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為年收入7000億,比阿里騰訊之和還多,為什麼任正非不是首富
華為年收入達7000億,比阿里和騰訊年收入之和還多卻依然不是首富這是有原因的。
第三,任老先生對首富的排行不感興趣。任老先生向來行事低調,他不願意把搞科研的時間浪費到去追求富豪榜位的變化。他只希望走好現在的每一步,爭取帶領華為研發出世界頂級的晶元,讓我們需要使用晶元的時候不需要看外國人的眼色。只想引領5G走向,讓全世界知道中國速度誰也比不上。
因為任老師先生的追求,和華為公司內部的分紅機制不一樣,固然任老師先生無法成為中國首富。
Ⅱ 華平股份的華平股份簡介
華平專注於基於IP網路的多媒體通信系統的研究、開發、銷售和技術服務,始終致力於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視音頻通信產品。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視頻會議系統、視頻監控指揮系統和行業視頻通信應用解決方案,具有大容量組網、智能網路適應、高保真視音頻、軟硬結合、多業務融合等創新特點。華平重視創新,追求卓越,是全球少數幾家能夠實現視頻會議、視頻監控、應急指揮調度、數據會議、電話會議、即時通信、視頻點播、網路培訓等業務融合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提供商。
華平在軟體視頻會議市場連續8年佔有率第一,在代表最先進技術和產品的高清網路視頻會議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產品在協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削減差旅開支、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並被廣泛應用於政府、軍隊、武警、消防、銀行、保險、電信、醫療、能源、製造業等各個行業,服務了包括公安部消防局、雲南省公安廳、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太平、國泰君安、中國石油等在內的知名企業超過5000家,產品歷經千萬人次的使用和考驗。 時至今日,華平已完成了全國31個省市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的建設,現在的華平已擁有上海華平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華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華平信息(南昌)有限公司三家全資子公司,發展成為一家擁有行業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體系的集團性企業。
產品及解決方案
華平股份專注於基於IP網路的多媒體通信系統的研究、開發、銷售和技術服務,始終致力於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視音頻通信產品。公司解決方案包括視頻會議系統、視頻監控指揮調度系統、UCC統一協同通訊系統、視頻遠程定損系統、視頻遠程醫療系統、視頻遠程培訓系統、數字審訊系統、黨政視訊系統、可視化建工系統等。具有大容量組網、智能網路適應、高保真視音頻、軟硬結合、多業務融合等創新特點,是全球少數幾家能夠實現視頻會議、視頻監控、應急指揮調度、數據會議、電話會議、即時通信、視頻點播、網路培訓等業務融合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提供商。
Ⅲ 現在華為和港灣是什麼關系
華為將從華平手中購買港灣網路的股權,從而成為港灣的第一大股東。
引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09:21 重慶商報
本報訊 昨日下午,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華為將從華平手中購買港灣網路的股權,從而成為港灣的第一大股東。此前,有傳聞說港灣網路將要賣給西門子。不過,最新的進展表明,昔日的兩家競爭對手華為和港灣網路將最終走到一起。
2000年底,時任華為副總裁,被業內廣泛認為是任正非接班人的李一男,出人意料地北上北京,另起爐灶創辦港灣網路。以仿照華為模式建立起來的港灣,最終因資金不夠、短期內無法上市以及主要投資方華平的退出等等原因,將於近期賣給華為。據接近談判的內部人士透露,港灣的所有內部運營和商業合同都已經停止,內部正在准備接受華為的整編。李一男本人到底去向何方,目前還存在一定的變數。但是,華為的收購已經成定局。
華為港灣結束"父子"廝殺 任正非李一男恩怨輪回http://tech.163.com 2006-06-13 02:18:41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網友評論3 條 論壇 歷經5年之後,港灣歸順華為。在這5年之中,備受器重的愛將成為最具殺傷力的「背叛者」,昔日的母體子體變臉為最強硬的對手。5年的廝殺較量,當硝煙散盡,任正非與李一男重新站在一起「第二次握手」時,讓人不禁慨嘆這聚散離合的江湖,這輪回報應的宿命。
