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2009年年底日本二十大上市公司市值排名

2009年年底日本二十大上市公司市值排名

發布時間:2021-07-06 16:57:32

❶ 2009全球20大汽車廠商市值排名

20大

1. Honda Accord
2. Honda Civic
3. Toyota Camry
4. Honda CR-V
5. Toyota Corolla
6. Toyota RAV4
7. Toyota Highlander
8. Toyota Prius
9. Nissan Altima
10. Honda Pilot
11. Ford Escape
12. Chevrolet Camaro
13. Honda Odyssey
14. Ford Fusion
15. Mazda3
16. Ford Mustang
17. Volkswagen Jetta
18. Toyota Sienna
19. Lexus RX 350
20. Chevrolet Equinox

五大品牌

1。豐田
2。本田
3。福特
4。雪佛蘭
5。日產

❷ 2009年世界500強名單

據報道稱,英國《金融時報》公布本年度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在金融海嘯下,上榜企業總市值從去年的26.8萬億美元銳減至15.6萬億美元,跌幅達42%,其中銀行業總市值減少逾半。能源類取代銀行業成為最值錢行業,當中埃克森美孚及中國石油分別蟬聯冠、亞軍。
報道稱,今年有多家歐美金融類企業跌出榜外,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美林、雷曼兄弟等。其他金企排名亦跌逾百位,花旗銀行由第53位跌到358位,荷蘭國際集團(ING)更從第77位跌至442位,是最大輸家。銀行業總市值從4.1萬億美元跌至1.9萬億美元。但中資銀行未受影響,中國工商銀行從第6位升至第4位,蟬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升至第13位及21位,亦高於歐美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排第269位,跳升153位,是最大升幅企業之一。
報道指出,按國家及地區計,美國以181家企業、總市值6.2萬億美元雄踞排行榜,中國大陸27家上榜企業總市值1.4萬億美元,緊隨其後。香港有16家,總市值4392億美元。日本和英國的總市值均低於中國大陸。
全球500強企業前10位排名(去年) 企業國家/地區 類別 市值(合人民幣)
1(1)埃克森美孚美國能源2.29萬億元
2(2)中國石油中國大陸能源1.96萬億元
3(11)沃爾瑪美國零售1.39萬億元
4(6)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大陸銀行1.28萬億元
5(5)中國移動中國香港流動通信1.19萬億元
6(7)微軟美國電腦軟體1.11萬億元
7(8)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美國固定電話1.01萬億元
8(17)強生美國葯品0.994萬億元
9(9)殼牌石油英國能源0.949萬億元
10(10)寶潔美國日用品0.942萬億元
各國上榜500強企業總市值排名 排名國家 上榜企業總市值(合人民幣)
1美國181家42.3萬億元
2中國(包括港台) 47家13.1萬億元
3英國32家7.9萬億元
4日本49家7.6萬億元
5法國23家5.4萬億元
6德國20家4.2萬億元
7加拿大27家3.6萬億元
8瑞士10家3.5萬億元
9西班牙13家2.5萬億元
10澳大利亞14家2.4萬億元
中國大陸27家上榜企業排名情況
排名(去年)企業
2(2)中國石油
4(6)中國工商銀行
13(20)中國建設銀行
21(26)中國銀行
24(37)中國石化
31(50)中國人壽保險
59(52)中國神華能源
87(140)平安保險
94(105)交通銀行
122(103)中國招商銀行
174(369)中信證券
190(260)中信銀行
243(新上榜)紫金礦業
269(422)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289(新上榜)中國鐵道建築
292(新上榜)興業銀行
293(273)中國鋁業
309(433)中國中鐵
314(363)貴州茅台
337(242)中國遠洋
340(288)寶鋼
343(311)中國中煤能源
350(419)中國民生銀行
383(387)萬科
405(新上榜)華能國際
427(新上榜)上海電氣
472(新上榜)大唐國際發電

