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聯想的總部在美國
聯想集團的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Raleigh)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
聯想集團是1984年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是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的科技公司。從1996年開始,聯想電腦銷量一直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事業部;2013年,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2014年10月,聯想集團宣布了該公司已經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
作為全球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聯想從事開發、製造並銷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優質專業的服務,幫助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取得成功。聯想公司主要生產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板、手機、一體機電腦等商品。
自2014年4月1日起, 聯想集團成立了四個新的、相對獨立的業務集團,分別是PC業務集團、移動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雲服務業務集團。
Ⅱ ThinkPad R400 278412C屬於IBM公司還是聯想公司
聯想
質量是一樣的!聯想的是收購了IBM這個部門為了進軍北美市場而已!我朋友就是賣聯想本的!東西質量和過去IBM出產的是一樣的
Ⅲ 聯想是中國的企業嗎如果是為什麼要把總部設在美國
聯想是中國的企業。
聯想集團全球分為2大總部,第1個為位於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全球行政總部的所在地聯想中國大廈,第2個是2004年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全球PC業務時在紐約剛設立的臨時總部,稱為聯想國際,而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聯想中國大廈是聯想集團真正的全球行政總部所在地。
聯想的全球行政總部為位於中國北京市的聯想中國的聯想大廈,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設立的兩個主要運營中心,作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聯想從事開發,製造並銷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優質專業的服務,幫助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取得成功。
(3)聯想集團在進軍北美市場後擴展閱讀:
收購Medion
聯想集團3.4億美元收購 Medion
2011年6月1日聯想集團宣布將以每股13歐元的價格收購德國電子廠商Medion36.66%股份,交易總價格達到2.31億歐元(約合3.4億美元)。交易完成後,聯想在德國的市場份額將擴大一倍,成為第三大廠商。德國是歐洲最大個人電腦市場。
聯想集團是通過德國子公司Bidco實現這一收購的。據此協議,聯想集團將以每股13歐元的價格在公開市場收購Medion流通股,收購價較Medion過去3個月平均收盤價溢價約25%。
本次出售股份的賣方是Medion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Gerd Brachmann。交易完成前提是Gerd Brachmann之外的其他股東至少出售Medion 15%的股份,等到最終交易完成後,聯想集團對Medion持股將超過51%。
聯想集團將為此項購股支付2.31億歐元(約合3.4億美元),其中現金部分佔80%,其餘20%將通過發行股票支付。發行新股的價格為4.48港元,共發行115120635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想電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想集團
Ⅳ 聯想是不是中國那為什麼總部在美國
當年與IBM談判時的妥協,聯想是跨國公司,源於中國,收購IBM PC部後將總部遷至紐約
Ⅳ 聯想集團在國外的市場都有哪些國家。 詳細列表
Lenovo Group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
聯想的總部:
設在紐約的Purchase,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以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聯想的總部設在紐約的Purchase,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以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新聯想——夢想的結合
1981年,IBM設想在一個新的層面——個人層面——上發展計算能力,以便將信息技術的潛能和生產力從大型機擴展到人們的家庭和工作中去。1981年8月12日, IBM正式發布了歷史上第一台PC,從此人類就進入了個人電腦時代。1992年一個傳奇而響亮的品牌—ThinkPad誕生了!24年來,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在個人計算領域中不斷發展和創新。其中,作為Think戰略的重要支持部分ThinkVantage 技術(TVT)起了重要作用。TVT技術的目標是使Think品牌下的PC產品具有自我監控、自我配置、自我優化和自我恢復的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戶的PC總體擁有成本,最終幫助客戶贏得商業成功。
