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上市好還是不上市
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的不同來定。
公司上市的利弊
公司上市是不少企業家的夢想和目標,但是,任何事都是利弊共存,只有充分認識它,才能正確把握權衡,引領企業健康發展。
一 公司上市的積極作用
1.實現原始投資人的價值提升:
從世界上的富翁排行榜,到中國的富翁排行榜,那些躋身排行榜中的富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資產大部分是上市公司的股票。
企業一旦實現上市,就可以給原始投資人帶來雙重收益。
第一收益是賬面收益。
第二是原始投資人轉讓股票等方式帶來的收益。
2.低成本融資
企業的發展需要充足的資本,因此,如何獲得資本就成為企業家思考的首要問題,企業獲得資本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企業自身利潤的積累,二是向債權人借貸,三是向投資人募集資本。
向投資人募集股本是成為最低成本的融資方式,首先,從時間成本上來講,股權融資比利潤積累要節約時間,其次,從財務成本上來說,股權融資不減少公司稅前利潤,從整個公司的角度來說,公司的財務成本比債權融資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企業上市可以使得公司獲得低成本的融資。
3.獲得資本市場上的強大收購能力
企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僅靠企業中間的兼並收購其中有不同的動機。
換股收購,定向增發,要約收購等規范的資本市場操作方式,大大的增強了收購方對於被收購方的吸引力。
4.提高企業的信用
企業的信用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對外交易的基礎,信用較強的企業,對外借貸,供貨以及開展合作都可以更加容易達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從而獲得更強的競爭力,由於企業治理規范、管理科學、融資要容易,所以容易獲得較高的信用評價。
5.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員工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會得到提升,對企業的信心也大為增加。
即穩定了現有的員工,同時也有利吸引人才的流入,因此,企業上市,有利於提升企業的人才競爭。
6.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是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能夠增加企業的形象品牌競爭力,有利於獲得消費大眾的好感,改善公共關系。
無論是中國石油,中國銀行這樣的國有大企業的上市,還是網路,蘇寧這樣的民營企業上市,都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這些都成為公司寶貴的財富。
二 公司上市的風險
1、公司控制權的消弱
公司上市,其實質是通過出讓公司股權來獲得投資人的資本投入,因此,公司上市,多少會使得原有的股東對公司持股的比例下降,這樣的結果,是導致原有股東對公司控制權的消弱。
原有的股東從單純控制公司或對告訴的絕對控制,轉化為相對控股。
另一方面來於資本市場上並購的壓力,向公眾發行的股份,有可能被收購方收購,從而發生與原有控股股東的控制權的爭奪,甚至使得收購方取得公司的控制權。
控制權的消弱,是每一個步入資本市場的企業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2、公司上市需要付出成本
公司上市不僅是一個融資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付出成本的過程。這樣的成本主要來之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公司為了滿足上市的條件而花費的成本,主要有資產債務重組的成本,僱傭職業經理人的成本,為滿足企業業績要求而增加的前期財務成本,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的成本等。
第二方面,公司為上市而花費的直接成本,包括投資銀行的財務顧問費用,保薦人和主承銷商的保薦費用,律師事務的法律顧問費用,會記事務的審計費用,資產評估事務的評估費用,財務公關公司的公關費用,證券監督部門繳納的審核費用,向交易所繳納的上市費用,印刷公司的印刷費用,媒體公告費用等。這些費用大部分都是在公司獲得成功融資之前需要由企業支付的。
第三方面,企業為了維繫上市而花費的費用,包括每年需要向交易所繳納的上市費用,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和審計師的費用,定期召開會議的費用,發布公告的費用,為了滿足上市要求的變化而花費的費用,這些費用的付出,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也是每一個上市的公司應當合理測算的。
3、公司上市引起的監管增加
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各國立法機構都制定了完備的法律法規對公司上市行為進行監管,並建立了包括證券監督機構,證券交易所,投資者訴訟在內的一系列監管體制。
上市公司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經歷來應付監管,建立復雜的公司治理機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信息披露,建立內部和外部的監察體系,一旦出現問題,需要聘請律師和專家進行解釋和應對。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調查和訴訟,甚至可能導致公司破產。總之,公司上市引起的監督管理增加,也是企業上市的重要風險。
4、商業信息可能被競爭者知悉
每一個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處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對公司的重大信息進行披露,包括重要的財務數據、重大交易、股本變化、盈利和預算等進行公開披露,這樣以來,一些不便公布的商業信息也被公開,一旦被競爭者知道,可能會給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
『貳』 現在的環境,一家上市公司持有另一家准備上市的公司15%的股份,假如後者上市了,那前者能漲嗎
蘭生屬小盤股,前面這位仁兄說得好,原則上你說的信息屬於利好,但大家都知道的利好就不是利好了。現在的行情屬於低谷,最主要還是看市盈率,此股市盈率在較合理區間,中價股。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業績還算可以,但是機構認可度較低,你看他的日k線波動不大,說明這股股東流動很小,資金進出未形成趨勢,整體走勢相對強於大盤。短期不具投資機會,可持幣觀望。
因此我建議你堅持持有,等大盤恢復元氣,此股還是很有反彈力的。具體內容隨時可以聊!
