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東人數增加,持股數也增加怎樣理解
股東人數增加了,人均持股應該是減少的,除非該年進行的送配股、增發股,使得股本擴張了。
㈡ 如何查上市公司股東個數 以及人均持股數
查詢方法:以同花順軟體為例,按f10,查詢股東研究和股本結構 只能查大股東的變化情況。還可以查詢股東戶數和人均持股情況。
持有一定股份。當持有股份達到30%,持股可以稱為控股,如果是最大股東還可以稱為相對控股,當持股超過50%,持股可以稱為絕對控股。
對於籌碼的持股分布判斷是股市操作的基本前提,如果判斷准確,成功的希望就增加了許多。判斷持股分布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通過上市公司的報表,如果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簡單,只有國家股和流通股,則前10名持股者中大多是持有流通股,有兩種判斷方法:一將前10名中所持的流通股累加起來,看掌握了多少,這種情況適合分析機構的介入程度。二是推測10名以後的情況,有人認為假如最後一名持股量不低於0.5%則可判斷該股籌碼集中度較為集中,但莊家有時亦可做假,他們保留前若干名股東的籌碼,如此以來,就難以看出變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假如第10名持股占流通股低於0.2%,則後面更低,則可判斷集中度低。
2、通過公開信息制度,股市每天都公布當日漲跌幅超過7%的個股的成交信息,主要是前五個成交金額最大的營業部或席位的名稱和成交金額數,如果某股出現放量上漲,則公布的大都是集中購買者。如果放量下跌,則公布大都是集中拋售者。這些資料可在電腦里查到,或於報上見到。假如這些營業部席位的成交金額也佔到總成交金額的40%,即可判斷有庄進出。
3、通過盤口和盤面來看,盤面是指K線圖和成交量柱狀圖,盤口是指即時行情成交窗口,主力建倉有兩種:低吸建倉和拉高建倉。低吸建倉每日成交量低,盤面上看不出,但可從盤口的外盤大於內盤看出。拉高建倉導致放量上漲,可從盤面上看出,莊家出貨時,股價往往萎靡不振,或形態剛好就又跌下來,一般是下跌時都有量,可明顯看出。
4、如果某隻股票在一兩周內突然放量上行,累計換手率超過100%,則大多是莊家拉高建倉,對新股來說,如果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70%或第一周成交量超過100%,則一般都有新莊入駐。
5、如果某隻股票長時間低位徘徊,成交量不斷放大,或間斷性放量,而且底部被不斷抬高,則可判斷莊家已逐步將籌碼在低位收集。應注意的是,徘徊的時間越長越好,這說明莊家將來可贏利的籌碼越多,其志在長遠。
㈢ 股東人數與人均持股數什麼關系股東人數是多好,還是少好
股東人數持續變少,每一戶股東的平均持股就會增加
股東人數持續變少,代表有特定主力從散戶手裡吸收籌碼,所以股東人數會變少,這樣對股票的籌碼面是好事情,代表籌碼越來越集中
股東人數變多,就反而是主力出貨給散戶持有的直接證據
總的來說,籌碼在主力手裡,股價易漲難跌,在散戶手裡則相反
㈣ 股東人均持股量
現在各個軟體的人均持股數都是只計算可流通的A股數值
㈤ A股股東人數變化和人均持股多少哪個重要
A股股東人數變化重要。
一般而言,一些大戶、機構動用資金低調建倉,不斷收集某隻個股籌碼時,上市公司的股東數往往會出現環比減少,而將其放在7月份市場劇烈震盪的環境下,則說明一些大資金在低位買入了相關個股,且此後無論反彈還是下跌並沒有反手拋售,而是繼續選擇持有,且不排除越跌越買的可能。
㈥ 為什麼股東人數大幅增加 籌碼卻更為集中
一般我們認為股東人數越多,人均持股數越少。相反,股東人數越少,人均持內股數越多。容
但增發就會出現這種異常情況。
如公開增發,配股等。
股民手裡的股票數量不變,但每股含權被稀釋,所以就會出現人數增加了,籌碼也更為集中了。
如非公開發行(定向增發):大股東以及有實力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大投資人可以以接近市價、乃至超過市價的價格。可能會先打壓,壓低股價,大股東參與增發,發行價低,可以低價拿股。發行後,股價拉升,大股東賣掉以前的存量股份,賺價差。
㈦ 人均持股數多好還是人均持股少好
你好,在國際成熟市場,人均持股數不是重要指標,股東人數多表明股票更被看好,
而a股操控行為嚴重,恰恰相反,人均持股數多,股東戶數越少,表明股權越集中,越有結構性行情。
㈧ 股東人均持股多好還是少好有什麼標准嗎
成反比,股東人數越少越好,說明控盤程度高。股東人數持續變少,代表有特定主力從散戶手裡吸收籌碼,所以股東人數會變少,這樣對股票的籌碼面是好事情,代表籌碼越來越集中。
股東會,每個公司都會召開,一般情況下,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當然了,例外情況是,公司可以通過章程對表決權的行使作出特別約定,也就是說,作為股東,你出資比較多,但是表決權可能較小。公司股東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一些約定。
1、持股比例50%對50%的情況。
好多公司在設立時出於公平或者無私考慮,把持股比例設定為50%對50%。好處是,對於表決事項股東都有發言權,大家一致通過的事情,誰也沒有意見;不好的是,一個股東不通過表決事項,公司就無法形成有效決議,出現僵持。
2、持股比例51%對49%的情況。
也有公司股東把持股比例設置成這樣。名義上兩個股東地位差不多,就差那1%,可實際上,根據公司法規定,很多事項是持半數表決權的股東同意就可以辦的。差不多就是,持股49%的股東自己什麼都決定不了,持股51%的股東幾乎是什麼事情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