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最大外匯交易商排名榜單出爐 誰是行業領跑者
根據Euromoney Institutional Investor Plc的調查匯總,花旗連續第四年奪取全球外匯交易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桂冠。但市佔率下滑約2%。摩根大通市佔率再度居於次席,第三名則為瑞銀集團。前10名重新回到全部為銀行的局面。
盡管前三甲與去年相比並無變化,但三者差距正在縮小。花旗以10.7%的市場份額險勝占據10.3%的摩根大通,瑞銀以7.6%的份額排名第三。去年前兩名的差距在4個百分點左右。
2. 中國銀行英文簡介
About Bank of China
Bank of China,or Bank of China Limited in full, is one of China』s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ts businesses cover commercial banking, investment banking and insurance. Members of the group include BOC Hong Kong, BOC International, BOCG Insurance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Ban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high-quality financial services to indivial and corporate customers as well 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 In terms of tier one capital, it ranked 18th among the world』s top 1,000 banks by The Banker magazine in 2005.
The Bank is mainly engaged in commercial banking, including corporate and retail banking, treasury busines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anking. Corporate banking is built upon credit procts,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personalized and 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s as well as financing and financial solutions. Retail banking serves the financial needs of the Bank』s indivial customers, focusing on providing them with such services as savings deposit, consumer credit bankcard and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 Treasury business includes domestic and foreign-currency trading and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wealth management, value-secured debt business, domestic and overseas financing and other fu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Financial institution banking refers to services offered to banks, securities brokerages, fund companie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worldwide ranging from clearing, inter-bank lending to agent and custodian services. As a Chi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 with a history of almost a hundred years, the Bank is well known for its continuous business innovations, introcing many brand new procts and services in the domestic banking instry, while paying regard to the need for prudence in its operations.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and commended by its peers and customers in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foreign exchange, trade finance, etc.
Over the past century, Bank of Chin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financial history. It was established in 1912 pursuant to the approval of Mr. Sun Yatsen. In the following 37 years until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e Bank served as the central bank, international exchange bank and specialized foreign trade bank successively. As the pillar of the country』s financial instry, Bank of China was committed to serving the public and developing the domestic financial sector. During these volatile years, the Bank strived to expand its presence in the market by prudent operation and aggressive reform, leading the market in many areas of its operations for a long period. Having branched out into overseas market, the Bank opened a brilliant chapter in China』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banking history.
In 1949, Bank of China became the state-designated specialized foreign exchange bank and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d to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1994 and following the entrenchment of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Bank of China was converted into a wholly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three wholly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t constituted pillars of the country』s financial instry.
In 2003, it was nam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one of the pilot banks for joint-stock reform of wholly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order to develop itself into an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modern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 with abundant capital, strict internal control, secure operations, and sound service and performance, Bank of China furthe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strengthened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business processes, promot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form, accelerated proc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and steadily pushed ahead joint-stock reform. On August 26, 2004, Bank of China Limited was formally incorporated in Beijing as a state-controlled joint stock commercial bank, turning a new chapter in its history and signaling a huge step forward in becoming a modern joint stock commercial bank with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Bank of China is the most internationalized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BOC London Branch, the first overseas branch of the Chinese banks, was established in 1929. From then on, the Bank successively opened branches in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and has built up its network in 27 countries and regions. Currently, it had over 10000 domestic operations and over 600 overseas operations. In 1994 and 1995, Bank of China became the note issuing bank in Hong Kong and Macao respectively. It was the first among Chinese banks to recruit international experts and to introce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concepts into its operations with a view to become a premiere international bank.
On July 14, 2004, Bank of China became the sole banking partner of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The Bank will offer efficient and quality financial services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customers. It will promote the Olympic spiri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is magnificent sports event, thereby improving its corporate image and its value to the community.
Bank of China has received wide recognition from its peers, customers and authoritative media for the credit and performance it achieved in past years. It has been awarded 「Best Bank in China」 and 「Best Domestic Bank in China」 by Euromoney for eight times; it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Fortune Global 500 for 16 consecutive years; in addition, it was awarded 「Best Domestic Bank in China」 by The Asset, awarded 「Best Trade Finance Bank in China」 and 「Best Foreign Exchange Bank in China」 by Global Finance, and awarded 「the Top 10 Proct Service Enterprises in China」 by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since BOC Hong Kong was restructured and listed i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it has been the winner of many significant awards, including 「Best IPO Investor Relation Award」 issued by the Investor Relations Magazine and 「 Best Transactions」 and 「Best Privatization Award」 issued by Asian Finance.
In the past century, Bank of China was deeply relied on by customers thanks to its sound operation, strong capacity, advanced procts and rich experience. It has built up a splendid brand and established a long-term stabl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its customers. Being customer-centered and market-oriented, Bank of China will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pursuit of sound benefits, and develop into a leading international bank. Depending on strong capacity, worldwide network, advanced procts and rich experience, it is dedicated to offering customers with a full range of high-quality banking services.
