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中南集團雲南文投

中南集團雲南文投

發布時間:2021-08-14 18:06:19

①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的成員單位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的成員單位有很多,例如:

1、北京大唐燃料有限公司(大唐國際(香港回)有限公司)

2、內答蒙古大唐燃料有限公司

3、北京大唐燃料有限公司秦皇島分公司

4、潮州大唐燃料有限公司

5、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

6、北京同舟高電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7、北京同舟鑫源建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8、天津大唐同舟同信科技有限公司

9、福建大唐同舟益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10、寧波大唐同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11、唐山海港大唐同舟建材有限公司

12、江蘇大唐同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14、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15、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張家口分公司

16、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饒平潮電分公司

17、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青銅峽大壩分公司

18、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托克托分公司

19、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錦州分公司

20、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運城分公司

② 劉光溪在瀾湄合作中雲南的新機遇中是如何闡述瀾湄合作中雲南的新機遇的

瀾湄合作帶來雲南機遇
業內專家認為,區位優勢獨特的雲南將是瀾湄合作機制下的一顆璀璨明珠
資料源自昆明日報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這樣說道:瀾滄江流域雲南段北接金沙江,南連沿邊經濟帶,是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前沿,在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雲南有條件通過瀾湄合作機制這一重要平台,擴大沿邊開放,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伴隨著瀾湄合作新機制的建立和推進,雲南因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而成為主體省份,將有力促進雲南加快對外開放和貿易投資促進步伐,實現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沿邊自貿區的戰略目標,加快推動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和人民幣周邊區域國際化,提供獨具特色的雲南貿易發展方案。」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尹宗華同樣看好雲南在瀾湄合作進程的作為和前景。
擲地有聲的背後,是雲南與瀾湄五國4060公里的邊境線,是16個國家一類口岸、7個國家二類口岸和90多條通道,更是泰國內政部副部長蘇提言語中的「地理相連、血緣相通、文化相似的大市場」。
同飲一江水 命運緊相連
起源於青海唐古拉山的瀾滄江,途經西藏和雲南的迪慶、怒江、大理、保山、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7個州市,穿越高山峽谷,從西雙版納出境後稱為湄公河,先後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後流入南海。一江連六國,瀾滄江—湄公河既是聯系瀾湄六國的天然紐帶,也是沿岸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搖籃,孕育了瀾湄國家各具特色而又相親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國間歷史悠久、深厚廣泛的經濟與人文聯系。
1992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成員涉及流域內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個國家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宣告成立,雲南作為中國代表的重要省份積極參與各領域項目的規劃和實施。不過,在一定程度上,GMS合作機制並非由區域內各國政府、工商界推動,而是傾向於一種外來力量主導的、多方參與的、具有外生性特點的合作機制,許多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協調解決。
今年3月23日,六國領導人聚首海南三亞,從領導人層面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制,共同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會議發表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兩份重要文件,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雲南與越南、寮國、緬甸陸地接壤,與泰國、柬埔寨毗鄰,與瀾湄五國傳統友誼世代相傳,經貿和人員往來頻繁,可以說雲南省與湄公河五國合作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國務院參事葛志榮看來,在瀾湄合作機制中,雲南可以做出更多積極的貢獻,也會在對外開放上獲得進一步提升。
共話區域合作 雲南持續發聲
正因為如此,雲南在瀾湄合作中主動作為,邁出堅實的步伐,也向外界傳遞出鏗鏘有力的聲音和決心。
10月18日至19日,「第七屆西南論壇暨瀾湄合作智庫論壇」在普洱舉行,參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中,不少人將關注點放在了「瀾湄合作」上,其中不乏對雲南主動融入這一新平台、謀求大發展的真知灼見。
「應將雲南作為我國參與瀾湄合作的主體省份並賦予相應的許可權。」在雲南大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劉稚看來,雲南與區域內國家一江相連,具有無可比擬的地緣優勢;此外雲南長期作為中國參與GMS的主體,已經積累了相對較多的經驗、具備了深厚的合作基礎。
11月15日,借「2016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商品博覽會」舉辦之際,中國國際商會雲南商會和雲南省城投集團共同主辦了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商品博覽會主題論壇,並把論壇主題定為「瀾湄合作與雲南作為」。
論壇上,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表示,瀾湄合作將從兩個層面深化、推動雲南沿邊開發發展:在戰略層面,瀾湄合作將有助於雲南更好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推進海上大通道建設,特別是雲南作為「一帶一路」連接交匯支點,推進孟中印緬中老泰、中越等國際運輸通道建設,進而將推動雲南沿邊開放邁上新台階;在區域層面,雲南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在產業和產品上有很強的互補性,瀾湄合作將有助於雲南同湄公河流域國家通過雙邊、多邊合作,開發共同市場,同時為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五大重點領域 雲南機遇良多
持續發聲的背後,是瀾湄合作帶來的「雲南機遇」。
在中國貿促會雲南分會會長劉光溪看來,瀾湄合作著眼於區域內各國的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這五個優先方向契合發展實際,更為雲南帶來發展良機。
「瀾湄合作著力推動互聯互通建設,雲南在這一項領域具有無可替代的地緣優勢。以此為切入點,雲南以多邊、雙邊合作項目為基本載體,可以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加快公路、鐵路、航空、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突破地形限制,彌補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 劉光溪說。
在產能合作方面,劉光溪認為,瀾湄合作將拓展工程、建材、支撐產業、機械設備、電力、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產能合作,構建次區域綜合產業鏈,共同應對成員面臨的經濟挑戰。雲南可通過跨境產業園區建設,與瀾湄五國實現產能互補,帶動工業化進程和產業升級。同時,雲南在基礎建設方面的過剩產能,將有望向有需求的五國對口部門輸出,既能緩解自身產能過剩的危機,也可加快瀾湄五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沿邊經貿往來規模更大、質量更高,更多雲南企業將赴五國投資發展,五國也會有更多企業來到雲南投資興業,從而推動雲南外貿長足發展, 在劉光溪看來,瀾湄合作因水而生,致力於讓沿岸民眾更好地靠水吃水,雲南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在水上交通、水上灌溉、水力發電、漁業發展等方面同五國加強合作,建立瀾湄水資源管理機制,輸出技術,協商開發水資源,共同保護沿河生態系統。
此外,在農業合作方面,瀾湄各國都是農業國,農業對各國經濟發展、農民就業、農村脫貧意義重大,而雲南在這一領域具有先天性自然優勢。雲南在農業生產技術、尤其在稻穀、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研發,以及高產高效節約栽培技術、農村能源技術和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較為先進,可通過「農業先行」推動區域內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
瀾滄江—湄公河作為一條天然紐帶將中國與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國緊密相連,區位優勢獨特的雲南,無疑將是瀾湄合作機制下的一顆璀璨明珠。

