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是誰
原來是侯行知,現在退休了,新上任的是蒲恆榮。
Ⅱ 力帆集團董事長發家史
尹明善,男,1938年1月生。,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 會長。2002年被選為重慶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2003年當選為政協重慶市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首位進入省級政協領導班子的民營企業家。
出生年月日:1938年01月10日
畢業院校:重慶一中
主要公司:力帆集團
公司總部:重慶市沙坪壩區
主要行業:發動機,摩托車、汽車、
財富:以集團1999年凈資產計,其財富為4200萬美元
1992年,尹明善投資20萬元,以「出口、創新、信譽好」以經營理念成就了今日的力帆集團;
1994年到2003年,尹明善連續10年被授予重慶市高新區「優秀企業家」;
1999年被授予「再就業明星」光榮稱號;
人物近照(12張)
2000年被香港理工大學、全國工商聯中華總商會授予「紫荊花杯企業家」榮譽稱號;
2001年度榮獲「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統戰、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授予光彩事業獎章;因在質量管理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2002年全國質量管理傑出貢獻獎」;
2004年4月,被全國工商聯、全國總工會聯合授予「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
2004年12月,尹明善被中共中央統戰部等五部委授予「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2004年,尹明善榮登《2004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第20位,是重慶市唯一登榜的慈善家;
2005年,榮獲由國家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頒布的「中華慈善獎」,成為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家。
2009年,力帆被中國品牌研究院評選為「國家名片」,是摩托車行業唯一入選品牌。
Ⅲ 北京百分百商業集團的管理團隊
百分百商業集團天蘭總經理 吳大局
百分百商業集團東南區總經理 胡爭光
Ⅳ 浙江爭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1996年2月9日有限公司設立,設立時名為「杭州曙光化工有限公司」。 1996年10月18日,企業名稱由「杭州曙光化工有限公司」變更為「杭州爭光樹脂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29日,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名稱變更為「浙江爭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沈建華
成立時間:1996-02-09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000000015899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工業開發區
Ⅳ 當年許家印以12億元,賣給馬雲恆大50%的股份,如今馬雲掙了多少
在中國體育圈,資本介入的案例這些年並不少見,萬達的王健林、蘇寧的少東家張康陽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為中國首富,馬雲同樣也加入了這場指望靠著資本推波助瀾的足球游戲,2014年,他斥資12億元人民幣從許家印手中購買了恆大50%的股份,正式開啟了這場豪賭游戲。那麼問題來了,6年多時間過去了,馬雲這次的投資究竟是賺是賠呢?那啥,且聽我慢慢道來!
恆大足球的戰績雖說是很輝煌的,但是在中國,願意到現場去看足球比賽的人是很少的,門票的收入也是十分的低微的。想要維持球隊的運轉,就要靠投資商不斷地投資,而恆大現在可以一直處在頂尖的位置,與許家印和馬雲是有很大的關系的。
現在的俱樂部,已經獲得了很高的關注了,現在的恆大是亞洲的第一支足球股票。現在除去一些開支,馬雲可以進賬60億左右的人民幣,相比6年前,馬雲賺了40多億。
許家印和馬雲都是成功的企業家,對於中國足球的貢獻,他們有著自我非常高尚的管理方式,對於足球圈的人來說是幸福的。如果中國足球能更多像他們一樣的企業家,中國足球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Ⅵ 德州亞太集團做有什麼方法
德州亞太集團始建於1994年,地處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美稱的山東省德州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集團注冊資金1.2億,總投資7億,年產值13.8億,佔地面積70萬平方米,擁有員工2300名,二○○四年實現銷售收入12.9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500萬美元,實現利稅10500萬元。目前,主要產品有電製冷中央空調設備及末端、消防通風設備、玻璃鋼製品和潔凈產品四大系列。集團分東西兩個廠區,下轄德州亞太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德州亞太玻璃鋼設備有限公司、德州亞太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德州亞佳製冷空調工程有限公司四個子公司,設有十三個生產車間,是集科研、設計、開發、生產、銷售及安裝於一體,科、工、貿全面發展的花園式、現代化大型企業。
品牌
