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黑牡丹上市公司董事

黑牡丹上市公司董事

發布時間:2021-08-30 14:47:42

A. 股票黑玫瑰的上市公司是做什麼的

只有一個叫黑牡丹的公司,全名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代碼600510,是從事牛仔布、服裝的製造和加工的

B. 鄭培敏的專家簡介


曾任職於: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惠嘉亞洲商人銀行Indosuez W.I.Carr)北京代表處、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投資銀行部、深圳陽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機構,從事證券研究和IPO、M&A等工作;
1998年至今創辦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任董事長至今。
鄭培敏先生有十年以上證券金融行業相關工作經驗,熟悉資本市場,擅長公司治理、股權激勵及上市公司購並等工作,熟悉相關法規、操作及政府關系,自1999年以來,先後全程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證監會、國資委等有關股權激勵的調研、法規起草等工作。
創業至今已成立十年的「榮正咨詢」已經成為國內著名的「投資銀行精品店」,並具有中國證監會授予的證券咨詢從業資格,並且是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會員單位,專業從事各類非公募承銷性質的創新型投資銀行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私募、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特別是在「股權激勵」業務方面,是業內公認的第一品牌。
自中國證監會和國務院國資委相關政策出台至今,「榮正」已受聘近40家A股上市公司提供規范股權激勵方案的設計咨詢服務,並有8家上市公司在「榮正」的輔導下公告方案或正式實施。同時,「榮正」也在並購重組的創新業務上嶄露頭角,為「廣發」借殼「延邊公路」、宜華集團收購「S光電」等並購事件提供了專業的財務顧問服務。
鄭培敏先生現擔任的部分社會職務如下:
—— 上海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職業導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入學面試校友考官及校外輔導導師;
—— 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IT財經委員會理事、經濟管理學院上海校友分會理事兼秘書長;
—— 上海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
—— 中國證券業協會分析師委員會委員;
—— 曾任「遼寧時代」(SH.600241)、「黑牡丹」(SH.600510)獨立董事,現仍擔任「東方電氣」(SH.600875、HK.1072,央企)、「彩虹股份」(SH.600707,央企)、「博瑞傳播」(SH.600880)、「中國海誠」(SZ.002116,央企)四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一家非上市券商「天源證券有限公司」(央企「南方航空集團」控股)獨立董事 ;
—— 一家擬上市公司「雅鹿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C. 股票黑牡丹的上市公司是做什麼的

紡織業,紅利指數樣本股,大戶控盤,QFII概念,屬於江蘇地區
公司為是國內牛仔布生產銷售規模最大的企業,是國內牛仔布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為國家520家重點企業之一,科技部認定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主營針紡織品、服裝製造加工等,截至2007年具有年產牛仔布8000萬米、牛仔服裝800萬件、各類色織布800萬米、紡紗1.5萬噸的生產能力。

公司正在建設黑牡丹紡織工業園,該工業園是集紡紗、染整、織造、服裝於一體,全球首屈一指的牛仔產業基地,此外,工業園將引入特色紗線和高檔面料等高附加值項目。

目前全球第一大名牌牛仔服裝生產商美國Levi』s由公司提供牛仔布面料,全球其他名牌牛仔服裝生產商也把黑牡丹列為面料指定供應商。

此外,公司還參股(擬)江蘇銀行1.5億股。

D. 常州老三集團和常州黑牡丹哪個好

常州黑牡丹
他是上市公司,待遇管理都完善,原名為常州第二色織股份有限公司,經江蘇省體改委蘇體改生(1992)196 號文批准,由常州第二色織廠獨家發起集資的,對個人發展較好!!

E. 黑牡丹集團的介紹

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蘇南紡織重鎮——江蘇常州,是國內生產牛仔布的集科研、生產、貿易於一體的現代化上市公司;為國家520家重點企業之一,科技部認定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重合同、守信用」先進企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廠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等榮譽;擁有黑牡丹進出口公司、榮元時裝有限公司、大德紡織有限公司、黑牡丹(香港)公司、黑牡丹(溧陽)服飾有限公司等五家子公司。

F. 張國興的主要簡歷

1975.1—1979.2武進縣運村公社運南大隊會計 1979.3—1995.5常州第二色織廠財務科長,副總會計師 1992.10—1993.5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會計師 1993.5—1996.4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會計師 1996.4—1999.4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會計師 1999.4至今 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

G. 歷史題:除鄧稼先以外還有誰被命名為"共和國的脊樑",還有他們的事跡.

共和國的脊樑是全國勞動模範的統稱,每年都要表彰一批.
具體地說就是勤勤懇懇工作、默默無聞奉獻的、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全體勞動者——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是共和國的脊樑!!!
另外,推薦一位:藍領精英鄧建軍:上世紀80年代末,一個躁動而充滿各種誘惑的年代,「當工人沒出息」的聲音不絕於耳。21歲的鄧建軍從江蘇常州輕工業學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進入常州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紡織行業的電氣技工。

這是1988年8月,蘇南大地經商潮湧,更多的人開始把金錢和財富當做成功的象徵。沒有誰更多地去留意剛剛走出校門的鄧建軍,只是知道這位憨厚老實的小夥子常常面帶微笑,畢恭畢敬地向公司里的每一個人問聲「師傅好」。

然而,職業的平淡並沒有消磨掉鄧建軍的意志。在平靜的外表下,他的心海深處依然孕育著波瀾,篤信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一位技術頂呱呱的好工人,篤信「黑牡丹」最終能夠成為自己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舞台。

時光荏苒,17年過去了。今天的鄧建軍依然不笑不說話,依然見人畢恭畢敬地問聲「師傅好」,卻已經在一線工人崗位上贏得了累累功勛———

鄧建軍在世界紡織業中率先破解連續生產不停車的牛仔布紗線染色難題;

鄧建軍研製的「顏料組份分析計算機控制系統」填補了世界空白;

鄧建軍挑戰世界級難題———預縮穩定率,令世界同行刮目;

鄧建軍高超的維護設備能力,讓日本客商大呼見識到了「中國功夫」; ……

作為一名技術工人,鄧建軍獲得了自己從未奢想過的榮譽,從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新世紀全國首批「能工巧匠」。

今天,致力於產業升級的中國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渴求與熱情,呼喚並期待著高級技術工人的出現。當年篤定要當「技術頂呱呱的好工人」的鄧建軍,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做出了一個響亮的回答———當個有技術的好工人,值!