中國銀行概述
中國銀行,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之一。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8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10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四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9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3.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真實原因
200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
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後的這一周,成為了
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周。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根
據破產法第11款條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意味著這傢具有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走
進了歷史。雷曼兄弟成長史是美國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縮影,其破產是世界金融史
上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事件。
雷曼兄弟興衰史
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紐約。雷曼兄
弟公司成立迄今,歷經了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9‧11」襲
擊和一次收購,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紐約大學金融教授羅伊‧史密斯形容為「有
19條命的貓」。
1994 年,雷曼兄弟通過IPO在紐約交易所掛牌,正式成為一家公眾公司。2000年正
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際,其股價首次突破100美元,並進入標普 100指數成份
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750億美元,標准普爾將其債權評級由
A提升為A+;同年,雷曼兄弟被Euromoney評為年度的最佳投資銀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上獨占鰲頭,但最後也恰恰敗在了這個業
務引發的次貸危機上。2008年9月9 日,雷曼公司股票開始狂跌不止,一周內股
價暴跌77%,公司市值從112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5億美元;直至最後倒閉
破產。雷曼的破產,使美林老總也嚇破了膽,趕緊以440億美元的價格將美林賣
給了美國銀行。
高精度圖片
出事的為什麼總是投資銀行?
在美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
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
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
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
。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後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
、證券期貨市場等。
實際上,當金融創新愈演愈烈後,投行的性質就開始越來越像一個高級賭場了。
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並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跡。也
許正因為此,投行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促成一個10億元的兼並,估計它
得拿走1個億,但它付出的就是幾個所謂高智力的策劃和評估,最多拿點錢買點
股份撬動撬動。在創新的招牌下,在巨額高利的引誘下,投行當然滿懷激情,不
遺餘力,甚至鋌而走險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機構大肆盲目利用「證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
桿率結構性產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個金融業都沉浸在高杠桿率帶來的財富盛宴
的歡欣之中,而忘卻了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市場泡沫終會破滅。次
貸危機實際上就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產物。各種信貸大肆擴張,置實際承受能力於
不顧。它在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時,也在刺激著貪婪與投機的慾望。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
、消費追逐中,人們忘記了生產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標就是更
多、更好、更強,至於有沒有如此的必要,則沒有人去認真的思考了。一個三口
、四口之家,住在1000呎的房子里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
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准。當一切
的一切都以利益、享樂為標準的時候,滅亡和災難就很難完全避免了。
高精度圖片
不顧風險的雷曼公司最後毀了自己。(Getty Images)
