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市公司董事長一般是由股份最高的人來擔任嗎我指的是一般情況
不是的,股份最高的叫大股東。董事長可以另請
B. 上市公司董事長最年輕的是多少歲
172位女董事長手握2.1萬億A股市值,最年輕的竟然才24歲。
43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逾百億元,其中格力電器、保利地產這兩家公司市值超千億。格力電器最新A股市值3111億元,是家用電器行業市值第二大上市公司,僅次於美的集團。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堪稱A股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布斯》2017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中,董明珠排行第一。近期召開的全國「兩會」,董明珠再發聲,她認為80後養家不易,建議提高個稅起征點至1萬元。
C. 上市公司董事長是怎樣分得公司的股份的
公司股權激勵。一般董事長都是上市公司的創始人,有原始股。後來來的董事長就有股權激勵,股權獎勵等。這樣有了公司股份,董事長才會盡職盡責
D. 上市公司董事長63歲迎娶38歲妻子,該男主有何背景
這個紫金礦業的董事長陳景河娶了個小25歲的妻子,且不說這兩個人結婚是否是摻雜著一些金錢利益。就說陳景河這個人從他以前的經歷來看就知道他是一個商界的傳奇,這樣的男人是極其有魅力的。
如今隨著一些人才這個崛起,會發現社會上老少配也多了很多。很多人在看到老少配都會懷疑,女人看上一些比自己大上很多的男人,估計都是金錢占據大多數吧。而且陳景河和前妻的感情貌似不錯,在前妻離世之後也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悼念前妻。就說明這個人在感情上還是比較專心的,而且事業上也很有上進心,除了年齡之外似乎也無可挑剔,畢竟是別人過日子。
E. 廣東鴻粵集團老闆是誰是那人
作為廣東鴻粵汽車銷售集團的始創人和投資人,陳相宇先生從1997年鴻粵集團成立以來一直擔任集團董事長,帶領著集團及下屬公司的專業團隊,創造了輝煌的成績,使鴻粵集團成長為一個擁有17個世界知名品牌、40多家子公司的大型汽車銷售集團,成為廣東汽車銷售行業的領頭羊。
陳相宇先生擁有25年的汽車銷售服務行業投資和經營管理經驗。現時,他還擔任廣州汽車協會副會長、廣州汽車銷售行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廣州市白雲區永平街工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廣州市白雲區工商業聯合會及廣州市白雲區總商會副會長、廣州市貴州商會副會長、廣東省青年企業家聯合會常務理事、廣州市白雲區政協委員。
F. 廣東萬和集團董事長是誰
盧楚其-萬和集團董事長介紹
盧楚其,順德容桂桂洲人,優秀企業家
人物小結:萬和集團總裁,熱水器十大品牌企業領導人
盧楚其簡介:
「其哥」38歲白手起家
盧楚其是順德容桂桂洲人,1950年2月出生。1968年老三屆高中畢業(盧楚其說,他其實只讀到高中一年級便輟學了)。他是家裡的老大,上山下鄉是妹妹去的,當時下面的兩個弟弟還小,身為大兒子的他躲過了,今天說起來,他還覺得是佔了便宜。
下海之初便遭重挫
盧楚其從小喜歡無線電,1969年開始在國營工廠學電工,當時修理電器是一把好手,「只要看一眼電視屏幕就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技術可謂爐火純青,頗得廠里的「頭頭」青睞。1988年,一無所有的盧楚其決定靠自己的技術優勢做些事情——下海。「我38歲下海自己創業,人家已經是大老闆了,我還是一張白紙。」 但盧楚其說,他並不覺得晚,不論什麼時候,創業永遠不會太遲。
初下海的盧楚其經營電器配套,是萬家樂的一個普通供貨商。雖然是一直在做配件,但雄心勃勃的盧楚其一早就想自己做產品,不斷地在尋找商業機會。他發現市面上出售的一種除臭器,外形、功能都不錯,精於機械的盧楚其很快就仿造出來了,但沒多久,尚不明白專利侵權為何物的盧楚其就站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艱難創業之初便遭此重創,盧楚其說,這是他最慘最痛苦的一段經歷。
憑一台熱水器翻身
1991年,萬家樂和神州在熱水器行業的爭斗如火如荼,盧楚其從日本買了一台水控全自動熱水器(只要打開水龍頭就能自動點火自動出水),當時國內都是半自動熱水器(先按住按鈕點火,火著了才能打開水龍頭出水)。為了探究自動出水的原因,盧楚其將這台熱水器拆散進行研究。經過近一年的刻苦鑽研,終於弄懂了技術原理。
