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個股東創始人佔51%的股份,另外兩個共佔49%如何處理
保時捷公司首席執行官文德林·魏德金作出離職決定之後,大眾收購保時捷一事上周四最終被監事會批准,未來幾周內,一份雙方聯合的藍圖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保時捷即將成為大眾汽車旗下的第十個品牌, 在這個全球最佳贏利品牌的助力下,大眾正在加速接近其「全球老大」的終極目標。保時捷將保持獨立德國當地時間7月23日,在斯圖加特舉行的特別會議上,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集團監事會核准與保時捷共同創建一個在大眾汽車領導下的汽車集團,雙方合並正式啟動。據來自大眾(中國)的消息稱,兩大公司合並組建新汽車集團的聯合概念藍圖將在未來幾周內制定,大眾汽車集團管理委員會將開始與保時捷新近提名的代表舉行會談,雙方合作的原則協議談判將明確規定進一步的程序和每一個具體交易步驟。與此同時,作為這兩個公司合並的基本原則,按照新汽車集團的成立方式,首先由大眾汽車集團逐步參股保時捷汽車集團,然後保時捷汽車控股公司與大眾汽車集團正式合並。據悉,保時捷將繼續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存在,總部設在斯圖加特。保時捷汽車公司勞資委員會主席烏維·於克確信:「在合並後的汽車集團中,保時捷將保持其獨立性。保時捷必須還是保時捷!」對此,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丁·文德恩也積極表態,「像今天的奧迪一樣,保時捷將在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繼續獨立發展並保留它的特性。」並表示,計劃中的大眾汽車集團與保時捷的聯合,將使兩個本已強大的公司更加強大。目前,在大眾汽車的持股比例中,由保時捷和皮耶希兩大家族控股的保時捷公司持有約51%的股份,第二大股東德國下薩克森州則持有20.1%的股份,其他股份由小股東持有。據外電報道,卡達投資局將收購大眾汽車17%的股份,從而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大眾汽車與保時捷的全面合並預計將在2011年中期完成,馬丁·文德恩將繼續領導合並後的新公司。窺視全球冠軍寶座大眾合並保時捷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次機遇,雙方優勢互補且沒有文化上的沖突,更重要的是,躊躇滿志的大眾吞並了具有超強盈利能力的保時捷,對於其稱霸全球車壇的目標又邁近了一大步。事實上,被大眾汽車合並,對於保時捷家族來說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決定。事實上,盡管保時捷的規模僅是大眾的五十分之一,但憑借著超強的盈利能力,保時捷家族一度打算吞並大眾,不幸的是,在今年1月份保時捷增持大眾股份至51%之後,保時捷背上了約100億歐元的債務,成為反被大眾吞並的導火索。保時捷的兩個股東都是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的直系子孫,一部分來自他的兒子,另一部分來自他的女兒,分別為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占股38%的皮耶希家族力主保時捷與大眾合並,而占股62%的保時捷家族則持反對態度,只是迫於目前的經濟形勢,最終同意了合並方案。事實上,大眾和保時捷有著頗為深遠的淵源。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曾是大眾的首席設計師,其設計的著名車型「甲殼蟲」一直暢銷至今。即便在目前,保時捷仍有30%的零部件由大眾提供。大眾汽車已經呈現出不錯的走勢。據外電24日消息,雖然今年上半年大眾集團全球銷量下降5%至310萬輛,但在全球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銷售總量下降18%),大眾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已由去年的9%提升至12%。不過目前豐田還沒有公布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數據,排在第二的美國通用上半年的銷量下滑了21.8%至350萬輛。大眾汽車仍排在通用之後。中國是大眾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場,與豐田在中國的大幅下滑相比,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及兩家合資企業累計銷量達到652222輛,同比增長22.7%。按照大眾的計劃,2018年在中國年銷量超過200萬輛。大眾汽車銷售和營銷總監德特勒夫·維蒂希表示,市場份額上升表明該集團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大眾計劃在2018年之前超越豐田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廠商。
㈡ 創始人不投錢的話,怎麼分股份
1、項目立項者:一般可以佔10%,如果立項人是創始人,則這個股份就是可加權;
2、擁有決定此項目核心影響力作用的資源、人脈等,佔10%-15%;
3、全盤操作項目的項目運營官,佔5%-15%
4、項目總資金明確後,餘下股份按投資額多少為比例;
5、一般都會保留5%-10%不等的團隊獎勵股權,這個空間可以獨立留出來,也可以直接歸到項目總操盤人的股份中。