③ 在瀾湄合作雲南帶來雲南新機遇中劉光溪等專家是如何談雲南機遇的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這樣說道:瀾滄江流域雲南段北接金沙江,南連沿邊經濟帶,是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前沿,在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雲南有條件通過瀾湄合作機制這一重要平台,擴大沿邊開放,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伴隨著瀾湄合作新機制的建立和推進,雲南因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而成為主體省份,將有力促進雲南加快對外開放和貿易投資促進步伐,實現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沿邊自貿區的戰略目標,加快推動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和人民幣周邊區域國際化,提供獨具特色的雲南貿易發展方案。」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尹宗華同樣看好雲南在瀾湄合作進程的作為和前景。
擲地有聲的背後,是雲南與瀾湄五國4060公里的邊境線,是16個國家一類口岸、7個國家二類口岸和90多條通道,更是泰國內政部副部長蘇提言語中的「地理相連、血緣相通、文化相似的大市場」。
同飲一江水 命運緊相連
起源於青海唐古拉山的瀾滄江,途經西藏和雲南的迪慶、怒江、大理、保山、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7個州市,穿越高山峽谷,從西雙版納出境後稱為湄公河,先後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後流入南海。一江連六國,瀾滄江—湄公河既是聯系瀾湄六國的天然紐帶,也是沿岸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搖籃,孕育了瀾湄國家各具特色而又相親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國間歷史悠久、深厚廣泛的經濟與人文聯系。
1992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成員涉及流域內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個國家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宣告成立,雲南作為中國代表的重要省份積極參與各領域項目的規劃和實施。不過,在一定程度上,GMS合作機制並非由區域內各國政府、工商界推動,而是傾向於一種外來力量主導的、多方參與的、具有外生性特點的合作機制,許多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協調解決。
今年3月23日,六國領導人聚首海南三亞,從領導人層面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制,共同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會議發表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兩份重要文件,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雲南與越南、寮國、緬甸陸地接壤,與泰國、柬埔寨毗鄰,與瀾湄五國傳統友誼世代相傳,經貿和人員往來頻繁,可以說雲南省與湄公河五國合作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國務院參事葛志榮看來,在瀾湄合作機制中,雲南可以做出更多積極的貢獻,也會在對外開放上獲得進一步提升。
共話區域合作 雲南持續發聲
正因為如此,雲南在瀾湄合作中主動作為,邁出堅實的步伐,也向外界傳遞出鏗鏘有力的聲音和決心。
10月18日至19日,「第七屆西南論壇暨瀾湄合作智庫論壇」在普洱舉行,參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中,不少人將關注點放在了「瀾湄合作」上,其中不乏對雲南主動融入這一新平台、謀求大發展的真知灼見。
「應將雲南作為我國參與瀾湄合作的主體省份並賦予相應的許可權。」在雲南大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劉稚看來,雲南與區域內國家一江相連,具有無可比擬的地緣優勢;此外雲南長期作為中國參與GMS的主體,已經積累了相對較多的經驗、具備了深厚的合作基礎。
11月15日,借「2016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商品博覽會」舉辦之際,中國國際商會雲南商會和雲南省城投集團共同主辦了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商品博覽會主題論壇,並把論壇主題定為「瀾湄合作與雲南作為」。
論壇上,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表示,瀾湄合作將從兩個層面深化、推動雲南沿邊開發發展:在戰略層面,瀾湄合作將有助於雲南更好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推進海上大通道建設,特別是雲南作為「一帶一路」連接交匯支點,推進孟中印緬中老泰、中越等國際運輸通道建設,進而將推動雲南沿邊開放邁上新台階;在區域層面,雲南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在產業和產品上有很強的互補性,瀾湄合作將有助於雲南同湄公河流域國家通過雙邊、多邊合作,開發共同市場,同時為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五大重點領域 雲南機遇良多
持續發聲的背後,是瀾湄合作帶來的「雲南機遇」。
在中國貿促會雲南分會會長劉光溪看來,瀾湄合作著眼於區域內各國的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這五個優先方向契合發展實際,更為雲南帶來發展良機。
「瀾湄合作著力推動互聯互通建設,雲南在這一項領域具有無可替代的地緣優勢。以此為切入點,雲南以多邊、雙邊合作項目為基本載體,可以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加快公路、鐵路、航空、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突破地形限制,彌補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 劉光溪說。
在產能合作方面,劉光溪認為,瀾湄合作將拓展工程、建材、支撐產業、機械設備、電力、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產能合作,構建次區域綜合產業鏈,共同應對成員面臨的經濟挑戰。雲南可通過跨境產業園區建設,與瀾湄五國實現產能互補,帶動工業化進程和產業升級。同時,雲南在基礎建設方面的過剩產能,將有望向有需求的五國對口部門輸出,既能緩解自身產能過剩的危機,也可加快瀾湄五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沿邊經貿往來規模更大、質量更高,更多雲南企業將赴五國投資發展,五國也會有更多企業來到雲南投資興業,從而推動雲南外貿長足發展, 在劉光溪看來,瀾湄合作因水而生,致力於讓沿岸民眾更好地靠水吃水,雲南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在水上交通、水上灌溉、水力發電、漁業發展等方面同五國加強合作,建立瀾湄水資源管理機制,輸出技術,協商開發水資源,共同保護沿河生態系統。
此外,在農業合作方面,瀾湄各國都是農業國,農業對各國經濟發展、農民就業、農村脫貧意義重大,而雲南在這一領域具有先天性自然優勢。雲南在農業生產技術、尤其在稻穀、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研發,以及高產高效節約栽培技術、農村能源技術和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較為先進,可通過「農業先行」推動區域內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
瀾滄江—湄公河作為一條天然紐帶將中國與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國緊密相連,區位優勢獨特的雲南,無疑將是瀾湄合作機制下的一顆璀璨明珠。
信息來自昆明日報

