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股東羅建明上海

股東羅建明上海

發布時間:2021-08-07 12:14:48

㈠ 玉雕大師裘進的詳細介紹

裘進 1974年出生,1992年開始從事玉雕,2012年獲認首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92年,在上海羅建明玉雕廠學打磨
1995年,在上海章敏玉雕廠學習雕刻
1998年,在上海夏三和師傅工作室,繼續學習
2001年,在上海昕建軍、劉忠榮玉雕廠工作
2002年,在北京中鼎元玉雕廠工作
2009年,成立求藝軒玉雕工作室
所獲獎項:
2004年,白玉籽料作品《四色夔龍方牌》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2005年,白玉籽料作品《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獲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2007年,白玉籽料作品《詠梅牌》獲天工獎銀獎;
2007年,白玉籽料作品《歲寒三歲》獲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2009年,白玉籽料作品《愛蓮園》獲天工獎銀獎;
2010年,白玉籽料作品《夜遊赤壁》、《煮酒論英雄》三國故事套件獲天工獎銅獎;
2011年,白玉籽料作品《朗月清風》獲天工獎銅獎;
2012年,南紅作品《九五之尊》和《獸面紋雙耳三足爐》問世,尚未評獎。

㈡ 羅建明的醫學論文(部分)

羅建明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為腰背腿痛,輕者可給患者生活及工作帶來痛苦和困難,重者喪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美國每年因腰腿痛而支付的醫療費和喪失勞動力的補償費用達500億美元。顯然該病已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更是我們治療學上的一個重要內容。
「髓核摘除術」,就是外科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種主要手段。不可否認,在60年代、70年代,不失為一種被外科手術家們引以為豪的治療辦法。幾十年過去了,可手術家們還視此(髓核摘除術)為傳家之寶,認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突出對硬膜囊和神經根造成的機械性壓迫所致,為此手術時力求除惡務盡方顯效果。然而臨床療效卻不盡人意,手術療效不佳,後遺症多,復發率高,更有甚者一次手術不成功,再來第二次最後造成患者終身痛苦。
資料表明,經手術摘除髓核後,約有30%的患者症狀沒有絲毫減輕,個別患者病情反而加重。倘若腰腿痛是因突出的髓核機械性壓迫所致,手術摘除髓核後症狀隨即消失,可事實並非如此,更甚的是,許多並非是由突出的間盤壓迫所致的腰腿痛被誤診而行手術治療,其結果非但未減輕症狀反而加重。諸如此類大量事實,不得不引發諸多學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發病機制和手術摘除髓核能解除腰腿痛的理論質疑。據美國骨科雜志一篇對2000例患者分別作了1年、3年和5年的隨訪調查,結果術後1年復發率33%;3年為56.5%;5年則高達76.6%。突出的間盤已切除,症狀卻又復現,這足以說明髓核摘除並不能解除腰突症中的腰背腿痛,說明引發腰腿痛症狀另有原因。腰椎間盤突出機械性壓迫就是引起腰腿痛的根本原因?手術摘除突出的髓核是否能解決腰背腿痛等症狀?就臨床治療中相關的問題和治療機理中尚存爭議的觀點,闡述本人的觀點與同道作一探討。
1、突出的椎間盤機械性壓迫和刺激是導致腰背腿痛的主要原因嗎?
筆者將1990年至2001年採用針刀治療的500例經CT和MRI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治療結果加以分析,認為突出的間盤壓迫和刺激並非是導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
1.1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並非針刀能進入椎管將突出的間盤切除或剝離掉,而是松解椎管外的軟組織,再結合手法恢復腰椎的力平衡。《黃帝內經·素問》提出人體有陰陽和氣,陰陽平衡則可協助生命之氣循行十四經絡。若氣行之處出現阻塞和滲溢,則表明存在陰陽失衡,因此產生疾病和疼痛。中醫通過針灸等療法疏通經絡,糾正陰陽失衡,以達到治病去痛之目的。用針刀來松解椎管外軟組織、針灸等療法疏通經絡,便可達到治病去痛之目的。說明導致腰腿痛主要不是突出的間盤機械性的壓迫所致。
1.2、影像學顯示:在25~50歲正常男性體力勞動者進行L4~5,L5~S1間隙CT掃描結果,發現有45%的人顯示有腰椎間盤突出,部分顯示對硬膜囊和神經根有不同程度的壓迫現象,而臨床卻沒有任何腰腿痛症狀。反之有的腰突症患者CT掃描顯示,突出的間盤無硬膜囊和神經根壓迫,卻腰腿痛症狀十分明顯,這說明導致腰腿痛除突出的間盤壓迫外,另有原因。
2、腰腿痛是機械性壓迫所致還是無菌性炎症或化學物質所致?
