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好! 聽說全國電建公司要合並,重組,組成一個集團公司,不知是不是真的,希望有知道朋友說說。
電網主輔分離改革方案獲批
電網輔業分離將與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四大電力輔業集團重組一起進行,根據之前披露的方案,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葛洲壩集團將重組成中國電力工程集團;水電顧問工程集團、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將組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其中,葛洲壩集團將有望迎娶的中電工程是個不折不扣的「富婆」,因為其賬上存有70億元左右的現金。
國家發改委原定於2010年年內完成的電網主輔分離改革工作終於正式啟動。記者日前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公司2011年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推進主輔分離改革,其相關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
電網的輔業分離極有可能與四大電力輔業集團重組並行,上市公司葛洲壩的母公司葛洲壩集團有望與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簡稱「中電工程」)合並。據本報記者了解,中電工程歷年經營沉積賬上現金高達約70億元,葛洲壩集團與其合並不啻於迎娶「富婆」。
兩大新集團將各有側重
據記者了解,電網輔業分離將與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葛洲壩集團、水電顧問工程集團、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四大電力輔業集團重組一起進行:前兩者重組成中國電力工程集團,後兩者組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
此外,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約30個省級電網所屬勘測設計、水電、火電、送變電施工企業和修造企業將一分為二,劃入兩大新集團,最終組成兩家實力相當的綜合性電力建設集團。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是兩大電力設計單位,前者是火電工程設計領域的「霸主」,擁有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華北六家電力設計院;而後者則是水電工程設計領域的「老大」,擁有北京、華東、西北、中南、成都、貴陽、昆明七大勘測設計研究院。葛洲壩集團和水利水電建設集團也是國內水電施工領域的兩大巨頭。這四家的雙雙「聯姻」將打造兩大電力「巨無霸」,兩家各有側重,一家火電一家水電。
國資委相關人士認為,通過電力設計、施工企業的優化重組,可以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中央電力建設集團。而且,這種重組方式也順應了國際總承包經營模式發展要求,符合央企現狀,兼顧電力體制改革和央企重組需要,避免二次重組,減少改革阻力。中電工程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原來考慮過把我們的六大設計院一分為二,後來改為整集團劃轉。國家的意思是希望兩個新的大集團差異化發展,在應對國外工程承包時不相互 掐架 。」
2010年5月27日,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於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完成電網企業主輔分離改革。不過,由於電網主輔分離以及與四大電力輔業集團重組工作較為復雜,使得工作進度較慢。
從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這四大輔業集團的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已經知道了重組的基本框架,不過,由於央企重組牽涉的事項復雜,進展很慢,目前各方還以原獨立法人地位獨立運作。
對於重組最新進展,本報記者曾致電中電工程總經理汪建平,汪建平以「這件事情不方便跟你講」為由拒絕了記者采訪。以葛洲壩集團和水利水電建設集團為兩大主體的重組有望使兩者資產翻番。以後者為例,截至2009年底,水利水電建設集團總資產達1022億元,凈資產156億元,在中國各大區域設有18個全資子公司,9個控股公司,2個參股公司。業內人士認為,重組後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望達到300億元左右的凈資產規模。
對葛洲壩集團而言,暫且不說將劃轉給它的十幾個網省公司輔業資產,僅其迎娶的中電工程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富婆」。中電工程一位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公司賬上的現金就有約70億元,可能比國網公司還多。由於我們是設計單位,沒有多少固定資產投資必要,歷年經營沉積了大量現金,而且沒有什麼投資渠道。面對國資委考核,有保值增值壓力,公司反而為這么大一筆錢發愁。」
上述人士認為,葛洲壩集團剛好有大量項目需要資金,正好與中電工程優勢互補。「比如,葛洲壩有房地產業務,需要大量資金。葛洲壩還有大量投資人才可以使資產增值。而我們有錢,雙方剛好優勢互補。」
葛洲壩集團已於2007年9月成功實現主業資產整體上市。上市公司葛洲壩的三大主業是:建築工程及相關工程技術研究勘察設計及服務、水電投資建設與經營、房地產開發經營。圍繞三大主業形成建築施工、高速公路運營、水泥生產、民用爆破、房地產、金融六大板塊緊密相連、協調發展的產業鏈。
可見,葛洲壩已經接近一個綜合性投資控股公司了,特別是其房地產開發業務發展迅速,是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之一,擁有數千畝房地產土地儲備。上海浦東「葛洲壩大廈」、華中第一高樓 武漢「葛洲壩國際廣場」及武漢「葛洲壩世紀花園」、宜昌「錦綉天下」等一系列商用、民用300多萬平方米的高檔樓盤已經或正在建設或銷售中。
中電工程是具備較強盈利能力的優質資產,是我國電力勘測設計行業內的排頭兵和「國家隊」。在核電常規島、潔凈煤發電、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等勘測設計前沿技術方面具有國內領先優勢。完成了國內大量發電工程和輸變電工程的勘測設計工作,承接了十幾個國家的200多項電力工程。設計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很少、利潤卻很豐厚、資產負債率低、凈資產收益率很高,是典型的「肥豬型」的企業
B. 電力的五大集團四小豪是什麼意思
是對幾個電力集團公司的統稱。
五大集團: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四小豪門:國投電力、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是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特大型發電企業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試點。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華電」)是2002年底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時組建的五家全國性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之一。注冊資本120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為:電力生產、熱力生產和供應;與電力相關的煤炭等一次能源開發;相關專業技術服務。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於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經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金人民幣120億元。
華潤電力(全稱「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辛巳年)8月,法定股本100億港幣,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的旗艦香港上市公司,主要在中國經濟較發達或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投資、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項目。
神華北京國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9年3月11日,作為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全面負責集團電力業務的經營管理。
國投電力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對獨立發電公司進行控股參股經營的投資控股公司。公司成立於2000年8月,注冊資本金30億元人民幣。
中廣核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在1994年9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02億元人民幣,是我國唯一以核電為主業、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清潔能源企業。
C. 河南火電二公司並入中國電建前景如何,有前途沒有
國內火電市場萎縮,很多企業開始惡性競爭,而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發展到國外市場。電建公司可以說現在是舉步維艱。拖欠工資是常有的事,這幾年也是愈演愈烈!在電建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工作不行,環境不好,工資不高,事還不少!好女不嫁電建郎,好男不入電建行!兄弟三思啊!
