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還需要外匯核銷嗎
需要
外匯核銷分全額核銷和差額核銷,一般來料加工企業採取差額核銷的辦法。差額核銷是按一定的比例將出口的收入匯入國內,余額可留境外用於材料的采購等。你要弄清楚外管局給你核定的比例。一筆水單可多筆核銷,所有餘額可用於下次核銷。如果不核銷,海關和外管局都會找你大麻煩。你的每筆出口都由電子口岸記錄在案。
防止外匯流失並非不允許你使用你的外匯,只是要求你將你的收入按政府要求的金額匯入境內。外匯的使用請參考外匯管理的有關法規。如果你從銀行提取的外匯用於黑市交易是違法的。這不屬於核銷管理的范圍。外匯核銷是指國家為加強進出口收付匯管理,指定外匯管理部門對進出口企業貿易的外匯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的一種制度,目的是監控每一筆貿易的每一筆外匯的進和出。
㈡ 什麼是外匯核銷
外匯核銷就是公司收了外匯要去外管局辦理核銷手續呀,
外匯核銷單就是外管局發的那張長條形,粉紅色的用於出口報關的那張呀,外匯核銷時要拿去的。
㈢ 外匯核銷中,全額核銷與差額核銷的區別,哪個更好求大神幫助
差額核銷比較合適
㈣ 什麼叫出口退稅什麼叫外匯核銷通俗點。
問題一、出口退稅:
我將用白話的方法寫寫這部分,幫助大家理解。
首先,從總的方面說,國家是鼓勵出口的,賺外國人的錢呀。用實際行動表示,就是對出口環節的增值稅免收或者部分免收了,之前環節產生的進項稅怎麼辦呢?退給你。這么好的政策誰可以用呢?當然也是有規定的,主要就是兩類:生產企業自營出口 、有出口經營權的外貿企業出口的。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國家的出口體制還不完善,擁有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只有少部分,其他非生產性企業出口還是得老老實實交稅;還有很多資源性商品當然也不能鼓勵出口呀,要不中國的礦產、稀有金屬不都跑到國外去了。
這么一算,國家的出口政策就分成了三類。一類是出口免稅並退稅的。出口環節不交增值稅、消費稅,還把以前交了的進項稅退給你。爽呀。第二類是出口免稅但是不退稅。這一類說白了也和上一類一樣。因為出口的貨物在前一道環節裡面本來就是免稅的,當然也沒有什麼退稅了,還想國家做虧本買賣不成。第三類就比較慘啦,出口不免稅也不退稅,主要是稅法列舉的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貨物,比如天然的牛黃呀、麝香、白銀呀,都是好東東。
《稅法》書上還列了很多條文、框框,我的意見是估計出不了什麼大題,最多出選擇,看看得了,實在頭痛不看也行,我們從大的方向把握就行。萬一做題時碰到,再細看吧。
現在來說最重要的一部分,出口貨物退稅的計算。(書上列了好多公式、例子,其實搞懂基本原理也就一通百通了。)
出口貨物退稅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生產企業適用的,叫做「免、抵、退」方法;一種是「先征後退」的方法,主要用於收購貨物出口的外貿企業。
先來看「免、抵、退」方法。
我們前面說了,國家政策規定,出口環節免收增值稅,把前一個環節的進項稅退給企業。但是是把所有的進項稅都返給企業嗎?不是的,不同的貨物有不同的退稅率,總共有六檔:17%、13%、11%、8%、6%、5%,那上一個環節的進項稅(一般是17%和13%)和出口環節的退稅就有了個差額,這個差額是國家不退給你的,專業術語就是「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計算公式書上有,大家自己看看,這里不列了。
這里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我們知道企業生產貨物是買進一批原材料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一部分在國內銷售了,一部分出口了。內銷的這部分有銷項稅、進項稅,而出口的部分沒有銷項稅只有進項稅。怎麼區分哪些是內銷貨物應該負擔的進項稅還是出口貨物應該負擔的進項稅呢?在實際工作中是很難辦到的。但難不倒英明神武的政策制定者,可以從企業整體來考慮這個問題。計算企業整體的當期應納稅額。還是按銷項減進項的基本思路計算當期應納稅額,只是這里的銷項是指內銷的銷項,而進項裡面是要扣除出口環節由於稅率差而不讓退的部分,即免抵退稅不得免抵的稅額,當然上一期留下來沒有抵完的稅額也要減去。這一步就是所謂的抵稅,說白了就是用出口貨物的應該退的進項稅抵頂內銷貨物的銷項稅。