技術改造永無止境。每一次的成功探索,都讓鄧建軍擁有了向更多困難挑戰的資本與自信。

上世紀90年代初,年產值不過百萬元的常州黑牡丹集團公司邁開了兼並擴張的步伐。在中國紡織行業的重新洗牌中,這家裡弄小廠尋找著新的機遇。

1992年,黑牡丹公司兼並了第一家紡織企業———常州市第十織布廠,得到了50台進口劍桿織機設備。盡快讓機器運轉起來,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效益,成了擺在職工面前的首要問題。

時任機械維修工的丁東明對織機初步檢修後,這樣向公司領導匯報:「機器許久不用,電氣維修至少得花半年時間。」

誰來擔當重任?公司董事長曹德法提出:「讓小鄧試試吧!」在企業里,他聽到過太多稱贊這個年輕人的聲音,便把這次檢修當成一次對鄧建軍的考驗。

第二天,鄧建軍帶著助手到被兼並的廠子「上班」了。一打開織機的箱蓋,兩人頓時傻眼了———這哪裡是線路板,簡直是一堆亂麻。機器黑乎乎,裡面隨時可能跑出老鼠,助手變得縮手縮腳起來。鄧建軍卻二話沒說,平靜地將手伸進了機箱。

設備改造不是靠勇敢就能完成的。50台織機甚至連線路板原理圖都不知下落,鄧建軍的工作也只能從制圖做起。

制圖?說起來容易,干起來有多難啊!光是一張線路板上,就有2000多個點需要一一測試、分析和計算。

鄧建軍每天蹲在織機旁,一干就是十四五個小時。只需做簡單機械維修的丁東明感到十分意外,因為鄧建軍維修設備電氣的速度幾乎與自己同步。一個月後,50台織機重新運轉。要知道,這是別人要花將近半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董事長曹德法大吃一驚,徹底相信了自己曾經聽到過的對鄧建軍的評價,「這個年輕人確實不錯」。

在以後的工作中,鄧建軍給了曹德法更多的驚喜。正是這一個接一個的驚喜,讓「黑牡丹」在中國乃至世界紡織舞台上綻放得更為燦爛。

技改永無止境。每一次的探索,都讓鄧建軍擁有了向更多困難挑戰的資本與自信。在世界紡織業中,牛仔布紗線染色始終被一個難題所困擾。機器染完一缸布後的停車過程中,因為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變化,總要產生將近600米染色不均的廢布,給企業造成極大浪費,影響生產進度和產量。

看著每次停車造成的3600元損失,從小過慣苦日子的鄧建軍心疼極了。於是,他訪專家尋找靈感,查資料捕捉信息,就連做夢都在想著解決問題的辦法。多少次夜深人靜的時候,鄧建軍把18項紡織新技術在腦子里「放電影」,逐一進行分析。經過再三論證,他提出了改直流調速為變頻調速的設想。光是方案的設計,鄧建軍就用了足足兩個月,因為只要一個信號隔離不到位,就會前功盡棄。

最難的是改造完畢進行試車。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沒有成功改造的先例,大家都為鄧建軍捏了把汗。開車以後,只聽「嘣」的一聲,新裝上的主要器件變頻器炸裂了。再換一個,又是「嘣」的一聲。

接二連三的爆炸聲,快要把鄧建軍炸懵了:「一個變頻器就是四五千塊錢,第一天就炸了兩個,後來又炸了5個……這可是好幾萬元啊!」

這是鄧建軍第一次充當「心臟」進行獨立技改,承受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他天天泡在試車現場,反反復復查找原因。

經過細致的排查和分析,鄧建軍確信自己沒有錯,可能是買來的國產變頻器存在問題。果然,廠方專家上門檢驗後承認,由於沒有按照鄧建軍的要求進行光電隔離,變頻器存在質量問題。

換上合格的變頻器後,試車終於成功!鄧建軍綳了好幾個月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鄧建軍帶著同伴日夜奮戰,先後對染漿聯合機進行4次改造,在國內率先解決了連續生產不用停車這一世界性紡織難題,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專家論證認為,改造後的設備操作程序更為優化,功能先進性部分超過同類進口設備。

1981年進廠的蔡志忠是染漿聯的值班長,親眼見證了這套關鍵設備的「新生」。他說:「在鄧建軍的改造下,染漿聯合機的各方面性能都可以跟國際先進設備相媲美,這確實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

每一次攻關都不輕松,需要付出百倍心血。但是,伴隨成功而給企業創造的財富更讓鄧建軍驕傲。

從投訴科回饋來的客戶反映,讓成品車間主任姚文浩感到十分難堪。公司出口的牛仔布拉斜尺寸不穩定,生產的仔褲褲管經常產生扭斜,褲縫不直,誰還會買?

難堪歸難堪,姚文浩確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調節布料拉斜尺寸全憑值車工的手感,不同的人感覺不同,產品當然不穩定。手感最好的值車工,織出的布合格率總是最高。可是,不可能所有的值車工都有最好的功夫呀!

姚文浩陷入的尷尬,鄧建軍也注意到了。每天和各個車間的機械設備打交道,這位小夥子總能最早發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非要解決才肯罷休。

然而,當時的鄧建軍不過是一位電氣維修工,修設備的知識還算夠用,改造設備就需要弄清楚更多的工藝原理。於是,鄧建軍的書桌上多了許多織造工藝書籍,姚文浩成了他虛心請教問題的老師。

一個星期以後,鄧建軍的新裝置誕生了,牛仔布拉斜尺寸不穩定的問題迎刃而解。

原來,鄧建軍在拉斜滾筒上裝了一個類似地磅的裝置,再利用感測技術將拉斜區域的張力數字直接顯示出來,讓值車工一目瞭然,調節拉斜尺寸自然心裡有底。

用上新技術以後,值車工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產品質量也始終保持穩定。姚文浩忍不住四處誇獎鄧建軍:「誰能想到用地磅呀?誰能想到用數字說話呀?還是咱們的小鄧行啊!」