虛擬金融和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脫節
金融創新出現後,金融投資開始過度依賴數量化模型,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
脫節,對未來的資本收益變化的預測也嚴重失真。雷曼過多的涉足復雜的衍生工
具市場,問題出現後有一個傳導過程,很難馬上浮現出來,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
輝煌,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美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近年來,有著嚴格假設條件和繁雜理論結構的數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資銀行、對沖
基金、評級機構的追捧,成為度量金融風險的主要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數
學博士和計算機博士進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盡管金融機構對次貸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
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實際情況,模型的前提假設
和市場現實風險嚴重偏離,導致風險定價功能失效,引發投資者的恐慌,並通過
「羊群效應」傳導放大風險,最後釀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機。
現實經濟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數理模型不論多麼精巧龐大,也難以涵蓋所有的情
況和風險特徵,如果過度崇拜數理模型,以若干參數來完全描述市場風險的變化
,替代理性的市場投資決策,必將導致危機的發生。
近30 年來,金融創新的結果是買賣的鏈條越拉越長,分散的范圍越來越廣,交
易完成後,最終的投資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間已經相隔萬水千山,彼此毫不了解
。例如,引發本輪危機的房屋次貸產品,從最初的房屋抵押貸款到最後的CDO等
衍生產品,中間經過借貸、打包、信用增持、評級、銷售等繁雜階段,整個過程
設計有數十個不同機構參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突出。投行的獎金激勵方式
也極大地助長了高管層的道德風險—為追求高額獎金和紅利,無視審慎性要求,
盲目創新業務。
其實現在的次貸危機仍未度過危險期,更沒有到頭,次級貸款的期限大多為30年
,而現在距離次級債的發放才剛剛過去5年。美國整個次級債及衍生產品的規模
在 12萬億美元,現在僅僅沖銷了5000億美元,還不到1/20。不管是次級債規模
還是時間跨度上來說,都有可能出現危機的進一步延續。
雷曼栽到了自己的豪賭上
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是次貸危機導致其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成為壞賬,是因為
它在次貸產品上賭得太多了。除了賭次貸產品,雷曼還賭信貸違約掉期。「信貸
違約掉期」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一種轉移定息產品
信貸風險的掉期安排,雷曼在CDS上涉及的金額高達8000億美元。
資本市場本就是豪賭,雷曼更是豪賭。資本市場是所謂杠桿融資,也就是有少量
自有資金然後成倍借錢。華爾街的平均「杠桿」比例 是14.5倍。
瑞士信貸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部主任Jay Guo表示,「美林銀行及雷曼兄弟等大
型投資銀行之所以紛紛在瞬間倒下,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投資了大量的與次級債有
關的證券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投資原則一般都有大比例的投資杠桿,即這些產
品的投資收益與虧損都是被大比例放大的——賺就會賺得更大,虧也會虧得更多
。這個時候已沒有什麼大銀行與小銀行的實力區別。現在哪家銀行能在這場金融
危機中生存下來,取決於他們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的距離。」
雷曼兄弟在次貸危機爆發前,持有大量的次級債金融產品(包括MBS和CDO),以
及其他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次貸危機爆發後,由於次級抵押貸款
違約率上升,造成次級債金融產品的信用評級和市場價值直線下降。隨著信用風
險從次級抵押貸款繼續向外擴展,則較低等級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產品的信用評
級和市場價值也開始大幅下滑。持有的產品都出現了問題,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
,政府想救也難了。
高精度圖片
得知雷曼破產後,遠在歐洲的人們都傷心不已。(Getty Images)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援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規模比貝爾斯登更大,為什麼美國政府在先後救援了貝爾斯登以及兩
房之後,卻拒絕為擬收購雷曼兄弟的美洲銀行以及巴克萊提供信貸支持,從而導
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呢?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
其實,美國政府在救援了貝爾斯登之後,美聯儲受到了大量的批評。最具有代表
性的意見是,為什麼政府要用納稅人的錢去為私人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失誤買單
?政府救援私人金融機構會不會滋生新的道德風險,即鼓勵金融機構去承擔更大
的風險,反正最後有政府兜底?因此,當雷曼兄弟出事之後,美國政府就不得不
更加慎重了。
一方面,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一年有餘,市場投資者對於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可