D. 黑龍江省火電三公司是否以被別的公司收購或合並了為什麼我在網站查不到!有知道情況有朋友麻煩說一下
可以到工商查吧
E.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並重組是真的嗎
國資委網站28日消息,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聯合重組。受此消息影響,中國神華H股盤中直線拉升逾4%。
據悉,國電和神華兩個集團,目前旗下共有8家上市公司,國電佔7家,神華佔1家。分別是國電電力、長源電力、英力特、龍源技術、ST平能、龍源電力、國電科環以及中國神華。
F. 電力三產公司的集團重組
電力集團將重組 信息化系統整合是方向
從去年起,就有一條消息一直刺激著業界的神經。消息稱,十二五期間四大輔業集團將實行重組。四大輔業集團重組方面,電網輔業將與四大輔業集團進行一體化重組。大的方面,初步確立了「四變二」的方針:國資委直接監管的電力顧問集團、水電顧問集團、水電建設集團、葛洲壩集團進行大規模重組,變成兩家。其中,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和中國水電顧問集團組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葛洲壩集團和電力顧問集團組成中國電力工程集團。 同時,電網企業中區域、省級電網企業所屬的勘測設計單位,火電、水電、送變電施工企業和修造企業等輔業資產有可能全部被分離,劃入上述新組建的兩大集團,保持獨立法人地位。 此外,同一網省的輔業單位可能成建制地進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和中國電力工程集團。
另一方面,對於地市及一下層級的輔業單位以及各級「三產」、多經企業,比如電力賓館、醫院等,可能由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按照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相關政策實施改制分離。 主導改革的部委人士認為,這種重組方式有助於順應國際總承包經營模式發展要求,符合央企現狀,兼顧電力體制改革和央企重組需要,避免二次重組,減少改革阻力。 重組之後的信息化系統的整合是電力行業信息化的重要方向,顯然也意味著IT業新商機的來臨。
最近,有消息說國電集團信息口將實現資源整合。該消息稱,集團信息中心和其旗下的國電聯合商務網可能會合並。國電某高工透露,合並意味著,信息化建設在國電集團企業戰略中將成為「重要一極」。 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某工程師說,響應國家政策,南方電網在前幾年先後上馬了幾個MIS,包括有營銷、生產、輸變電站調度等系統;另外,該公司構建了一個將用戶數據和各MIS整合在同一平台的數據中心。另外,南方電網還把各個區域配電站、小發電廠等生產一線的信息化建設也運作起來……這些意味著電力信息化建設已經經歷了一個加速升級的歷程。 電力的重組與資源整合息息相關。這不由令人回想起2007年,「SG186工程」啟動時所帶來的震盪。這場「運動」被業界稱之為是國網的「大手筆」。
當年,國家電網為了改變其下轄的26個省、市、自治區電網分公司分而治之缺乏統一標準的信息化建設及管理難的問題,開始大刀闊斧實施「SG186」工程。當年這場變革,是為了解決各網省局各地方分別上馬各種不同技術平台各種不同架構下的各種業務系統,從而導致的資金浪費、重復建設、標准不一、技術介面難等問題。強力推行的SG185工程使許多家的SI經歷了一次大洗牌,諸如同方電子等曾經是電力行業的行走順暢的IT企業,也遭遇重創。
但是,據了解,經歷了三四年的冒險的SG186系統上馬後,國網通過該信息化平台實現了對基層單位的強力監管。國網各地網省局不復當年強勢,最終完全服從於總部調度,節省了建設資金,大大減少了業務運營成本,實現了標准化管理。 這其實只是一個個案。它代表了信息化系統作為傳統行業改革及實施標准化管理的突破口,完成了信息化建設的最終使命。
G. 中核與中核建合並沒
中國將對兩家大型核能企業實施合並。此舉旨在推動國有企業發展,並打造一家在其他國家更有競爭力的核電集團。
中國國有資產監管機構1月31日稱,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核集團是一家開發和生產核能的企業,而中核建集團是一家建設核電站的企業。
中國希望通過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的縱向合並,降低成本並使其大型核電集團更具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場。