如果說這次技術改造讓姚文浩對鄧建軍刮目相看的話,那麼,鄧建軍攻克穩定布料預縮率難題的非凡舉動,則征服了世界紡織染整行業的同行。

染整一直是我國紡織工業的薄弱環節,色差和縮水率的問題深深困擾著黑牡丹公司。由於企業生產的牛仔布大多出口海外,縮水率的高低波動不僅影響出口產品的質量,更有可能造成國際索賠。

1999年,客戶對於產品縮水率的投訴多了起來。為了黑牡丹公司的信譽和發展,鄧建軍又一次承擔起技術攻關的重任。

公司里幾乎每一個人都相信,鄧建軍遲早能夠解決穩定預縮率的問題。

然而,鄧建軍卻清楚地知道,擺在自己面前的是多麼復雜的一道難關,為了攻克這道難關,自己又要吃下多少苦頭。

害怕嗎?當然不怕。退縮嗎?當然不會。每一次攻關都不輕松,但是伴隨成功而至的成就感更讓鄧建軍迷戀。

又一個世界級難題,又一次艱難的攻關。看著成天冥思苦想的丈夫,妻子姚群的心中不禁擔心起來。這個時候,鄧建軍總是把笑容當成安慰妻子的惟一方式。

白天連著黑夜,鄧建軍與科研小組的成員們一道奮力攻關,所有人的眼睛都被熬得通紅。

失敗,還是失敗。但是,正是在不斷的失敗中,科學的探求逐漸接近著真正的答案。

通過運用電子技術與氣動技術的完善結合,鄧建軍利用電腦進行後整理階段統一控制,一舉突破常年困擾企業的重大難關,使得黑牡丹公司生產的牛仔布的預縮率精度牢牢控制在2.5的范圍內,明顯優於3的國際標准。

這一次技改接近完美,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從此,「黑牡丹」在國際市場技壓群芳,成為暢銷美國市場的三大牛仔服裝面料之一。

董事長曹得法評價說:「穩定預縮率的意義並不在於縮小了預縮尺寸,而在於」黑牡丹「掌控了這一處於世界紡織業領先地位的核心技術。」

鄧建軍始終痴迷於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海洋。他說:「我是怕被淘汰掉,怕被工業發展的滾滾車輪遠遠甩掉。」

在人生中最為燦爛的青春歲月里,鄧建軍從一個中專畢業生成長為黑牡丹公司的棟梁之材。

「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是鄧建軍對於自己成長秘訣的惟一回答,也是人們從這位大名鼎鼎的技術工人身上能夠找到的惟一答案。

1988年,19歲的鄧建軍跨出江蘇省常州輕工業學校校門,進入黑牡丹的前身常州第二色織廠工作。

此時,曾經創造輝煌的常州紡織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市場挑戰,大批已經使用幾十年的老舊設備加速淘汰。

誰也沒有想到,原本是「幹部」身份的鄧建軍主動要求到生產一線去,從此給自己貼上了「工人」這個身份標簽。

然而,工人就是好當的嗎?

進廠不久的一個深夜,鄧建軍負責保養維修的一台機器出現故障,好長時間也沒有修好,不得不向師傅緊急求援。

師傅來了,三下五除二地解決了問題。原來,這只是一個與電氣搭界的機械小故障,十幾分鍾就能修好。

聽了師傅的話,鄧建軍感到很慚愧。

然而,更讓鄧建軍心疼的事情還在後頭。有人悄悄告訴這位小夥子,因為維修耽誤了過多的時間,企業一下子損失了好幾千元。

鄧建軍由此徹底頓悟:「工種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市場經濟淡化了工種概念;訂單是市場下的,企業需要什麼,我就應當去學習什麼。」

對於剛剛跨出校門的中專生鄧建軍而言,需要學習的應用知識太多了。越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他越是堅定了不斷學習新技術的理想和目標。

17載春去秋來,妻子姚群默默地注視著鄧建軍付出著自己全部的心血。

每天下班,別人一家總是大人孩子歡聲笑語,鄧建軍的家卻總是寂靜無聲。每天一個半小時的學習時間,鄧建軍雷打不動。

一次,鄧建軍在表哥家看到一本《多層印製板設計程序應用手冊》,頓時如獲至寶。當時,復印技術尚未普及,他竟與工友利用空餘時間日夜突擊抄寫。這本近300頁的專業書,三個人整整抄了兩個星期……

常州的冬天特別濕冷,鄧建軍就躲進被窩上網查找最新技術資料。看到丈夫握著滑鼠的手在被子下面來回移動,看到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孤獨寂寞的樣子,姚群忍不住又氣又心疼……

不積圭步,無以致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17年,6200多天,鄧建軍始終像海綿吸水般痴迷於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海洋。別人誇贊他「勤奮用功」,鄧建軍卻說「我是怕被淘汰掉,怕被工業發展的滾滾車輪遠遠甩掉」。

鄧建軍的工作台上,放著一疊厚厚的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著他多年來消化洋設備和技術創新的資料和心得,被工友們稱為頗具實用價值的「活辭典」。

從鄧建軍的這疊筆記本上,大家懂得了什麼叫刻苦鑽研,什麼叫忘我工作。

鄧建軍從一個中專生起步,自學考下了微機及應用專業大專,又繼續自學江蘇大學計算機及應用本科。在感動於他在技術革新中取得的突出成績的同時,人們同樣感動於他顯示出來的執著學習精神。

鄧建軍的徒弟徐文虎是大專生,跟著中專出身的師傅工作了10多年,卻越來越感到兩人的差距始終在拉大。

當然,在研製牛仔布染色在線控制的時候,鄧建軍曾經向自己的徒弟請教計算機通訊方式方面的問題。但是,徐文虎懂得,僅靠一門專業並不能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自己將包括紡織工藝、機械構造等專業知識復合應用的能力,要比鄧建軍差了一大截。

看到鄧建軍不斷迸發出的智慧火花,徐文虎不敢有一絲懈怠。他說,要想成為師傅那樣的企業棟梁之材,就需要像師傅那樣具有「百分之百的興趣」和「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執著和勤奮」。

在公司團委書記席中豪的記憶中,鄧建軍的身影總是和加班加點連在一起。然而,有一天發生的事情卻讓他感到不解。

這天下班,鄧建軍既沒有洗澡也沒有換工作服,反常地催促正在列印資料的席中豪:「快點,我要鎖門了。」

在廠門口的小攤上,鄧建軍匆匆買了一個麵包走了。席中豪百思不解,一貫早來晚走的鄧建軍怎麼像是換了一個人?