能出現的虧損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美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也開始發
揮作用,在這一前提下,一家投資銀行的倒閉不會引發金融市場上更大的恐慌;
另一方面,在對政府救市的如潮批評下,美國政府也需要來澄清自己的立場,即
除非引發系統性風險,美國政府不會輕易利用納稅人的錢去救援私人機構。私人
機構應該為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這不僅包括管理層,也包括股東。這也是為什
麼美國政府在接管兩房時表示只保護債權人利益,而撤換了管理層以及嚴重稀釋
了兩房股東的股權價值。投資失敗就得承擔責任,這是自由市場的核心原則之一
。
至少有7家中國金融機構是雷曼的債權人
雷曼破產後,9月17日,招商銀行率先發布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
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 1000萬
美元。9月18日,中行公告稱,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發
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同日,興業銀行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與美國雷曼兄弟
公司相關的投資與交易產生的風險敞口總計摺合約3360萬美元。
工商銀行透露,目前該行(包括境外機構)持有雷曼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
債券的余額總計為1.518億美元。中信銀行和建設銀行也承認持有雷曼的債券,
但額度到底有多大,目前正在核對中。有關人士透露,兩家銀行持有的雷曼債券
都超過招行的總金額。交行相關人士則表示,和雷曼公司有業務往來,但影響有
限,風險可控。
但現有的統計只是對已經明確的交易統計,還有很多主要的交易因為涉及法律上
的認定,這部份損失還沒有明確。而且與雷曼發生業務的機構,交割失敗也會給
銀行帶來資金量的問題,尤其是背對背的交割(先買後賣,但現在無法購買)。現
在這類產品已經出現了賬戶透支的問題,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危機恐怕就不止一
點點了。
另外,由於雷曼公司擁有大量的房貸、商業地產相關資產以及次貸和CDO風險敞
口,這些資產在清算狀態下出售可能會拉低市場對於類似資產的估值,從而給其
他機構帶來更多的額外減計損失。
高精度圖片
華爾街迎來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Getty Images)
這場金融風暴中,中國的外匯儲備損失了多少?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9月21日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
告指出,「受美元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明顯縮水,凈虧損已達360億美元。」
報告指出,受次貸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投機行為導致大宗產品價格急劇上漲,並
通過價格損耗渠道大幅度降低了中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價值。並且,受美元
貶值的匯率、投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通過資產的估值效應使
得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價格明顯縮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王晉斌指出,由於中國國際資產管理水平和人民
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弱勢地位,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價格
仍然會縮水,中國還要遭受更大損失。
心得/評論:
經營會失敗的道理簡單,但就是被暴利蒙蔽了雙眼和理性
4. 新鴻基地產的獎項嘉許
2012 年
Euromoney頒發香港最佳地產公司、香港最佳住宅發展商、香港最佳零售發展商、香港最佳綜合項目發展商
FinanceAsia頒發最佳管理公司(香港區)、最佳投資界關系(香港區)、最佳財務總監
入選「恆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成份股
明報、香港中文大學頒發卓越企業品牌大獎、地產發展類別評選團大獎、地產發展類別消費者大獎
讀者文摘頒發信譽品牌白金獎 (地產發展商)
雅虎香港頒發Yahoo! 感情品牌大獎
博鰲房地產論壇頒發2012年度中國最具價值地產上市企業
觀點地產新媒體頒發「2012年度非內地房地產企業卓越榜」第二位
Interactive Media Council頒發Interactive Media Awards地產組別大獎
MerComm頒發2012企業短片獲企業品牌體驗組別銀獎
東周刊頒發香港服務大獎2012-環保企業大獎
香港地球之友、綠色力量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放駕一天減碳行動 - 企業綠色駕駛獎勵計劃 燃油用量減幅金獎及燃油效益改善銀獎
雇員再培訓局頒發第三屆ERB人才企業嘉許計劃 - 人才企業 1st標志
香港公益金頒發公益榮譽獎最高籌款機構第五名(公司﹑機構及個人組別)
2011年
Asiamoney頒發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公司、香港最佳資料披露及公司透明度、香港最具責任感管理層及董事局、香港最佳股東權益及公平待遇
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 頒發亞洲卓越大獎:最佳投資者關系、最佳環保責任獎項及最佳財務總監
The Asset頒發亞洲企業白金獎
FinanceAsia頒發亞洲最佳地產公司、最佳管理公司(香港區)、最佳企業管治(香港區)、最佳投資界關系(香港區)、最佳企業社會責任(香港區)、最佳派息承諾政策(香港區)、最佳行政總裁、最佳財務總監