亞太集團自創建之日起,就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以「創世界滿意品牌」為奮斗目標,不斷開拓創新,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國內同行業屈指可數的大型企業集團之一。先後被中國製冷學會、中國製冷工業協會、中國電子學會潔凈技術分會、中國玻璃鋼協會吸納為會員單位。德州亞太集團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亞泰牌」被評為省著名商標,製冷機及末端產品首批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製冷設備生產許可證,並獲得「全國製冷設備質量信得過產品」稱號,並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集團連續獲得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3A級信譽企業稱號,具有國家二級安裝資質,全面嚴格運行ISO9001-2000版質量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並先後通過了此體系認證。
質量管理
多元經營,貢獻社會。亞太集團於2003年斥巨資與港方合資建成具有萬人規模的山東華宇職業技術學院,這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國家教育部備案、經山東省政府批準的正式普通高校。學院建立以來,追求「五個一流」,即「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設備設施,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學院管理,一流的教育質量」,把「建百年華宇,創職教基地」作為奮斗目標。2005年13個高職專業、20個中職專業同時招生,下半年在校生將達到8000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公寓、餐廳環境優美,擁有先進的國際文化中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集團利用學院的教學科研優勢,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進一步推動國內空調製冷和潔凈行業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亞太集團從創立至今,用於捐贈、扶貧、賑災的款項不計其數,修建亞太路;改造天衢工業園排污設施;堅持優先安排下崗工人的用工政策;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
亞太集團一貫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方針,具有深厚的 企業文化,已經形成了一股強大的 凝聚力,激發了全體員工為企業獻身、為亞太爭光的積極性,人人爭先創優,個個 愛崗敬業,這種蘊藏在員工身上的巨大潛力,正是推動亞太集團不斷發展壯大的力量所在。亞太人不懈的努力必將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滿意的產品和服務!
Ⅶ 為中國爭光的名人有
橋梁專家茅以升 中國氣象學之父竺可楨 中國原子彈之父錢學森 文學家冰心
Ⅷ 為國爭光的人
1879年,廣東佛山縣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帝國主義忙於戰爭,輸入中國的商品,包括火柴數量都大為減少;加上五四運動爆發,中國人民奮起抵制日本貨,提倡國貨,全國各地又興起了辦火柴廠的熱潮,在短短幾年中,全國的火柴廠就增加到100多家。
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
工廠技術人員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研究,採用高強度的膠粘劑,解決了火柴頭受潮脫落的難題;並購置磨磷機,提高了赤磷面的質量。改進後的鴻生火柴,頭大,發火快,火苗白,磷面經久耐用。此後,他們又對生產技術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進,火柴質量一再提高,鴻生成為眾口一詞的名牌產品,不但在國內成了搶手貨,一度還打入了南洋市場。工廠的利潤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劉鴻生首先邀集國產火柴製造同業成立聯合辦事處,繼而以此名義與美商火柴公司達成協定,成立了華中地區火柴產銷管理委員會,並制定了相應的火柴生產、銷售限制辦法。最後,劉鴻生又以中華火柴同業聯合會首席代表名義,與日商在華火柴同業會進行談判。日商迫於華商聯合會與華中管理委員會的一致行動,不得不加入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
留學海外的侯德榜,帶來了在美國設計好的圖紙,與工程技術人員一道,測試各種機器,經過調整改進,終於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秘密,解決了大規模製鹼的一系列技術難題。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質量已經超過了英國卜內門公司的洋鹼。這年秋天,在美國建國150周年國際博覽會上,紅三角牌純鹼榮獲金質獎,不但使中國人揚眉吐氣,而且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1906年周學熙籌建「啟新洋灰公司」。由於產品質量好,所以銷路很暢。啟新水泥很快被全國重大的建築工程所採用,津浦鐵路上的淮河鐵路橋、黃河大橋,京漢鐵路上的洛河鐵橋,北寧鐵路上的渭水鐵橋,以及青島、煙台、廈門、威海等地的海壩、碼頭,用的都是啟新生產的馬牌水泥;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的有名建築,也都是用馬牌水泥建造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建築大部分仍然完好無損,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並肩挺立。