如果能力不行、資源也沒有、還沒有資金,你就踏實地找份工作吧,別想著怎麼創業融資了:你若值錢,一切都是你的,你若不值錢,一切都和你很遠。
㈢ 網站創始人一般應該佔多少股份
網站創始人,僅僅是個稱呼而已
跟股份沒有必然的聯系
要看實際情況
看這個網站,能為大家帶來多少收益
看這些收益,是形象為主,還是技術為主,還是資金重要
比如,有的人僅僅是建立了網站,但是後期毫無貢獻
而網站的運營又重點依靠技術人員的努力和經驗
那麼這個創始人就占微乎其微的份額
因為別人沒有他 一樣可以做同樣的事
比如有的網站,依靠的是名氣或域名或者關聯的因素發展
而技術可以隨時更換並不受影響,收益也跟技術無關
那麼這個網站創始人就可以擁有大部分股份
有的網站,在合作時已有很高價值,網站和創始人的價值是共享的
而又的網站,僅僅是有個殼子。。。後期大家努力才有價值
那麼這個創始人,幾乎就等於是0
創始人。。。這個詞 一文不值。。。
看的是綜合價值
㈣ 創始人和員工股權如何分配
公平性以及公平的體現比擁有很多的股份更有價值。在稀釋投資者的股份之前,創始人應當佔有公司全部股份的50%。每隔5個層次應當包括10%的公司股份,在每層之中的股東應當平均分配股份。
只給員工股權不給投票權是不合理的,只有想法是非常沒有意義的,沒有人是不會不努力工作的 ,如果他被視作創始人 。
具體思路:
首先計算出你公司當前的估值(可以是上次融資後的估值,或者是最近其他公司期望收購你的公司的出價,又或者是未來現金流表現在今天的貼現價值等),無論你用哪種方法算,該價格都應該是你願意將公司出售的一個價格。所以公司估值是第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我們假定其為2500萬美元),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數據就是完全稀釋股份(fully diluted shares)的數量,我們假設其就等於1千萬已發行股份。
然後將你的新雇員分級。CEO和COO應該排除在外,因為他們這部分的股份獎勵一般由董事會決定。一般的做法是分為4個級別:高級管理層(首席財務官,銷售副總裁,首席營銷官,首席技術官,人力資源副總裁等等),主管級別的管理層(工程師主管,設計主管等等),關鍵位置上的員工(如工程師,產品經理,營銷經理等等),普通位置上的員工(比如接待處等)。
各個級別的乘數一般如下,不是硬性規定,也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設定:
高級管理層:0.5x
主管級別:0.25x
關鍵員工:0.1x
普通員工:0.05x
㈤ 合夥創辦公司,創始人股份如何分配
共同創始人之間,影響股權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經驗和資歷的豐富度。設想:十年從業經驗、有過創業背景的 A 和在大公司工作了四年的 B 共同創業。
對公司未來成長的貢獻。設想:一個偏渠道運營、技術門檻不高的互聯網公司,有商務推廣背景的 A 和有技術背景的 B 共同創業。
獲取資源的能力。設想:與大量業內優秀人才交好、熟悉產業上下游各環節,容易獲得風投機構信任的 A,和一直埋頭苦幹、鮮少抬頭看路的 B 共同創業。
對產品/用戶/市場的精通和了解。設想:一個做互聯網消費級產品的公司,有在騰訊四年的負責核心產品運營經驗的 A,和有在外包公司六年的項目管理經驗的 B 共同創業。
熱情、專注、堅定的程度。設想:瘋狂地花時間去思考/研究/打磨/優化產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懷疑他也能堅持下去的 A,和想法不多、但容易被鼓動、執行力超強的 B 共同創業。
人格魅力、領導力。設想:A 和 B 共同創業,誰更能吸引人才加入、鼓動團隊的士氣、給大家持續注入願景和理想、即使在最艱苦的時候也能保持團隊的凝聚力。
㈥ 合夥創業創始人應該拿多少股份合理
雖然你是創始人,你說你的個人貢獻高於其他兩位合夥人,但你們之間合夥時是怎麼制定合夥協議的呢?合夥創業的目的是啥呢?如果有合夥協議,就要按著合夥協議來進行合夥,除非想改變這個游戲規則。其實合夥創業的最終目的就是想風險變小些,資金充足些,資源聚合更多些,決策時群策群力,眾人一起努力,創業資源更加充裕,人員調配更加多樣化,使企業能更快更好地成長。 合夥創業最不想見到的問題就是,人多嘴雜,在合夥人背後說合夥人的不是,各有主張,決策意見難統一。大家分工合作,把最好的人才用到最需要的位置,好的管理人才放在管理位置,好的市場營銷人才放在市場拓展方面,好的技術能手就放在技術攻關方面。這個就是合夥的意見。 如果自己覺得不公平,既然要合作,大家一定求一個公平。什麼是公平呢?就是如果你是他能否接受你給他的條件或利益,這就叫要想公平。換個角度換個位置來。如果轉換之後你都不願意接受,那麼你也不要強求人家接受,這應該是很明白的道理,但是往往大家不願意這樣思考問題,必然埋下隱患,待到爆發之日,你原來應該得到的恐怕也不能得到了,還是事先就替人家想想的好。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㈦ 為什麼有些公司的創始人只有90%或者30%的股份
合夥人,投資人,股東等
㈧ 創始人和投資人的合作是怎麼占股份的
無論盈利或虧損都要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和承擔各自的責任與義務。
總之一切都要在成立公司時的制度中約定明確創建公司,是根據前期每個人的出資額與准備注冊公司的注冊資金的比例來確定所佔的股份比例,等到公司成立之後,就由出資高的做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誰出資的額度高就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