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中國國債期貨的發展史

中國國債期貨的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3-02-03 09:28:08

A. 國債的基本問題

債券名稱:債券代碼名字。

客戶買入全價 :在參加連續競價時, 當委託買入申報價格高於市場即時的最低賣出申報價格時,取即時揭示的最低賣出申報價為其成交價。[

買入凈價
賣出凈價:首先,報價時,要報債券凈價, 但必須根據自己所要求實現的債券期望收益率計算出全價,減去應計利息,得出凈價。凈價是實際的成交價。 其次,從價格到收益率的換算,必須按全價來計算

客戶賣出全價:客戶向證券經紀商發出買賣某種股票的指令時,對買賣的價格作出限定,即在買入股票時,限定一個最高價,只允許證券經紀人按其規定的最高價或低於最高價的價格成交,在賣出股票時,則限定一個最低價。限價委託的最大特點是,股票的買賣可按照投資人希望的價格或者更好的價格成交,有利於投資人實現預期投資計劃。

應計利息:凈價交易是指在現券買賣時,以不含有自然增長應計利息的價格報價並成交的交易方式

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買入已經發行的債券並持有到期滿為止的這個期限內的年平均收益率。

我國國債發展簡史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賬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B. 327國債事件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一、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由於其於1995年6月即將交收,現貨1992年3年期國債保值貼補率明顯低於銀行利率,故一向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

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

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2月23日,財政部發出公告,關於1992年期國庫券保值貼補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多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乘勝追擊,而空方卻不甘束手就擒。雙方圍繞327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方的總指揮是萬國證券公司,二號主力遼寧國發(集團)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勢不可擋,一開盤,價位就跳空高開,數百萬的空單被輕而易舉地吃掉,價格大幅飆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時22分,離收盤還有8分鍾。

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730萬口(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的拋單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多方頓時兵敗如山倒。

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當日上海國債期貨總成交8539.93億元,其中80%即6800億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種上。若按收市價147.50元結算,意味著一大批多頭將一貧如洗,甚至陷於無法自拔的資不抵債的泥坑。

交易剛結束,上海證券交易所、證管辦就接到了指有會員嚴重違規操作的控告。根據後來的處理結果,327事件被定性為一起嚴重的違規事件。

它是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管理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三、作為327事件主要責任者的萬國證券公司,在這次大起大落的劇烈震盪中,一下子就陷入了滅頂之災。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

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跡。

萬國證券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聲奪人,爭取到為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作承銷商,成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同類業務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1992年,萬國證券又與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及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大眾國際51%的股權,又創造了國內證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跡。

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

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

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四、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畢業後先後就職於上海市級機關、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曾擔任中美國際投資法研討會秘書長,由此而受歐共體邀請,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進修,獲法學碩士及商業管理碩士。

1988年學成回國,即著手創辦萬國證券公司。人生經歷上過於一帆風順,同樣容易養成一個人過於自負的性格。他風頭出盡,被尊為「中國證券教父」。

327事件後,人們指責管金生用家長制的那一套來領導全國最大的證券公司,而他本人卻感到還有一條,這就是萬國缺少監督機制。

如果說管金生在327品種上走了眼不過是一種偶然,那麼,他以及他所領導的萬國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則是一種必然。自從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幾乎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他們就太自以為是,也太自信了,他們以為國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當加息的消息被證實時,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現的高達10億元以上的損失,便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違規惡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陣營中的遼國發臨陣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種的創出151.98元的天價。

在大勢既去的情況下,最後8分鍾,急紅了眼的空方司令萬國赤膊上陣,先以50萬口將價位打到150元,接著連續以幾個數十萬口的量級把價位再打到148元,最後一筆730萬口的巨大賣單令全場目瞪口呆,把價位封死在147.50元。

在這一陣緊鑼密鼓的狂轟爛炸之中,萬國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而所有的327國債總額只有240億元。也就是說,萬國賣空的數額超過了該品種總額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萬國遭遇了它事業上的滑鐵盧,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鐵盧。

