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市公司首次發行股票的募集資金,短期或長期內可以用於購買銀行低風險類理財產品嗎
募集資金相當於是公司的錢,理論上可以。
『貳』 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用於短期理財和補流有額度限制嗎 具體操作程序有哪些
如果只是用於理財,按照相關規定,一般還是要經董事會審批的
補流的話,得看資金是暫時性補充流動資金還是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了,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是要股東大會同意的。哪個板塊的上市公司?其實相應的板塊會有相對應的法規,查一查就很清楚了。
『叄』 【請問】上市公司利用可用自有閑置資金投資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啊
是利好(即利多)還是利空需要根據上市公司投資的理財產品的市場行情具體而定。分兩種情況,具體如下:
1、利好(即利多)時:對多頭有利且能刺激股價上漲的消息和因素。 比如降息對房地產板塊就是利多。比如2012年6月7日,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次日地產股板塊集體漲幅超1%。
利好(即利多)對多頭有利,它能刺激股價行市上漲,利多的具體表現如公司利潤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經營狀況好轉、利率降低等。
2、利空時:對空頭有利,且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重大利空消息,導致13日滬指跌2.8%,深成指跌2.97%。
利空能夠促使股價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
(3)上市公司募基金能不能理財擴展閱讀:
利空與利多,從來就是一對歡喜冤家,勢不兩立還不說,有時還真假難辨。市場人士一般把利空分為實質性的利空,例如調高印花稅,就帶有政策調控的意味。而有的只是市場傳聞之類的利空,那就經不起考驗了,晚間有關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開高走。
利多也具同樣的道理,也有實質性和非實質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稅,就帶有政策鼓勵的用意,股指便會一沖上天,但也有傳說中的利多,一旦沒有兌現,不用說,所涉及的個股便跌跌不休。這種真假利空利多「騷擾」股市的例子,舉不勝舉。
多頭當然喜歡多出些利多,而空頭唯恐利空少了;多頭有時會利用利多出貨,也利用利空來吸貨;空頭也會利用利多反手打壓,真是一對股市中的活寶。
『肆』 公募基金可以像私募一樣,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在內部對上市公司進行的股權投資嗎
當然不可以。你所謂對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投資,要麼是在二級市場直接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要麼是等待上市公司增發時認購配股。私募可以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成為戰略投資者。而小散基本不可能。
你購買了公募基金,基金經理用募集的錢為客戶理財。你本身對這些資金沒有決策權。基金公司可以用客戶的錢參與新股認購。賺了賠了都由基金份額持有人承受,基金公司照樣收取管理費。
你買的基金如果經常參與打新,那也許會給基金份額持有人帶來更高的收益,但也可能使其遭受虧損,從目前來看,多數基金打新股都是高位接盤的,結果是慘不忍睹,被深度套牢。
『伍』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有哪些
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版節攀升,不但吸權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不過今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已經開始不淡定了,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募集資金投向理財等財務投資領域。對於廣大股民和實體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資者還要留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情況,留意相關公告信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相信監管層後續會繼續完善相關規定內容,更有效的發揮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用投資者的錢或者自有閑置資金用於財務投資。
『陸』 上市公司可以拿閑置資金去理財嗎具體怎麼理財要無風險的
可以,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拿閑置資金去理財,比如購買國債,購買其他公司股票。因此有一類概念股叫參股金融
『柒』 上市公司用閑置私募基金購買理財產品是好消息嗎
上市公司用閑置私募基金購買理財產品是重大利空消息
『捌』 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募集的資金能否購買銀行固定收益性理財產品
不可以的,要受證監會監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