外國商人、特別是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中國水泥市場,與啟新公司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日本商人仗著日本水泥產量高、質量好,又離中國最近,大量運到中國傾銷。為了擠垮啟新公司,他們孤注一擲,拚命壓低價格。他們的水泥在日本的銷售價是每袋2.97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袋2.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袋3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袋就要虧損白銀2.47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血影、沒有吶喊沖殺的戰爭。啟新公司也及時採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每桶的售價2.25兩白銀降到1.55兩白銀,袋裝水泥從每包1兩白銀降到0.7兩白銀。由於周學熙十分重視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改良,啟新公司的水泥生產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並且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所以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啟新公司壟斷中國的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銷量達到全國水泥總銷量的92%以上。
啟新公司的成功,為多災多難的中國民族工業爭了光,也為中國人在國際上贏得了寶貴的榮譽。
以下關於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廠在鞭炮聲中開工了。經過3年多的苦戰、幾百次的試驗,陳調甫終於如願以償,研製出了物美價廉的油漆新配方。陳調甫把新產品定名為「永明漆」,它成為中國油漆工業的第一個名牌產品,當年就獲得了實業部頒發的獎狀,不但風行國內,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國的150多家廠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國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業。
陳調甫一天都沒有放鬆過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製出一種醇酸樹脂漆,是我國合成樹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種。這種漆才在恢復後的永明漆廠投產成功,陳調甫將它取名為「三寶漆」。這是中國油漆工業中又一個超越西方的名牌產品。
此外還有中國船王盧作孚等就不說了。我最後要講的是,中國以前是窮,但不白。而且我們當時有比得上日本美國的工業產品。這些比較要橫比,不要縱比。現在我們廣東人還叫香皂叫「番鹼」,不管洋鹼國鹼一律叫番鹼,只是習慣問題。
馬尾造船廠建於1866年12月23日,是我國晚清洋務運動產生的第一家機器造船廠,時任總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楨,力排阻力,改革舊制,大膽引進歐洲先進的造船技術、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聘請法國人日意格為船政正監督,任用洋人傳授造船、造機技藝。1869年,造出了我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 1871年,誕生了我國第一台蒸汽機;1882年,製造了我國最大噸位鐵肋木殼兵船;1889年製造出我國第一艘鋼殼網甲軍艦。從建廠至1907年,馬尾船政經歷了從跟洋人學造木殼蒸汽兵輪到1875年辭退外籍技師,自行設計建造艦船,實現了自主建造木殼—鐵木合構—鋼制艦船的質的轉變,共製造出大小船 40餘艘,成為當時我國規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廠,也是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後,馬尾船政改為福州船政局,又創設了飛機製造工程處。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詒經等中國年輕科技人員,經一年多努力,於1919年8月,製造成功了中國第一架「甲型一號」雙翼水上飛機(1910年法國的費勃成功地解決了水上飛機的起降問題,製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飛機。),此後又造出了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 17架飛機,並培養了我國自己的飛行員。這使福州船政不僅是艦船的發祥地,還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
漢陽兵工廠
(本文只引輕兵器有關資料,漢陽兵工廠尚生產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彈,均略去.)
1890年9月6日,張之洞在大別山下找到廠址,長600丈,廣100丈,南枕山,北濱漢,西臨大江,與省城對岸。惟需築地基9尺,並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當地設鐵廠,槍廠和炮廠....1895年8月開始小量生產,冬季重建完成,開始生產,仿造德國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槍(應是 CommissionRifle,與毛瑟無關),因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為88式,其全稱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槍。使用圓彈頭。同時生產子彈,每月能生產十三萬粒。
德國定製八八式委員會步槍及漢陽造
1896年開工生產。第一年生產1300枝步槍
1901年,生產步槍2,500枝,馬槍316枝。抬槍53桿。徐建寅試制棉質無煙火葯成功.