2003年6月,席中豪和鄧建軍一起去上海觀摩國際紡織工業博覽會。

人山人海的參觀者中,鄧建軍憑借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被德國祖克公司的總工程師特別請進了貴賓室交談。

看到這一幕,席中豪終於徹底明白了,匆匆離去的鄧建軍是在利用工余時間學習外語。

如今,鄧建軍不僅能夠運用英語進行通暢交流,還能直接閱讀德文和西班牙文資料,瀏覽國外技術網站和與外方技術人員互發電子郵件更算不上什麼難事。

鄧建軍正在用自己在技術改造路途上的奔跑,書寫著一位中國技工震驚世界的東方傳奇!

參加工作17年,鄧建軍共解決重大技術難題23個,參與技改項目400餘個,其中獨立完成145個。

今天的鄧建軍,完全有充足的理由享受成功的果實。他不僅是企業里惟一享受8000元月薪的職工,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先後兩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就連11歲的兒子鄧峰都知道,自己的爸爸在常州已經成了名人。不乏天真的孩子還這樣問過媽媽:「你為這樣一個老公自豪嗎?」

然而,鄧建軍從來不曾將「成功」二字放在心上。當人們贊美那些成功的技術之花時,他想到的卻是自己經歷過的無數次失敗,「我失敗的次數更多,只是不為人知罷了」。

盡管鄧建軍堅持認為自己並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盡管鄧建軍從來不對任何問題做出絕對的回答,「黑牡丹」的職工們卻已經把他的名字與「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連在一起。

為了隨時找到這位企業少不了的「能人」,鄧建軍享受著公司領導的待遇,由企業配備了通訊設備。他的手機和住宅電話的號碼,就貼在每個車間的牆上。幾乎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鄧建軍都出現在故障現場。

今天的鄧建軍可謂榮譽等身,然而,他卻在淡淡的一笑中把耀眼的光環輕輕拂去,依然隨時毫無怨言地接受工友們的每一次緊急召喚,依然對技術改造保持著往日的執著追求。他把自己的目光牢牢地與世界看齊,要在世界製造業中找到中國技工的位置。

這位外表木訥的技術工人心中的火熱情懷,遠遠不是幾句豪言壯語所能簡單展現的。

1997年,黑牡丹公司從德國進口的氣紡機中樞系統變頻器燒壞了,急需更換。這種變頻器屬於世界紡織高新技術,不但價格高達9萬元,訂貨周期也要兩個月。

9萬元?這要工友們付出多少勞動才能省下來?

兩個月?這會給公司生產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

鄧建軍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他和同伴們認真研究分析圖紙,多次計算測試數據,重新確定參數和模擬調試,大膽採用類似的國產變頻器更換替代……兩天半以後,機器正常運轉!

德國公司聽到消息,十分震驚,專門派出專家趕赴黑牡丹公司。

挑剔的檢驗結束了,德國專家不得不翹起大拇指:「中國工人了不起!」

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氣紡機變頻器的成功替代是一次漂亮的防禦戰。相比而言,對另一家德國公司提供的清梳聯電動機進行改造,則是一次漂亮的攻堅戰。

清梳聯是一種從清梳棉花開始到紡制棉花生條的聯合機械。鄧建軍發現,這套進口設備運行穩定性很差,一旦發生故障,跨國供貨周期長,經濟損失難以估算。

於是,鄧建軍大膽採用交流變頻器調速替代直流調速,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設備運行更加穩定可靠。當國內棉紡織業一份權威雜志推出這項最新科技成果時,「黑牡丹」採用這一技術的清梳聯設備早已安全高效地運行了兩年多時間。

這些年來,鄧建軍為企業帶來的直接經濟價值無法估算。

後織車間有數百台OMNI噴氣織機和GAMMA劍桿織機,每台織機都要使用一隻形狀類似小肥皂盒的經紗張力感測器。

由於織布機在織造過程中高速運轉,張力感測器長期處於700次/分鍾的高頻振動中,非常容易疲勞導致損壞。

每隻張力感測器8000元,壞了就換,沒了再買,誰都沒覺得有什麼不正常。

可是,鄧建軍就是覺得這樣花錢不正常。

今年1月,鄧建軍主動找到公司總經理,提出嘗試解決感測器維修問題。

下班了,鄧建軍像往常一樣沒有回家,第一次把張力感測器拆開來研究。

感測器里的線路密如蛛網,又沒有圖紙可以參考。鄧建軍找來了放大鏡,藉助強光勉強看清了表層的情況。但是,這個體積很小的線路板結構復雜,表層能夠用放大鏡看清楚,中間層又怎麼辦?

鄧建軍找來專業儀器,通過計算機一點一點地把線路模擬再現,自製出張力模型。不眠的48小時過去了,他終於確認了出現故障的元器件———這個小小的元器件的市場價格僅為0.01元!

8000元:0.01元———僅此一項,企業又可以節約幾十萬元資金,同時解決了由於張力感測器受損後造成的紡織品疵點。

鄧建軍笑了,笑得那樣滿足。

……

在鄧建軍的眼中,技術改造的道路永遠沒有盡頭,技術改造帶來的快樂也永遠沒有盡頭。

漫長的17年過去了,鄧建軍在企業提供的肥沃土壤上自由成長,成為一位光鮮奪目的中國技工。

很多當年的同學商海搏擊,早已擁有百萬家產。鄧建軍依然是那身工作服,為每一個技術難題的解決而滿足喜悅,甘之如飴。

「如果再過17年,你會是個什麼樣子呢?」面對這樣的提問,鄧建軍用微笑做答:「那太遠了,不是我現在要想的事情。」不過,他那張憨厚朴實的臉上,自信卻毫無掩飾地浮現出來。

這是濃縮著黑牡丹公司企業文化精神的一首詩———

在靜謐的非洲大草原上,

夕陽西下之際,

一頭獅子在沉思———

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

一頭羚羊在沉思———

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脫跑得最快的獅子。

那麼,無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

當太陽升起,你要做的,都是奔跑。

……

太陽每天都要升起。在追求技術的道路上,鄧建軍已經毫不停頓地奔跑了17年,並且還要繼續奔跑下去。

當代全球紡織高新技術的舞台上,鄧建軍正在用自己在技術改造路途上的奔跑,書寫著一位中國技工震驚世界的東方傳奇!