入選「恆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成份股
獲選BCI Asia香港十大地產發展公司
明報、香港中文大學頒發香港驕傲企業品牌選舉2011:卓越成就獎、地產發展類別評選團大獎、地產發展類別消費者大獎
讀者文摘頒發信譽品牌白金獎 (地產發展商)
雅虎香港頒發Yahoo! 感情品牌大獎
博鰲房地產論壇頒發2011年度中國最具價值地產上市企業
第一財經頒發中國房地產價值榜 – 十大港資上市公司
都市盛世雜志頒發環保企業白金獎 (環保社區創建)
資本企業家雜志頒發綠色企業大賞2011
香港地球之友、綠色力量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放駕一天」減碳行動 -「企業綠色駕駛獎勵計劃」燃油效益改善及燃油用量減幅金獎
家庭議會頒發2011年度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 - 傑出家庭友善僱主(企業組)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5 年Plus 商界展關懷標志
香港公益金頒發公益榮譽獎最高籌款機構第三名(公司﹑機構及個人組別)
壹周刊頒發社會企業責任嘉許狀
2010 年
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
連續五年在《讀者文摘》亞洲品牌調查中,以超出對手逾三倍分數的驕人佳績,勇奪「信譽品牌白金
獎」最高殊榮,獲消費者推選為香港地產界別中最具信譽的優質品牌。
獲雅虎香港頒發 2009 - 2010 年度 Yahoo! 感情品牌大獎,連續七年獲此殊榮。
囊括「香港環保卓越計劃」物業管理界別金獎共六大獎項。
連續四年獲《盛世雜志》頒發環保企業獎,嘉許卓越環保表現,並榮膺金獎殊榮。
集團及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康業獲雇員再培訓局頒發首屆「人才企業 1st」榮譽,表揚其人才培訓方面的卓
越表現。 新地連續八年獲商界展關懷嘉許,馬灣挪亞方舟更膺傑出夥伴合作計劃獎。
新地連續八年獲商界展關懷嘉許,馬灣挪亞方舟更膺傑出夥伴合作計劃獎。
2009 年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及「香港最佳企業管治」。
連續五年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頒發「香港最佳地產公司」,並選為「香港最佳寫字樓發展商」。
於財經雜志 《Asiamoney》 的「最佳企業管治五年總選」中,以持續傑出的表現,獲選為亞洲及香
港「2004 至 2008 年最佳企業管治公司」。
連續第四年獲財經雜志 《Asiamoney》 選為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公司。
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及香港最佳管理公司。
連續第四年獲財經雜志 《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 頒發亞洲最佳企業管治大獎。
獲財經雜志《The Asset》頒發「2009管理及企業管治卓越大獎 - 白金獎」。
連續四年在《讀者文摘》亞洲品牌調查中,勇奪「信譽品牌白金獎」最高殊榮,獲消費者推選為香港
地產界別中最具信譽的優質品牌,以超出對手逾三倍分數的驕人佳績,成為市民最信賴的地產發展商。
獲《亞洲華爾街日報》舉辦「亞洲 200 強 2009」評選為香港十大企業之一。
獲國際性中文時事雜志《亞洲周刊》選為「全球華商1000 - 香港區 20 大企業榮譽獎」首名。
在明報及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香港驕傲企業品牌選舉 2009」之地產發展類別中,三度蟬聯評選團大獎及連續兩年獲頒消費者大獎。
連續六年獲雅虎香港頒發 2008 - 2009 年度 Yahoo! 感情品牌大獎。
獲《盛世雜志》頒發「卓越至尊地產發展品牌獎」。
集團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榮獲香港明建會頒發「金頭盔獎」。
新加坡 ION Orchard 獲「亞洲國際房地產大獎」 (MIPIM Asia) 頒發購物中心大獎殊榮。
上海環貿廣場榮獲 Cityscape 最佳商業及零售項目。
九龍西甲級商廈九龍貿易中心 (KCC) 為全港首個商廈榮獲美國綠色建築商頒發節能與環保設計(LEED) 前期認證「金級」證書。
連續三年獲《盛世雜志》頒發「環保企業獎」,表揚集團致力推動環保的成效。
由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環境保護署等多間機構聯合主辦的「香港環保卓越計劃」中,集團勇奪 9 獎項,是囊括最多獎項的發展商。其中珀麗灣榮獲「物業管理界別」最高榮譽金獎。
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啟勝、九龍貿易中心、東港城及珀麗灣於本地消閑雜志 U Magazine 的「綠色生活系列」選舉中,分別於公開投票及專業評審組別中奪得合共四項環保大獎。
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啟勝獲商界環保協會頒發「香港工商業獎:環保成就獎」,表揚其傑出的環保表現。
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啟勝與康業於「星鑽服務品牌選舉 2009」囊括「商場物業管理」、「商廈物業管理」及「住宅物業管理」的組別大獎。
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康業榮獲《資本雜志》第四度頒發「傑出企業成就獎 - 最佳物業管理公司」。
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康業獲香港管理專業協會頒發「最佳管理培訓獎 - 最具創意獎」及「卓越獎」,以表揚其嶄新物業園藝培訓課程。
集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啟勝與康業,在環境保護署舉辦的「家居廢物源頭分類比賽」再創佳績,憑旗
下屋苑的出色環保管理,贏取合共逾百個獎項,而其中三大屋苑更以最高廢物回收量,囊括比賽六大最高殊榮鑽石獎其中之三,樹立綠色物業管理的典範。
集團獲香港公益金頒發 2008/2009 年度公益榮譽獎及最高籌款機構第三名(公司、機構及個人組別)。
新地義工隊獲社署頒發「最高時數服務優異獎」及「最佳家庭義工獎」。
