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外匯儲備有多可怕
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1663.82億美元,環比減少187.85億美元,此前8月的環比負增長規模為158.9億元;2011年5月份外匯儲備數據則為31659.97億美元。
央行同時公布,9月末官方儲備資產中黃金儲備為781.69億美元,環比增加9.94億美元;以盎司計,9月末黃金儲備為5911萬盎司,8月末為5895萬盎司。
② 中國外匯儲備突破幾萬億,意思是不是錢被外國人吸走了
說反了,是外國人的錢被中國吸進來了,中國通過大量出口和鼓勵外資企業投資把大量的外匯吸引到中國來。30年以來中國逐漸變成世界工廠,中國製造貨品無處不在。外國消費者大量購買中國產品導致如今大量資金進入中國而增加了外匯儲備。
③ 回復: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中國那麼多的外匯儲備不
不什麼?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增至3.94萬億美元。[1] 2014年6月底達到39932億美元的最高峰。
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2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29982.04億美元,連續第七個月下滑,並自2017年2月以來首次低於3萬億美元。[2]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
④ 中國2018年外匯儲備將保持怎樣的走勢
據報道,中國人民銀行1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399億美元,對於2018年外匯儲備的走勢,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樂觀。
還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來看,2018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跨境資本流動將持續改善;境內外利差將持續在安全邊界上;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不會輕易放鬆;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同步回暖,貨幣政策由分化轉為一致,美元指數上漲基礎弱化。
⑤ 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但是為什麼不能用這些錢在國內投資呢,反而去招商引資
外匯儲備實際已經由國家金融機構兌換為人民幣在國內使用了的,因為國內只允許人民幣流通,所以外貿的收入都由銀行換為人民幣給做出口商了,外資進來也要兌換為人民幣才可以正常經營。這樣政府手中就形成了外匯儲備,是不能再用在國內投資的。你出口了產品收入了100美元,銀行安匯率換成人民幣給你了。這100美元就成了外匯儲備,當需要進口時,就用這個儲備去支付,如果用不了,或買不著,就只能以美元或其他貨幣放在手裡,不能在國內用的,因為已經多換為人民幣給了國內了,再進來就要再兌換一次人民幣,等於100美元換了兩次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會貶值一半。
⑥ 中國外匯儲備現狀是多少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
截至2018年9月份,中國外匯儲備為31097.16億美元。
外匯儲備過多可能引起的問題:
1、外匯儲備的過度增長,有可能通過基礎貨幣的擴張,引發泡沫經濟或通貨膨脹風險。而泡沫經濟和通貨膨脹,是威脅經濟穩定高速增長的兩大宿敵。盡管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沖銷干預吸收過多的貨幣,但是,其效果會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從市場的承受能力來看,央行每年大規模發行票據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一旦出現通貨膨脹風險,央行會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2、過多的外匯儲備有可能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和財富增長速度。這一結論主要來自以下三個觀點:其一,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要遠遠低於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率,二者的差額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國民財富的流失。據推測,通常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資的平均收益率至少達到10%。其二,央行發行票據回籠貨幣需要支付利息,而外匯儲備利息形成央行收入,當前者大於後者時,央行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會相應上升。其三,官方外匯儲備屬於短期、低收益對外投資,而民間對外資產主要為中長期、高收益投資,因此,前者的比重過高會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
3、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貿易摩擦。國外一些人士一直把外匯儲備的增加作為中國政府阻止人民幣升值和操縱外匯市場的「證據」,並據此要求中國擴大匯率制度彈性和實現人民幣升值。此外,一部分發達國家政府也會以人民幣匯率問題為借口,對中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由此可見,由國際收支失衡引起的外匯儲備過度增長,不僅妨礙了對外經濟的穩定發展,而且「威脅」著國內宏觀經濟的穩定。在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物價水平較低、就業狀況有所好轉的宏觀形勢下,國際收支不平衡正在成為我國宏觀調控面臨的突出矛盾。正是基於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指出,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
⑦ 中國的外匯儲備這么多,為什麼國內還缺美元
國內不缺美元,國家美元充足到有3.5萬億外匯儲備。
現在是美元太多,美債利息遠低於國內物價上漲。
如果有美元,換算為人民幣 或是實業投資 買設備 買礦產比較合理
⑧ 中國外匯儲備還能「燒」多久
中國以創紀錄速度累積外匯儲備似乎是很久之前的事了,當時經濟學家們擔心的是,中國大舉買入美國國債將導致全球失衡。
如今投資者卻在想,面對外匯儲備不斷減少的局面,中國的外匯儲備庫存還能支撐多久?