1904年9月26日,張之洞奏請將湖北槍炮廠改名湖北兵工廠。當時可以日產步槍50枝。子彈12000顆。
1904年,湖北槍炮廠又對88式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88式步槍與德M1888式不同點有:德M1888式槍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稱老套筒,
漢陽造88式步槍
1907年陸軍部通令各省采購湖北兵工廠槍械。除特殊需要外,不應向外洋采購,一律向漢陽廠購買,並依期付款。該年生產步槍9,000枝
1916年9月8日,陸軍部軍械司在南苑試放漢陽兵工廠廠長劉慶恩(發明國造半自動步槍第一人)所製造的新槍,名為自裝槍。
毛說「解放後」中國才能製造萬噸輪,事實是這樣的嗎?
上海江南造船廠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製造四艘同一類型的萬噸貨輪,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分別命名為「官府號」 (MANDARIN)、「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CATHEY)。船長135米,寬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噸。其中第一艘「官府號」於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經美國運輸部驗收,工程堅固、配置精良,美國政府對其建造質量十分滿意。
中國第一台重型柴油機:1924年,5種規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機,上海新樣機器廠。
中國第一輛汽車:1929年,65馬力,載重為1.8噸,沈陽遼寧迫擊炮廠。
中國第一台萬能銑床:1918年,上海王岳記機器廠。
中國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飛機:1919年,甲型一號水上飛機,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至1930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已生產出教練機、偵察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7種飛機。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1920年,排水量14,750噸,時速10.5里,遠洋運輸輪,美國訂單,此後又生產了另外3艘。
中國第一架飛機:1912年,廣州燕塘廣東飛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後墜機,試飛未成功)。
中國第一台柴油機:1913年,燒球式40馬力柴油機,廣州協同和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車床製造廠:1915年,上海榮昌泰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飛機專業製造廠:1918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
中國第一台為萬噸輪配套的蒸汽機:1918年,3430和3668馬力蒸汽機,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軋花機: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
中國第一台對開平板印刷機: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繅絲機: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條軋油聯合設備:1905年,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艘大型軍艦: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中國第一台抽水機:1907年,15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卷揚機:1907年,60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汽錘: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銑齒機:1870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大馬力軍艦:1872年,海安號,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輛簡易蒸汽機車:1881年,用蒸汽鍋爐改制,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輛標准蒸汽機車:1882年,中國火箭號,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台蒸汽機:1862年,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艘輪船:1865年,黃鵠號,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台車床:1867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近代軍艦:1868年,恬吉號,排水量600噸,江南製造局。
記得上學的時候地理老師可是說舊中國「沒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國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
近代開采延長石油,始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月,陝西巡撫曹鴻勛奏准朝廷,撥銀8100兩為資<屯墾經費),開辦延長油廠,並令知縣洪寅為總辦。經武漢化驗油質,成分特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開鑽,在延長縣城西門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產量1.5噸。這是中國陸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稱老一井。此井鑽采成功,標志著中國工業開採石油的開始,從此揭開了中國石油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油的歷史。
獨山子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曾與甘肅玉門、陝西延長同稱為中國最早的三大油礦.
1935年,有「中國甘蔗製糖之父」之稱的原順德糖廠投產,成為中國第一家機械化甘蔗製糖廠,這個中國最老、也是最大的甘蔗製糖廠後來發展成現在的順糖集團
薛廣森,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於順德龍江。17歲去香港在船廠做工,學成一手出色的機械技術。薛氏借為停泊珠江的英國油輪「青龍號」 檢修機械的機會,設法將船上的柴油機全面拆卸,繪出圖紙,測得數據,經過反復試驗改進,在1915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國產柴油機,不久就成批投產,引起國外工業界人士的驚異。
十九世紀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台美國「老狗」牌(NEWHOME)縫紉機輸入中國;1910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從上海、廣州等口岸大量輸入,很快壟斷了這些地區的縫紉機市場。
1928年,上海龍華人計國禎力求改變這種局面,他曾預言:「將來有一天,每家女兒出嫁,都要有一台縫紉機做陪嫁!」於是他開設了勝美縫紉機廠(取名「勝美」是要勝過美國,勝過「勝家」),成功試制了中國第一台國產家用縫紉機,開創了中國家用縫紉機工業的起點。
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袁隆平試驗雜交水稻等等
Ⅸ 自主品牌又爭光了吉利或收購阿斯頓·馬丁!