(2)中國國債期貨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中國的巴林事件」

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

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C. 國債期貨的發展簡史

國債期貨屬於金融期貨的一種,是一種高級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金融市場不穩定的背景下,為滿足投資者規避利率風險的需求而產生的。美國當時先後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通脹日趨嚴重,利率波動頻繁。
固定利率國債的持有者對風險管理和債券保值的強烈需求,使得具備套期保值功能的國債期貨應運而生。
1976年1月,美國的第一張國債期貨合約是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的90天期的短期國庫券期貨合約。在整個70年代後半期,短期利率期貨一直是交易最活躍的國債期貨品種。1982年5月又推出了10年期中期國債期貨。此後,國債期貨交易量大幅攀升,美國國債期貨的交易量占整個期貨交易量的一半以上,10年期國債期貨交易量由1995年的2527萬手迅速發展為2011年的3.17億手。
由於推出國債期貨對國債現貨市場發展的要求較高,要求有一定規模、流動性較強的國債現貨市場,世界上推出國債期貨市場的國家並不是太多,主要國債期貨品種集中於:美國(1976年)、英國(1982年)、澳大利亞(1984年)、日本(1985年)、德國(1990年)、韓國(1999年)等主要發達國家。

D. 國債期貨最初起源於那個國家的哪個交易所

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索到中世紀。最初創建期貨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農民和商人的需要。假定某年5月份一位農民的狀況,他預計在9月份收獲穀物的價格將會不確定。如果當時供小於求,穀物價格可能漲到很高--尤其是當農民不急於賣出穀物時,顯示易見,此時農民及其家人面臨著很大價格不確定的風險。

下面我們假定有一位商人對穀物有長期的需求,他也面臨著很大的價格風險。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價格對他會很有利。但是當供小於求時,價格都有可能漲得過高。這樣一來,對農民和商人來說,在9月份(或更早)時見面,根據雙方對9月份穀物的供求的預期而達成一個一致的價格,就很有意義。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協商制定某種類型的期貨合約,這個期貨合約可以消除雙方各自面臨的因未來價格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

期貨交易是從現貨交易中遠期市場發展而來的。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中北部地區。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並採用遠期合約方式進行交易,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而投機者很快對這種合約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交易活動中合約的交易比交易穀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 期貨的發展

從早期的農產品期貨開始後的一百多年來,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斷擴大,種類日益繁多,花樣不斷翻新。有傳統的農產品的期貨,如穀物、棉花、小麥、油菜籽、燕麥、黃豆、玉米、糖、咖啡、可可、豬、豬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貨;有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銀、鉑、銅、鋁等期貨,有方興未艾的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等。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貨;如:外匯、利率、股票指數等期貨。

金融期貨自從本世紀70年代初問世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量呈"爆炸性"上升之勢。金融期貨主要包括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在美國期貨市場上,目前主要的外匯期貨包括日元期貨、德國馬剋期貨、加元期貨、歐元期貨等。利率期貨包括美國政府長期、中期和短期國債期貨等。股票指數期貨有標准·普爾500股價指數(S&P500)期貨、道·瓊斯指數期貨、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期貨等。

近十年來期貨交易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幾近成為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的標志性特徵之一。尤其是金融期貨交易量的增長十分驚人。在當今全球期貨交易量中金融期貨的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商品期貨的交易量,佔全部總成交量的80%以上。在歐洲,隨著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深化,金融期貨交易量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期貨的交易量更是一度超過股票現貨的交易量。

E. 國債期貨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國債期貨最初是發達國家規避利率風險、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的產物。20世紀70年代,受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及石油危機爆發的影響,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了滯漲,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各國政府紛紛推行利率自由化政策,導致利率波動日益頻繁而且幅度劇烈。頻繁而劇烈的利率波動使得金融市場中的借貸雙方特別是持有國債的投資者面臨著越來越高的利率風險,市場避險需求日趨強烈,迫切需要一種便利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在這種背景下,國債期貨等利率期貨首先在美國應運而生。

F. 95年發生"3.27"國債期貨風波事件為什麼管金生會被捕

他被捕的官方理由是貪污受賄挪用公款,不是操縱市場,有的人(比如我)認為的理由是因為他觸及了財政部的利益,才會被張冠李戴的罪名批捕,他的錯誤只有地點,你懂吧。管金生想要與進行內幕交易的對手對抗,即使中途成功了最終沒有斗得過政策層面的力量,啷鐺入獄。是不是和孫悟空很像呢?反抗英雄最終被壓五指山下,悲情英雄。補充一下,據說327最終多頭賺了70多億,但中經開只賺到1億,剩下的錢都被誰賺走了呢?答案是老鼠。誰能當老鼠呢?答案是能知道財政部內幕並很有實力的人,你猜是誰?