傳統觀點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引起坐骨神經痛的機制,是髓核突出物單純的機械性壓迫腰骶脊神經根所致。可臨床事實並非如此。
Crarfin(1991)對神經根性疼痛提出的機械性壓迫問題認為,機械性壓迫不是致痛的唯一因素,他報道4例有根性痛的患者,未發現與神經根有關的結構有任何改變,根性痛卻漸漸緩解。宣蟄人(1976)經椎管探索手術證實髓核突出物壓迫神經根引起神經機能障礙,而無硬膜外結締組織的繼發性、無菌性炎症病變者,視不同的壓迫程度而出現下肢的麻木或麻痹,臨床上並無腰腿痛現象。只有神經根鞘膜外脂肪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症病變,臨床上才會出現腰腿痛。也就是說,炎症反應是產生劇烈疼痛直接的重要因素。
然而,腰椎椎管內神經鞘膜與硬膜外炎性反應是如何產生的?其又與間盤髓核突出有何因果關系?椎間盤具有雙重神經支配,其外側部和前縱韌帶接受交感神經灰交通支支配,後外側支及後縱韌帶接受灰交通支與竇神經雙重支配,呈不均勻分布,大部分分布於外側與後側,該區也是椎間盤易損傷部位。組織學觀察椎間盤的微損不易引起炎症和癒合,還有間盤的無血運的特性也限制了炎症和癒合反應,原不良癒合導致組織強度下降,反復損傷,最終導致持續性的炎症。Seal(1990)發現,手術切除的間盤組織中的磷脂酸A(PLA)含量增高,說明其參與炎症過程。該學者又將從間盤組織中提取的PLA注入大鼠的後掌,誘發出明顯的炎性反應。也表明間盤組織中增高的PLA參與炎症反應。吳聞文等(1996)對20例腰突症患者手術獲取的髓核組織進行PLA活性測定,研究結果表明患者髓核組織中PLA活性顯著高於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間盤髓核中PLA活性水平,患者腰腿痛程度與髓核中PLA活性明顯相關。
椎間盤髓核組織是體內最大的、無血運的封閉結構,間盤突出後纖維環破裂,髓核基質里的酶蛋白β神經根鞘膜具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導致椎管內結締組織炎性反應及局部組織破壞,使內源性疼痛介質釋放(如緩激肽、血清素、組織胺、乙醯膽鹼、前列腺素E1E2和三烯B4等)。這樣在椎管內神經根機械性壓迫損害功能障礙之前,產生了較強烈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其中非神經源性疼痛介質與神經源性疼痛物質均在腰腿痛中起重要的介導作用。
機械性致壓因素可以導致神經介導功能障礙,臨床上表現為感覺和運動的缺失。神經根無神經外膜,為結締組織所緊密包裹,外圍有鞘膜覆蓋。實驗證明,神經根營養供應,⑴來自內部血供系統;⑵來自腦脊液。神經根的毛細血管內血漿蛋白向神經內運轉少於脊神經節和周圍神經,易發生水腫,尤其是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壓迫導致椎管內靜脈瘀血,動靜脈短路開放,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神經根水腫更加明顯,6.7Kpa(52mmHg)壓迫2分鍾,足以引起水腫,繼而阻斷毛細血管的迴流,最終出現神經根營養不良及機能障礙,臨床上表現為麻林或麻痹。
據有關報道證實,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下腰部深層肌(棘肌)中磷脂酸A含量增高。PLA是一種炎性化學致痛物質,除了椎管內炎症反應參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神經根性痛的形成外,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炎症反應很可能是引發腰腿痛的重要因素。此種炎症可導致腰腿痛和肌痙攣兩個繼發性發病因素。