1984年,在世界的東方,柳傳志帶領的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前瞻性的認識到了PC必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懷揣著20萬元人民幣(2.5萬美元)的啟動資金以及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成功產品的堅定決心,這11名科研人員在北京一處租來的傳達室中開始創業,年輕的公司命名為「聯想」(legend,英文含義為傳奇)。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聯想勇於創新,實現了許多重大技術突破,其中包括了研製成功可將英文操作系統翻譯成中文的聯想式漢卡,開發出可一鍵上網的個人電腦,並於2003年,推出完全創新的關聯應用技術,從而確立了聯想在3C時代的的重要地位。憑借這些技術領先的個人電腦產品,聯想登上了中國IT業的頂峰,2004年時聯想已然連續八年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1994年,聯想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4年後,聯想生產了自有品牌的第一百萬台個人電腦。2003年,聯想將其英文標識從「Legend」更換為「Lenovo」,其中「Le」取自原標識「Legend」,代表著秉承其一貫傳統,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詞「新」,代表著聯想的核心是創新精神。2004年,聯想公司正式從「Legend」更名為「Lenovo」。
今天,這兩家有著相同夢想的公司在聯想的名下攜起手來。聯想在2005年5月完成對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收購,這標志著新聯想將成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先者——年收入約130億美元,服務於世界各地的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
我們的價值觀
聯想公司及員工鄭重承諾,以下四個核心價值觀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基礎:
成就客戶——致力於客戶的滿意與成功
創業創新——追求速度和效率,專注於對客戶和公司有影響的創新
精準求實——基於事實的決策與業務管理
誠信正直——建立信任與負責任的人際關系
秉承銳意創新與追求卓越的傳統
聯想的創新精神和IBM個人電腦事業部不斷尋求突破的傳統在今天的聯想得到了延續,新聯想將是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IT巨人。
在全球范圍內,聯想為客戶提供屢獲殊榮的ThinkPad筆記本電腦和ThinkCentre台式機,並配備了ThinkVantage Technologies軟體工具、ThinkVision顯示器和一系列PC附件和選件。
在中國,聯想個人電腦產品的市場份額達近三分之一。憑借其領先的技術,易用的功能、個性化的設計以及多元化的解決方案而廣受中國用戶歡迎。聯想已連續8年保持中國排名第一。聯想還擁有針對中國市場的豐富的產品線,包括移動手持設備、伺服器、外設和數碼產品等。
聯手IBM,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聯想和IBM結成了旨在為企業客戶提供最佳體驗的戰略聯盟。雙方達成了具有重大意義的長期協議,據此,客戶可以享受到IBM世界級的客戶服務機構和全球融資機構的服務,聯想還可利用IBM強大的全球代理和銷售網路。
聯想的客戶可以依靠整個IBM團隊——包括銷售、服務和金融團隊——得到IBM全面的端到端IT解決方案。作為5年承諾的一部分,IBM還將向聯想提供服務保證,並向聯想的客戶提供租賃和融資安排。通過這一長期合作關系,客戶將以最低的總體擁有成本獲得最好的產品。
眾多的研發人才
新聯想的客戶將從聯想與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卓越的研發能力中受益。新聯想設在中國、日本和美國的全球研發中心為全球PC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新聯想人才濟濟,他們贏得了數百項技術和設計獎項——包括2000多項專利——而且開創了諸多個業界第一,當然,未來還將有更多。
聯想研發團隊的最終目標是改善個人電腦擁有者的整體體驗,同時降低總體擁有成本。這一承諾使聯想在競爭中獨樹一幟,吸引了那些要求真正通過創新提高生產力的個人電腦客戶。
全球公民
聯想承諾成為一名負責和積極的企業公民,不斷改善經營,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聯想堅信企業是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並致力於與員工和當地社會一道改善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質量。
2003年,在中國非典肆虐的巔峰時期,聯想捐款支持預防這一疾病,此外,聯想員工也踴躍捐款。2005年,聯想向南亞海嘯受災國捐款。
聯想還積極支持中國的體育和健身事業。1999年,聯想贊助了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兩年後,又贊助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
肩負社會責任和熱心慈善事業是聯想和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秉承的共同價值觀。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向全球許多非贏利組織捐贈ThinkPad筆記本電腦和ThinkCentre台式機,其員工也為當地事業志願工作數千小時。
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
