步伐逐漸加快,表現為交易方式從股指期貨到股指期權,合約規模上從大型合約到小型(Mini)合約,標的指數從本國指數到其他國指數。而近年來,國外交易所則相繼推出了反映市場敏感性的波動性指數期貨和期權。
當今金融類期貨和期權交易是全球期貨和期權市場的主導,其市場份額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統計,2004年全球期貨和期權交易量為88.91億手(見表1)。按金融類與商品類劃分:股指、利率、單只股票、外匯、指數等金融類產品交易量累計達81.54億手,占當年期貨和期權總交易量的91.72%。2003年為了4.79億手,占當年總交易量的92.18%。2002年為56.85億手,占當年總交易量的91.44%,其中,股指期貨及期權的交易量連續多年在金融類產品中排名第一。2004年達37.75億手,占當年全球期貨及期權總交易量的42.46%(見圖1),比排名第二的利率產品高出16.91%,比排名第三的單只股票產品高出19.94%。應當指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