『叄』 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1.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注入的資金可擴大經營規模。
2.提升企業形象,提升公司的公信專力屬和影響力。
3.公司上市後需要定期的披露財務報表,把經營狀況置身於公眾視野下。提高對行業和受眾的影響力度,創造財富,使股東、員工的財富增加,提升員工忠誠度。
『肆』 為什麼一些規模大的上市公司反而不願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
大規模的上市企業,很多以生產型企業為主,生產污染這種會計信息一經披露,會影響股價。
『伍』 為什麼好多公司都不在國內上市
我們知道,現在中國很多企業是在美國上市的,只有少部分企業在國內上市,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才會讓這些大企業到美國上市,而不是在國內上市?事實上,這些中國企業之所以會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不是國內上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三是因為公司的股份和投票權的對等問題。在中國的股市,上市公司必須嚴格地遵守同股同權的條例,也就是說,你擁有多少的股權,就擁有多少的投票權。這也是很多企業不願意在國內上市的原因,因為很多企業創始人的股份並不多,他們擔心不能很好地控制公司,以至被人直接踢出局。
也正因為這幾個方面的原因,這些中國企業才會選擇到美國上市,而不是在國內上市。
『陸』 為什麼阿里巴巴不在A股上市
問題並不出在企業本身,而在於金融體系發展滯後,特別是上市制度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缺失難以適應新業態發展的需要。從制度層面而言,優質互聯網企業集體赴海外上市、「肥水流到外人田」的原因大致存在於如下幾各方面:
一、首先是上市之前的股權結構和注冊地。由於互聯網公司在創業階段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又難以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取融資,所以不少互聯網企業經過幾輪融資之後股權結構中往往都有海外風險投資機構的身影。同時一般來說像阿里巴巴這類外資融資的互聯網企業美股研究社分析其不在A股上市更多的是為了繞過對外資的行業限制要求,不少互聯網企業選擇採取離岸注冊可變利益實體結構(VIE)的形式進行運作。例如,BAT三家巨頭就都採取了VIE結構,源頭是各自在開曼群島注冊的一家離岸公司。這種公司治理架構到了公開募股階段則與國內相關上市規則產生了沖突。另外,海外上市也方便於前期外資風投資金退出;而如果在國內上市的話,受跨境資金流動管理的限制,前期外資風投資金的退出程序則要復雜得多。
二、是盈利門檻要求。我國的《證券法》對公司上市設定了明確的盈利門檻,如A股主板上市需要連續三年凈利潤超過3000萬等。不過,由於互聯網行業特殊的業態以及強競爭環境,很多企業在上市融資之時難以滿足國內證券法所規定的盈利門檻要求。相比而言,納斯達克等海外證券交易所對企業的經營門檻要求則要寬松得多,更看重的是互聯網企業的高成長性和市場份額,而不拘囿於一時的虧損。例如,推特(Twitter)在2012凈虧損7940萬美元,但在2013年成功上市。京東、去哪網等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時候也是凈虧損的。
三、是上市規則的差異。美國資本市場實行注冊制,而國內到目前為止仍然是審核制。前者的在程序上比後者更為便捷,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少,企業的靈活度更大,不會面臨排隊、臨時叫停、錯失時機等不確定性。
四、是證券市場的融資環境。受歷史、發行制度、定價能力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美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和制度規則對互聯網行業的企業更為友好,相對而言,中國證券市場長期以來則更青睞於大型國有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傳統實體企業。
『柒』 怎麼樣區別一個公司是否為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與普通公司的區別
: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
,也可以是非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要經過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
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須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未經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相對於非上市股份公司對財務披露要求更為嚴格。
(4)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自由交易流通,非上市公司股份不可以在證交所交易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