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入外幣又賣出,算不算外匯額度
賬戶外匯先買後賣(看漲)是指您先買入賬戶外匯,再賣出已買入賬戶外匯的交易。
累計賣出賬戶外匯的數量不能大於累計買入的數量。
㈡ 外匯交易中,怎麼計算買多少外匯貨幣
1、計算直盤外匯對的點值
計算公式:點值=交易手數(lot size) x 基點的數量(tick size)
例如:10萬 鎊美的合約,即一個標准手
1點值= 100000 (lot size)x 0.0001 (tick size) = $10美元
計算直盤的利潤和損失(profit/loss, P/L)
公式如下:賣價 – 買價 = 利潤/損失
例如:在1.7505買入200000鎊美合約,然後在1.7540時候賣出
1.7540 (賣價)- 1.7505(買價)= 0.0035 = 35個點(利潤)
轉變上面的利潤或損失到美元如下:
35(個點)x 200000(手數)x 0.0001(基點)= $700(利潤)
2、非直盤的點值計算方法
公式:點值=交易手數(lot size) x 基點(tick size) / 現在匯率 (current rate)
例如:當在120.50時購買100000美元兌日元的合約
1點值=100000(lot size) x 0.01(tick size) / 120.50 (current rate) = $8.30
計算非直盤的利潤和損失
公式: 賣價 – 買價 = 利潤 / 損失
例如:在120.50是買入100000 美元兌日元合約,然後再120.30時賣出
120.30 (賣價) - 120.50 (買價)= -0.20 = 20點 (損失)
如何把這個結果轉成美元呢,是這樣計算的
1點值= 100000(手數)x 0.01(基點)/ 120.30(匯率) = $8.31
所以,$8.31 (點值) x 20(點的損失)= $166.20(損失)
3、計算交叉盤外匯對的點值
公式:點值 = 手數(lot size) x 基點(tick size) x 基本貨幣與美元的匯率(base quote) / 該外匯的匯率(current rate)
例如:在0.6750時買入100000歐元兌英鎊的合約,這個時候歐美的匯率為1.1840
1點值 = 100000(手數)x 0.0001(基點)x 1.840(歐美匯率) / 0.6750(歐元兌英鎊匯率)= $17.54
計算交叉盤的利潤和損失
公式:賣價 – 買價 = 利潤 / 損失
例如:在0.6760是買入100000歐元兌英鎊的合約,然後在0.6750時候賣出
0.6760(賣價) - 0.6750(買價) = 0.001 = 10(個點的利潤)
把這個結果轉化成美元:
1點值 = 100000(手數)x 0.0001(基點)x 1.1840(歐美的匯率)/ 0.6750(歐元兌英鎊的匯率)=
$17.54
$17.54 (點值) x 10(個點) = $175.40(利潤)
㈢ 外匯匯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簡單說,是由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糾集一幫專家根據復雜的演算法弄出來的,每天不同,按時公布。
詳細說,看以下內容:
1. 匯率的概念
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由於國際間的貿易與非貿易往來,各國之間需要辦理國際結算,所以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都規定有一個匯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美元等少數國家貨幣的匯率。
2. 匯率的標價方法
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外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Quotation)。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有些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量較低,如日本的日元,義大利的里拉等,現在有時以100, 000或10, 000作為折算標准。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㈣ 看外匯買入 或賣出怎麼計算匯率啊
匯率的標價方法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外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quotation)。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directquotation)。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有些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量較低,如日本的日元,義大利的里拉等,現在有時以100,000或10,000作為折算標准。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與中間匯率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rate)。
㈤ 你好,在本銀行買入外匯,收,入怎樣算的
在銀行買入外匯後,你的外匯隨著銀行所提供的外匯價格進行波動,他會時時的轉成人民幣幣賬戶,我們的余額當你決定,需要將外匯轉人民幣的時候,只要在本銀行賣出外匯即可獎懲人民幣賬戶里的金額
㈥ 買入賣出是不同的,但是算匯率時按那個算啊
你如果是用人民幣兌換韓幣,用189.22,反之用213.11 ,在使用哪個匯率不能確定時,你只要知道對你不利的那個價格就是你要選擇的交易價格就可以了.
㈦ 外匯計算方法
根據你給出的匯率那就是銀行賣出價1港元=0.836元人民幣,銀行買入價是1港元=0.826元人民幣。
那麼1人民幣的銀行賣出價就是1/0.836=1.196港幣,銀行買入價是1/0.826=1.121港幣
㈧ 匯率是如何計算的。計算公式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內的價格。匯率計容算:
1. 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2. 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要注意的是,匯率是不斷波動的。
匯率公式:1/實時匯率。
1/6.6974≈0.1493。所以,需要0.1493美元就能購買1人民幣。這就是人民幣/美元貨幣對,貨幣位置就要反過來了。
【1美元可換人民幣6.6974元】 也就是說1美元約等於7元人民幣
(8)買入賣出外匯計算擴展閱讀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㈨ 銀行外匯的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確定的
1、買入價: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買是站在銀行角度來說的,買就是銀行買,即我們把外幣交給銀行,換回人民幣.
不同標價方法下買入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一定的外幣而付給顧客的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小的數,即買入外幣時付給顧客較少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後。
2、賣出價: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賣出匯率,即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㈩ 請問交叉匯率的買入和賣出價如何計算
外匯是一種特殊金融商品。銀行經營處匯買賣業務需要開支一定的費用, 也需要賺取一定的利潤。因此,銀行經營外匯交易必須買賤賣貴,取得收益, 從而所有經過銀行交易的外匯的匯率都分為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 買入匯率,又稱買入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報價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前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就是買入價; 在採用間接標價法的情況下則反之,銀行報出的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後一個較大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買進的外幣數,即外匯的買入價。
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 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