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六旗集團、
當然會受影響了。據證券報報道,該公司提出破產保護申請後表示,旗下的37個公園也正在尋求破產保護,其中包括紐約人喜愛的位於新澤西的「大冒險(Great Adventure)」和「颶風港(Hurricane Harbor)」主題公園。雖然該集團表示,旗下的公園會正常運營,但分析家質疑,人們是否還會擁擠到一個宣布破產的公園里排隊買票。
㈡ 美國利益集團概況
利益集團也稱壓力集團、院外集團,是指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為獲取某種特殊利益而對政府施加影響的政治性組織。美國是利益集團最為興盛的國家。據統計,1983年美國有17644個全國性利益集團,60%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至少參加一個社團。[1](P277)20世紀70年代以來,超過半數的美國人認為「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只顧自己的少數大利益集團把持的」,在1980年,只有21%的人認為政府還是為「全體人民的利益辦事的」。[2](P447)因此,深入探討利益集團在美國興旺發達的原因,對我們正確認識美國政府和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學術界對美國利益集團的研究總體上比較薄弱,關於利益集團在美國興盛的原因尚無專門的文章發表,因此,本文不揣淺陋,試對這一問題作一粗淺的探討,不當之處,敬請專家同人批評指正。
一、利益集團興盛的社會背景
美國多樣化的經濟結構是利益集團不斷產生的經濟根源。美國地大物博,氣候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有利於各種經濟形式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因此,美國在建國初就形成了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國民經濟各部門。獨立戰爭以後,美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軌道,並在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經濟勢力如工商業者、農場主、工人等日益強大起來,對國家政權的要求也越來越多,為實現自己的要求,他們組成各種經濟利益集團,並不斷擴大規模,由地區性組織發展成為全國性組織。並且,隨著美國經濟和工業化的不斷發展,經濟的多樣性、專業化愈益明顯,國民經濟各部門及各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如在農業生產中,棉花、小麥、玉米、水稻、黃豆等種植業,柑橘、胡桃、葡萄、蔬菜、奶類等生產,畜牧業、養豬業、家禽飼養業等都已專業化,國民經濟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這些專門化的行業各有其特殊利益,促成了單一行業利益集團的大量涌現。
美國也是一個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貧富分化、階級剝削是美國社會的必然現象。在美國,資產階級、農場主階級、工人階級是最基本的階級,資產階級、農場主階級又分為大、中、小不同的階層,工人階級也分技術工人、非技術工人。此外,美國還存在大量的諸如管理人員、教師、律師、醫生等中產階級階層。不同的階級、階層具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形成不同的利益,並引發相互間的矛盾和沖突。為實現自己的特殊利益,在斗爭中壯大自己的力量,各階級、階層的人自然而然地團結起來,結成利益集團。麥迪 遜曾說:「造成黨爭的最普遍而持久的原因,是財產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有產者和無 產者在社會上總會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債權人和債務人也有同樣的區別。土地佔有者 集團、製造業集團、商人集團、金融業集團和許多較小的集團,在文明國家裡必然會形 成,從而使他們劃分為不同的階級,受到不同情感和見解的支配。」[3](P46-47)麥迪 遜在這里正確地道出了利益集團產生的階級根源。
美國是典型的多樣性、多元化的國家,除上述經濟、階級利益差別外,還存在形形色色的民族、種族、宗教及政治派別。美國是移民之邦,從殖民地時期開始,世界各地的人民就向北美移民,因此,美國種族成分相當復雜,民族來源極為分散。在歷史演進中,以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為主體的白人種族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他們對少數民族實行 歧視、壓迫政策。而非洲裔、西班牙語裔、亞裔、猶太裔美國人及印第安人等則為少數 民族,受到歧視和不公平的待遇。移民來到美國後,也帶來了各自的宗教、文化和傳統 ,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圍。美國是信奉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各種宗教都能在美國自 由傳播,造成宗教信仰紛雜、教派林立。在意識形態上,各種社會思潮也在美國廣為流 傳。因此,美國被人們比喻為「比薩餅」、「雜燴鍋」、「色拉拼盤」,這種多元化的 社會結構為利益集團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二、利益集團興盛的政治保障