④ 我感覺雲南暴恐案是西方一手策劃的,美國選在這個時候動手與烏克蘭局勢有關,這是對中國的警告,勿和俄羅

米國操縱天朝包括新疆、西藏內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相比經濟上的壓制還算少的了,這次301事件必然與克蘭局勢有很大關系,中國多多少少也跟隨俄羅斯的路線,一個力求發展另一個想方設法經濟復甦,歸根結底是陸上鄰國,戰略上的合作對雙方都是有一定好處的,但為伍的可能性不大,毛子畢竟不是什麼好東西,坑了天朝不少次了,並且相比毛子,天朝對米國的威脅又要大的多,蘇聯與米國又是不共戴天,雖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都是建立在暫時的利益基礎上,總之天朝不會輕易投靠哪一個國家,還是一心求發展吧,在未觸碰底線的情況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國民基礎素質上去了,取代美國稱霸全球的那一天也就到來了。

⑤ 交往三個月,花掉百萬年薪在哪一期

旅遊管理學學科是工商管理學科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旅遊管理學是一門研究旅遊業經營管理的新興學科。隨著國際經濟的一體化、中國加入WTO,中國旅遊經濟和旅遊產業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產業體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遊管理專業是旅遊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與各類企業從事旅遊事業管理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雖然這門學科的產生,在我國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和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我國旅遊業迅速發展,不但成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經濟知識的經營管理人才。旅遊管理學科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已成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
本學科點的研究范圍側重於研究旅遊企業管理、旅遊與旅遊場營銷、會展服務與管理等業務領域。 培養目標編輯本段旅遊管理專業面向現代旅遊業,根據旅遊業形勢的發展培養擁護黨的路線,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導游、旅行社、旅遊景點景區、旅遊購物商店等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研究方向編輯本段1.旅遊企業管理
旅遊企業管理方向從旅遊服務企業的特點出發研究旅遊企業管理理論、方法及其應用,主要內容包括:旅遊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旅遊需求的特點與旅遊服務的組合問題;旅遊企業經營管理特點;飯店旅行社企業集團化經營問題;旅遊企業的跨文化管理;旅遊服務文化與倫理;中外旅遊企業管理比較;旅業管理的組織體制與產業政策,我國旅業管理現狀及體制改革;全球化與旅遊企業經營管理等問題。
2.旅遊與旅遊場營銷
旅遊場與旅遊場營銷方向包括對旅遊企業營銷和旅遊目的地營銷兩個領域進行的專門研究。旅遊企業營銷主要是研究旅遊場規律和旅遊產品特色;旅遊企業營銷的理論、方法、戰略與策略。旅遊目的地營銷從現代旅遊空間系統角度剖析目的地場運動規律,結合對目的地管理的總體,研究和制定有針對性的區域旅遊營銷戰略、營銷計劃以及營銷控制方案。
3.會展服務與管理
會展服務與管理方向包括會展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會議、展覽的組織流程,會展實務、會展營銷與客戶服務、場館管理,展位設計、工程搭建、展品運輸、商務服務、展館清潔、垃圾處理、餐飲服務,展會營銷理念、展會的組織、成本控制、展會服務、定期發布研究數據和報告,會展營銷管理、會展服務承包商管理、會展項目管理、會展後勤管理、會展場館管理、會展風險管理、會展管理、會展預算管理、會展人力資源管理。 就業崗位編輯本段專業技術崗位:導游、景區景點講解員、旅遊產品營銷與研發人員、景區規劃與人員 旅遊文化研究
經營業務崗位:計調、旅遊線路策劃員、外聯人員
經營管理崗位:旅遊財務人員、旅行社經理 飯店酒店管理人員 主幹課程編輯本段《旅遊管理學》、《導游業務》、《導游基礎知識》、《旅遊政策與法規》、《旅行社業務》、《旅行社管理》、《餐飲管理》、《前廳與客管理》、《模擬與現場導游》、《中國旅遊地理》、《旅遊心理學》、《旅遊經濟學》、《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遊場營銷》、《旅遊英語》、《旅遊會計》、《酒店管理學》《旅遊學概論》、《旅遊文化學》、《旅遊資源管理》、《景點規劃與管理》、《旅遊安全學》、《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生態旅遊》、《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旅遊財務管理》《旅遊項目管理》《旅遊信息系統》等。 開設學校編輯本段山西大學 榆林學院
江西農業大學、延邊大學、第二外國語學院、 雲南財經大學 、 大學 、中國大學、 西北大學、 南開大學、 長安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吉林大學 長春大學 山東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雲南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國旅遊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 中山大學 海南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四川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西南民族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內蒙古師范大學、大連大學、大連民族學院黑龍江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海洋學院 、燕山大學、 桂林工學院、青島酒店管理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專業代碼及專業名稱專業代碼:110206
專業名稱:旅遊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專業特色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該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旅遊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②掌握有關旅遊業和旅遊企業管理問題研究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③熟悉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④能夠熟練地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手段和英語語言工具;