H. 找歷史名人

當然是魯迅了
七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從壽鏡吾老先生就讀於三味書屋。十三歲那年家裡發生一場很大的變故,經濟狀況漸入困頓,接著父親一病不起,使他飽嘗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離開故鄉考進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又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學堂。1902年初畢業後被選派赴日留學,先是學醫,後為改變國民精神,棄醫從文。1909年8月回國。

辛亥革命後應蔡元培之邀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供職,後又隨部遷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正式開始了輝煌的創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繼出版短篇小說集《吶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使其思想產生了飛躍,由此進化論思想為主導,轉向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思想為主導。1930年3月「左聯」成立時,被推薦為常委,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化運動的主將。

後十年的雜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槍,充滿了唯物辨證的精神。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毛澤東認為:魯迅是「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I. 七八十年代有一批被稱為"共和國的脊樑"的人有誰說出他們的事跡

共和國的脊樑 藍領精英鄧建軍

南方網訊 上世紀80年代末,一個躁動而充滿各種誘惑的年代,「當工人沒出息」的聲音不絕於耳。21歲的鄧建軍從江蘇常州輕工業學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進入常州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紡織行業的電氣技工。

這是1988年8月,蘇南大地經商潮湧,更多的人開始把金錢和財富當做成功的象徵。沒有誰更多地去留意剛剛走出校門的鄧建軍,只是知道這位憨厚老實的小夥子常常面帶微笑,畢恭畢敬地向公司里的每一個人問聲「師傅好」。

然而,職業的平淡並沒有消磨掉鄧建軍的意志。在平靜的外表下,他的心海深處依然孕育著波瀾,篤信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一位技術頂呱呱的好工人,篤信「黑牡丹」最終能夠成為自己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舞台。

時光荏苒,17年過去了。今天的鄧建軍依然不笑不說話,依然見人畢恭畢敬地問聲「師傅好」,卻已經在一線工人崗位上贏得了累累功勛———

鄧建軍在世界紡織業中率先破解連續生產不停車的牛仔布紗線染色難題;

鄧建軍研製的「顏料組份分析計算機控制系統」填補了世界空白;

鄧建軍挑戰世界級難題———預縮穩定率,令世界同行刮目;

鄧建軍高超的維護設備能力,讓日本客商大呼見識到了「中國功夫」; ……

作為一名技術工人,鄧建軍獲得了自己從未奢想過的榮譽,從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新世紀全國首批「能工巧匠」。

今天,致力於產業升級的中國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渴求與熱情,呼喚並期待著高級技術工人的出現。當年篤定要當「技術頂呱呱的好工人」的鄧建軍,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做出了一個響亮的回答———當個有技術的好工人,值!

技術改造永無止境。每一次的成功探索,都讓鄧建軍擁有了向更多困難挑戰的資本與自信。

上世紀90年代初,年產值不過百萬元的常州黑牡丹集團公司邁開了兼並擴張的步伐。在中國紡織行業的重新洗牌中,這家裡弄小廠尋找著新的機遇。

1992年,黑牡丹公司兼並了第一家紡織企業———常州市第十織布廠,得到了50台進口劍桿織機設備。盡快讓機器運轉起來,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效益,成了擺在職工面前的首要問題。

時任機械維修工的丁東明對織機初步檢修後,這樣向公司領導匯報:「機器許久不用,電氣維修至少得花半年時間。」

誰來擔當重任?公司董事長曹德法提出:「讓小鄧試試吧!」在企業里,他聽到過太多稱贊這個年輕人的聲音,便把這次檢修當成一次對鄧建軍的考驗。

第二天,鄧建軍帶著助手到被兼並的廠子「上班」了。一打開織機的箱蓋,兩人頓時傻眼了———這哪裡是線路板,簡直是一堆亂麻。機器黑乎乎,裡面隨時可能跑出老鼠,助手變得縮手縮腳起來。鄧建軍卻二話沒說,平靜地將手伸進了機箱。

設備改造不是靠勇敢就能完成的。50台織機甚至連線路板原理圖都不知下落,鄧建軍的工作也只能從制圖做起。

制圖?說起來容易,干起來有多難啊!光是一張線路板上,就有2000多個點需要一一測試、分析和計算。

鄧建軍每天蹲在織機旁,一干就是十四五個小時。只需做簡單機械維修的丁東明感到十分意外,因為鄧建軍維修設備電氣的速度幾乎與自己同步。一個月後,50台織機重新運轉。要知道,這是別人要花將近半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董事長曹德法大吃一驚,徹底相信了自己曾經聽到過的對鄧建軍的評價,「這個年輕人確實不錯」。

在以後的工作中,鄧建軍給了曹德法更多的驚喜。正是這一個接一個的驚喜,讓「黑牡丹」在中國乃至世界紡織舞台上綻放得更為燦爛。

技改永無止境。每一次的探索,都讓鄧建軍擁有了向更多困難挑戰的資本與自信。在世界紡織業中,牛仔布紗線染色始終被一個難題所困擾。機器染完一缸布後的停車過程中,因為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變化,總要產生將近600米染色不均的廢布,給企業造成極大浪費,影響生產進度和產量。

看著每次停車造成的3600元損失,從小過慣苦日子的鄧建軍心疼極了。於是,他訪專家尋找靈感,查資料捕捉信息,就連做夢都在想著解決問題的辦法。多少次夜深人靜的時候,鄧建軍把18項紡織新技術在腦子里「放電影」,逐一進行分析。經過再三論證,他提出了改直流調速為變頻調速的設想。光是方案的設計,鄧建軍就用了足足兩個月,因為只要一個信號隔離不到位,就會前功盡棄。

最難的是改造完畢進行試車。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沒有成功改造的先例,大家都為鄧建軍捏了把汗。開車以後,只聽「嘣」的一聲,新裝上的主要器件變頻器炸裂了。再換一個,又是「嘣」的一聲。

接二連三的爆炸聲,快要把鄧建軍炸懵了:「一個變頻器就是四五千塊錢,第一天就炸了兩個,後來又炸了5個……這可是好幾萬元啊!」

這是鄧建軍第一次充當「心臟」進行獨立技改,承受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他天天泡在試車現場,反反復復查找原因。