收購港灣的真正意圖
現實總是超出人們最豐富的想像。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港灣網路與華為6月6日聯合宣布,就港灣網路轉讓部分資產、業務及部分人員與華為達成意向協議書並簽署備忘錄。根據備忘錄,轉讓的資產和業務包括路由器、乙太網交換機、光網路、綜合接入的資產、人員、業務及與業務有關的所有知識產權,華為將自己最頑強的對手收入囊中。
對這次收購,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放在從不按常理出牌的任正非身上也「不可思議」。一位在華為常年從事IP研發的人士對記者說:「港灣的業務與華為3COM幾乎重疊。不能想像他們如何同時存在。至於DSLARM,華為自己佔有國內市場最大份額,根本沒必要再購入港灣的DSLARM產品線。」他認為公司發展與業務整合應該不是華為收購港灣的真正理由。
「真正理由是讓李一男的港灣消失。」一位在華為與港灣都工作過的鄒姓人士這樣理解任正非的收購行為。他對記者說,港灣不論在技術還是市場上對華為都沒太大威脅,但它對華為內部人員的心理沖擊卻很強烈。「從華為出來的員工前後超過3000人,他們中很大比例都選擇了創業,大多也是運用華為的技術,模擬華為運作。其中港灣是做得最大的。如果港灣最終成功,或是上市,或是高價賣給外資,那它將對華為人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要知道華為有很多老員工,他們手中都有足夠創業的資金和技術。」
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的李一男曾在華為備受器重:兩天升任工程師,兩個星期升為高級工程師,半年後任中央數據部副總經理,兩年後成為中央研究部總裁以及華為總工程師,4年後,27歲的他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這種提升速度曾使許多人猜測李一男可能成為任正非的接班人。
就在李一男在華為地位如日中天之時,2000年,30歲的李一男靠與華為股權結算和分紅的1000多萬元設備創辦了港灣網路有限公司,成為華為在企業級數據通信市場的主要對手之一。他臨走時還挖走了華為100餘名頂尖的研發和銷售人員。
也許正是李一男港灣網路的「示範效應」,許多人離開華為自行創業。不論是黃耀旭的鈞天科技,還是劉平的格林耐特,這些華為系企業為了爭取自己的發展空間,紛紛開始同華為正面競爭。
任正非在一份剛剛公開的內部談話記錄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況:「華為那時彌漫著一片歪風邪氣,都高喊資本的早期是骯臟的口號,成群結隊地在風險投機的推動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術機密與商業機密,像很光榮的一樣,真是風起雲涌,使華為搖搖欲墜。」「你們走的時候,我們快崩潰了,那時好像只要是在華為呆著的人,都被認為是很奇怪的,好像沒離開華為的人,反而是不正常的。」
對港灣華為實行了最強火力的狙擊。華為員工講,一度華為和c isco共同競標,只要港灣加入,c isco當即退出,因為港灣和華為都可以打到三折價。與港灣競標,即使一分錢不賺華為也要拿下。港灣在強大競爭對手的打壓下,在與華為知識產權的紛爭中,境況日益困窘,在失去上市與被西門子收購的機會後,最後被華為收編。「任正非讓大家看到了背叛華為者一個最慘烈的收場。」上述鄒姓人士這樣說。
曾有人將任正非比做劍客,將李一男比做書生。但任正非既非劍客,李一男也非書生,他們都是商人,他們的行為首先要符合商業邏輯。在此次收購中,由於李一男失去對港灣的控制權,沒有選擇的餘地。而任正非,除了警示妄圖步李一男後塵者外,還收獲了什麼?
「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避免以後養虎為患。」前述華為人士認為。
從規模上來說,港灣遠不是華為的對手,但它在技術開發與產品線完善方面並非毫無可取之處。港灣被稱作「小華為」、被基金公司稱作「難得一見的好項目」不是沒有道理的。一定程度上講,正是基金公司的進入將港灣推得越來越遠,越來越成為華為的心腹之患。
這一點在任正非的內部談話中提到最多:「當然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這些基金在美國的IT泡沫破滅中慘敗後,轉向中國,以挖空華為,竊取華為積累的無形財富,來擺脫他們的困境。」「競爭對手也利用你們來制約華為,我們面對了基金、競爭對手更大的壓力。」
如果港灣得到基金的再次投資和繼續支持,或是成功上市,或是再有類似西門子的外資來收購港灣,對華為來說就可能是一個很壞的消息。然而這些「如果」都沒有變成現實。現實是基金急欲脫手套現,等不及港灣上市或是賣給除華為之外的任何一家企業。任正非吃掉了港灣,干凈利落,避免了夜長夢多。
李一男重返華為?
有人認為港灣回歸華為就意味著任正非與李一男一笑抿恩仇,但現實真會如此順理成章嗎?
