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求是聯合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的咨詢專家
安林,求是聯合(北京)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求是聯合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工商管理碩士,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2009年首屆中國管理咨詢年度人物,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管理咨詢師考試命題專家組成員,民盟北京市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規范董事會建設、淡馬錫章程研究、幹部任職配置、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等多項重大課題主持人,多家中央企業規范董事會建設方案設計項目主持人,《上海國資》國資管理專欄特約作家、《董事會》國企改革專欄特約作家。
20餘載國有、外資、民營企業管理實踐,1年省級政府外資工作經歷。在汽車製造、房地產、建材製造、食品加工、IT軟體、投資管理與咨詢等領域有直接從業經歷,歷任大型國企、民企及外資企業高管、首席代表、廠長與經理之職。
曾獲國際管理學會卓越管理專家獎、中國管理咨詢行業十佳傑出人物等獎項。歷任中央電視台《對話》、《奮斗》欄目特約評論員嘉賓,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MBA企業導師、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曾多次領導或主持國務院國資委、地方國資委、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武漢鋼鐵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新興鑄管集團、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攀鋼集團、中國鐵通集團、貴州省煙草公司、甘肅省煙草專賣局、北京醫葯集團、北京外企服務集團、廣西投資集團等百餘咨詢項目,擁有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深圳等多個地方國資管理與國企董事會運作之調研經歷。
發表著作《《中國國有企業董事會治理指南》(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作推薦序)、《建設中國特色董事會:新時期國資管理和國企治理必讀》、《中國企業寬頻薪酬實務》、《顧客導向的內部營銷》等3部,在《光明日報》、《國際商報》、《上海國資》、《董事會》、《國企》、《國有資產管理》等期刊發表公司治理等國資國企改革論文100餘篇。曾受邀為上海市國資委、山東省委組織部/省國資委、安徽省委組織部/省國資委、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新興際華集團、攀鋼集團、中國樂凱集團、中國北車集團、北京首都機場集團、廣西投資集團、安徽省旅遊集團等國資國企單位和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高等院校開講國資管理、中國特色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國企改制與董事會建設以及戰略新思維等專題。
陳慶,求是聯合(企業)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求是聯合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人、總經理,求是聯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清華大學職業經理訓練中心民企總裁班講座教授,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MBA企業導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大企業集團管控設計專家,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中央企業新興際華集團、武鋼集團等常年管理顧問。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獲得者(2008,2002)
18年余載大型國企管理及科研經歷。曾任國內著名家電上市企業集團中層管理者(處級),著名管理咨詢公司合夥人。
曾領導和主持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武漢鋼鐵集團(央企)、中國中鋼集團(央企)、中國五礦集團總部(央企)、新興鑄管集團(央企)、 攀枝花鋼鐵集團總部(央企)、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部(央企)、中國恆天集團總部(央企)、中國鐵通集團、中國科學技術出版集團、中國通信建設總公司、貴州省煙草公司、遵義市煙草分公司、黃山卷煙總廠、北京外企業服務集團(FESCO)、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北京醫葯集團、北京銅牛集團、北京賓士-戴克汽車、北京燃氣集團、北京中科科儀、廣西投資集團、遼寧撫挖重工、山東萬華集團、申威葯業股份、大連弘峰(農業)集團、香港超世(洋服)集團等百家企業的管理咨詢項目。
出版著作多部:《中國國有企業董事會治理指南》》(30萬字,著,機械工業出版社,獲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作序推介和全國國資委系統與國有企業高度評價)、《崗位分析和崗位評價》(2008年第一版,20萬字,專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崗位分析和崗位評價》(2011年第二版含光碟,20萬字,專著,機械工業出版社》、《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15萬,企業管理出版社) 、《中國企業寬頻薪酬實務》(15萬字,著,機械工業出版社),發表《國有資產管理與國有資本管理》(光明日報理論版)、《《對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理論的思考》(光明日報理論版》等管理論文近百篇。
B. 哪一家央企多年凈利為正
際華集團。