❸ 2019年美國前十大市值公司狀況:與2009年有何變化,用經濟學原理解釋這種變化

2016年美國前十大市值公司狀況與2009年的變化是是指普遍都有所下降。

❹ 1986年日本股市總市值是多少

當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在1989年最後一天破滅時,它標志著日本「增長奇跡」及其20多年海外商業快速擴張的終結,轉而陷入一輪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蕭條時期,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遭遇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蕭條。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隨著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開始急劇升值。1988年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與1971年固定匯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結果導致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但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財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國內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擴大內需」。為了減輕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避免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同時也迫於美國政府要求日元升值、開放市場、擴大內需及實現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為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從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建設的高潮。土地資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房地產投機熱,投資膨脹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迅猛擴張。

(2)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有效需求」膨脹。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步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增速名列發達國家榜首,在經濟一派繁榮的氛圍籠罩下,企業和消費者變得更為自信、樂觀,投機變得更富激情、大膽,東京的房地產與股市一並上漲不止。

(3)「流動性過剩」為股市「火上澆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才緩慢展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80年代中後期這一進程加快,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隨著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業務管制的放鬆,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形成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的格局,這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隱患。

二、日本經濟泡沫的主要表現

1988——1989年,公司投資急劇膨脹。伴隨高股價,新股票發行的快速升值,當銀行在不動產方面尋找資金投向時,股票發行便成為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反過來,公司利用它們持有的不動產進行間接的股市投機,從而形成了不動產與股市雙重泡沫——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及日經225股價指數持續暴漲。

(1)股價持續猛烈暴漲。1985年末,日經225股價指數收於13083點, 1989年末收於38916點,四年間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佔到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1.7%,並趕超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總市值繼續膨脹至896萬億日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

(2)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兩大根本「支柱」。當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凱歌高奏之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正在瘋狂,不斷上漲。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調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業區地價指數,若以1955年為100,到1965年則上漲超過了1000,到1988年則超過了10000,也就是說,日本城市房地產價格在33年間上漲了100倍,而同期名義國民生產總值上漲卻不足40倍,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上漲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時,東京商業區的地價漲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區地價則漲至1985年的2.3倍。與此同時,由於日元巨幅升值,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購與海外投資熱情。

1990年,隨著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滅,日本房地產泡沫也隨之破滅。

三、泡沫經濟對日本的沉重打擊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❺ 日本都有哪些著名企業

1、索尼

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索尼是世界視聽、電子游戲、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者,是世界最早攜帶型數碼產品的開創者,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世界電子游戲業三大巨頭之一、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

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索尼排名第100位。

❻ 2009世界500強排名

1-500強的公司名稱,中文常用名,總部所在地,主要業務,主要收入,營業收入

http://wenku..com/view/31e49688d0d233d4b14e6975.html

❼ 日本市值第一公司是什麼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30日發布了2014年年底收盤時的主板上市企業股票市值排行榜,豐田汽車公司連續13年穩居第一。
英國《金融時報》於近期公布了2011年全球500強上市企業名單,今年上榜企業總市值最大的為金融和石油業,而汽車行業亦有不錯表現,有多家汽車製造商以及零部件公司上榜。其中,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以1393.67億美元的市值位居汽車行業第一位,位居全行業榜單第35位

❽ 09年中國股市發生了那些大事

09年中國股市的大事是創業板開板並交易。

(1)中國舉辦建國60周年盛大閱兵式和規模空前的全運會;

(2)中國汽車產量突破1300萬輛,成為世界汽車最大生產國;

(3)中國經濟規模超出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4)三峽大壩正常蓄水175米,標志著三峽工程基本完工:

(5)創業板成功推出,國家年度經濟增長率超過8.5%,居全球翹楚:

(6)ST股改規范化,披露信息公開公正透明,成為世界股市裡最靚麗的風景線。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為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❾ 09年世界500強 和中國500強排名