資金正以創紀錄的速度流出中國,另外在人民幣最近大幅貶值後,中國央行正使用外匯儲備支撐人民幣匯率。
外匯儲備有可能很快耗盡的前景,令外界對中國政府防範危機的能力產生懷疑。這還引發了另外一個疑問:中國央行的外匯干預將持續多長時間、以及這對全球經濟穩定將意味著什麼。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姚偉最近寫道:「毫無疑問,央行的資金規模相當可觀,但並非無限。
「這場為了匯率穩定而做的斗爭不宜持續太長時間。我們認為1萬億美元絕對是央行能夠賣出的最大值。」
中國外匯儲備的構成屬於國家機密,其數據本身仍令人困惑。中國的外匯儲備由一向穩重的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該機構一般將資金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
但外管局保守的投資組合帶來的低回報促使中國政府在2007年設立了一家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以進行風險更高、流動性不那麼強的投資。最近幾年,二者之間的競爭促使外管局開始涉獵英國寫字樓、義大利銀行等其他投資。
然而,盡管中投的投資沒有出現在官方儲備數據中,但我們不清楚外管局所做的與中投類似的投資是否包含在官方儲備數據中。
中國外匯儲備頗為神秘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離岸干預。中國央行傳統上將外匯干預限於國內市場,但最近,中國央行買進了離岸人民幣,以縮窄在岸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匯率間的價差。分析師猜測,外管局將離岸人民幣算作「外匯」儲備,這實際上令其外匯儲備看上去遠遠大於實際的規模。
為了爭取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可人民幣的儲備貨幣資格,中國政府已同意遵循IMF的一項標准,該標准要求中國披露更多有關外匯儲備的信息,包括金融證券的持有比例以及有關中國在遠期外匯市場活動的更多細節。
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估計,中國持有1.4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以及8000億美元其他國家的國債,二者之和遠低於3.5萬億美元的官方數據。
但她表示:「有關外匯儲備充足性和流動性的普遍擔憂,更多反映的是當前市場對中國的極度悲觀看法,而非事實和現實。」
對於中國這種實行固定匯率制和資本管制的經濟體,IMF建議央行外匯儲備應佔到短期債務的30%、出口額的10%、廣義貨幣的5%至10%。蘇格蘭皇家銀行駐香港高級市場策略師曼蘇爾•莫希-烏丁表示,以這些標准計算,中國需要1.6萬億美元至2.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
這與姚偉的觀點一致:在外匯儲備降至安全水平以下之前,中國大約能夠再花費1萬億美元用於支撐人民幣匯率。
鑒於中國外匯儲備有限,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最終將不得不允許人民幣進一步貶值。
⑨ 為什麼說中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夠用
外匯貯備超過4萬億美元。長期持有不能抵禦通貨膨脹,相對購買力相對於30年前下降了很多。
貿易全球化
結算貨幣可以用本國貨幣,這樣外匯儲備就沒有意義了。
⑩ 中國外匯儲備下降是怎麼回事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中國外匯儲備的減少可能由外資撤離和人民幣貶值預期等多個因素匯合導致。
自2003年12月開始,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一直加速增長,並於2006年10月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仍居世界第一。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副經理趙慶明表示,外匯儲備下降有幾個原因,一是,近段時間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導致部分資本趁機流出。二是,金融危機下,各國經濟遭受打擊,部分外資企業的外國母公司資金出現短缺,有些外資公司藉助貿易、分紅等形式將資金迴流母公司。
影響
增持美國國債勢頭將趨緩
建行趙慶明稱,「手上錢少了自然少買甚至不買」
外匯儲備的下降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對美國國債的購買力,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副經理趙慶明表示:「很簡單的道理,以前我們外匯儲備一直在增長,手上的錢多,就得找投資渠道,而美國國債是最好的投資品種。現在外匯儲備開始減少,手上錢少了,自然就少買點美國國債甚至不買了。」在此之前,我國曾在10月單月增持美國國債659億美元。
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外債處蔡秋生表示,純粹從外匯管理的角度來說,這種適當的下降是外匯管理局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