新地義工隊獲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第十七屆傑出義工獎勵計劃頒發的「全面關懷大獎」。
新地義工隊榮獲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義工嘉許禮2009的「傑出企業夥伴」獎項。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發展獎」,以表揚集團推動藝術發展的熱誠及貢獻。
連續第七年獲頒「商界展關懷」榮譽,聯同旗下多間成員公司、屋苑及商場,獲社聯頒發 2008/09 年
度「商界展關懷」標志。集團及旗下 10 個單位更獲頒「5 年Plus 商界展關懷」標志。
2008 年
獲財經雜志 《Liquid Real Estate》 再度評選為全球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囊括亞洲、中國內地及香
港最佳地產公司榜首,並第四度蟬聯亞洲及香港最佳地產公司。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最佳企業管治」及「最可信和集中的業
務策略」。
連續第四屆獲財經雜志 《Asiamoney》 評選為亞洲及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公司第一名,亞洲及香港最佳
資料披露及公司透明度、最具責任感管理層及董事局、最佳股東權益及公平待遇、亞洲最佳投資者關
系,以及香港最佳投資者關系主任,合共 11 項殊榮。
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香港最佳管理公司。
連續第三年獲財經雜志 《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 頒發亞洲最佳企業管治大獎。
在財經雜志 《Institutional Investor》 的「亞洲最受股東歡迎公司選舉」中,獲選為最受股東歡迎的地
產公司第一名。
獲財經雜志 《The Asset》 選為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公司。
在《讀者文摘》亞洲品牌調查中,勇奪「2008 信譽品牌白金獎」最高殊榮,獲消費者以一人一票方式
推選為香港地產界別中最具信譽的優質品牌,以超出對手三倍分數的驕人佳績,連續三年成為市民最信賴的地產發展商。
在《明報》及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香港驕傲企業品牌選舉中,獲消費者投票選為最佳地產發展商,更蟬聯企業品牌評選團大獎,獲推選為地產發展類別中第一名。
連續五年獲雅虎香港頒發 2007- 2008 年度 Yahoo! 感情品牌大獎。
榮獲《東周刊》頒發「大中華優秀品牌 2008 之最優質地產發展商」大獎,表彰集團在大中華建立信譽品牌。
集團在優質建築大獎選舉中蟬聯,旗下凱旋門、四季酒店及四季匯獲得住宅類別和非住宅類別最高殊榮,奪取兩項「優質建築大獎」。優質建築大獎是由香港九個專業學會聯合頒發的權威獎項。
集團在香港測量師學會十大樓盤頒獎典禮中獲得多項殊榮,旗下曼克頓山榮獲「十大樓則」及「2008年最佳樓則」大獎,並與葡萄園及海濱南岸一同奪得「十大市場推廣」及「十大樓書」獎項。葡萄園另獲「五大會所設施大獎」,而海濱南岸亦獲「最佳環境建築大獎」。
環球貿易廣場榮獲「盛世卓越品牌大獎 - 卓越地產商業項目品牌」。
博鰲房地產論壇2008 「中國地產風尚大獎」評選中,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地產企業」、「中國最具影響力地產品牌」及「中國最具價值地產上市公司」三大殊榮。
城市藝坊榮獲 「Cityscape 國際建築大獎」,為首個香港項目奪得這個業內殿堂級榮譽。
新鴻基地產慈善基金與康文署合力創建的「城巿藝坊」獲香港傳藝節 2008 頒發「大中華傑出設計大獎」,新鴻基地產並獲頒「傑出推動藝術大獎」,表揚積極推動藝術的傑出成就。
新加坡物業 ION Orchard 榮獲國際購物中心協會頒發「亞洲購物中心大獎 (企業對企業市場推廣)」金獎。
連續第二年獲《盛世雜志》頒發「環保企業獎」,以表揚集團致力推動環保建設的成效。
榮獲香港環境保護協會頒發「香港企業環保成就獎2008」,以表彰集團全方位實踐環保政策。
上海國金中心成為上海首個商廈榮獲美國綠色建築商頒發節能與環保設計 (LEED) 前期認證「金級」證書。
采葉庭及將軍澳中心在環保建築專業議會舉辦的環保建築大獎中,在現有建築類別中分別獲頒大獎及優異獎。
在「2008最佳園林大獎」比賽中,集團勇奪 20 個獎項,包括最高殊榮卓越大獎及六個金獎,超卓佳績令人鼓舞。其中,環抱翠綠壯麗景緻的馬灣大自然公園勇奪三個獎項,包括「園景設計獎」卓越大
獎及金獎,以及「園藝保養獎」金獎。
珀麗灣於地球之友舉辦的第三屆「知慳惜電」節能比賽中,成為全港節約電量最高的屋苑。
曼克頓山榮獲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HKMA) 頒發「2008 年 HKMA/TVB 傑出市場策劃獎」銅獎。
東港城榮獲《資本企業家》第一屆香港品牌大賞。
環球貿易廣場、天璽及壹號雲頂榮獲公德地盤獎。
集團獲香港公益金頒發 2007/2008 年度公益榮譽獎及最高籌款機構第三名(公司、機構及個人組別)。
榮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授特設的商界展關懷 5 年 Plus 標志大獎。該大獎獎勵於 2002/03 至2007/08 年度,超過 5 年獲頒商界展關懷標志,並能在商界展關懷六項准則中至少實踐其中三項的公司。集團結合業務優勢及調動資源,在六項准則的鼓勵義務工作、關心員工家庭、聘用弱勢社群、推動環境保護、傳授知識技術及樂於捐助社群均表現出色。
2007 年
獲國際房地產雜志 《Liquid Real Estate》 選為全球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並連續三年蟬聯該調查的
亞洲及香港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在亞洲排名榜中,集團得分較第二位高出一倍以上。
集團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先生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頒發亞洲金融巿場發展傑出貢獻終身
成就獎,以表揚其對亞洲金融市場的貢獻和努力建設香港的成就。
於財經雜志 《Euromoney》 之「2007 年亞洲最佳公司」評選中獲取七項殊榮,包括亞洲及香港最佳
地產公司、最佳企業管治、最可信和統一的業務策略、最高透明度帳目、最易接觸的管理層,以及最
實用及資訊豐富網站。