在華為與港灣簽約之後,李一男向港灣內部員工發了一份郵件。李一男寫道:「由於管理層,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導致在公司戰略的制定和內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錯失了企業發展的機遇,辜負了大家對我的期望,對此也感到深深的自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屈一指的企業。華為表示,整合之後,願意真誠地給大家提供充分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激勵計劃。」
文中李一男以戰敗者的口吻坦陳了自己的過失與責任,轉達了華為對港灣原職工的待遇承諾。作為被收購企業總裁的他能說的也只能是這些了,他未來的位置也將由華為來決定。
在內部談話中任正非這樣談到了安置問題:「我代表EM T團隊,會真誠地處理這個問題的,不要擔心會算計你們,也會合理地給你們安排職位的,不光是幾個,而是全部。」「不要看眼前,不要背負太多沉重的過去,要看未來、看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點矛盾、有點分歧,是可以理解的,分分合合也是歷史的規律,如果把這個規律變成沉重的包袱,是不能做成大事的。」任正非的表態讓人感動。
然而一位接近李一男的人士認為,以李一男的性格,他回華為的可能性極小。「他個性強,不會受控於人。」這一性格從他與同樣個性強的任正非分道揚鑣時已見端倪。
與華為的淵源與恩怨也使得離開華為6年的李一男難下重返華為的決心。』現在是基金公司控制港灣,如果是李一男主導,他賣給誰也不會賣給華為。」上述鄒姓人士說。「李一男出走華為是有預謀的。特別是早期,港灣是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2000年到2001年間受整個大環境影響,華為不太景氣,港灣策反了許多華為員工。而且這些人都是在華為時就開始做相關研發,許多人都是把方案做好之後帶到港灣的。「也就是說,他們利用華為的資源為港灣做事。」「包括後來用華為的技術搶華為的市場,李一男很難說不是一個背叛者。」
脫胎於華為的港灣從一開始就模仿華為,但李一男帶領的港灣除了幾次在技術上的突破外,其它方面都無法與華為抗衡。
「這很大程度上與李一男的管理能力和魄力不夠有關,在這方面李一男都遠遜於任正非。」鄒先生這樣認為。他說:「最典型的像研發投入。華為在產品研發上實行壓強原則,只要看準一個項目就不惜血本地投入,有時甚至孤注一擲。港灣則在研發投入上很不夠。而且由於不願付出高薪,招不到最好的人才,即使招來也留不住。�在華為和港灣都工作過的鄒先生說,港灣的薪酬大概只有華為的80%左右。
任正非的領導魅力也非李一男能比。「任的講話非常具有煽動力,能很快點燃大家的激情。」「李一男則說話輕柔,有時坐得遠一點,最後一句話就聽不清。」鄒先生這樣形容。「同時李一男也很暴躁,不能聆聽。這種人也許你剛開始願意跟隨,日子久了就會想到離開。」
但相比華為港灣並非毫無優勢。首先,港灣的技術起點高,多數員工都是在華為做得不錯的。另外,李一男是個技術天才,他對技術趨勢等前瞻性問題的把握精準得讓人嘆服。
「如果沒有風險基金的介入,李一男可能不會這么慘。」鄒先生認為。
2001年,創辦一年的港灣網路,獲得了有瑞銀背景的華平創投和上海實業龍科創投的6100萬美元風險投資資金,其中華平創投直接投資5300萬美元,且為港灣提供了3500萬美元的銀行貸款擔保。港灣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創業者李一男不得不讓出了50%的股權給華平,並由此開始面對資本套現的壓力,而李一男也開始喪失對港灣前途的話語權。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港灣的產品線快速擴大,速度快得讓人心慌。」「有的產品根本不賺錢,卻佔用大量的研發力量和資金。」鄒先生說,為了盡快上市,港灣急劇擴張。「產品開發得太快,有的產品我們自己都心裡沒底。有一次甚至遭到了NEC的退貨。」這種浮躁氣氛在公司上下彌漫,並最終成為港灣的致命因素。「如果港灣沒有上市壓力,而是集中力量做一些利潤高的產品,港灣的前景還是不錯的。」「與其說是華為猛烈的競爭壓垮了港灣,不如說是基金急於套現的慾望禍害了它。」鄒先生這樣說。
對於港灣的員工來說,港灣走到這一步的原因和李一男是否重返華為的懸念都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他們正在為自己離開港灣能否得到補償焦慮。港灣曾經自詡將是對員工最為慷慨的上市公司。現在的李一男將如何面對曾經的許諾?