放眼全球,聯想集團於2004年作為第一家中國企業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作為國際奧委會的全球贊助商,聯想集團將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獨家提供台式電腦、筆記本、伺服器、列印機等計算技術設備以及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這些大型體育營銷計劃將幫助聯想將其品牌推向世界。
Ⅵ 聯想集團海外市場未來前景如何
聯想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加之性價比也很不錯,長遠來看,還是很有前途的,所以海外市場的前景當然也是很光明的哦
Ⅶ 為什麼現在好多人都說聯想變成美國的了
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以前的聯想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相對不太知名,卻在2004年12月因為此收購案件而登上媒體頭條。聯想集團希望藉此拓展西方市場,躍升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廠商。並購前,聯想集團已佔有亞洲市場的25%,主要原因是聯想集團在價格以及質量方面的優勢。聯想集團因為此次收購而須向IBM支付12.5億美元,包括6.5億美元現金及6億美元聯想集團股份(實際上,新聯想還必須承擔IBM PC業務帶來的5億美元負債,合共17.5億美元)。
2005年3月9日,聯想集團宣布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完成交易審查。2005年5月1日,IBM與聯想集團完成交易。並購後,聯想集團的生產線包括ThinkPad、ThinkCentre、ThinkVision、ThinkVantage、IBM Aptiva及NetVista。據2005年5月1日的分配,公眾持有聯想集團的35.2%,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佔45.9%,IBM佔18.9%。
聯想收購具有象徵意義的IBM,消息雖然令中國媒體感到鼓舞,但市場對這場收購並未雀躍。聯想集團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每股平均月價曾高達17.5港元,但科網潮爆破後,其股價大幅滑落2004年的2.5元,2006年5月股價同樣在此一水平徘徊。
美國國務院2005年秋曾采購16,000台聯想個人電腦,但此事在華盛頓引起有關國家安全的爭論,美國國務院將限制使用聯想電腦,決定不會在機密情報部門安裝使用這批電腦。
2006年3月,聯想亦公布削減1,000份全職職位,約占聯想現有的21,400名員工的5%,受影響的包括美洲、亞太及歐洲的員工。
Ⅷ 聯想何時進入國際市場
解析「聯想」的外向型國際化策略
□ 作者:西安財經學院管理學院 劉曉紅
內容摘要:2004年12月「聯想」公司巨資收購IBM PC部,引起巨大震動,標志著聯想借力「國際戰略聯盟」走外向型國際化道路的開始。本文分析聯想的國際化之路,認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聯想還需打造自身比較優勢,通過整合了IBM的品牌、管理、渠道優勢,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關鍵詞:國際戰略聯盟 外向型國際化比較優勢
北京時間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宣布,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其中包括台式機業務和筆記本業務。具體而言,聯想集團付出的12.5億美元包括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構成,中方股東、聯想控股將擁有聯想集團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將擁有18.5%左右的股份。同時聯想集團宣布了高層的變更調整,IBM高級副總裁史蒂芬·沃德將出任聯想集團新CEO,楊元慶則改任公司董事長。
聯系此前的2004年3月26日,聯想與國際奧委會簽約,簽約儀式主題為:讓世界聯想中國。聯想正式成為國際奧委會第6期奧林匹克全球合作夥伴(簡稱:TOP)。聯想的國際化征程早已開始,這次收購實際上是中美兩家IT廠商的戰略合作行為,聯想借「國際戰略聯盟」將由內向型國際化轉向走外向型國際化之路。
聯想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聯想從成立至今已跨越兩個台階:20世紀90年代前,聯想主要是一家貿易型的企業,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後十多年是第二個台階,是發展自有品牌的階段。經過20年的發展,聯想在計算機行業已經穩居亞洲第一,在中國市場稱雄,未來的空間是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競爭。
2001年,聯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的企業遠景。2002年12月,聯想技術創新大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此次大會除卻對聯想的「技術意義」外,更多應考慮「關聯應用技術戰略」是一個宏偉的規劃,前端、後台、社會信息服務無所不包——如果把規劃變為現實,聯想必須具備跨國品牌影響力、市場營銷能力超一流,而不能以本土為主要市場區域。2003年4月,聯想正式啟動新英文標識(由Legend變為Lenovo),繼續為國際化做准備。2004年3月26日,聯想付出不菲的代價正式躋身於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簡稱:TOP)——希望利用奧運會的資源來率先實現品牌影響的國際化。盡管參加TOP計劃能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品牌知名度任何時候都不能等同於優異的業績。聯想若希望TOP計劃真正有益於其國際化業績,便必須投入大量資源,用於品牌推廣、渠道建設、產品營銷以及消費者教育。聯想給自己制定的目標是未來3-5年,銷售額中有25%-30%來自海外。試想一下,聯想如何才能利用短短四年時間在全球范圍內完成這樣的「偉業」?所以,以收購降低資源注入、同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這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聯想的選擇。也就有了這次的聯想收購IBM。