⑤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制和學分要求
標准學制四年,修讀年限3-6年。修滿167.5學分
學位授予
管理學學士
實踐教學環節
包括旅遊景區綜合考察、專業課程見習、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總計20周時間。旅遊景區綜合考察安排在第八學期(4月份);社會調查安排在每年假期;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7—10月份)。專業課程見習由專業課任課教師自行安排。
文化素質培養
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對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進行整合和優化,通過大學公共選修課和專業任選課的合理設置,以及第二課堂的完善建設,使學生在自主選擇的學習中,增強文化素質修養。具體措施為:
開設多學科專題講座;
聘請專家、名家介紹國際及國內學術前沿動態;
組建各類學生社團,開展多樣化校園文化活動;
舉辦讀書沙龍,交流心得體會;
與國外學生建立與交流;
利用校園網、文藝刊物、班級牆報等各類載體,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學術爭鳴、思想交流的園地。
創新能力的培養
1、加強教師指導工作。指導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專業教學中,啟發學生現代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要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提高學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著重介紹旅遊研究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及學術爭論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2、加強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術信息和圖書資料,注意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科研究方法。指導學生重視論文的撰寫,以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並選擇一部分高質量的學生論文在正式刊物上發表。
3、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專業技能模擬訓練、課程見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學生進行旅遊規劃、旅遊線路設計、旅遊宣傳策劃等設計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在教學計劃中設「專家講座」。聘請區內、國內有影響的專家教授來該校,就旅遊研究的重要理論問題和學術發展動態等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接受旅遊研究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組織部分學生參加學術研討會。
畢業條件及其必要的說明
學生修滿167.5學分,CCT通過省級一級考試,CET四級達校標,體育達到國家規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成績合格者,方可畢業。目前,全世界已有17個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在上海投資或管理高星級酒店,酒店行業在不斷擴充,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每年都需要數以千計的國際化酒店管理人才。三年內酒店也將達800家,高級酒店管理人才搶手。 酒店管理專業編輯本段是全球十大熱門行業之一,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緊缺的,近年來,在國際人才場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隨著2008會,2010上海世博會和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型活動將在中國,中國對旅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所以你大可不必為就業犯愁。預計到2010年,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將成為職場上炙手可熱的高薪階層。國內酒店從業人員,以高薪階層為多。酒店管理人員在中國十大百萬年薪職業中排名第六。酒店、旅遊業將成為上海服務產業的支柱。目前,全世界已有17個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在上海投資或管理高星級酒店,酒店行業在不斷擴充,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每年都需要數以千計的國際化酒店管理人才。三年內酒店也將達800家,高級酒店管理人才搶手。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編輯本段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中等職業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經濟管理基礎理論,酒店、餐飲與旅遊基礎知識,具備酒店基本管理與服務能力。學生畢業後主要去各飯店、酒店、賓館從事酒店基層管理及餐飲、客服務工作。
本專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主要學習經濟管理基礎知識、酒店基本理論。本專業突出技能培訓,學生在學習期間,將接受酒店、賓館的餐飲、客頂崗實習實訓等多方面的技能訓練。 二、主要課程編輯本段酒店管理概論、現代酒店管理、酒店心理學、旅遊學概論、前廳客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菜點與酒水、酒店英語、現代酒店營銷、酒店財務管理、會議服務與管理、康樂服務與管理。 三、畢業應掌握的技能與就業方向編輯本段1、具有誠信、堅毅的品格和敬業、負責的職業道德與團隊協作精神;
2、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自學能力、進取創新意識;
3、掌握現代服務理念,了解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
4、熟悉酒店前廳、客、餐飲、康樂等部門的業務知識;
5、熟悉我國酒店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具有酒店的前廳、客、餐飲、康樂、會展等管理與基本服務能力;
7、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文字表達、人際溝通能力以及一定的職業外語表達能力。
學生畢業後可從事以下工作:各類酒店、飯店、賓館的門迎、前廳接待人員和客服務人員;各類旅遊,旅遊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各類酒店、飯店、賓館樓層管理、大堂管理、、會展等工作;各類酒店、飯店、賓館的門從事業務洽談、對外聯絡服務工作;各類酒店、飯店、賓館的門從事場調查、情報、信息服務等工作。