如果當期應納稅額算出的數是正的,說明內銷貨物的銷項稅沒有抵完,那您就老老實實的交稅吧,交的這部分是內銷貨物銷項扣掉了國家應該退給你的進口貨物的進項的。如果當期應納稅額是負數,恭喜您,國家還得退錢給你,是不是前面算出來的錢都退給你呢,才不呢,有個標準的,這個標准就是出口貨物按退稅率算國家最多退給你的錢,官話叫做「免抵退稅額」。如果前面算的數比這個數少,就按你算出的當期應納稅額退給你,如果前面算的這個數比它多呢,那對不起國家只能按最多退給你的錢算呀,多出的部分怎麼辦,留到下一期繼續抵吧。
這個大部頭終於說完了,也不知道大家明白沒有。總結一下吧。
第一步——剔稅: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離岸價格×外匯牌價×(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第二步——抵稅:計算當期應納增值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內銷的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免抵退稅不得免抵稅額)-上期末留抵稅額
第三步——算尺度:計算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的退稅率
第四步——比較確定應退稅額:
第五步——確定免抵稅額
這里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出口公司有進料加工業務。根據國家進口政策的規定,進料加工部分在進口的時候就沒有收增值稅,那出口時這部分當然也不能算退稅了,那怎麼算呢?和上面這些業務相比,只是在出口貨物離岸價里包含了進料部分,拋去這部分就行了。也就是在上面公式的第一步和第三步中離岸價減去進料部分。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就很簡單了。「先征後退」的方法,用不含稅購進金額乘以退稅率就行了。
問題二、外匯核銷單:
1.「出口外匯核銷單」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發,出口單位和受託行及解付行填寫,海關憑此受理報關,外匯管理部門憑此核銷收匯的有順序編號的憑證(核銷單附有存根)。
2.出口要用到核銷單,是國家為了要對外匯進行管制,要求進出口企業對於出口的每批貨物,在規定期間內辦理核銷退稅。說得簡單點,就是你出口了多少價值的貨物,這些錢是外匯,必須每分都要收回來,其實這也是國家在幫進出口個企業降低風險。
3.在沒有實行核銷單制度以前,國營外貿公司的一些腐敗分子將公司的貨物大量運送到國外,而對應收的貨款則稱死帳或壞帳,實際是留在了國外與進口商瓜分了。對此外管局實行了外匯核銷制度,每一筆出口貨物都要憑國外進款水單和報關單、核銷單核銷,如沒有水單,就證明貨已出而款未進,這樣就不能核銷。外管局對此會限制核銷單的發放,直至取消違規公司的出口權。
㈤ 你們公司外匯核銷是按全額還是差額核銷的
一般是做差額核銷,我們公司賬上的應收外匯賬款都是按結匯水單的金額,而核銷的金額則是按報關的金額,所以一般核銷金額大於收匯賬款的金額
㈥ 外匯核銷是什麼意思
外匯核銷分全額核銷和差額核銷,一般來料加工企業採取差額核銷的辦法。差額核銷是按一定的比例將出口的收入匯入國內,余額可留境外用於材料的采購等。
外匯核銷前提:
1、取得工商營業執照;
2、取得組織機構代碼證書;
3、取得進出口經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 即: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
4、取得海關自理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明書。
(6)外匯全額核銷擴展閱讀:
外匯核銷流程:
1、進口單位辦理「對外付匯進口單位名錄」;
2、申請辦理上述名錄的同時申請核銷員資格,領取報名回執後即可憑此回執辦理進口業務。經培訓合格後,由外匯管理局派發進口付匯核銷員資格證書;
3、當要對外付匯時,先查詢本企業是否在名錄。如果在則直接到開戶銀行辦理對外付匯手續,如果尚未在名錄或需由外匯局審核真實性或異地付匯等情況時,需要先到外匯局辦理「進口付匯備案表」,再憑此辦理進口付匯手續;
4、取得進口貨物報關單付匯專用聯;
5、以貨到付匯方式結算的,由付匯銀行自動核銷,以預付、信用證、托收等其他方式結算的,企業應當在貨物進口報關後一個月內向外匯局辦理核銷報審手續。
㈦ 外匯核銷