在任正非的內部談話中說:「你們的回歸對中國科技史都是一項貢獻。不一定會說你們輸了,我們贏了,應該說我們是雙方都贏了。」這也許是任正非對華為與港灣故事最冠冕堂皇的解釋。而個中滋味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能夠體味。(李琴)
Ⅳ 華平股份屬於新基建板塊嗎
華平股份不屬於新基建板塊。
Ⅳ 華平股份董事長劉焱什麼時候退休
攔怎麼裝圖片
Ⅵ 以下哪一個要素不是華平股份合作夥伴與日俱增的原因
以下哪一個要素不是華平股份合作夥伴與日俱增的原因?( 答案:C )
A、雄厚的資金保障
B、公司的發展平台
C、公司的主營業務
D、公司的公眾形象
Ⅶ 華平股份 r中的"r"是什麼意思
華平股份 r中的"r"表示:可以融資融券。
它是指投資者向具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深交所分別發布公告,開始接受試點會員融資融券交易申報。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
簡介:
華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國A股上市的領先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提供商,致力於向社會提供成熟、先進的網路視頻通信產品和專業的系統解決方案。
華平專注於基於IP網路的多媒體通信系統的研究、開發、銷售和技術服務,始終致力於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視音頻通信產品。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視頻會議系統、視頻監控指揮系統和行業視頻通信應用解決方案,具有大容量組網、智能網路適應、高保真視音頻、軟硬結合、多業務融合等創新特點。華平重視創新,追求卓越,是全球少數幾家能夠實現視頻會議、視頻監控、應急指揮調度、數據會議、電話會議、即時通信、視頻點播、網路培訓等業務融合的多媒體通信系統提供商。
Ⅷ 華平股份的華平股份里程碑
2012年8月 華平股份發明專利達到23項。
2012年6月 華平股份榮膺「2012年度最佳視頻會議系統提供商」。
2012年5月 華平股份榮獲「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發展突出貢獻企業獎」。
2012年2月 華平股份成立西北和東北大區。
2012年1月 華平股份獲「視頻通信優秀品牌獎」。
2011年11月 華平榮獲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2011年10月,華平榮獲2011年度「最佳硬體視頻會議提供商(國內)」。
2011年6月,成立全資子公司—華平信息技術(南昌)有限公司。
2011年5月,推出無線視訊終端。
2011年5月,榮獲軟博會最佳展品獎。
2011年4月,華平獲A類納稅信用證書。
2011年1月,華平入列中國百佳學習型企業。
2010年12月,華平榮獲「2010年度上海市明星軟體企業」稱號。
2010年12月,華平入列2010年中國軟體影響力百強。
2010年11月,華平被評為「2009華東安防行業優質供應商」。
2010年11月,華平被評為「中國最具盈利能力品牌僱主 20強」。
2010年11月,華平蟬聯上海市中小企業「品牌企業」。
2010年9月,華平連續第三次榮獲「2010最佳視頻會議方案提供商 (國內) 大獎」。
2010年8月,全面支持IPV6協議。
2010年7月,發明專利達到10項。
2010年7月,華平晉升為上海市專利工作試點企業。
2010年4月,華平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2010年4月,全面支持H.264 High Profile。
2010年1月,華平被授予2009年度中國自主創新百強企業。
2009年9月,AVCON UCC統一協同通訊軟體V6.0系統獲得「採用國際標准產品標志證書」。
2009年8月,華平在計世資訊聯合中國質量協會舉辦的「2009中國IT用戶滿意度第一」調查中,榮獲視頻會議解決方案類的唯一「用戶推薦品牌」獎。
2009年1月,華平公司榮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國家科技部根據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認定華平為「高新技術企業」。
2008年9月,根據第三方機構 ——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的調查,經上海市軟體行業協會認定:華平AVCON產品在中國軟體視頻會議市場處於全國首位。
2008年8月,華平通過CMMI3級正式評估,在企業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軟體過程管理能力、產品與服務質量等方面已經達到國際標准。
2008年4月,華平通過了IS0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7年9月,華平率先推出新一代1080P高清網路視頻會議系統。
2007年7月,經國家科學技術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檢索確認,華平(AVCON)企業版網路視頻會議系統是目前全球系統規模最大、技術最為先進的網路視頻會議系統。華平(AVCON)網路視頻監控指揮系統,是率先實現集監控、會議、指揮等應用於一體的綜合視頻通信系統。