⑥ 想投資南臘新區,想問下未來這里會建設成什麼樣呢

我來大體說一下,南臘新區位於雲南勐臘試驗區內,由雲南海誠集團承建,這家集團實力不俗,西雙版納景洪市的告庄西雙景,以及目前正在建設的玉溪撫仙湖廣龍小鎮和磨丁經濟特區都是海誠集團承建的。南臘新區遠景規劃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總投資2000億以上。將全力構建以國際文化商務新城區、南臘河國際旅遊度假區、東南亞國際陸港產業區、熱帶雨林以及生態農業保護區為主的四大核心功能區。同時還要建設成為聯通我國與中南半島各國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即水、陸、空、鐵立體交通網路。到時候,憑借優秀的旅遊資源,和強大的交通條件,南臘新區必將強勢崛起,怪不得雲南西雙版納未來十年發展的重要發動機呢。有了這樣的背書,投資南臘新區只能盡早,不能趕晚了。

⑦ 雲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全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按照嚴格保護資源、促進持續發展、維護合法權益、調控資源供應、有效服務社會的工作思路,堅持以整頓促規范,以保障促發展。

●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提供有效保障。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中心工作,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建設項目,按照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的原則,積極做好提供建設用地的保障。要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積極推進法制、體制和機制創新,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產出最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加強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強化宏觀調控。進一步完善國土資源的規劃體系,充分發揮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維護和尊重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不斷完善規劃實施的配套措施,加強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加強對建設用地供應和優勢礦產開發總量的調控;把握好調控的方式和重點,堅決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圈佔土地,保障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其他合理的建設項目用地。

●大力推進節約和集約用地,增強可持續保障能力。研究制定城市集約用地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土地集約利用考核體系,全面開展土地集約評價工作,嚴格按照建設用地定額指標和國家的供地目錄供地;嚴把用地審批關,嚴格審核用地規模,努力提高投資強度和容積率;積極開展存量建設用地調查,採取有力措施盤活存量、閑置和空閑土地資產,以內涵挖潛盤活存量為主,新增用地為輔,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加強閑置土地清理利用,積極開展建設用地置換,嚴禁閑置土地;大力開展城中村改造,加快舊城改造步伐,開展村鎮建設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努力減少增量土地供應。