聯想借力「國際戰略聯盟」走外向型國際化
聯想於2004年年初進行了大的改組。面向大客戶開始應用直銷的商業模式,而這正是戴爾賴以成名的法寶。聯想還放棄了兩年前制定的走多種經營之路的戰略方針,集中全力發展核心業務——PC業務。聯想集團近3年來實施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屢遭挫折,「信息化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雖經多年努力但效果並不理想。2003年在報告弱於預期的業績後,聯想集團宣布重新將重點轉回到其核心的電腦業務上。目前,雖然聯想已是國內PC的第一品牌,但在國際市場上仍缺乏有力影響,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突破,以實現其國際化的發展戰略。
其實,國際化始終是聯想的一個目標,是聯想的戰略目標。從2001年提出這個目標、2002年的技術創新大會、2003年4月8日聯想啟用新的名字、2008年聯想贊助奧運,成為奧運的贊助商,直至這次聯想收購IBM,這些都是為聯想國際化開出的戰術措施,都成為這個戰略行動的組成部分。這次收購是聯想和IBM的一次歷史性的強有力的戰略結合。聯想看好的是IBM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優秀的技術、管理資源。
現代營銷告訴我們,企業欲在競爭中確保其生存,並積極地開拓市場,最好的途徑乃是尋求某種競爭的新模式,以實現共同生存、共同發展的目標。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上,以往所奉行的視競爭者為仇敵、彼此互不相讓的競爭原則已成為陳舊的經營觀念而逐漸為人們所拋棄。國際戰略聯盟正是一種兼有競爭與合作功能的新型市場營銷組織。
比較此次交易前後聯想股權結構圖,可以說這次交易是收購,也可以說是並購,甚至可以說是合資,但從聯想收購IBM PC部後的規劃的「三步走」(即第一步,聯想將在采購、製造方面進行和IBM的合作;第二階段,進行市場和銷售的整合;到第三階段,進入到對方都沒有的領域里去。)看,聯想與IBM的合作更像是國際戰略聯盟。又稱跨國戰略聯盟或戰略經營聯盟,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中的兩個或更多的企業,為實現某一戰略目標而建立起的合作性的利益共同體。
聯想借「國際戰略聯盟」將由內向型國際化轉向走外向型國際化之路。
聯想打造比較優勢進行外向型國際化
實施國際戰略聯盟,要求企業在同競爭對手的實力比較中,具有獨特的經營要素上的優勢,不管是產品優勢、市場優勢還是技術優勢、管理優勢或服務優勢,「聯想」只要能運用自身所具有的這些優勢來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才能在相互競爭中顯示其真實價值,最終達到改變與其他競爭對手的相對實力並取得對競爭者的明確優勢。「聯想」實施國際戰略聯盟,本質上與它的長期規劃相一致,即服務於企業自身長期戰略目標。
IBM是一個技術領先的公司。IBM的客戶,IBM的合作夥伴,多集中在一些比較高端的客戶和產品市場上,跟聯想現在比較多的中低端消費者客戶非常互補。聯想在國內是以渠道見長,即聯想在中國市場上擁有客戶和完善的市場銷售體系,而IBM在國際市場上享有極高的PC銷售網;聯想是全球PC消費的先驅,在銷售服務方面有獨到的經驗,而IBM在商務領域向來享有高品質的服務;聯想有強大的台式電腦設計能力,而IBM在電腦筆記本上擁有出色的成績。聯想利用擁有的領先PC技術,收購IBM的PC部門有利於聯想吸引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高端企業用戶,而這正是聯想近年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所以聯想認為:「收購IBM的PC部門將對於聯想的擴張戰略產生積極的影響。」
聯想重塑PC主業,並加速國際化,收購IBM的PC業務是一條捷徑,是迅速進入世界頂級PC廠商之列的理想之舉。聯想有自己非常強的製造能力加上IBM的服務優勢,新的聯想集團能夠一天24小時連軸轉的為客戶提供服務,就能夠締造更多的抵禦風險的能力。聯想與IBM合作,明確各自比較優勢,新聯想發揮品牌、規模、效果三個方面的協同效應和長期優勢。聯想完全消化IBM全球PC業務的時間可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雙方的組織架構、職能平台,以及供應鏈的整合。在這個階段內,聯想希望完成雙方業務的共同采購,但市場與銷售均都保持各自獨立性。這一階段計劃用12到18個月完成。第二階段:完成第一階段之後,聯想集團開始整合旗下兩大品牌的產品、銷售隊伍、渠道,以及研發。這個階段盡數涵蓋了外界及IBM與聯想兩大品牌合作夥伴關心的問題。第三階段:拓展。聯想集團要開始以新公司的名義推出新產品,拓展新業務。
預計,完全消化IBM全球PC業務要用5年時間完成。與IBM攜手攻略世界PC市場,這是聯想長期以來國際化運籌的必然結果,為聯想集團走向世界提供一個極好機會。
聯想外向型國際化面臨的問題
新聯想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管理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的磨合。作為一家擁有本土化優勢的聯想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熟門熟路,但兼並了IBM這樣一個規則和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部門,能否迅速融合成為新公司運行狀況是否良好的關鍵。但我們相信對於企業本身的文化,從求實進取,誠信創新,實際是差不多的。
聯想缺乏國際經驗,在世界PC市場的知名度還有所欠缺。
如何維持同IBM客戶的良好關系將成為聯想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IBM的客戶,IBM的合作夥伴,其實對於新聯想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聯想直接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IBM原有的客戶——IBM品牌還在,但是背後運作的是聯想,IBM歐美市場上原有的客戶能否信任這樣知名度不高的公司呢?