經過細致的排查和分析,鄧建軍確信自己沒有錯,可能是買來的國產變頻器存在問題。果然,廠方專家上門檢驗後承認,由於沒有按照鄧建軍的要求進行光電隔離,變頻器存在質量問題。

換上合格的變頻器後,試車終於成功!鄧建軍綳了好幾個月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鄧建軍帶著同伴日夜奮戰,先後對染漿聯合機進行4次改造,在國內率先解決了連續生產不用停車這一世界性紡織難題,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專家論證認為,改造後的設備操作程序更為優化,功能先進性部分超過同類進口設備。

1981年進廠的蔡志忠是染漿聯的值班長,親眼見證了這套關鍵設備的「新生」。他說:「在鄧建軍的改造下,染漿聯合機的各方面性能都可以跟國際先進設備相媲美,這確實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

每一次攻關都不輕松,需要付出百倍心血。但是,伴隨成功而給企業創造的財富更讓鄧建軍驕傲。

從投訴科回饋來的客戶反映,讓成品車間主任姚文浩感到十分難堪。公司出口的牛仔布拉斜尺寸不穩定,生產的仔褲褲管經常產生扭斜,褲縫不直,誰還會買?

難堪歸難堪,姚文浩確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調節布料拉斜尺寸全憑值車工的手感,不同的人感覺不同,產品當然不穩定。手感最好的值車工,織出的布合格率總是最高。可是,不可能所有的值車工都有最好的功夫呀!

姚文浩陷入的尷尬,鄧建軍也注意到了。每天和各個車間的機械設備打交道,這位小夥子總能最早發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非要解決才肯罷休。

然而,當時的鄧建軍不過是一位電氣維修工,修設備的知識還算夠用,改造設備就需要弄清楚更多的工藝原理。於是,鄧建軍的書桌上多了許多織造工藝書籍,姚文浩成了他虛心請教問題的老師。

一個星期以後,鄧建軍的新裝置誕生了,牛仔布拉斜尺寸不穩定的問題迎刃而解。

原來,鄧建軍在拉斜滾筒上裝了一個類似地磅的裝置,再利用感測技術將拉斜區域的張力數字直接顯示出來,讓值車工一目瞭然,調節拉斜尺寸自然心裡有底。

用上新技術以後,值車工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產品質量也始終保持穩定。姚文浩忍不住四處誇獎鄧建軍:「誰能想到用地磅呀?誰能想到用數字說話呀?還是咱們的小鄧行啊!」

如果說這次技術改造讓姚文浩對鄧建軍刮目相看的話,那麼,鄧建軍攻克穩定布料預縮率難題的非凡舉動,則征服了世界紡織染整行業的同行。

染整一直是我國紡織工業的薄弱環節,色差和縮水率的問題深深困擾著黑牡丹公司。由於企業生產的牛仔布大多出口海外,縮水率的高低波動不僅影響出口產品的質量,更有可能造成國際索賠。

1999年,客戶對於產品縮水率的投訴多了起來。為了黑牡丹公司的信譽和發展,鄧建軍又一次承擔起技術攻關的重任。

公司里幾乎每一個人都相信,鄧建軍遲早能夠解決穩定預縮率的問題。

然而,鄧建軍卻清楚地知道,擺在自己面前的是多麼復雜的一道難關,為了攻克這道難關,自己又要吃下多少苦頭。

害怕嗎?當然不怕。退縮嗎?當然不會。每一次攻關都不輕松,但是伴隨成功而至的成就感更讓鄧建軍迷戀。

又一個世界級難題,又一次艱難的攻關。看著成天冥思苦想的丈夫,妻子姚群的心中不禁擔心起來。這個時候,鄧建軍總是把笑容當成安慰妻子的惟一方式。

白天連著黑夜,鄧建軍與科研小組的成員們一道奮力攻關,所有人的眼睛都被熬得通紅。

失敗,還是失敗。但是,正是在不斷的失敗中,科學的探求逐漸接近著真正的答案。

通過運用電子技術與氣動技術的完善結合,鄧建軍利用電腦進行後整理階段統一控制,一舉突破常年困擾企業的重大難關,使得黑牡丹公司生產的牛仔布的預縮率精度牢牢控制在2.5的范圍內,明顯優於3的國際標准。

這一次技改接近完美,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從此,「黑牡丹」在國際市場技壓群芳,成為暢銷美國市場的三大牛仔服裝面料之一。

董事長曹得法評價說:「穩定預縮率的意義並不在於縮小了預縮尺寸,而在於」黑牡丹「掌控了這一處於世界紡織業領先地位的核心技術。」

鄧建軍始終痴迷於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海洋。他說:「我是怕被淘汰掉,怕被工業發展的滾滾車輪遠遠甩掉。」

在人生中最為燦爛的青春歲月里,鄧建軍從一個中專畢業生成長為黑牡丹公司的棟梁之材。

「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是鄧建軍對於自己成長秘訣的惟一回答,也是人們從這位大名鼎鼎的技術工人身上能夠找到的惟一答案。

1988年,19歲的鄧建軍跨出江蘇省常州輕工業學校校門,進入黑牡丹的前身常州第二色織廠工作。

此時,曾經創造輝煌的常州紡織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市場挑戰,大批已經使用幾十年的老舊設備加速淘汰。

誰也沒有想到,原本是「幹部」身份的鄧建軍主動要求到生產一線去,從此給自己貼上了「工人」這個身份標簽。

然而,工人就是好當的嗎?