2007年1月,華平推出全球領先的「新一代語音引擎Audec」,替代國外進口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7年1月,硬碟錄像機產品DVR2000通過公安部三所檢測,為華平打開了進軍安防行業的大門。
2006年12月,華平被「中國扶貧基金會」評為「2006扶貧中國公益明星公司」。
2005年6月,AVCON網路視頻會議系統獲被國家科技部、國家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04年5月,AVCON網路視頻會議系統被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辦公室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A級」,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04年2月,華平獲得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頒發的「上海雙軟」(軟體產品、軟體企業)認定。
2003年9月,華平股份成立。
Ⅸ 中國衛星,華平股份的後市怎樣
公司10年實現營收30.31億元,同比增長24.54%。實現營業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1 0.65%。實現凈利潤2.10億元,同比增長7.0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2.08億 元,同比增長5.04%。衛星製造及應用業務毛利率為14.27%,同比下降0.70個百分點。E PS為0.30元。 衛星研製業務收入穩步增長。東方紅衛星公司實現凈利潤15.08億元,同比略降1.30% 。全年型號任務圓滿完成,10年成功發射遙感九號、遙感十一號、天繪一號、實踐六號 等多顆衛星,十餘顆在軌衛星穩定運行。同時,新型小衛星平台已形成完整的小衛星公 用平台指標體系。..在微小衛星研製業務方面,東方紅海特完成對深圳電子研究所經營 性資產與業務的收購,微小衛星總體研製能力得到增強。 衛星應用業務平穩推進。衛星導航領域,北斗用戶機產品成功中標多個項目,數字化 綜合應用終端產品得用戶認可;衛星通信領域,VSAT系統中標行業示範工程,「動中通 」產品開拓了公安、消防、中國移動等行業用戶,並中標多個重要項目;衛星遙感領域 ,與具有遙感衛星數據源資源的重要戰略夥伴建立合作關系;衛星運營服務領域,投資 建設高清地面站,進一步發展高清傳輸業務。 公司繼續推進產業延伸。以自有資金9600萬元持股60%,出資成立鈦金科技,開展商 用飛機鈦合金緊固件項目,構建與政府、行業等用戶多方共贏的商業運作模式,創造新 的增長點。 預計公司2011-2013年銷售收入分別為37.52億元、46.09億元、56.17億元,凈利潤分 別為2.63億元、3.18億元、3.77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37元、0.45元、0.54元。建議繼續持有! 2010年業績低於預期:公司2010年實現收入1.03億元,凈利潤4840.66萬元,同比分 別增長1.71%和10.29%,每股收益1.32元,低於預期。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視頻會議系 統增長較少,同比增長僅有1.33%,主要原因是公司2010年的新增大客戶還處於產品導 入期,未形成大訂單銷售。業績分配方案:公司擬以總股本4000萬股為基數,按每10股 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 客戶集中度進一步下降:2010年,公司的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下降 12.69%至56.60%,但依賴於中國人壽、農行等大客戶的狀況仍然存在。2010年,公司在 證券領域拓展了國泰君安,在公安領域拓展了消防部門,在銀行領域拓展了招商銀行上 海分行等新客戶,預計這些新客戶會在2011年及以後在客戶所在的行業中形成較好的示 范效應,為公司的業務增長帶來機會。 行業應用升溫,公司加大行業定製開發力度:將多媒體通信技術與行業業務深度結合 的應用模式正在持續升溫,遠程醫療、遠程定損、遠程教育的應用重塑了相關行業的傳 統業務模式。針對這一變化,公司擬在2011年加大行業定製開發力度,採取與國家政府 部委、軍隊、消防武警、海關、金融等深入合作定製開發的多種方式,探索適合特定行 業市場的多媒體通訊商業模式。 保持核心技術的領先優勢:2010年6月,公司旗下產品全面支持H.264HighProfile視 頻壓縮技術,該技術可在節省50%帶寬的情況下實現同等質量的視頻壓縮,也可幫助用 戶在同等帶寬條件下,構建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視頻通訊系統。 基於高送轉預期,公司股價走勢較強,以至估值高企。但考慮到公司 是行業內少數的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並且其業務模式具備較大彈性,仍然看好公司的 長期發展前景。建議持有.
記得採納啊
Ⅹ 華平股份明天怎麼操作2020年2月20日
華平股份明天你繼續持有這個股票不要做短期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