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薩蒂亞吉特·雷伊的人物簡介
薩蒂亞吉特·雷伊(Satyajit Ray)(1921年5月2日-1992年4月23日),印度導演、劇作家、作曲家。印度新電影運動的創始人。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十一位導演之一。
1921年5月2日生於加爾各答一個藝術世家。其父為孟加拉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作家。他最初對物理學和經濟學感興趣,19歲獲得名譽經濟學士學位。雷伊對電影與音樂的興趣始於少年時代,他經常閱讀好萊塢的電影雜志和英國電影雜志《視與聽》(Sight & Sound)。1940年—42年,雷伊對繪畫產生興趣,立志做一名插圖畫家。他在泰戈爾主持的森林大學研究美術。不久後,他到倫敦廣告公司的加爾各答分公司美術部工作,創造了揉和現代西歐和印度傳統的廣告樣式,開拓了新作風。
1947年他與人一起創立了印度第一個電影協會。發現許多當代傑出的美國導演,包括他最喜歡的約翰·福特。1950年雷伊在英國看了德西卡導演的《偷自行車的人》對電影有了新認識。1951年,法國導演讓·雷諾阿來到加爾各答,為新片《大河》找尋外景。雷諾阿抵埠後,素昧平生的雷伊直接去到他下榻的酒店相見。很快,他就伴隨著這位法國人在加爾各答的郊區尋找外景。當雷諾阿問雷伊是否想過投身電影時,雷伊向他講述了《道路之歌》的大綱。
1955年雷伊拍攝了影片《道路之歌》(1956年獲戛納國際電影節獎)。這部影片是根據達拉巽格爾·邦多帕代的兩部曲的第一部小說改編而成的。一年後他又將小說的第二部拍成兩部影片《不可征服的人》(1956)和《米爾·阿布》(1959)。在這兩部影片中雷伊分析了20世紀上半期孟加拉鄉村裡古老的宗法制度衰亡的過程。他在拍片時啟用了一些業余演員,採用外景拍攝和平穩舒緩的節奏。1957年執導了充滿幻想情節的喜劇片《占金石》。1958年拍攝了悲劇片《音樂沙龍》。表現70年代加爾各答政治形勢的政治三部曲《森林中的日日夜夜》(1970)、《仇敵》(1970)、《不負責任的伴侶》(1971)表現了他對印度社會的看法。
他的作品還有:《女神》(1960)、《三個女兒》(1961)、《恰魯洛塔》(1964,1965年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獎)、《旅行》(1962)、《干城章嘉峰》(1962)、《大都市》(1963,1964年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獎)、《懦夫與怪人》(1965)、《演員》(1966)、《反對者》(1970)、《股份有限公司》(1971)、《中間人》(1975,1976年獲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獎)、《和平與家園》(1983)。他的許多影片獲印度國家獎。1966年他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79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2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為了表彰他對世界電影藝術所作的貢獻,1985年印度政府授予他尼赫魯獎 。1992年他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