進廠不久的一個深夜,鄧建軍負責保養維修的一台機器出現故障,好長時間也沒有修好,不得不向師傅緊急求援。

師傅來了,三下五除二地解決了問題。原來,這只是一個與電氣搭界的機械小故障,十幾分鍾就能修好。

聽了師傅的話,鄧建軍感到很慚愧。

然而,更讓鄧建軍心疼的事情還在後頭。有人悄悄告訴這位小夥子,因為維修耽誤了過多的時間,企業一下子損失了好幾千元。

鄧建軍由此徹底頓悟:「工種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市場經濟淡化了工種概念;訂單是市場下的,企業需要什麼,我就應當去學習什麼。」

對於剛剛跨出校門的中專生鄧建軍而言,需要學習的應用知識太多了。越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他越是堅定了不斷學習新技術的理想和目標。

17載春去秋來,妻子姚群默默地注視著鄧建軍付出著自己全部的心血。

每天下班,別人一家總是大人孩子歡聲笑語,鄧建軍的家卻總是寂靜無聲。每天一個半小時的學習時間,鄧建軍雷打不動。

一次,鄧建軍在表哥家看到一本《多層印製板設計程序應用手冊》,頓時如獲至寶。當時,復印技術尚未普及,他竟與工友利用空餘時間日夜突擊抄寫。這本近300頁的專業書,三個人整整抄了兩個星期……

常州的冬天特別濕冷,鄧建軍就躲進被窩上網查找最新技術資料。看到丈夫握著滑鼠的手在被子下面來回移動,看到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孤獨寂寞的樣子,姚群忍不住又氣又心疼……

不積圭步,無以致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17年,6200多天,鄧建軍始終像海綿吸水般痴迷於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海洋。別人誇贊他「勤奮用功」,鄧建軍卻說「我是怕被淘汰掉,怕被工業發展的滾滾車輪遠遠甩掉」。

鄧建軍的工作台上,放著一疊厚厚的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著他多年來消化洋設備和技術創新的資料和心得,被工友們稱為頗具實用價值的「活辭典」。

從鄧建軍的這疊筆記本上,大家懂得了什麼叫刻苦鑽研,什麼叫忘我工作。

鄧建軍從一個中專生起步,自學考下了微機及應用專業大專,又繼續自學江蘇大學計算機及應用本科。在感動於他在技術革新中取得的突出成績的同時,人們同樣感動於他顯示出來的執著學習精神。

鄧建軍的徒弟徐文虎是大專生,跟著中專出身的師傅工作了10多年,卻越來越感到兩人的差距始終在拉大。

當然,在研製牛仔布染色在線控制的時候,鄧建軍曾經向自己的徒弟請教計算機通訊方式方面的問題。但是,徐文虎懂得,僅靠一門專業並不能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自己將包括紡織工藝、機械構造等專業知識復合應用的能力,要比鄧建軍差了一大截。

看到鄧建軍不斷迸發出的智慧火花,徐文虎不敢有一絲懈怠。他說,要想成為師傅那樣的企業棟梁之材,就需要像師傅那樣具有「百分之百的興趣」和「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執著和勤奮」。

在公司團委書記席中豪的記憶中,鄧建軍的身影總是和加班加點連在一起。然而,有一天發生的事情卻讓他感到不解。

這天下班,鄧建軍既沒有洗澡也沒有換工作服,反常地催促正在列印資料的席中豪:「快點,我要鎖門了。」

在廠門口的小攤上,鄧建軍匆匆買了一個麵包走了。席中豪百思不解,一貫早來晚走的鄧建軍怎麼像是換了一個人?

2003年6月,席中豪和鄧建軍一起去上海觀摩國際紡織工業博覽會。

人山人海的參觀者中,鄧建軍憑借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被德國祖克公司的總工程師特別請進了貴賓室交談。

看到這一幕,席中豪終於徹底明白了,匆匆離去的鄧建軍是在利用工余時間學習外語。

如今,鄧建軍不僅能夠運用英語進行通暢交流,還能直接閱讀德文和西班牙文資料,瀏覽國外技術網站和與外方技術人員互發電子郵件更算不上什麼難事。

鄧建軍正在用自己在技術改造路途上的奔跑,書寫著一位中國技工震驚世界的東方傳奇!

參加工作17年,鄧建軍共解決重大技術難題23個,參與技改項目400餘個,其中獨立完成145個。

今天的鄧建軍,完全有充足的理由享受成功的果實。他不僅是企業里惟一享受8000元月薪的職工,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先後兩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就連11歲的兒子鄧峰都知道,自己的爸爸在常州已經成了名人。不乏天真的孩子還這樣問過媽媽:「你為這樣一個老公自豪嗎?」

然而,鄧建軍從來不曾將「成功」二字放在心上。當人們贊美那些成功的技術之花時,他想到的卻是自己經歷過的無數次失敗,「我失敗的次數更多,只是不為人知罷了」。

盡管鄧建軍堅持認為自己並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盡管鄧建軍從來不對任何問題做出絕對的回答,「黑牡丹」的職工們卻已經把他的名字與「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連在一起。

為了隨時找到這位企業少不了的「能人」,鄧建軍享受著公司領導的待遇,由企業配備了通訊設備。他的手機和住宅電話的號碼,就貼在每個車間的牆上。幾乎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鄧建軍都出現在故障現場。

今天的鄧建軍可謂榮譽等身,然而,他卻在淡淡的一笑中把耀眼的光環輕輕拂去,依然隨時毫無怨言地接受工友們的每一次緊急召喚,依然對技術改造保持著往日的執著追求。他把自己的目光牢牢地與世界看齊,要在世界製造業中找到中國技工的位置。

這位外表木訥的技術工人心中的火熱情懷,遠遠不是幾句豪言壯語所能簡單展現的。

1997年,黑牡丹公司從德國進口的氣紡機中樞系統變頻器燒壞了,急需更換。這種變頻器屬於世界紡織高新技術,不但價格高達9萬元,訂貨周期也要兩個月。

9萬元?這要工友們付出多少勞動才能省下來?

兩個月?這會給公司生產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

鄧建軍主動請纓,立下「軍令狀」。他和同伴們認真研究分析圖紙,多次計算測試數據,重新確定參數和模擬調試,大膽採用類似的國產變頻器更換替代……兩天半以後,機器正常運轉!