這幾年來的汽車市場,我們的自主企業高速發展崛起大家都有目共睹,特別是吉利。自其2010年收購沃爾沃以來,有著資源整合的優勢,吉利在產品力方面有著全面性的提升,大力發展之下,吉利相繼持有梅賽德斯的股份以及收購了路特斯品牌,這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似乎吉利的向上計劃還在進行,近日,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吉利對於豪華運動品牌阿斯頓·馬丁產生了興趣。
不過從客觀角度來看,沃爾沃自從被吉利收購之後,吉利和沃爾沃都有著非常不錯的銷量增長和產品綜合力提升,由此可見這種雙贏的行為無論對於行業還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所以,大家對於這件事情到底怎麼看?歡迎留言!
覺得我們內容不錯的請繼續關注我們!
成為我們飯團一員分享你的車生活!
買車用車▏實用干貨▏原創視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北京天鴻集團公司的企業往事
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我國爭取到的世界性的,僅次於奧運會的重大運動會,對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有著重大的示範意義。開發建造大運村,成為事關大運會成敗的關鍵。
大運村項目,是天鴻集團於特別緊迫之際受命接手的。1999年底,原中標承擔開發大運村的開發商發生了問題,工程擱置了。要命啊,離運動會召開的時間僅剩1年多的時間,而近24萬平方米的宏大工程,除1-3號樓進度剛剛到「正負零」,其餘11座大樓還在圖紙上。誰能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在這樣重大項目上,籌集巨額資金,組織施工企業,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為國爭光呢?政府果敢作出抉擇:叫天鴻上! 2000年3月份,天鴻接手了這個項目。幾個月過去了,天鴻人迎來了大運會官員的視察。官員們也許是被工地的熱潮感染?也許是為工程的進度擔憂?他們友善而戲謔地說「也許我們下次都應該帶把鐵鍬來,和你們一起干。」天鴻人是怎麼想的呢?勝利召開大運會,贏得奧運會主辦權,是我們全中國人振興中華民族的世紀抉擇!開發建設大運村是天鴻一項宏偉世紀工程,天鴻人絕不會辜負重託,一定會對國家、對歷史、對後人負責,絕不留下遺憾,更不允許有敗筆。 經過1年零3個月的苦戰,大運村這片「絢麗的風景」,展現在知春路邊,周邊所有的高樓都向這里注目。大運村,創造了讓天鴻集團引以自豪的「天鴻速度」。大運村,銘刻住了天鴻人與時間賽跑,向「更快、更高、更強」邁進的足跡。大運村,是天鴻人用熱汗、熱淚、熱血澆鑄的時代豐碑。 2001年8月,一場世界體育盛會——第21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北京召開了。大運村,驟然變成來自全世界172個國家近7000名大學生運動員的充滿歡樂和友誼的家。 大運會召開前夕,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基里安先生率領大體聯官員和各參賽代表團團長視察大運村,基里安先生由衷地贊嘆到:「真是一個奇跡,太棒了,簡直讓我難以置信,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大運村。」在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視察了大運村,當被問及對大運村有何意見和建議時,羅格主席告訴大運村村長說:「大運村可以得金牌。」 事件就是歷史,瞬間就是永恆。運動會是短暫的,但它給世界留下的美好回憶是長遠的。大運村這朵奇葩將永遠開放在中關村地區。大運村不僅為國家爭了光,也同時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天鴻的誠信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