G. 國債期貨品種逐漸完善 國債收益率曲線也隨之完善

國債收益率曲線是金融產品的定價基準,反映資金面、政策面和經濟基本面的情況,更是衡量國債市場乃至債券市場成熟度的主要標志,對國債發行、風險管理、引導投資等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將「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國外成熟市場來看,國債收益率曲線是國債市場利率水平的「風向標」,蘊含著豐富的市場信息,體現了國債市場的長短期供求關系,並為政府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但是當前,我國國債的發行數量不夠充足,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是分割的,流動性也不強,所以很難形成有效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隨著國債期貨的上市,上述情況明顯改觀。

國債期貨是一種標准化的場內利率衍生產品。自5年與10年期國債期貨於2013年9月6日相繼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以來,國債期貨市場運行平穩,在促進國債順利發行、提升國債市場流動性、增強國債現貨市場的透明度和定價效率、提高國債收益率曲線編制的准確度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對於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為金融市場提供定價基準和參考以及宏觀調控的價格手段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盡管我國國債市場經過了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但與發達相比,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數據來源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雙邊報價、商業銀行櫃台國債市場雙邊報價、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價、交易所債券市場國債收盤價,其報價連續性較差。另外,國債流動性有待提高,國債市場分割並行,參與主體結構不合理,期限結構分布不均,發行機制市場化不足。這些問題導致我國國債市場效率不高,國債收益率曲線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從我國國債期貨上市近五年來的運行經驗來看,對應的5年和10年期國債現券報價、成交更加活躍,充分反映了各類投資者對利率走勢的看法,促進了定價效率的改善和交易成本的下降,提升了國債收益率曲線的精度。一方面,國債期貨揭示了債券遠期價格,較好地反映了債券市場供求關系,從而為債券發行定價提供重要參考,降低國債發行風險與成本。國債期貨的推出促使原有的一個市場拓展為基礎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兩個市場,整個市場體系的厚度、內涵都在擴大,國債期貨合約的推出可以豐富現貨市場信息的含量,提高現貨市場對信息的反應速度,減小信息對現貨市場的沖擊波動。另一方面,國債期貨能促進債券市場形成合理的預期價格水平。國債期貨的發展改變了債券市場盈利的單向模式,投資者可通過期貨、現貨和回購之間的套利活動,糾正現貨市場不合理的定價,促進國債市場形成合理預期價格水平和市場化的國債收益率曲線。

其次,國債期貨是橫跨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的衍生品,國債期、現貨之間套利交易機會以及實物交割需求等的增加,有助於消除同一券種在兩個債券市場上的定價差異。此外,國債期貨的推出是一個重要的催化劑,使得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個市場實現融通,促進國債在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的雙向流動,促使市場信息能夠較快地在兩個市場中傳遞,減少了信息不對稱現象,縮小了同一債券在兩個市場中的定價差,從而提高整個債券現貨市場流動性。整體看,國債期貨的推出使得我國國債市場運行效率大大提升,以年成交量/年末規模測算的國債年換手率由2014年的0.7上升到2017年底的1,與美國國債市場的年換手率之比由1/10提高到1/6,特別是最便宜可交割國債市場流動性的提升尤為明顯,可進一步擴大現貨市場的交易規模,夯實國債收益率曲線編制的市場基礎。同時,國債期貨價格是市場對中長期利率走勢預期的反映,與5年期利率互換走勢高度相關。國債期現貨基差與回購市場利率之間的關聯性也較高,可對現貨市場價格進行再發現、再定價、再校正,能夠有效地助力市場上關鍵期限的國債品種定價,提高現貨市場定價效率,是國債發行市場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進一步提升國債收益率曲線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有效性。國債市場作為基準利率載體功能的實現,可以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最後,5年與10年期國債期貨的上市,極大程度上熨平了利率波動,保證了收益率體系的相對穩定,其對應的5年與10年兩個關鍵期限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更加扁平化,使得國債收益率曲線更加貼近市場。但是,從收益率曲線構建來看,「一點不成線、二點成直線,三點成曲線」,目前僅有5年、10年兩個點還無法實現對整條收益率曲線的完整刻畫。未來中金所進一步上市2年期、30年期國債期貨將有效增強短期、超長期國債的定價效率,實現對短端和超長端收益率曲線的精確刻畫,將形成覆蓋短、中、長以及超長期的國債期貨產品體系,有助於構建起一條市場公認、期限完整的基準收益率曲線,進一步提升國債收益率曲線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有效性,響應管理層關於推進「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號召。