獲財經雜志 《Asiamoney》 於 2007 年企業管治評選中頒授 11 個獎項,包括亞洲及香港最佳企業管
治公司第一名、最佳資料披露及公司透明度、最具責任感管理層及董事局、最佳股東權益及公平待
遇、亞洲最佳投資者關系,以及香港最佳投資者關系主任。
獲財經雜志 《Asiamoney》 頒授 2007 香港最佳管理企業(大型企業)獎項。
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及香港最佳管理公司、最佳企業管治及最佳投資
投資者關系第一名。
獲財經雜志 《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 頒發 2007 年度亞洲最佳企業管治大獎。
獲財經雜志 《The Asset》 選為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公司。新地是香港唯一地產發展商獲頒此殊榮。
獲財經雜志 《IR Magazine》 頒發香港最佳投資者關系公司 - 大型企業大獎,連同旗下數碼通獲最佳
年報及企業刊物 - 中小型企業獎。
在《讀者文摘》舉行的亞洲品牌大型選舉中,再度獲選為地產界別中最具信譽的優質品牌,蟬聯信譽
品牌白金獎,所獲得分較第二名高逾三倍。
在《明報》及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香港驕傲企業品牌選舉中,奪得企業品牌評選團大獎,列地產、物
業代理及物業管理類別中第一名。
連續四年獲雅虎香港頒發 2006-2007 年度 Yahoo! 感情品牌大獎。
獲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頒發最佳創建品牌企業獎及優秀企業品牌管理。
於《上海證券報》在內地舉辦的評選中,獲選為 2007 最具品牌影響力房地產公司第一名。
連同旗下三間公司於《星島日報》舉辦的星鑽服務品牌選舉中獲得多個獎項;其中新地獲傑出社會服
務大獎、啟勝獲最具創意服務大獎、康業獲物業管理星鑽服務品牌、數碼通獲流動電訊服務商星鑽服
務品牌。該次選舉有超過 4,000 名讀者投票。 獲《盛世雜志》頒發首屆盛世環保企業獎 2007。
獲商界環保協會頒授 2007 年香港工商業獎:環保成就獎,而旗下威信停車場同時亦獲得創意優異證
書。
灣仔新鴻基中心的室內空氣質素達環保署訂定的最高標准,獲頒發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證書《卓越
級》。
獲法律雜志 《Asian Legal Business》 頒發 2007 最佳房地產法律隊伍獎項。
獲評選為 2007 年香港最優秀僱主。該項評選由環球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司翰威特
(Hewitt Associates) 及《南華早報》攜手合辦,新地是香港唯一獲頒此殊榮的地產發展商。
連續第五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授商界展關懷(2006/07) 榮譽。
2006 年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最易接觸的管理層和最實用及資訊豐富網站第
一名;同時獲評選為香港最佳公司、最可信和統一的業務策略,以及最高透明度帳目第一名。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亞洲及香港最佳地產發展公司第一名。
獲財經雜志 《Asiamoney》 評選為亞洲及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公司第一名 (最佳資料披露及公司透明度、最具責任感管理層及董事局、最佳股東權益及公平待遇,以及最佳投資者關系)。
連續第四年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
獲 《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 雜志頒發 2006 年度亞洲最佳企業管治大獎。
獲財經雜志 《IR Magazine》 頒發香港最佳投資者關系公司 - 大型企業大獎。 2004/05 年度年報獲ASTRID awards 封面設計金獎。
獲《讀者文摘》頒發香港地產發展商信譽品牌白金獎,所獲得分比第二名高出三倍。
在雅虎香港 2005-2006 年度 Yahoo! 感情品牌大獎選舉中,獲 81 萬網民投票,成為最受港人歡迎七大品牌之一。 「以心建家」企業品牌廣告在《都市日報》舉辦的 2006 年度報章廣告選舉中,獲香港讀者以一人一票方式選為全年最喜愛十大報章廣告之一,並於《都市日報》在瑞典舉辦的全球最佳報章廣告獎中獲香港區第一名, 並成為香港區僅有兩個獲展示作品其中之一 。
YOHO Town 和創紀之城五期在優質建築大獎 2006 選舉中分別獲得住宅類別和非住宅類別最高殊榮。
優質建築大獎是由香港九個專業學會聯合舉辦的權威獎項。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獲中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頒發業界最高榮譽的詹天佑大獎。
連續第四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授商界展關懷(2005/06) 榮譽。
2005 年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香港最佳公司第一名。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亞洲及香港最佳地產發展公司第一名。
連續第三年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
獲國際研究及出版機構 《Institutional Investor Inc.》 評選為亞洲最佳投資界關系的地產公司第一名。
2003/04 年度年報獲國際 ARC 年報比賽地產發展及印刷與出版組別整體表現金獎。
再獲雅虎香港頒發 2004-2005 年度 Yahoo! 感情品牌大獎。
在環境運輸及工務局舉辦的公德地盤嘉許計劃中,於公德地盤獎及傑出廢物管理大獎中獲得獎項,並獲得 2005 香港環保企業獎之環保建築承建商優異獎。
連續第三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授商界展關懷 (2004/05) 榮譽。
2004 年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香港管理最佳地產公司。
獲財經雜志 《Asiamoney》 評選為 1991 年以來香港管理最佳公司。
獲財經雜志 《Asiamoney》 評選為亞洲管理最佳公司、香港管理最佳公司及香港企業管治最佳公司第一名。