盧楚其的轉機便來自於這款超薄式水控熱水器,這是全國首台一通水就點火的自動熱水器。盧楚其說,1993年,當他成功制出這台熱水器時,他知道憑借這個,他能夠打一個翻身仗了,「我會出人頭地的!」
果然,從1993年8月28日至1994年8月28日,萬和在12個月內每個月產銷量都翻一番,突破了1.5億元,一舉進入熱水器行業的前三強。
在盧楚其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洞燭機先」。大概可以理解為萬和在15年前,以全國第一台超薄熱水器,一著領先,並挾身為民營企業的體制優勢,在燃氣熱水器行業內做大。2001年,一路發展良好的萬和甚至有意收購萬家樂,一時之間被各大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到最後雖未成為現實,但著實將萬和品牌推廣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把熱水器做大做強
全力打造主業的同時,擅長資本運營的盧楚其讓萬和致力於產業多元化方向發展。1995年,萬和成為中國民生銀行的首屆股東。2002年7月,萬和集團成功收購三板上市公司海國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9.03%的股份,成為「海國實」的第一大股東。2003年10月,萬和又試圖收購上市公司「粵美雅」,雖然最終因故退出,但顯示了萬和四處尋找獵物的決心。
萬和發展的速度是讓人咋舌的。2002年,全年營業額60.8億元,今年將達到11億元,而在2001年前,萬和的營業額連5億元都不夠。
盧楚其說,萬和不會放棄熱水器主業,而且會傾斜更多的資源把主業做大做強,但是萬和發展過程中,積累的資本要尋求出路,他要不斷地尋找投資機會。「現在,萬和連房地產都在搞。」盧楚其說。近期,萬和又將眼光盯住了市場總需求量達2400億元的汽車配件市場。盧楚其向記者透露,從「粵美雅」撤出的原班人馬,將另行組建一個全新的汽車配件廠,廠址設在廣東。新廠投資1.2億元,三方投資者包括萬和、戰略夥伴和職業經理人,前者佔40%股份,後兩者各佔30%股份。
盧楚其仍舊看好家電業,他說將專注於燃氣用具業務,做專做強。但是家電企業同質化嚴重,無差異化利潤空間有限,盡管在汽車配件行業,「我們現在擁有的不是核心競爭力,但是也有競爭力,只是要逐步提升為核心競爭力。」
盧楚其說,萬和將把握各行業的大趨勢,不斷地尋找機會。他的目標是萬和的營業額在3年內超過30個億。他認為,一旦企業進入良性循環,今年沖了10個億,那麼從10億到50億就沒問題。當然,想超過50個億會比較難些。
不遺餘力吸引眼球
萬和在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上從來是不遺餘力的,這家企業似乎永遠在風口浪尖上折騰。第一台全自動燃氣熱水器;一年內在行業內從名不見經傳到三甲;發起成立民生銀行;一次次掀起降價風暴;「兩萬」之爭、「收購」萬家樂;收購海國投,收購粵美雅;入行汽車配件……誕生10年以來,萬和高頻率地出現在媒體經濟新聞的頭條,給人留下的印象頗為張揚。然而,掌控這家個性十足企業的盧楚其本人,在自信的同時,卻顯得很謙虛。
盧楚其坦承,1995年—1996年,企業的規模在4個億左右時,有些驕傲自滿。「當然不是表現出來的,但潛意識里就有這樣的情緒,以為自己做得很不錯了。當時只盯著對手萬家樂。」盧楚其說,創業至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萬和跟很多大企業相比,差距太大了。「想想格蘭仕,在1994年前後,還和萬和差不多,但是現在,已經遠遠地把我們甩在後面了。」言語之間,透著欽佩。
「順德的企業家,水平高的有很多。他們很聰明,走得也很穩,大多低調,不想張揚,踏踏實實實實做自己的事。控制風險的意識很強。」盧楚其說自己也有很強的風險意識。企業做得越大,風險也就越大。有些企業家,投資失敗,影響到家庭生活,非常不明智。在萬和,家族費用與企業費用的開支是分開的。企業的投資由管理層共同決策,而家族的生活費用,由盧楚其本人親自打理,「我買了些基金,憑我交了這么多『學費』換回來的經驗,絕對有信心控制風險,保證投資增值。我會絕對保障家族成員能夠安全、快樂地生活。」
公司員工叫他「其哥」
萬和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家族企業,盧楚其多次宣稱,家族制是萬和最好的企業制度。萬和的員工稱盧楚其為「其哥」或「其總」,因為公司有3個盧總,分別是萬和集團總裁盧楚其、常務副總裁盧楚隆和副總裁盧楚鵬。他們是親兄弟,連同徒弟葉遠璋一同創辦了萬和,葉現在也是萬和的副總裁之一。
萬和實行的是一種「核心控股,外部參股」的模式,以解決家族制難題。萬和由盧氏三兄弟和徒弟葉遠璋一起創辦。大哥盧楚其在劃分四個原始股東股權分配時是充分顯示了遠見卓識,如果依照出資比例,盧楚其的股份將高達67%,已處於絕對控股的地位,不利於萬和的長遠發展;如果平均分配,又明顯有失公平,因為盧楚其對萬和的貢獻最大。最後,盧楚其決定減少自己的持股,盧楚隆、盧楚鵬、葉遠璋三人的股權在7%-20%之間,而盧楚其個人持股40%,僅占相對多數,保證了自己在犯大的決策性錯誤時能受到其餘三人的合法制約。
