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長虹2013-2014的營業利潤率怎麼出現負增長
你好!現在白色家電行業競爭激烈,利潤會被逐步壓縮。四川長虹的業績副增長說明企業是在走下坡路了。請注意投資風險。
⑵ 長虹的待遇好嗎
剛應聘的大學生待遇是這個樣子的,具體只有看以後的發展了,做業務經理在長虹來說收入還算是比較豐厚的,通常每個管理中心的政策是不一樣的,然後再到每個分公司也有不同的政策,做營銷渠道想必就是業務經理了,工資多少取決於分公司經理或者辦事處經理了,一般你所負責的縣或者市都會定額任務,完成任務的60%左右,你就能拿到基本工資大概在2000元左右,有的分公司不會管你的費用報銷問題,但有的分公司就會從你完成任務的比例中拿出一部分來報銷你的費用,比如你完成了80%,那麼,除去基本任務60%,從這20%中按比較報銷你的費用,比如給你2-5個點,以一個月任務為40萬,你完成了80%,那你的報銷費用就是[32(40*0.8)-24(40*0.6)]*0.02~0.05=你可以報銷的費用額度。當然多出的這12萬任務會額外提成的,那你的工資基本可以達到4000~6000左右了,然後會扣掉個稅,四險一金,還有,如果遇到好的分公司經理,年底會有資金,通常為一個月工資,當然,如果管理中心賣得比較好,而你所在的分公司也賣得比較好,那年獎就會大大的翻番了,反之!!!
⑶ 長虹集團哪個子公司的效益最好
什麼叫效益好呢?是總收入多,還是利潤高呢?綿陽長虹多媒體效益最好,然後就是中山長虹。網路科技效益一般。國虹手機就更不用說了。空調是虧損。
多媒體就是長虹電視機。
⑷ 2004年四川長虹虧損37個億,作為一名投資者要如何避免此風險可以從哪幾個方面發現其收入確任異常
你好 很高興給你分享我的經驗
在它的利潤報表出來之前是不能提前知道它的虧損的,除非投資者和公司董事長關系緊密,否則是不可能提前知道的 比如今年的大牛股羅平鋅電(現在改為了st辛電)在上升了很大幅度以後才發現出來的利潤報表是虧損的 從此連續幾個跌停。。。 這只是一個例子 還有很多可以說明
但是公司虧損的概率比較小 一般是不會碰上這樣的事的,這也是一般的投資這不能避免的問題
經驗豐富的高手能從往年的利潤報表 和近來市場需求狀況 以及是否為市場熱點等經濟學的判斷來推測其發展潛力 這也就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風格了
作為普通的投資者資金量小 能夠做到快進快出 不必擔心它虧損 如果是基金幾億的資金如果介入一隻股票必須考慮長期潛力 因為這么大的資金不可能一天全出來 需要幾個月時間。
所以小資金完全不必擔心由於虧損帶來的風險 在利空到來的第一時間賣掉就是最好的策略!
⑸ 四川長虹財務丑聞(被指虛增收入50億)是真是假對該股票有什麼影響
個人覺得真的可能性大
長虹的管理層不是一般的有問題
早在前總裁想要MBO的時候就和郎咸平質疑過
結果老總被抓 換了現在的趙勇
他也不是好人 搞過一次定向增發 坑了多少長虹散戶
你可以問問老股民 長虹這么大盤子100倍市盈率
不是他沒問題 而是當地政府也不想看這么一個大牌子就這么砸了
他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關鍵是查不查 網上好多散戶罵長虹庄黑說這么低了
還放利空打壓吸籌 真是冤枉長虹莊家了 頭上高高的套牢盤 全是散戶
你要知道長虹復權最高價可是400元 十年前就是產業龍頭
你再看看同時代的格力 十年人家是怎麼發展的 長虹管不好 不是長虹的錯
錯在管理層太黑了 天天想著黑國家的
⑹ 2004年四川長虹虧損37個億,作為一名投資者要如何避免此風險可以從哪些方面發現其收入確任異常的
四川長虹是1994年上市的。
1998年,凈利潤 和 主營業務,都出現負增長。
1999年,ROE甚至出現個位數,只有4%,證明管理層墮落了。
這現象一直持續到現在。
利潤出現負增長兩年,一般都會規避這一類型的公司,又怎麼會等到2004出現巨虧才醒覺呢?
最後大概說一下。
1,利潤和主營業務的持續2年負增長
2,ROE大幅度下降
3,季度同比開始下滑
4,現金流不是靠自營支付而是靠銀行借款或者股東融資。
等等
這些都是警告信號。
打字辛苦,請採納給分,多謝。如有問題,可以提出。
⑺ 2014 年四川長虹能漲多高
10元以上。
⑻ 長虹2014年進入了世界500強,原來這么厲害啊,請問大家知道長虹股票怎麼樣嗎
長虹2014年進入世界500強,四川排名第一。最近長虹股市收於4.28元,創造了三年來該股股價最高值。今年下半年以來四川長虹已經多次因公司產業重組傳言而引起二級市場股價異動,2014年以來,四川長虹股價至今上漲幅度超過43%,遠遠跑贏同期大盤指數。有市場分析師說到,2014年以來四川長虹經歷過四次收盤漲停,如果集團改革得以在年內兌現,該股有望走出更高的行情。
⑼ 中國家電巨頭長虹:被美國拖欠44億跌落神壇,後來怎樣
「天上彩虹、人間長虹」,這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彩電品牌,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每賣出3台電視機就有1台長虹,並連續20年保持銷售量第一的我國家電巨頭企業,如今卻跌落神壇。
長虹想開拓美國市場然卻被拖欠了44億元貨款,現如今,長虹的年營業收入只有小米的一半,年利潤也只有格力的百分之一,還因急需流動資金而以8000萬元的價格,賣掉價值1.5億元的長虹大廈。
長虹,中國曾經的家電巨頭企業
長虹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軍工企業,1965年轉為民用,但其產品質量一向以軍工質量著稱。長虹的崛起與董事長倪潤峰的戰略布局和對市場的敏銳度緊密相關。倪潤峰23歲進入長虹,從一個普通工人一路成長為車間主任、廠長,後任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接連的戰略失誤及企業內部管理問題使長虹虧損並急需流動資金,為了盡快改變現狀,2018年9月長虹竟以8000萬的價格出售了位於上海靜安區的長虹大廈,而當時它的市場價格至少在1.5億元以上。昔日的家電巨頭如今卻以低價銷售辦公樓求自保,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在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的家電巨頭企業長虹已變得黯然失色、跌落神壇,曾經讓人引以自豪的民族品牌卻不得不靠賣樓自保,讓人為之惋惜。在互聯網、5G發展的新一輪機遇中,我們更希望看到長虹能走出困境,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