綜合上述觀點認為:⑴單純機械性壓迫正常神經根不引起疼痛,而是產生麻木或麻痹。⑵神經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組織的無菌性炎症病變所產生的化學刺激是疼痛的原因。⑶髓核摘除並不能解除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⑷腰椎是人體腰部活動的中心軸,是腰部力的支撐點,起著杠桿的作用,以此保持腰部的動態平衡。髓核摘除術,破壞腰椎的正常結構,小關節被破壞,造成腰椎的力平衡失調,因此手術後出現後遺症和並發症是不難想像的。⑸手術治療病人痛苦大,醫療費用昂貴,病人不易接受。
為此臨床上治療腰突症不僅要消除椎管內硬膜外和神經根鞘膜外脂肪組織的炎性刺激,還要消除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炎症反應,這是解除疼痛的重要環節,必須配合手法糾正椎體力平衡,用針刀調整軟組織動態平衡失調問題,解除對硬膜囊和神經根的壓迫。 《世界中醫骨科雜志》2005年第一期刊發
羅建明
寰樞椎錯位錯位綜合症,是指樞椎齒狀突偏移或前傾,導致寰椎與頸椎不在一個中軸力線上,頸椎上段推曲變直、鉤椎關節錯縫、椎體旋轉;椎動脈因此而扭曲或痙攣,導致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小腦失氧、平衡失調;頸1、2、3神經受刺激而出現頭痛,甚至耳鳴、眼花、面癱;頸上交感神經節受到刺激而致咽喉不適、胸悶、惡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狀體征。
對本症認識還是近幾年的事情,既往多將上述癥候歸類為椎動脈型頸椎病。因為有人認為,寰樞關節不對稱,可以有解剖變異,因此,大多數頸椎的X光片都忽略了張口位,未能觀察寰樞關節。
我國著名整脊專家韋以宗首先在他主編的《中國骨傷科學詞典》,將此病收錄①;並在《現代中醫骨科學》一書中,明確了本病的診斷依據和診斷分型②。現簡介如下:
診斷依據:患者有後枕不適、頭暈頭痛或偏頭痛、方位性眩暈等頭面症狀,X線片張口位齒狀突偏歪或前傾;側位C1、2、3有成角旋轉,頸曲有改變,觸診可摸到側偏之寰樞(即兩風池穴不對稱)局部有壓痛者。
分型:
1) 側偏型:X線張口位之齒狀突偏移,寰樞旋轉;側位片C2、3後成角,頸曲改變不大,頸部活動正常。
2) 前傾型:X線片張口位之齒狀突前傾,寰樞後傾,出現雙邊征;側位頸曲加大,C2、3呈階梯狀改變,頸部活動屈伸受限,旋轉尚可。
3) 混合型:指前傾與側偏同時存在。
各家療法:
潘東華等③報道根據寰樞椎的分型辯證治療寰樞椎錯縫,根據頸椎張口位X線片的改變,把寰樞椎錯縫分為側偏型和前傾型,治療方法:首先用理筋手法,寰樞椎錯縫不宜作布兜牽引,先行膏摩(葯熨)、骨空針調壓以理筋松筋,3~5天後行整骨。整骨方法:宜辯證施治,側偏型:術者用左肘提患者下頜(輕提),右拇、食指二指分別置於寰樞兩側(相當於風池穴),行欲合先離手法旋轉復位,前傾型:術式同上,但拇指按壓第二頸椎棘突,反復2~3次。治療結果本組67例,均臨床治癒,病程最短5天,最長一個月,平均2周,效果顯著。作者強調用韋氏橈動脈實驗診斷寰樞椎錯縫,准確率達100%。
葛冰等④報道不同整骨手法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療效比較,方法:將52例寰樞關節紊亂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採用牽引下鄭復手法(27例)與傳統的頸椎旋轉定位扳法(25例)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提示牽引下整復手法的療效優於頸椎旋轉定位扳法(P<0.05).