一些分析人士說,出於對安全的擔憂,大型核電市場的數量較少。現在,對核電的需求主要來自金融和政治風險更高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政府將提高核電裝機容量作為減少對火電依賴並實現能源多樣化計劃的一部分。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數據,目前火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超過60%,同時也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H. 國家能源集團與國電合並什麼時候通過審查
8月28日,中國神華、國電電力均發布公告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下稱國家能源集團)和中國國電集團(下稱國電集團)此前在合並協議中約定的集團合並交割條件已全部滿足,兩家集團的合並終於塵埃落定。
根據合並協議,本次合並後,國電集團將注銷,國家能源集團作為合並後公司繼續存續。自合並交割日起,國電集團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由國家能源集團承繼及承接。中國神華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會發生變化。
I. 電力工業的合並情況如何
匯合的重點包括了對配氣公司(LDC)、天然氣經銷商和天然氣管線公司的區域性布局。通過它們與管線公司的聯合,配氣公司將天然氣進行配氣並再出售給用戶們。LDC不僅補充了用戶們因能源產品的組合所提出的能源需求,而且還為一些新公司提供互利的現金流通模式。由於在冬季使用天然氣加熱的居民用戶們可能會在夏季使用以電為動力的空調,所以預計會有更多的現金流會匯聚到那些已合並的公司內。如果LDC的服務范圍擴展到那些有潛在電力用戶的區域,則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用戶。此外,如果將服務范圍置於電力公共部門和配氣公司所覆蓋的中間地域,未來的電力市場就可能出現多種形式的服務和產品。
天然氣管線公司通常要大於配氣公司,並可提供領域更為寬廣的服務內容。它們可以包括天然氣的匯聚與加工處理,以提供給市場並進行交易。天然氣的管線供氣與輸送常常可以補充那些電力公共事業部門的天然氣發電所需的氣量。許多天然氣公司都建立了市場營銷、交易以及由於天然氣市場解禁所導致的商業風險管理技巧等部門。
這種融合能夠以經驗豐富的雇員與可操作性的內部結構為電力部門提供交易能力。由於交易的技巧在電力經銷中有助於在批發的電力商業中獲得利潤,所以它是基本必須的。因此,天然氣管線公司就會成為理想的合作夥伴。通過與天然氣管線公司的結合,電力事業部門就可能以低價和低風險獲得多種渠道的燃料來源。
在一些情況下,這種合並由於所需的法律條款的缺乏而正在向有關部門求助。在需要得到FERC同意的地區,這種合並工作進程較慢。如果不需要FERC的同意,則這種公司之間的合並可以在6周內完成。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一個電力公司的合並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方可完成。
「融合」這一概念傳統上被用於電力工業中,以明確是一個電力部門與一家天然氣公司的合並,這一概念最近也被用來引申描述電力公司與電話、安全以及電纜公司的合並。這些與導線相關的都被認為是合並。
絕大多數合並與獲利的舉措都是由投資者所擁有的電力公司友好地結合的,這些公司認定,此舉可以通過共同運營的方式獲利。當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出現有敵對意義的獲利企圖時,迄今沒有一家懷有此意的公司能成功合並。近年來,這些公司或者被迫撤出,或者友好地轉變了自己的態度與做法。
1997年,經過兩個月的搏鬥後,CalEnergy公司撤銷了其購買紐約州電力與天然氣公司的決定。1995年,PECO試圖從PP&L資源公司獲得利潤,因為其所在地的強烈反對,此舉失敗了。當西部資源公司最近試圖以敵意的方式與堪薩斯城市電力與照明公司(KCPL)合並時,也遭到了斥責。接下來,談判就變得友好起來,1998年3月,西部資源公司和KCPL同意重新修訂它們的合並合同。
公共部門也正在尋找那些能夠補充它們的配電網路公司,包括一些商務活動,比如住宅的安全、電纜、電訊和水的供應。為了在競爭環境下獲得成功,公共事業部門正在選擇具有相似的基本核心商務特點的工業(如電力工業),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合並與獲利並不是達到獲得利潤的唯一道路,而核心是儲備。聯合、結盟與合資往往會吸引體制的轉型。電力公共事業部門正在增加融合的力量並且結合了它們的市場營銷能力,建立包括天然氣和電訊的其他工業戰略聯盟。這些關系避免了與合並和獲利以及所包含的一些麻煩的手續所產生的費用。事實上,所產生的一些新結合能夠包含與一些投資者所擁有的電力公共事業部門的合作,以增加收入與利潤。這些新誕生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加速自己的發展並增加股東的價值。
J. 中國一重合並哈電集團是真的嗎
官方消息為准,不要聽信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