外匯核銷分全額核銷和差額核銷,一般來料加工企業採取差額核銷的辦法。差額核銷是按一定的比例將出口的收入匯入國內,余額可留境外用於材料的采購等。
㈧ 外匯結算的差額核銷與全額核銷
進口我知道是可以分為部分核銷和全額核銷,目前都是在網上自己登記報關單注銷,如果一筆合同分幾次進口,你可以將先拿到的報關單那一部分在網上申請注銷。但是出口的話,好像是要一張結匯水單要拼湊齊報關單才能去核銷的。
上海合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㈨ 為什麼要辦理外匯核銷
外匯核銷分全額核銷和差額核銷,一般來料加工企業採取差額核銷的辦法。差額核銷是按一定的比例將出口的收入匯入國內,余額可留境外用於材料的采購等。你要弄清楚外管局給你核定的比例。一筆水單可多筆核銷,所有餘額可用於下次核銷。如果不核銷,海關和外管局都會找你大麻煩。你的每筆出口都由電子口岸記錄在案。
防止外匯流失並非不允許你使用你的外匯,只是要求你將你的收入按政府要求的金額匯入境內。外匯的使用請參考外匯管理的有關法規。如果你從銀行提取的外匯用於黑市交易是違法的。這不屬於核銷管理的范圍。 原因 人民幣不可以自由流通和兌換,正是這種貨幣政策,讓做進出口生意的企業既省了不少事兒,但又帶來一些不便。省事兒的是,絕大多數生意都是美元成交,你幾乎不用考慮美元匯率的變化會給你的生意帶來什麼風險。麻煩的是,每次要用點兒美金就不能隨便從兜里掏得出來,特別需要進口大筆貿易時。想洗錢的,更是沒門。總之,這種貨幣政策好壞參半吧。
但國家要真正實施這種貨幣政策,還真費了不少功夫。匯率的穩定還好辦,國庫里有大筆的外匯儲備。需要外匯的企業多了,美元看漲,央行就從外匯儲備中換點兒美元出來。外貿市場的外匯收多了,美元看跌,央行就放些人民幣出來,收點兒美元回去。由於不允許人民幣自由流通和兌換,根本不需要動用多少外匯儲備就能牢牢盯住美元。何況國庫里有成千上萬億的外匯儲備,夠兩三次海灣戰爭的開銷了。
可是要控制人民幣自由流通和兌換可不太容易。人民幣現鈔好辦,海關不許夾帶大量人民幣出境,也不準夾帶大量外匯現鈔進境。最多有些人民幣和外幣走私,或銀行門口偷偷兌換外匯的黑市,成不了氣候。可要管住國際貿易企業之間龐大的資金進出就要費點兒事了。想想,全國幾十萬家外貿企業有上百萬個銀行帳號,每天都有幾十或上百億美元的資金進出中國大陸,這可怎麼管?
放心,中國政府有專門的機構來管理這件事情,那就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它是專門管理外匯進出的法定機構,每一家外貿企業都要和它打交道。當然,光靠外匯管理局一家還沒法管住外匯的流通和兌換,它還得拉上銀行、海關和稅務局一起才能把生意做起來。
為此外匯管理局設計了一套特別的管理制度,目的是監控每一筆貿易的每一筆外匯的進和出。這套制度就叫作出口收匯核銷制度和進口付匯核銷制度,統稱為外匯核銷制度。外貿企業必須按這套制度去做,否則銀行就不給你結匯或付匯,海關就扣你的貨,稅務局就不給你退稅等等。
於是,伴隨這套外匯核銷制度而來的就是出口收匯核銷單與進口付匯核銷單,統稱為核銷單。核銷單實際上是一張跟蹤單,每張核銷單上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用以跟蹤買一筆進出口業務。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操作 外貿企業從外匯管理局申領的每一張核銷單,都在外匯外匯管理局的資料庫中有備案和留檔。核銷單跟隨外貿業務一路走過海關、銀行和稅務局,被烙上各種印章或撕開。但最終的存根必須回到外匯管理局,以核對原來資料庫的電子檔案並注銷此核銷單號碼。這一過程就叫做「核銷」,表示你的這筆買賣在外匯的收支上是合法的,准予一筆勾消。
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格才可以向外匯管理局申領核銷單,當然最重要的資格是企業的進出口權。外匯管理局會一次發放多張連續號碼的空白核銷單,這些核銷單的編號便於企業關聯起來,並當場加蓋企業名稱印章。今後,由這些核銷單產生的外匯方面的責任就該這家企業承擔。核銷單只准本企業使用,更不得借用、冒用、轉讓和買賣。此外,核銷單是有期限的。過期未用的核銷單不但不能再使用,而且還必須退回外匯管理局注銷。
企業在進出口業務中可自行根據具體情況填寫核銷單並在各環節中使用,但每一張核銷單都必須到外匯管理局核銷,即使是到期沒用完的和填錯的。 前提 1、取得工商營業執照2、取得組織機構代碼證書3、取得進出口經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4、取得海關自理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