駱大富等⑤報道運用仰卧撥伸旋轉法治療寰樞椎錯位,方法:患者仰卧位,頸部墊一薄枕,先在頸部施行按、揉、點手法,重點在風池、天柱、啞門、嫛明、肩井等穴位上,使頸部肌肉充分放鬆,然後去枕,醫者一手拇指固定在患者偏歪的橫突部,一手拖住下頜,呈縱軸方向邊拔伸牽引邊旋轉,使患者肩部與床沿基本平齊,頭頸水平線略低於床的水平面30度,然後逐漸加大旋轉角度,先健側旋至極度,略加力頓挫一下,接著患側旋至極度,也略用力頓挫一下,若覺手下有移動感或咯噔聲響,且患者自覺症狀減輕,頭頸旋轉自如,即表示復位成功。1~2日1次,用5~8次。結果:本組120例,痊癒88例,顯效22例,好轉7例,無效2例,惡化1例,總有效率97.5%。
姚新苗等⑥運用手法配合中葯治療寰樞椎錯縫,方法:手法整復:患者取低座位,頸部自然放鬆,醫者立於患者背後,先以按、揉、推、滾法使頸部周圍肌肉充分放鬆,然後點按兩側風池穴。寰椎向右側錯位者,術者以左前臂環抱患者下頜部,右手托其針部,沿頸椎生理彎曲弧的方向提拉牽引1~3分鍾,以不加重原有症狀為度,然後右手拇指指腹用力按於患者樞椎棘突,雙手交叉用力,常可聽到喀嚓聲,按樞椎棘突之拇指常可感到有一錯位之落空感。接著術者改用右手環抱患者下頜,用左手拇指指腹按住患者寰椎右側橫突,以同樣方法向右旋轉,術畢,頸部周圍行理筋手法,緩解軟組織痙攣、粘連。然後X線攝片檢查復位情況,不理想者隔日1次。並用基本方,葯物組成:生芪30g,當歸12g,葛根20g,川芎30g,玄胡10g,天麻15g,鉤藤12g,地龍30g,澤瀉20g,甘草6g。隨症加減:病之初,有明顯外傷史加紅花、五靈脂;反復發作,病久深入,耗及氣血肝腎虧虛者加黨參、雞血藤、杜仲、萸肉。結果:本組87例,痊癒38例,顯效28例,有效14例,無效7例。
何宗寶⑦運用頸椎定位斜扳治療寰椎綜合症,方法:於枕部行一指禪推法,揉按風池、風府、天、點撥壓痛點以病側為主。斜扳手法:醫生立於患者身後,以左手拇指按頂偏右的棘突,右手握持下頜,使患者頭頸部保持略前傾位,兩手相對緩緩用力向右上方旋轉,此時多感覺拇指下關節移動,並可聞及響聲。術後尚未糾正可重復1次頭部行五指拿法,請叩法。每日1次,6次為1療程。配合針灸絲竹空透率谷、風池、外關。結果:觀察150例中痊癒120例,有效30例。
廖善軍⑧採用針刺為主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症184例,另設西葯對照組181例。結果: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98.4%,對照組為30.9%,治療組療效明顯優於西葯組(P<0.01)
許舜沛等⑨報道針推並治寰樞椎錯縫,對19例患者進行了針刺風池(雙)、風府、啞門、天柱(雙)、後溪(雙)等結合枕頜牽旋側扳復位法治療。結果治癒13例,佔68.4%;有效6例,佔31.6%;總有效率100%。認為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本病可活血化瘀、解痙止痛、整復錯移,治療效果顯著;同時也強調病癒後應保持坐、卧姿的正確位置,才能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楊友剛等【12】綜合國內外文獻,對先天性,外傷性和病理性引起的寰樞關節錯位進行了綜述,認為寰樞椎不穩和脫位臨床較常見,易導致上頸髓受壓,其臨床表現主要有枕頸部症狀(如枕頸部疼痛、頸部旋轉活動受限);部分患者有脊髓受壓表現(如四肢無力、行走不穩、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感覺過敏、手部精細動作障礙等)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表現(如眩暈、視覺模糊、猝倒)。開口位X線片可明確齒狀突的外形、齒狀突與寰樞側快間距是否對稱,頸椎側位片主要測量寰齒間距(ADI),正常成人為3mm,如大於此值,可診斷為寰樞關節不穩或脫位。寰樞椎不穩和脫位手術方法有寰樞椎植骨融合術,鋼絲固定術,椎扳夾內固定術,關節突螺釘內固定術和寰樞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單純寰樞椎植骨融合術,齒狀突螺釘內固定術,經樞椎椎體寰椎側塊螺釘固定術,經口咽前路寰樞椎鋼板內固定術。
楊氏同時也指出各種手術方式都存在弊端,也未達到完全理想的生理要求。即單純的減壓和復位不能糾正寰樞關節不穩,而內固定雖然能穩定寰樞關節,但又喪失了寰樞關節的運動功能,導致術後病人頭頸活動特別是旋轉活動明顯受限,從而繼發上下關節退變和不穩。而且寰樞椎解劑結構特殊、毗鄰結構復雜、周圍有重要神經和血管,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手法治療注意問題:
寰樞椎錯位手法需十分謹慎。特別施行旋轉法或斜扳法,需特別注意,否則易引起寰椎或齒狀突骨折、脫位,並發延髓損傷,輕者高位截癱,重者可致死亡。已有報道運用斜扳法導致寰椎脫位致高位截癱及死亡,齒狀突骨折5例報告【10 11】。因此,在世界骨聯制訂的「中國整脊法治療規范」中,明確對寰樞椎錯位慎用旋轉法,對頸椎病禁用斜扳法【12】,這是本症的診療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所以,臨床醫師在治療本症應用手法時,需注意治療的規范。
參考文獻:
1) 韋以宗,中國骨傷科學詞典,北京: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1:576
2) 韋以宗,現代中醫骨科醫學,背景: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04:806-809
3) 潘東華,韋春德等,寰樞椎錯縫診斷分型和辯證施治。世界中醫骨傷科雜志,2001,2(3)77-78
4) 葛冰,金益,王耀,潘崇海。不同整骨手法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療效比較。上海中醫葯雜志,,2000,34(11)30-31
5) 駱大富,伍先光。仰卧撥伸旋轉法治療寰樞椎錯位120例療效觀察。按摩與引導,2000,16(6)39
6) 姚新苗,高宏。手法配合中葯治療寰樞椎錯縫臨床分析。中國骨傷,2002,15(5)309
7) 何宗寶。頸椎定位斜扳治療寰椎綜合症150例初探。針刺研究,1998,23(3)208
8) 廖善軍。針刺為主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症184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2000,20(11)655-656
9) 許舜沛,柴鐵劬。針推並治寰樞椎錯縫19例臨床觀察。心中醫,2001,33(5)42-43
10) 淡宇武,強力斜扳致高位截癱一例報導,按摩與導引,1992,1(43)
11) 吳道貴等,推拿按摩致齒狀突骨折4例,中國骨傷,1994年增刊
12) 楊友剛,權正學。寰樞椎不穩和脫位的診治進展[J]。頸腰痛雜志,2005,26(3):230-232。
13) 中國接骨法整脊法治療診療規范標准,中國中醫葯報,2004,8,9 從事兒科醫療、教學、科研21年,專長兒童血液系統疾病及腫瘤疾病,科研方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的檢測和溶血機制,科研成果: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試紙的研製和應用,已在10多省推廣使用20多萬例,獲97年度廣西科技進步貳等獎和廣西醫葯衛生科技進步貳等獎,98年獲首屆廣西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榮譽稱號。主要論文:《血紅蛋白H病復合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臨床和試驗診斷探討 中華血液學 1991;12(11):578》;《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對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的影響 中華血液學雜志 1992;13(10):547》;《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的再改進 中華血液學雜志 1998;19(10):548》;《試紙法測定孕產婦和新生兒的G-6-PD活性 中國小兒血液 1996;(2):75》;《G-6-PD試紙的特點和應用 中國小兒血液 1998;(3):134》。

閱讀全文

與股東羅建明上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正規的現貨交易所 瀏覽:575
民生銀行最新理財產品2019 瀏覽:725
含藍字股票 瀏覽:23
萬科金融公司 瀏覽:946
財政部出口傭金 瀏覽:262
西安重鋼價格 瀏覽:186
抖音京東傭金如何設 瀏覽:556
宏電科技股票 瀏覽:759
永東股份針狀焦產能 瀏覽:765
交易所2代行情數據 瀏覽:973
if1512指期貨走勢預測指導1125 瀏覽:53
信託網郫縣 瀏覽:913
沈陽基金理財去哪 瀏覽:569
晨鳴融資租賃2017 瀏覽:471
豐台區小企業融資 瀏覽:834
湘財證券怎麼買 瀏覽:324
商業銀行外部融資 瀏覽:738
投融資備案查詢 瀏覽:932
期貨登錄網址 瀏覽:991
2020年銀行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