利益集團的存在和發展是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在英、法、德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存在為數眾多的利益集團。然而,與美國相比,這些國家中利益集團的數量和種類要少得多,其活躍程度、影響力也大大遜色於美國。這種差別主要是由美國獨特的政治體製造成的。美國實行中央和州分權的聯邦制,兩級政府又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這種權力極為分散的政治制度為利益集團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政治環境。利益集團可以向各級政府施加壓力,也可以向同一級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門分別施加影響。一個利益集團在某一級或某一個政府部門受挫折,卻可以在另一級或另一個政府部門取得成功。而在單一制和非分權國家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例如在英國,政治權利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各種勢力只需向中央政府的某個部門施加影響就夠了,因此,英國的利益集團絕大多數都是全國性組織,這就大大減少了利益集團的數量,其活躍程度與美國相比也就黯然失色了。對此,英國政治學家維爾指出:美國「利益集團是靠著政 府體制的分散性這個特點興旺起來的」[4](P110)。
政黨制是美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各級政府官員是由政黨組織提名選舉和任命的。政黨要想贏得選舉上台執政,必須贏得盡可能多的人的選票,盡可能反映國家 和公眾的利益,因此,兩大政黨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具有廣泛性和模糊性,它迴避了與公眾利益對立的少數集團的特殊利益。另外,美國政黨制是在選區劃分基礎上,按照地區代表制原則選舉官員的,這也使一些階層、民族、行業的特殊利益得不到體現。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由利益集團制度來彌補它們在集中利益和代表性方面的不足」[5](P357)。並且,美國各政黨內部意見也並不是完全一致。在一黨之內,黨員之間對於某些問題的態度和意見分歧,也許比同另一黨黨員的分歧還要大,黨員並不是完全按照黨派 的意志投票的,在制訂某些法律、政策和進行決策時,他們更多的是考慮自己選區的利 益和與自己有密切關系的利益集團的利益。這種情況鼓勵利益集團同時向兩大黨的議員 或行政官員進行游說,在兩黨內尋求對其立場和利益的支持,增加了實現其要求的可能 性。
與組建利益集團密切相關的結社權也得到美國憲法和司法部門的有力支持。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關於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和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伸冤的權利。」[6](P84)這一修正案是利益集團得以合法存在和開展活動的法律依據。根據美國最高法院歷來對這一修正案的解釋,政府不得鉗制人們的言論自由,不得對任何出版物進行事先檢查。這樣,利益集團可以自由地公開其主張,可以自由地出版和散發出版物、刊登廣告,以宣傳其主張。美國憲法並沒有關於公眾結社權的明確條款,但是,美國人一直把憲法看做是結社權的根本保障。美國學者霍恩曾經指出:「結社自由是美國憲法所保護的公民權利中的最重要的一項。」[7](P1)自美國建國以來,公眾的結社權一直被看做是 由集會、請願等自由權利引申而來的受憲法保護的權利。這一點,聯邦最高法院是承認 的。這種情況鼓勵了各利益集團在憲法許可的范圍內採取行動,通過各級政府實現自己 的願望和要求。
三、利益集團興盛的思想基礎
美國人民對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促成了各種利益集團的產生和發展。在殖民地時期,北美就不存在傳統的封建特權,沒有等級制度,政治、經濟生活中也存在一些民主的因素,如代議制、地方自製,小有力的經濟、政治勢力組織起來,結成利益集團,對美國的國內外政策施加了更大的影響。同時,美國社會一體化的發展,為利益集團的活動提供了全國性的舞台,因此,這一時期出現的利益集團大多是全國性的,如農場主聯合會、全國製造商協會、美國商會、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人聯合會等。在進步運動的推動下,其他類型的一些利益集團也建立起來。如黑人成立了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環境保護主義者成立了山嶺俱樂部、全國公園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教育工作者成立了全國教育協會、美國教員聯合會等。對此,美國學者奧恩斯坦作了如下總結:「在國內戰爭之後的幾十年中,美國的工業和經濟隨著大批歐洲移民來到美洲一道發展起來。政府擴大了,而包括具有廣泛的群眾運動基礎在內的集團,也開始增加了,農業團體、勞工組織以及更加廣泛得多、面向經濟的集團開始在美國的社會和政治活動中活躍起來。利益集團和院外活動集團在華盛頓的政治中成為一種固定的事物,幾乎什麼問題都管。」[13](P248)
20世紀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美國社會的巨大變革使利益集團的活動范圍更為廣闊,手段更加豐富、老練,利益集團的影響已滲透到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克服「大危機」而實施的羅斯福新政加強了行政部門的力量,樹立了聯邦政府在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地位,利益集團對行政部門的游說活動驟然增多。20世紀中葉以後,隨著國會改革後小組委員會的決策權擴大、政黨政治的「衰落」和基層行政部門權力增大,利益集團的活動范圍空前擴大,從而刺激了利益集團的更大發展。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美國的社會問題更加突出,圍繞著種族歧視、婦女權利、越戰、政治改革、消費者權益等一系列問題,社會上出現了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和斗爭。