●為做大做強礦業支柱產業提供資源保障。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礦產資源。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資金、技術投入到風險勘查和礦產開發中,建立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體系,保持重要礦產儲量增長與消耗的基本平衡;積極開拓新的資源及找礦領域,大力加強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和礦產資源遠景評價,部署老礦山接替資源勘查,新增一批緊缺礦產資源遠景儲量;充分發揮全省的區位優勢,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礦產資源的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為做大做強全省的礦業支柱產業提供可持續保障。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雲南省轄16個市、州,130個縣、市、區,全省土地總面積3 831.94萬公頃,居全國第八位,屬全國土地面積較廣闊的省份。其中農用地3 176.09萬公頃,建設用地77.54萬公頃,未利用地578.31萬公頃。截至2005年底全省耕地609.4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5.90%;園地82.79萬公頃,佔2.16%;林地2 212.87萬公頃,佔57.75%;牧草地78.30萬公頃,佔2.04%;其他農用地192.69萬公頃,佔5.03%;居民點及工礦用地60.20萬公頃,佔1.57%;交通用地9.46萬公頃,佔0.25%;水利設施用地7.88萬公頃,佔0.21%;未利用土地533.70萬公頃,佔13.93%;其他用地44.61萬公頃,佔1.16%。

截至2005年底,年初耕地面積611.95萬公頃,年內增加耕地面積1.71萬公頃、減少耕地面積4.22萬公頃,年末耕地面積609.44萬公頃。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5年雲南省耕地總資源為609.44萬公頃,其中常用耕地為456.41萬公頃,臨時性耕地為153.03萬公頃。2005年各類土地增減總的變化趨勢為:耕地、未利用地、其他農用地、牧草地及其他土地減少,林地、園地、建設用地及水利設施用地增加。耕地凈減少2.51萬公頃,園地凈增加1.58萬公頃,林地凈增2.28萬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凈增加0.71萬公頃,交通用地凈增加0.25萬公頃,水利設施用地凈增加0.16萬公頃,未利用地凈減少2.03萬公頃,牧草地凈減少0.10萬公頃,其他農用地減少0.29萬公頃。

林地、園地增加和未利用地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還湖還草、開發荒山、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和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的結果。水利設施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興修水利、大力發展水電事業的結果。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建設佔用,其他土地增加主要是災毀地,即原耕地變為灘塗。

2.建設用地

2005年全省共審批建設用地14 687.80公頃,其中農用地轉用10 903.71公頃,耕地6 800.66公頃。國務院審批建設用地7 547.20公頃,其中農用地轉用5 517.82公頃,耕地2 986.66公頃。省級審批建設用地7 140.60公頃,其中農用地轉用5 385.89公頃,耕地3 814.00公頃。2005年全省審批用地量遠大於2004年,僅省級審批建設用地就比2004年增加了2 016.13公頃。主要用地集中在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保山市、昭通市等地區。

全省審批分批次建設用地3 753.02公頃,其中商服用地308.65公頃,工礦倉儲用地213.23公頃,公用設施用地505.47公頃,公共建築用地485.19公頃,住宅用地342.44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10 953.71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7 426.86公頃,水利設施用地846.38公頃。

建設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①近年全省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入,主要用途集中在交通、電力、水利設施用地;②大力發展小集鎮建設,造成村莊、建制鎮和獨立工礦用地面積增加。

2005年全省土地徵收面積10 483.52公頃,征地總費用36.97億元,安置農業人口11.63萬人。其中國務院征地總面積5 416.09公頃,征地總費用16.94億元,安置農業人口5.76萬元;省政府征地總面積5 067.43公頃,征地總費用20.03億元,安置農業人口5.87萬元。

(三)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5年全省共完成土地整理項目46個,面積13 006.24公頃,投資額15 844.78萬元,投資額比2004年的7 061.52萬元增加了8 783.26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省級項目19個。

全省共完成土地復墾項目6個,面積1 198.76公頃,投資額663.47萬元,其中省級項目3個。

全省共完成土地開發項目78個,增加面積12 130.17公頃,投資額26 433.60萬元,投資額比2004年的15 671.85萬元增加了10 761.75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1個,面積825.00公頃,投資額1 893萬元;省級項目25個,面積4 837.01公頃,投資額10 484.21萬元。

從投資結構看,全省土地以開發和整理為主。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雲南省位於西南「三江」成礦帶中南段、攀西黔中區(川滇—滇東成礦帶)、紅水河右江區(滇東南成礦帶)三個資源集中區,成礦條件優異,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42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種的83.04%,在已發現的礦產中,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5種。其中煤炭保有資源儲量263.49億噸,鐵礦保有資源儲量35.64億噸,錳礦保有資源儲量0.91億噸,銅礦保有資源儲量989.22萬噸,鉛礦保有資源儲量706.87萬噸,鋅礦保有資源儲量2 043.24萬噸,鎳礦保有資源儲量81.08萬噸,鎢礦保有資源儲量23.92萬噸,錫礦保有資源儲量121.72萬噸,鉑族金屬保有資源儲量102.12噸,岩金礦保有資源儲量199.12噸,磷礦保有資源儲量38.43億噸。其中列第一位的有鉛、鋅、錫、磷、銦等9種礦產,居第二位的有鉑族金屬、鍺、硅藻土等7種礦產,居第三位的有銅、鎳、錳、銀、鍶等9種礦產。