在完成家族成員核心控股層之間的股權界定之後,「外部參股」也順利推行,到目前為止,萬和核心控股層已經與職業經理人或合作方合股組建了多個事業部。在新組建的廚具事業部中,由萬和擔保5個職業經理人向銀行貸款300萬元,佔有廚具事業部30%的股權,其餘的70%股權由核心控股方佔有;而新成立的生活電器事業部和萬和控股的中山利澳,原始股東和外來股東的股權比例為51:49,資產經營部職業經理人胡有生個人佔有30%股權,核心控股方佔有70%股權。
不需後代打理萬和
「對於後代的教育,捨得花錢,敢投資,這一點,萬和的管理層已經達成了共識。」盧楚其非常重視下一輩的教育問題。「不要給方框,傾向於讓他們自己發展。職業規劃方面,也由他們決定,但也會有些引導,比如我就希望他們本科讀理工科,對於製造業有踏踏實實的了解,其他則自己發揮。」
盧楚其說,對於後代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樸素、勤儉」,而且他們都言傳身教。並且,從小讓他們理財,在資本市場都有投資運作經驗。
「萬和不需要他們來搞。合情合法合理的職業經理人機制的逐漸成熟,可以放心地將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去打理。當然,若有某個家族後輩成員有此意願,又有能力,可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進入企業,而不是繼承人的角色。也不可能讓他一來就坐到我這個董事長的座位上,至少要打磨一下,冶煉一下。
G. 上市公司主席和董事長的關系
董事長一般是最大的股東,控制著公司主席所在的企業領導階層。
董事會作為一個會議體行使權力,每位董事都是受全體股東的委託來以董事的身份管理公司的。
為了解決董事會的決策、執行之間可能會有的脫節問題。一般由董事長兼任CEO,同時有一個董事會的執行委員會,在董事會閉會期間代行董事會的權力。
由於中國公司法中仍有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的規定、並且同時有個經理的概念,以及家長制的文化傳統、單位要有一把手等傳統概念的存在。
導致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作為一個會議體來行使決策權利的概念並不清晰,同時也帶來董事長和總經理到底誰是中國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一問題也十分不清晰。
(7)廣東省上市公司董事長擴展閱讀:
董事長工作職責:
董事長是公司董事會的領導,公司的最高領導者。其職責具有組織、協調、代表的性質。董事長的權力在董事會職責范圍之內,不管理公司的具體業務,一般也不進行個人決策。
只在董事會開會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開會時才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權。CEO的權力都來源於他,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CEO等最高權力,他掌握行政權力。
董事長可以隨時解除任何人的職務,除了董事和監事,因為董事和監事不是公司雇員,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還帶領企業做出正確的戰略戰策,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
公司最高執行權掌握在兩個人手裡變的司空見慣,有時候CEO對總裁有很大的優勢,有時候又是總裁乾綱獨斷。
1999年左右,比爾蓋茨曾經任命一位新的微軟公司總裁,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長兼CEO的職務,許多媒體報道說是蓋茨辭去總裁職務,但實際上蓋茨只是把微軟公司的總裁和CEO兩個職務清晰的分離開來,並把日常執行權授予總裁,這談不上什麼辭職可言。
H. 請問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籍貫在哪裡可以找到
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信息可以在其年報里找到,但不一定有籍貫的信息,籍貫的信息不是強制公開的。
I. 董事長 這個稱號是只有上市公司才有的名稱嗎 還是說只要開了公司的老闆都可以稱呼為董事長
也不知道被追問2遍的哥們在說什麼,請問你認識中國哪怕一位董事長嗎?如果不認識你怎麼說「只有上市公司才能有董事長,而且他沒有掌握行政權力」?