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老的利益集團如經濟、民權組織擴大了他們的規模,繼續活躍在政治舞台上,大批新的利益集團也相繼涌現,達到了「十足的爆炸程度」,利益集團的組織性和政治影響力也大大加強。另外,在美國這個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裡,現代化的「後遺症」嚴重地困擾著美國民眾。為解決諸如水土流失、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遭破壞等問題,以及吸毒、犯罪、暴力、色情泛濫、道德敗壞等社會丑惡現象,廣大人民組織起大量的公共利益集團。利益集團已經成為美國政治體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美國利益集團的發展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產物,是美國多元化社會現實的反映,是美利堅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在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下實現的。
㈢ 美國有哪些大的集團公司
多的去了 只要世界前500強 基本都是美國的公司
㈣ 美國AAA集團是做什麼的
美國AAA國際集團最初於1991年創建服裝品牌連鎖店始,一直專注於高科技產品開發、品牌連鎖經營、國際文化交流與教育培育以及資產綜合管理與配置方面的投資與發展,並與2003年正式在美國紐約成立美國AAA國際控股集團,以進一步促進全球范圍內的業務開展。
㈤ 國盟集團是美國的嗎
別聽他們忽悠,國盟就是王思雨一幫人搞出來的!以前是做中券,現在又弄了一個這
㈥ 內蒙古美方能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2010年,家景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成功並購內蒙古美方煤焦化公司和內蒙古中潤鎂業公司後投資組建內蒙古美方能源有限公司。公司位於內蒙古烏海市烏達經濟開發區內,總佔地面積138萬平方米,是當地政府確定的「雙百億」重點培育企業,也是烏海市13戶煤炭生產經營主體之一。
法定代表人:劉宜峰
成立時間:2006-10-27
注冊資本:16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50300000001275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1190)
公司地址: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工業園區
㈦ 美國的利益集團是什麼
美國利益集團是指美國的一種通過途徑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響,進行非選舉性的鼓動和宣傳,用以促進或阻止美國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變,以便在公共政策的決策中,體現自己的利益主張的鬆散或嚴密的組織。
美國的利益集團由來已久,美國的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民主化起了重要作用。美國的利益集團,圍繞公共政策博弈,形成美國政治博弈規則,促使美國憲政民主的產生[1]。隨著美國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美國的利益集團從無到有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點並逐漸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美國的政治的百花叢中,利益集團的活動最引人注目。它們無處不在,已深深地滲入美國行政機構、國會和司法系統之中,甚至與政黨、政府共同成為美國政治的三大支柱。利益集團是美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物、是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有效形式,實際影響較大的往往是企業集團或行業性組織,而其領導階層大多來自所謂中上層社會也就是資產階級,它受到政府的支持。此外美國還存在著數以萬計的小利益集團,他們是工人階級等弱勢團體,為了自己微薄,單純的社會政治理想而奔走。美國獨特的政治體制——中央和州分權的聯邦制,兩級政府又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為利益集團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政治環境,利益集團可以向各級政府施加壓力,這樣就給了他們更加廣闊的天空,左右美國的政治。美國憲法為利益集團的成立提供了結社權。美國聯邦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關於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國教和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伸冤的權利。」這一修正案是利益集團得以合法存在和開展活動的法律依據。任何阻撓他們的行為在美國都是違憲。
美國的政治被有組織的、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支配著,政府基本上成了它們的裁判,甚至它自己還作為一個利益集團參與政治,那些客觀上具有共同利益基礎、主觀上意識到這種共同利益的存在、現實中以聯合的方式自覺追求和維護這種共同利益的社會群體就是美國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利益集團