連續第二年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並獲選為 FA100 指數公司中,香港最佳企業管治之公司。
獲財經雜志 《The Asset》 選為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公司第一名。
獲財經雜志 《IR Magazine》 評選為香港投資界關系最佳公司。
2002/03 年度年報獲國際 ARC 年報比賽住宅物業組別整體表現金獎。
獲雅虎香港頒發 2003-2004 年度 Yahoo! 感情品牌大獎。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獲亞洲智能樓宇學會評選為 2004 年度智能樓宇。
屬下樓盤 YOHO Town 的宣傳活動榮獲由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頒發2004年度傑出市場策劃獎金獎。
連續第二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授商界展關懷 (2003/04) 榮譽。
2003 年
連續第四年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
獲財經雜志 《Euromoney》 評選為香港最佳企業管治地產公司。
獲財經雜志 《FinanceAsia》 選為亞洲最佳地產公司第一名。
2001/02 年度年報在財經雜志 《CFO Asia》 評選中,為得分最高的香港地產公司,以及獲國際 ARC年報比賽地產組別整體表現金獎及封面攝影與設計銅獎。
榮獲由香港電台及《明報》頒發的抗 SARS 傑出獎。
獲《壹周刊》評選為最佳僱主亞軍。
獲香港管理專業協會頒發最佳管理培訓獎優異獎。
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授商界展關懷 (2002/03) 榮譽。
5. 摩根士丹利的獲獎情況
2009
FinanceAsia 《金融亞洲雜志》
2009年度成就獎項
最佳投資銀行:星展銀行股票配售發行
最佳券商:房地產開發商Unitech的股票增發和合格機構配售(QIP)
最佳金融機構:作為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顧問,助其以3.91億美元將泰國的消費者金融服務業務出售給泰國大城銀行
最佳IPO機構:中國醫葯集團13億美元IPO
最佳小型公司股票交易:綠色控股0.63美元IPO
2009年度成就國家獎項
新加坡最佳外資投行
Asiamoney 《亞洲貨幣雜志》
2009年亞洲地區獎項
最佳投資銀行:中國冶金集團公司397.6億美元H股上市
最佳並購顧問:美國國際集團(AIG)資產出售
最佳IPO項目:中國醫葯集團13億美元IPO
2009年投資表現獎項
最佳投資表現市場:日本股票市場
Euromoney 《歐洲貨幣雜志》
亞洲最佳並購業務行
香港地區最佳並購業務行
日本最佳市場跨境並購業務行
Asian Investor
2009年服務提供商大獎
最佳全能服務經紀商
最佳高思維/銷售執行服務商
最佳外匯服務提供商
最佳程序交易平台提供商
最佳證券借貸提供商
最佳客戶服務提供商
IFR Asia 《國際金融評論亞洲版》
2009年地區與國家獎項
中國市場券商
印度市場券商
最佳股權交易:中國醫葯集團100億港元IPO
台灣最佳資本市場交易:新光金控3.75億美元全球存托憑證
The Asset《資產雜志》
AAA大獎國家評選
中國最佳券商
印度最佳券商
韓國最佳外資投行
新加坡最佳外資投行
台灣最佳交易:凱基證券以8.82億美元收購台證證券
AAA大獎地區業務評選
最佳金融機構
最佳中型公司股票行
最佳中型公司股票交易:中國資源水泥控股 8.24億美元IPO
最佳新發債券:PSALM10億美元債券發行
Thomson Reuters 2009年度獎項
亞太區年度並購顧問
FT/Mergermarket 2009年度並購市場金融顧問獎項
韓國年度金融顧問
中國投資情況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34.3% 九五年投資三千五百萬美元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4%杭州工商信託股份有限公司19.9%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原珠海南通銀行)。100%
6. 簡要分析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
1、由於決策的失誤。
2、政府袖手旁觀。
3、次貸危機所致。
7. 房地產咨詢公司是做什麼的
以同策房產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主要業務
1、營銷代理
同策的營銷代理業務開發商提供市場研究、營銷策劃、銷售代理等全程一站式房地產營銷解決方案。
2、顧問咨詢
以「咨詢+資源」為雙核驅動,為客戶提供研究、規劃、投資、運營全方位的綜合解決方案。憑借同策集團跨界資源優勢,通過各金融平台和產業領域的整合服務,幫助客戶解決項目產業落地的核心問題,提供從資金到產業落地一體化的專業服務,真正實現項目願景。
3、養老產業
提供專業養老咨詢和養老運營管理服務;致力成為中國養老服務的卓越領導品牌;截至目前,公司先後服務過保利、綠地、象嶼、嘉華等多家知名企業。
4、金融服務
同策金融為客戶提供投資管理、交易顧問、 消費金融、地產投資風控業務。
5、商業運營
同策為客戶提供商業物業的地塊評估、項目定位、業態規劃、商家論證、預招商、經營測算等項目的前期服務。
6、海外地產
同策海外置業已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韓國和馬來西亞等近20個國家尋求到優質的合作夥伴,涵蓋的房產類型包括公寓、別墅、土地、商業寫字樓等,代理項目百餘個,並與海內外近百個房地產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咨詢公司的價值
1、代勞的效用。
很多老闆、總經理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管理問題,但是沒有時間去進行改革,需要請人來代勞,或者缺少系統化的管理改革手段,因而需要請人代勞——總之,自己去做的成本是很高的。
2、制度提升。
管理效率提升的效用。
3、戰略效用
即花錢買來時間。比如成本,如果提前半年降下來,你就可能搶先佔領市場,而如果是受市場的壓迫而被動去降價,這個時候便不但不能佔得市場的先機,還有可能因此而成為致命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