此外,國債的最大持有主體銀行、保險機構迄今仍缺席國債期貨市場,一定程度上造成國債期貨波動率偏小,低迷行情持續。這對提升國債期、現貨市場流動性和利率市場化以及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未來隨著銀行、保險等國債最大持有主體進入國債期貨市場,國債期現貨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提升,將進一步夯實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市場基礎,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

H. 國債期貨交易的什麼是國債期貨交易

即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就可通過交易場所按規定的標准化合約來買賣遠期的國債。我國於1994年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試點。由於國債期貨合約的賣方不一定持有真實的國債,國債期貨交易的結果極易導致國債的買空賣空,助長投機行為,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亂,因而需要有較完善的監管機制。但在我國實際試點中,國債期貨市場屢次發生的嚴重違規交易表明我國尚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為了保證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國家決定自1995年5月18日起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I. 我國國債發展簡史及過程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J.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一、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商品期貨——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
1、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
1. 穀物期貨——小麥、玉米、大豆
2. 經濟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產品——黃油、雞蛋、生豬、活牛、豬腩
4. 林產品 ——木材、天然橡膠
2、金屬期貨: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
1.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國際定價權)、錫、鉛、鋅、鋁、鎳、白銀
2.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1974年推出,國際定價權)、白銀、銅、鋁
3、能源期貨: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2.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貨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1、外匯期貨(第一種金融期貨)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
2、利率期貨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
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之一。
3、股指期貨
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
(三)期貨期權
1. 1982年10月1日,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
2. 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都具有規避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貨交易主要是為現貨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權交易對現貨商、期貨商均有規避風險的作用。
3. 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品種都引進了期權交易方式。
4. 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後來居上,期貨期權(權錢交易)方興未艾(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5.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二、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浮動匯率製取代固定匯率制,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市場經濟貨幣化、金融化、自由化、一體化(電子化的結果)的發展趨勢,利率、匯率、股價頻繁波動,金融期貨應運而生,使國際期貨市場呈現一個快速發展趨勢,有以下特點:
1. 期貨中心日益集中——國際中心:芝加哥、紐約、倫敦、東京;區域中心:歐洲大陸、新家坡、香港、韓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體現在交易品種增加,交投活躍,成交量大,輻射面廣,影響力強等方面。
1. 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2. 全球交易量增長速度非常快;
3. 交易量呈現加速增長現象;
4. 全球期貨、期權交易量的迅猛增長主要來自於美國以外的交易所。
5. 金融期貨的發展勢不可擋
2006年全球期貨、期權交易量中,金融期貨、期權的比例高達91%,商品期貨、期權的比例僅為9%。
1. 期權交易後來居上
2000年,全球期權(現貨期權和期貨期權)交易總量第一次超過了期貨交易的總量。
在期貨交易中,無論時買進還是賣出期貨,其面臨的高風險與高收益是對稱的,即買賣者可能大贏也可能大虧。然而,在期權交易中,兩者得到了分離。
1. 聯網合並發展迅猛(原因:1經濟全球化2競爭日益激烈3場外交易發展迅速)
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貨交易所。
1. 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公開喊價和電子化交易
2. 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3. 改制上市成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競爭。
2000年底,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成為美國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納斯達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債期貨的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衡水南華非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99
美元對人民幣價格多少 瀏覽:363
永輝超市指標變動說明 瀏覽:310
BBH金融機構 瀏覽:455
特爾津股票 瀏覽:294
金融租賃公司內蒙古 瀏覽:522
證券市場場內理財產品代碼 瀏覽:661
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二 瀏覽:168
股票在線討論 瀏覽:684
金融支付屬於現代服務業貸款嗎 瀏覽:368
金融機構同業拆借期限類別 瀏覽:588
yy貝富傭金是什麼 瀏覽:397
國際商務金融遠期匯率 瀏覽:687
股票書籍安陽 瀏覽:950
中國人民銀行可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行為給予 瀏覽:651
立華股份價格合理 瀏覽:216
亞星集團總經理 瀏覽:933
糧食股票走勢 瀏覽:975
恆泰證券8位 瀏覽:577
東星集團股票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