雲南省礦業發展迅速,涌現出昆鋼集團、雲錫集團、雲銅集團等一批大型骨幹企業集團,全省礦業產業在職職工人數達32萬人,若加上相關延伸產業的從業人員,全省礦產業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百萬人。2005年全省採煤5 500多萬噸,十種重要有色金屬產量達130萬噸,其中精錫約7萬噸(含省外、境外來料加工),居全國第一位,銅、鉛、鋅、磷居全國第二、第三位,鋼鐵產量達到350萬噸。規模以上礦業實現產值800億元,約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0%。礦業已成為全省國民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

(二)地質勘查投入及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質勘查投入30 949.14萬元,比2004年增加投入18 066.4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 503.93萬元,地方財政撥款2 755.01萬元,企事業投入26 526.22萬元,其他投入163.98萬元。在全省地質勘查總投入中,礦產資源補償費554.00萬元,外商投入13 586.00萬元。隨著全球礦產品為主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揚,突出表現為全省地質勘查投入的主要資金來源以社會資金和外資為主,主要進行煤、鐵、銅、金、鉛、鋅、錫、銻等重要礦種的勘查。全年完成機械岩心鑽探工作量65 976 米,坑探工作量13 797 米。直接從事地質勘查工作人員1 462人,其中技術人員907人,勞動報酬支出3 058.68萬元。

全省新發現了昭通市昭陽區大埡口煤礦、威信縣觀音山煤礦、祿勸縣大松樹鐵礦、會澤縣雨碌磷礦等一批礦產地。通過地質工作,初步探明煤炭資源儲量10.01億噸,鐵礦300萬噸,磷礦0.97億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效的采礦許可證共計4 245個,其中本年新立780個。涉及的主要礦產為有色金屬礦產276個、金礦28個、黑色金屬礦產124個、非金屬礦產3 081個、煤671個,批准登記面積1 592.47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296.66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71個,集體企業711個,股份合作企業15個,股份有限公司81個,有限責任公司390個,私營企業2 608個。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效的勘查許可證共計1 799個。涉及主要礦產為有色金屬礦產698個、金礦338個、黑色金屬礦產392個、非金屬礦產85個、煤238個、稀有(稀土、稀散)礦產14個,批准登記面積43 345.40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738.93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397個,集體企業26個,股份合作企業9個,有限責任公司752個,股份有限公司235個,私營企業179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42個,外資企業8個。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一級市場

2005年全省出讓土地8 782宗,面積2 509.22公頃,成交價款71.41億元,純收益11.65億元。其中,協議出讓4 242宗,面積1 144.48公頃,成交價款27.26億元,純收益4.53億元;招標出讓面積134.95公頃,成交價款6.37億元,純收益0.51億元;拍賣出讓面積72.44公頃,成交價款4.10億元,純收益1.42億元;掛牌出讓面積1 157.35公頃,成交價款33.68億元,純收益5.19億元。

2.土地二級市場

2005年全省轉讓土地15 352宗,面積1 142.74公頃,轉讓金15.13億元。出租土地3 759宗,面積199.77公頃,租金0.14億元。抵押土地13 738宗,面積71 706.03公頃,抵押價款100.06億元,貸款金額66.85億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5年全省采礦權出讓685宗,合同金額8 148.07萬元。其中行政審批351宗,金額1 126.70萬元;招標1宗,金額1 660.00萬元;拍賣23宗,金額2 167.27萬元;掛牌310宗,金額3 194.10萬元。全省探礦權出讓2 647宗,涉及礦種主要有煤、鐵、銅、鋅、金、銀及建材非金屬礦產等。

2.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5年全省采礦權轉讓11宗,價款602.41萬元。其中出售7宗,價款592.40萬元;作價出資2宗,價款10.00萬元。全省探礦權轉讓169宗,價款15 098.40萬元,全部為出售。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情況

據統計,2005年度全省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2 838件,涉及土地面積477.91公頃,其中涉及耕地200.25公頃。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2 051件,涉及土地面積488.72公頃,涉及耕地面積234.09公頃。截至2005年底,結案2 016件,結案率為98.29%。處理本年發生案件1 549件,涉及土地面積275.21公頃,共拆除構建物6 996.31百平方米,沒收構建物549.08百平方米,收回土地12.72公頃,其中耕地3.53公頃,罰沒款3 150.58萬元。

土地違法案件的主要特點:①從違法主體看,個人違法居高不下,2005年個人違法案件共2 500件;②從違法性質看,未經批准使用土地佔違法案件數的首位,未經批准佔地為1 448件;③從發案區域看,經濟發展速度快、投資環境相對較好的地區違法用地量較大;④部分地區處理隱漏案件數量大大高於往年,主要原因是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對許多歷史遺留問題進行了徹底清理和妥善處理,對維護正常的土地市場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