德國公司聽到消息,十分震驚,專門派出專家趕赴黑牡丹公司。

挑剔的檢驗結束了,德國專家不得不翹起大拇指:「中國工人了不起!」

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氣紡機變頻器的成功替代是一次漂亮的防禦戰。相比而言,對另一家德國公司提供的清梳聯電動機進行改造,則是一次漂亮的攻堅戰。

清梳聯是一種從清梳棉花開始到紡制棉花生條的聯合機械。鄧建軍發現,這套進口設備運行穩定性很差,一旦發生故障,跨國供貨周期長,經濟損失難以估算。

於是,鄧建軍大膽採用交流變頻器調速替代直流調速,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設備運行更加穩定可靠。當國內棉紡織業一份權威雜志推出這項最新科技成果時,「黑牡丹」採用這一技術的清梳聯設備早已安全高效地運行了兩年多時間。

這些年來,鄧建軍為企業帶來的直接經濟價值無法估算。

後織車間有數百台OMNI噴氣織機和GAMMA劍桿織機,每台織機都要使用一隻形狀類似小肥皂盒的經紗張力感測器。

由於織布機在織造過程中高速運轉,張力感測器長期處於700次/分鍾的高頻振動中,非常容易疲勞導致損壞。

每隻張力感測器8000元,壞了就換,沒了再買,誰都沒覺得有什麼不正常。

可是,鄧建軍就是覺得這樣花錢不正常。

今年1月,鄧建軍主動找到公司總經理,提出嘗試解決感測器維修問題。

下班了,鄧建軍像往常一樣沒有回家,第一次把張力感測器拆開來研究。

感測器里的線路密如蛛網,又沒有圖紙可以參考。鄧建軍找來了放大鏡,藉助強光勉強看清了表層的情況。但是,這個體積很小的線路板結構復雜,表層能夠用放大鏡看清楚,中間層又怎麼辦?

鄧建軍找來專業儀器,通過計算機一點一點地把線路模擬再現,自製出張力模型。不眠的48小時過去了,他終於確認了出現故障的元器件———這個小小的元器件的市場價格僅為0.01元!

8000元:0.01元———僅此一項,企業又可以節約幾十萬元資金,同時解決了由於張力感測器受損後造成的紡織品疵點。

鄧建軍笑了,笑得那樣滿足。

……

在鄧建軍的眼中,技術改造的道路永遠沒有盡頭,技術改造帶來的快樂也永遠沒有盡頭。

漫長的17年過去了,鄧建軍在企業提供的肥沃土壤上自由成長,成為一位光鮮奪目的中國技工。

很多當年的同學商海搏擊,早已擁有百萬家產。鄧建軍依然是那身工作服,為每一個技術難題的解決而滿足喜悅,甘之如飴。

「如果再過17年,你會是個什麼樣子呢?」面對這樣的提問,鄧建軍用微笑做答:「那太遠了,不是我現在要想的事情。」不過,他那張憨厚朴實的臉上,自信卻毫無掩飾地浮現出來。

這是濃縮著黑牡丹公司企業文化精神的一首詩———

在靜謐的非洲大草原上,

夕陽西下之際,

一頭獅子在沉思———

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

一頭羚羊在沉思———

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脫跑得最快的獅子。

那麼,無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

當太陽升起,你要做的,都是奔跑。

……

太陽每天都要升起。在追求技術的道路上,鄧建軍已經毫不停頓地奔跑了17年,並且還要繼續奔跑下去。

當代全球紡織高新技術的舞台上,鄧建軍正在用自己在技術改造路途上的奔跑,書寫著一位中國技工震驚世界的東方傳奇

J. 01年02年上市公司有哪些

2001年上市公司
深市:就一個 京東方A
滬市:
煙台萬華 紅豆股份 西南證券 江山股份 天科股份 通葡股份
金瑞科技 西藏天路 寧滬高速 廣東明珠 天通股份 *ST中農
廣州葯業 恆順醋業 歌華有線 福建高速 迪康葯業 北巴傳媒
平高電氣 大西洋 桂東電力 天威保變 開開實業 鼎盛天工
南紡股份 包鋼股份 首開股份 上海家化 華微電子 康美葯業
東華實業 紅星發展 亞星化學 金山股份 九龍山 聯創光電
金地集團 恆豐紙業 鄂爾多斯 ST賢成 中珠控股 用友軟體
國棟建設 中鐵二局 盤江股份 中新葯業 健康元 廣東榕泰
航天晨光 百利電氣 天葯股份 榮華實業 ST天宏 交大昂立
ST金泰 中國石化 大橡塑 安陽鋼鐵 洪城股份 烽火通信
獅頭股份 江淮汽車 貴州茅台 熊貓煙花 上海能源 華紡股份
新安股份 天房發展 華聯綜超 華能國際 成發科技 山鷹紙業
宏達股份 深高速 *ST香梨 貴航股份
2002年上市公司
深市:也就一個 吉電股份
滬市:
三佳科技 江西銅業 寶光股份 營口港 海油工程 海螺水泥
天富熱電 鑫新股份 山東高速 棲霞建設 北大荒 招商銀行
寶鈦股份 中遠航運 揚農化工 小商品城 京能熱電 天地科技
中國軟體 中海發展 西昌電力 山東葯玻 精工鋼構 卧龍電氣
精倫電子 黑牡丹 華魯恆升 大廈股份 中孚實業 安源股份
泰豪科技 華麗家族 大連聖亞 江西長運 湘電股份 菲達環保
迪馬股份 豫光金鉛 龍溪股份 ST築信 ST黃海 金晶科技
八一鋼鐵 太行水泥 天士力 光明乳業 方大炭素 時代出版
精達股份 萬向德農 康緣葯業 金自天正 亞寶葯業 新華醫療
新華醫療 中國聯通 科達機電 中天科技 老白乾酒 華陽科技
信雅達 廈門鎢業 方興科技 旭光股份 國葯股份 長園集團
法拉電子 時代新材 騰達建設

閱讀全文

與黑牡丹上市公司董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杠桿租金回報率 瀏覽:439
農產品期貨在哪裡交易 瀏覽:31
融資貸款居間合同 瀏覽:365
房山有網路黃金代理商嗎 瀏覽:995
疫情下的醫療股票 瀏覽:636
可以用黃金換鉑金嗎 瀏覽:448
傘形信託市場 瀏覽:993
2005年全國金融機構家數 瀏覽:66
外匯新聞網英國 瀏覽:378
中金黃金價格走勢圖東方 瀏覽:371
類金融上市公司 瀏覽:501
赫美集團會倒閉嗎 瀏覽:905
淘寶優惠券最高傭金 瀏覽:344
晉能集團與格盟合並 瀏覽:713
股票商譽網站 瀏覽:657
私人金礦的黃金賣給誰 瀏覽:794
湖北省國企上市公司 瀏覽:62
辦金融行業公司起名 瀏覽:283
四川非銀金融機構名單 瀏覽:202
上海銀行理財產品下載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