這位樓主顯然不知道公司治理結構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大致講講哈~這個問題需要從治理需求、法律、我國實際情況說明。
1、公司治理需求和法律規定
先直接回答你的問題,在中國,只要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都一定有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公司設董事會,就一定有董事長,如果不設董事會就一定有執行董事,所以,你可以簡單地認為董事長=執行董事。在我們國家董事長這個職務是法定的,從有《公司法》起,法律就要求公司必須有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在老《公司法》中,甚至要求法定代表人(俗稱法人,就是不必授權就可以代表公司簽字的人)必須是董事長,董事長在股東會不能主持時可以指定一位副董事長主持,可以說老法給了董事長相當高的地位和權力;在新《公司法》中有所松動,但董事長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董事會不是公司常設機構,也就是不像總經理辦公室似的你去了就有人,總經理不在秘書也一定在,董事們都分散在不同部門甚至不同地方,那麼董事會閉會期間,董事長是有一定權力,這個權力是董事會授權的。無論新法、老法,董事長都是股東會、股東大會的召集人和主持人,那麼自然不能說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董事長,是個公司(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就必須有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
公司是有錢的老闆們投資的公司,是一個具有法律人格的主體,就是法人,那麼公司怎麼做事,從法律上講和投資的股東們沒有直接關系,但股東們可以通過股東會、股東大會決定公司做什麼事,而怎麼做事,其實是經理帶著一干高管層去操作的。在實際操作中,高管層可能會侵害公司利益,那麼侵害公司利益等同於侵害股東利益,所以股東們就需要監督高管層。那麼我們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很復雜,要求公司必須設董事會,也必須設監事會(小規模公司可以不設董事會而設執行董事職位,不設監事會而設監事),上市公司的話還必須要有獨立董事。管他呢,很復雜,董事會的責任就是幫著股東看著高管做事的,那麼董事長就是召集董事做事的,從公司治理角度,公司確實需要董事會這類機構來幫股東們監督高管。
2、我國現狀
我們國家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屬於家族治理模式,但具體點說屬於大股東治理模式,也就是說股東們誰都不相信,還是相信自己。那就演變為股東自己來經營(擔任高管)或者自己來監督(擔任董事)或者自己經營+監督(大股東=董事長=總經理)。這其實就是自己投資自己干,那麼董事長、總經理這些職位又都是法定的,是個公司就要有,那就都由股東一個人兼了唄,情況就是這么形成的,這也是我們國家缺少誠信的具體表現。
3、猜測樓主問題的意圖和部分特殊情況
樓主可能只是想知道一般公司的一把手怎麼稱呼,公司必然有董事長或執行董事,所以一把手是董事長的概率非常高,根據上述我國現狀,一把手是總經理的概率也非常高。但凡事都有特例,我前面說的都是概率非常高,可不是必然。有些特殊情況:1、投資最多的人不一定是總經理,比如某老闆投資高一種新型葯,可丫不懂技術,只能聘請一位技術很牛的人給他當經理,負責經營,這種情況下,老闆頂多當個董事長,總經理他就沒這本事了;2、投資最多的人不一定是董事長,董事長畢竟不是直接管理者,而董事長又承擔了很多責任,投資者看得開的話,完全可以自己只擔任總經理,將董事、董事長這種閑職分給德高望重的人,比如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地方政府官員或其子弟(以前房地產公司很多都這么做,當董事、董事長成了很有面子的事)等等;3、投資最多的人可能董事長、總經理都不是,比如某老闆有錢,但並不適合當股東,如軍人、政府官員,那麼他把錢給了兒子,兒子做公司股東、董事長、總經理,但實際經營全是老闆在經營,兒子整天游手好閑(這種例子不難見到吧,郭美美等各種美美,董事、理事、經理、副經理什麼亂七八糟職務都能當上,也不是她自己投的資),那麼從外部來看,經營這家公司的人其實在這家公司什麼職務都不是。
當然,特殊情況還有很多,所以樓主想一概而論地說「老闆最高稱呼、我們稱呼為總經理」或「開了公司的老闆都可以稱呼為董事長」這都是不對的,「一般公司」確實如此,但我上面舉的例子其實也並不罕見,甚至在我們國家的一定時期還很常見。所以樓主拿這問題當個興趣探討,那加個「一般來說」就都對,可如果樓主按照這個規律去稱呼對方老闆,那可能就會惹對方不高興,社會上避免這種錯誤,在哪都叫「總」嘛~所以說,不必苛求稱呼正確與否。
最後,我認為「坐在田上數星星」說得還比較中肯,也實在;「平海13少」的回答看起來官方,但追問之下的回答讓我覺得他的回答更像從哪復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