在北京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後,際華集團(601718,SH)近日按照要求公布了2016年以及2017年截至當前收到的政府補助的明細,總額分別超過7億元和10億元。而在多年凈利潤為正的情況下,際華集團公告顯示其今年還收到一筆過億元的「僵屍企業補助資金」。值得一提的是,際華集團此前收到的補助名目繁多,「僵屍企業補助」卻是今年才首次出現。
國資委今年出台了系列針對「僵屍企業」的處置政策。政策是「一企一策」,不能一概而論。
C. 新興際華應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興際華應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2月24日,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新村一里15號,隸屬新興際華集團及新興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是國資委監管央企,新興際華集團躋身於世界500強。新興際華集團公司在「十二五」期間提出「打造國際一流應急救援科技產業研發生產基地」的發展目標,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應急救援科技創新高地和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推進軍民融合,創新應急救援模式。力創「新興應急裝備」知名品牌。業務一:主要生產應急、銷售應急裝備相關產品,如:輕型高機動應急救援裝備;業務二:公司正籌備應急行業信息服務平台,網站即於2015年10月27號(2015應急管理「安全谷」論壇暨國際應急管理學會(TIEMS)中國委員會第六屆年會當天)准時於大家見面,該平台將是中國應急行業領頭羊,敬請期待。世界500強企業子公司
法定代表人:鄭明江
成立時間:2014-02-24
注冊資本:500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601678768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豐台區新村一里15號49號樓三層
D. 新興鑄管,我是2010年的退伍兵,今年家人找關系有可能分配到新興鑄管,想問下有沒有過來人知道一般情況下
小子不錯。還能夠分到工作,咱們是一塊退伍的。可是我分的工作爛的不能再爛了。
我感覺剛進工廠的新人,還不懂其他的技能,比如會計,管理,開車。之類的,肯定是基層了。
工資。我感覺還是保險比較重要的。
這不是想要你的分,希望你工作快樂。
E. 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戴威的父親是誰
戴和根。
現在是新興際華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曾任中國中鐵執行董事、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董事、黨委書記、黨委常委職務。
(5)北京際華集團付廣超擴展閱讀:
戴威 ,ofo創始人兼CEO,ofo黨委書記,青年創業者,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 200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本科,2013年畢業以後跟隨團中央支教團在青海大通縣東峽鎮 ,做了一年的數學老師。2014年回到北大讀碩士。 2014年與4名合夥人創立ofo共享單車,提出了「以共享經濟+智能硬體,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問題」的理念,創立了國內首家以平台共享方式運營校園自行車業務的新型互聯網科技公司。
戴威秉持「不生產車,只連接車」的理念,致力於滿足城市居民短途出行需求的同時,推動共享經濟和環境保護發展。其熱衷公益,研究生時曾於青海支教一年,並發起西部願望教育促進會,以推動中國西部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先後啟動了「西部願望足球計劃」「希望中國引擎計劃」,開啟了人才教育扶貧新模式。戴威曾榮獲《財富》中文版「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
F. 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在哪裡是北京嗎
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地址:北京市豐台區南四環西路188號十五區6號樓
G. 新興際華集團與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的關系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新興鑄管集團。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是集資產管理、資本運營和生產經營於一體的大型國有獨資公司,總部位於北京。
新興際華集團主營業務有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紡織服裝、專用設備製造等業務板塊。主要產品有球墨鑄鐵管、管件、鋼格板、鋼材、工程機械、特種和專用車輛改裝、油料器材、紡織品、服裝、染整、皮革皮鞋、橡膠製品、裝具等。
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於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原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為全軍最大的企業集團。1998年底,根據黨和國家的戰略決策,新興集團與軍隊脫鉤重組。1999年3月,新興集團列為國務院管理的中央企業序列。2009年10月,新興集團戰略重組整體並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這兩個公司都是央企,兩個集團公司之間沒有關系。
H. 新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企業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世界500強企業)的四個專業化公司之一,前身為新興鑄管置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集資產管理、資本運營和生產經營於一體的大型國有獨資公司,總部位於北京。
法定代表人:黃孟魁
成立時間:2007-03-15
注冊資本:2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4080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向軍北里28號院1號樓9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