英國《金融時報》上周公布2009年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依據企業市值大小排名,去年的冠亞軍今年連庄,今年上榜的銀行較去年少了15家,上榜銀行的市值總和更是較去年腰斬逾半,反映出金融風暴對全球銀行業造成的沖擊。同時,今年榜上企業的市值總和減少42%,也反映出金融風暴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重創企業的情形。今年全球500大企業的市值總和為15.617萬億美元,明顯低於去年的26.831萬億美元。其中,上榜銀行市值總和從4.116萬億美元滑落至1.937萬億美元。今年排名前20名企業依序為艾克森美孚、中國石油天然氣、沃爾瑪、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通信、微軟、AT&T、強生、皇家殼牌石油、寶潔、雪弗龍、伯克希爾·哈撒韋、中國建設銀行、IBM、雀巢、英國石油、巴西石油、羅氏葯廠、必和必拓、道達爾石油。

全球企業500強 市值蒸發4成

英國《金融時報》公布本年度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在金融海嘯下,上榜企業總市值從去年的26.8萬億美元(約208萬億港元)銳減至15.6萬億美元(約121萬億港元),跌幅達42%,其中銀行業總市值減少逾半。能源類取代銀行業成為最值錢行業,當中埃克森美孚及中國石油分別蟬聯冠、亞軍。

今年有多家歐美金融類企業(銀行、保險等)跌出榜外,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美林、雷曼兄弟等。其它金企排名亦跌逾百位,花旗銀行由第53跌到358,荷蘭國際集團(ING)更從第77跌至442,是最大輸家。銀行業總市值從4.1萬億美元(約31.8萬億港元)跌至1.9萬億美元(約14.7萬億港元)。

但中資銀行未受影響,中國工商銀行從第6升至第4,繼續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升至第13及21,亦高於歐美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排第269,跳升153位,是最大升幅企業之一。

不計家族國營 龍頭仍保優勢

《金融時報》根據全球企業在3月31日的股價作出排名,上榜公司必須有最少15%股份在市場流通,所以國營或家族企業均不會入榜。此外,排行榜會以企業主要上市地點作為其所屬國家或地區,故排第5的中國移動被列為香港企業。

雖然能源類是最值錢行業,但各行業龍頭仍分據首10位,包括上升8位、排第3的美國零售商沃爾瑪,微軟、美國電訊商AT&T、葯品和生物科技生產商瓊森則排第6至8。

美181企上榜 兩岸三地47家。

按國家及地區計,美國以181家企業、總市值6.2萬億美元(約48.1萬億港元)雄踞排行榜,中國大陸27家上榜企業總市值1.4萬億美元(約10.9萬億港元),緊隨其後。台灣有4家企業上榜。

香港有16家,總市值4,392億美元(約3.4萬億港元)。5家新上榜的包括港鐵、中國海外發展、港燈、中華煤氣及港交所。中電急升182名至第298,同樣是最大升幅企業之一。

雖然日本和英國的上榜企業分別有49和32家,但總市值均低於中國大陸。

閱讀全文

與2009年年底日本二十大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蟻幣目前價格 瀏覽:741
人民幣兌換烏吉亞匯率 瀏覽:380
2017熊貓普制金幣價格 瀏覽:802
區縣金融辦改革成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853
口罩股票未來 瀏覽:341
調研拓展融資渠道 瀏覽:586
股指期貨操盤手大賽 瀏覽:190
對公外匯拓戶 瀏覽:239
廣發證券草根 瀏覽:49
銀行外匯英文單詞 瀏覽:398
長江小金屬網釩價格 瀏覽:608
絲路矽谷綜合金融服務中心 瀏覽:279
恆星外匯公司詳細信息 瀏覽:16
香港製暴股票 瀏覽:723
民生銀行原油期貨 瀏覽:499
金融行業安全服務 瀏覽:144
杠桿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瀏覽:180
貴州銀行2016理財發放額度 瀏覽:707
金融服務業的營銷策略 瀏覽:415
500彩票傭金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