土地違法案件發生的原因:①經濟增長的快速期也是土地違法的高發期。地方政府為了快上項目,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往往忽視依法用地,大量的違法用地也就隨之產生;②投資過熱的產業也就是土地違法多發的產業。從2005年全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動態巡查、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發現,很多違法案件發生在水泥、小冶煉、房地產、旅遊等投資熱產業;③從近兩年全省查處的案件來看,違法佔用基本農田的案件有上升的趨勢。

(二)礦產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據統計,2005年全省共立案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1 387件,其中勘查違法案件9件,其餘全部為開采違法案件。

截至2005年底,全省礦產資源違法案件結案1 402件,其中處理2004年未結案件61件,勘查違法案件8件,開采違法案件1 333件,罰沒款254.54萬元。

違法案件產生的原因:①近年來,隨著礦產品價格的上升,一些人受到利益驅動,無視國家的政策法規,非法勘探、開采,越界開采現象屢禁不止;②執法隊伍受編制限制,執法裝備落後,無強制執行權,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對礦山的動態巡查和案件的查處。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申請行政復議39件,2004年未結案件1件,本年受理33件,本年審結33件。涉及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麗江市、楚雄州、紅河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區。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5年全省從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總人數11 856人。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機構147個,人員7 371人,經費收入59 426.2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11.00萬元,地方財政51 033.69萬元,其他收入8 381.55萬元。直屬事業單位139個,人員1 053人;下屬鄉級國土所1 234個,人員3 432(兼職33人)人;省國土資源廳年末從業人員79人,經費收入8 431.80萬元。

2005年全省參加學習培訓的人數共計3 595人次。其中,黨校學習275人次,行政學院學習122人次,其他培訓3 198人(國外培訓12人次);學歷教育825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4人,本科307人,大專513人;本年取得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2人,學士學位11人。

七、地質資料匯交、利用和信息化建設情況

2005年全省匯交地質資料199份,涉及固體礦產勘查183份,水文工程3份,物化探遙感4份,地質科研9份。全年借閱、查閱資料478人次,查閱份數1 073份次。

2005年全省從事國土資源信息化人員 224人,技術人員 146人,歷年經費投入10 513.35萬元,本年投入1 913.00萬元。其中省廳信息中心人員7人,歷年經費投入4 842萬元,本年投入622萬元,主要為硬體設施投入。

八、地質環境管理情況

2005年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34起,其中滑坡20起,造成經濟損失44 877.13萬元,人員傷亡78人。預報784 起,成功預報8 起,避免傷亡406人。地質災害防治項目324個,用於地質災害防治資金5 809.99萬元。

2005年全省建立監測點7 944個,監測機構8個,技術人員47人,提交報告153份,發布簡報601份。

地質遺跡保護區6個,保護區面積78 236.66公頃,建設投資2 244萬元。地質公園6個,面積314 510公頃,投資18 108.30萬元。

2005年全省礦山佔用破壞土地4 848.19公頃,其中露天開采3 343.19公頃。全年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117個,投入資金4 910.8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1 534.68萬元,地方財政2 421.68萬元,恢復面積870.32公頃。

⑧ 文化類上市企業有哪些

文化類上市企業有50家,分別是:(截止2015年11月26日)
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藍色游標品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聞傳媒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百視通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浙報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星輝互動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陝西廣電網路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華數傳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思美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齊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博瑞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華誼嘉信整合營銷顧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曲江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威視訊股份有限公司
峨眉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騰信創新網路營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廣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麗江玉龍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南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⑨ 中國房地產500強名單

2019年中國房地產房地產行業中上榜企業包括:恆大集團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1、恆大集團有限公司

恆大集團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目前,恆大總資產2.1萬億,年銷售規模超6000億,累計納稅超2400億、慈善捐款超148億,員工14萬人,每年解決就業260多萬人,世界500強排名第138位。

5、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於2007年12月12日成立。2019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發布,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排名第15。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重慶市金科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排名第62位。

閱讀全文

與中南集團雲南文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捷匯俄羅斯匯率 瀏覽:157
渤海交易所騙局046在那 瀏覽:640
我國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瀏覽:823
最近5年丁二烯價格走勢圖 瀏覽:440
東證期貨合肥營業部 瀏覽:436
萬鑫金融是詐騙公司嗎 瀏覽:37
華誼集團燃料電池 瀏覽:313
金融機構與稅務檢查 瀏覽:303
增強金融機構吸引力 瀏覽:466
外匯管理局屬於哪個單位管理 瀏覽:350
2014年5月美元對港幣匯率 瀏覽:233
銀行卡有風險買理財產品 瀏覽:960
銀行金融機構部是分管什麼的 瀏覽:350
深圳恆通金融貸款公司 瀏覽:745
潤靈環球上市公司 瀏覽:22
新黃埔期貨公司 瀏覽:243
杠桿的省力情況有幾種 瀏覽:334
四川美瑋邦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844
鶴崗蘿北融資 瀏覽:334
規定金融資產達300萬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