海外市場渠道問題。IBM是一個技術領先的公司。聯想在國內一般是以渠道見長,那麼,聯想如何在海外構建自己的渠道和供應鏈?聯想收購IBM PC部後,IBM的競爭對手卻在覬覦IBM的市場份額,那麼聯想和IBM如何應對?聯想如何兼容IBM原有的渠道?
聯想的技術形象問題。相信對客戶來說,他們更為看重產品的質量控制、特點和功能,因此如果未來的IBM品牌產品和以前一樣,消費者仍然會選擇它。但聯想在國內以產品應用層面的創新見長,在應用層面的創新並不是本質上的技術創新,無法從根本上塑造聯想的技術形象。IBM的技術領先形象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
業務的整合及如何提高利潤增長率問題。聯想盡管目前以27%的市場份額壟斷著中國的PC市場,但是公司進軍伺服器和服務領域的願望始終未能如願以償。而且,由於戴爾等國際品牌的沖擊,聯想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也有所下滑。從全球市場看,根據Gartner公布的最新數據,聯想在全球PC市場只佔2%的份額,排在第九位。聯想即使收購了IBM的PC業務,與前兩名(戴爾、惠普)也還有很大差距,目前聯想只有3%的營收來自於中國以外的地區,其中主要是東南亞地區。聯想何談「完全控制亞太甚至全球大半PC市場」?
成本問題。無論是全球PC市場,還是國內PC市場,利潤率都在不斷萎縮。2006年全球PC用戶升級換代的周期將會結束,屆時PC廠商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努力優化供應鏈效率,提升服務水平,降低產品價格。聯想與IBM合作之初,雙方的運營效率仍無法與競爭對手戴爾的直銷模式相提並論。在成本結構方面,聯想距離戴爾等國際巨頭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聯想最新一個季度的庫存周期為22.7天,而戴爾中國部門的庫存周期僅為4天。由於PC組件的價格下調速度很快,因此對於PC廠商而言縮短庫存周期至關重要。
面對全球PC產業即將到來的低迷時期,IBM和惠普都要退出PC市場,聯想在這個時候向國際市場擴張,一不小心,就很可能陷於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國際市場受阻,國內市場失守。降低成本是當前PC生存最重要的,大的跨國公司為降低成本,往往是收購發展中國家的公司。而聯想反其道而行之,增加成本是必然的。
聯想的未來發展
在國外市場進展緩慢,而在國內市場又面臨激烈競爭,聯想應逐步落實三個方面的變革:其一,專注於核心業務和重點發展業務,保證資源投入與業務重點相匹配;其二,針對市場環境的迅速變化,建立更具客戶導向的業務模式;其三,提高公司整體運營效率。
競爭與合作是一種新的辯證關系,競爭並不排斥合作,從某種程度上講,合作有益於充分實現競爭效率,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社會資源。與競爭對手攜手建立戰略聯盟,協力加速擴大市場容量,使競爭以新的形式,在新的層次上出現,向塑造比較優勢競爭轉變。到今天整合IBM公司全球電腦業務,聯想的國際化戰略已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IBM將與新的聯想公司共享品牌、研發、銷售體系,強大的品牌以及面向企業客戶的全球銷售、服務和客戶融資能力幫助全新的聯想展翅騰飛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