美國利益集團與美國政治的關系
利益集團是美國政治發展的產物,美國政治體制的轉型、兩黨政治的形成以及政治環境的變遷對美國利益集團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利益集團作為民主政治的重要標尺也對美國統一、政治變革、民主化進程及政治局勢產生獨特的影響,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利益集團是美國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利益集團能夠承擔獨特且無法替代的政治功能[4]。
早在1620年2月,「五月花號」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簽定了 「五月花公約」,其內容是:「在上帝面前庄嚴結盟,同心協力為較佳秩序與生存建立一個文明政體……並且要隨時制訂、擬定和設計那種公認最為適合殖民地全體人民利益的公平法律、條例、法令、法規,以及設立治理機構。」這可以算是美國第一個利益集團。從美國早期的建國歷程可以看出,美國「國家」的出現不是像其它地區那樣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起來的,而是由個體——社會——國家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來實現的,其中利益集團充當公民與政府間橋梁,起溝通/中介作用[5],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政治文明的發展。
從北美獨立戰爭到南北戰爭到19世紀80年代向北美大陸西部移民擴張、掠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運動,美國的各式利益集團為滿足自己的利益進行了各種活動——從遊行直至戰爭。從全局來看利益集團是對立的,美國新殖民地集團和英國集團,南方集團和北方集團,白人集團和印第安人集團。之後的黑奴貿易又為美國帶來了一個新的集團——非洲裔黑人。各集團又有各自各個時期的領袖,華盛頓,林肯,馬丁路德金等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代表。由於各集團要謀求的利益是對立的其政治觀點也是對立的,集團利益與政治利益相互重疊,相互制約[6],即集團利益決定政治觀點,政治觀點反映集團利益。所謂利益集團就是一些有共同政治目的、經濟利益、社會背景的團體和個人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共同目的、利益而結成同盟。在這其中利益集團最看中政治利益,因為只有取得了政治權利才能,為其他權利的實現奠定基礎,滿足其利益.之後他們又會用既得利益來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如此循環.
㈧ 美國龍族集團是做什麼的
大家來看了,所謂的千金小姐辦的公司卻到處騙人錢,貴州龍族是榮海蘭的公司,法人是李天嬌,管理人由龍,這個男人在貴州騙好好多錢,連我這個可憐巴巴的小姑娘也被騙了幾萬塊,信用卡兩萬多,自己存了幾年的一萬多也騙走了,我生著病一分錢沒有他卻不還了,大家認清這個所謂的千金小姐卻開了個這樣的公司
㈨ 美國CHK集團是做什麼的,全稱是什麼
美國CHK是一家金融集團公司,旗下主要是天然氣業務,全稱是Chesapeake Energy Corp.集團董事長羅伯特·威斯里·金.11月7日,美國CHK金融集團中國區總裁白雪峰一行來到寧南,對我縣水泥原料,即石灰石的礦產儲量及其分布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
在副縣長陳家豪、經濟局局長張茂清的陪同下,白雪峰一行對我縣石灰石的礦產儲量及其分布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還就水泥的生產工藝、生產線布局、礦山資源、運輸環境等相關問題同寧南縣委政府交換了意見。
在為期一天的實地考察中,他們深入到松新、景星、西瑤等鄉鎮,對水泥原料石灰石的礦產儲量及其分布情況進行了初步查勘,每到一處,考察團一行都要進行仔細查看、分析、拍照和記錄。寧南縣副縣長陳家豪向白雪峰一行介紹:寧南縣委政府對美國CHK金融集團在礦山勘探、礦權取得、土地徵用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將給予優惠的待遇,在一切必備手續的辦理中主動服務,從簡從快,排除一切干擾和阻力促進項目盡早落成,對於項目立項、審批、土地的徵用、礦山資源勘探等將給予全力支持配合。
縣委書記張碩,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懷良參加了7日下午與美國CHK金融集團總裁白雪峰的座談。
㈩ 美國新聞集團的集團簡介
它主要的股東和首席執行官是魯伯特·默多克,他的家庭控制著這個公司的30%的股份。2004年11月12日,在得到大部分的股東同意之後,這家公司的總部由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搬遷到美國的特拉華州,重組成為現在的新聞集團。新聞集團是一家公開上市公司,分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現在仍然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差不多70%的公司銷售來自美國。
新聞集團雖以「新聞」起家,但該集團超過60%的收益來自「娛樂」及相關產業。 新聞集團從澳大利亞起家,經過20多年的全球媒體征戰,已經成為與AOL時代華納、迪斯尼、維亞康姆等處於同一競爭地位的傳媒集團。在世界500強中排第371位,到2002年3月31日止,總資產已達420億美元,年收入150億美元。目前其全球業務遍及美加、歐洲大陸、英國、澳大利亞、拉美和太平洋地區。媒介產品包羅萬象,包括電影和電視節目;無線、衛星和有線電視;報紙、雜志和圖書;廣告製作和發行;數字電視;有條件接收和用戶管理系統(SMS);在線節目的創意和發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