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為上市股東有什麼好處
股東,他為群充值了,那麼,他就會得到相應的好處,他的身分也就相當於創建者,他的僅利比管理員大!他可以像創建者一樣給謀人管理人,或刪謀人管理員,總之一句話:股東,相當於創建者,他除了可以管群員之外,還可以管管理員!
2. 成為股東有什麼好處
企業做好了,可以分紅。
3. 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有什麼好處
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通過股份制改造,國有企業不僅注入大量資金,還可以加快企業制度的創新和經營機制的轉換,增強國有企業的生機和活力。
一、股份制改造的意義
1.股份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目前,我國以國有企業為主改建的股份制企業達9200家左右,股票上市企業達700家,股份制企業的效益要好於一般的國有企業。如在滬深上市股份制企業,1997年上半年700家上市公司中虧損的達38家,占上市公司的5.4%,遠低於國有企業虧損的平均水平。
就企業規模而言,1996年全國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34493億元,其中國有企業為22141億元,可統計的2200家股份制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為2092億元,分別佔全國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平均余額的5.86%和9.16%。由此可見,股份制經濟的生產實力在國民經濟中已佔相當大的比例。
就企業效益而言,1996年國有工業企業生產品平均銷售利潤為456萬元/戶,而可統計的2200家股份制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為1836萬元/戶。
2.推行股份制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
股份制可以向原有股東配售股,也可爭取額度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還可以發行B股或到境外上市。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籌集大量資金,加速企業的發展。截止到1997年8月底我國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外證券市場籌集到資金共計人民幣2560億元,這些資本的注入,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參與市場競爭打下了基礎。
3.實行股份制改造,有利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股份制改革以後,國家所有者轉化為公司股東,國家與企業的關系由行政隸屬關系變為股東關系,對企業只有間接管理權,弱化了行政干預。同時企業具有了獨立產權並負起盈虧責任,由行政主體向市場主體轉變。股份制改革後,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初步開成了一套比較科學規范的法人治理體系,為企業實行科學管理和監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分散化,為企業形成了來自內外兩方面的約束,促使企業對內加強科學管理,對外主動開拓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的盲目性,克服了短期的行為。
4.推行股份制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推行股份制改革,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價值形態,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國有企業凈資產作價入股,投入或出售給股份制企業取得分紅和股利,從而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同時,股份制企業的「同股同權,利益共享,風險均沾」的分配原則,為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推行股份制改革,理順了企業和國家的利潤分配關系,有利於企業提高積累能力。股份制企業實行的利潤按分配程序先繳所得稅,再提公積金、公益金,最後分紅。企業實現的利潤多了,國家收繳的所得稅就多,企業的積累也增多,這樣就為企業下一步更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股份制是與高度社會化生產力和發達的商品經濟相聯系的經濟組織形式,完善的法律法規是股份制產生和有效運行的內在要求。嚴格地說,國企股份制改造試點和證券市場和建立,是在法規很不健全的情況下進行的,因而在涉及到產權界定、股權收益和千百萬投資者利益的問題上出現了無章可循、各行其是的狀況,因此應當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以利於股份制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
4. 國有控股有什麼好處
(一)什麼是國有控股企業
國有控股企業,是指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占較高比例,並且由國家實際控制的企業。包括絕對控股企業和相對控股企業。國有絕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大於50%(含50%)的企業,包含未經改制的國有企業。國有相對控股企業是指國家資本比例不足50%,但相對高於企業中的其他經濟成分所佔比例的企業(相對控股),或者雖不大於其他經濟成份,但根據協議規定,由國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協議控制)。對於企業由三方合資,其中兩家為國有企業,國家資本之和超過50%的,在填報"國有經濟控股"時,國家資本不能按兩家之和來計算,而應按企業的實際控股或控制情況來填報。 國家統計局在《關於對國有公司企業認定意見的函》(國統函【2003】44號)中對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參股企業的定義如下: 一、國有企業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國有企業是指具有國家資本金的企業,可分為三個層次:純國有企業(包括: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國有聯營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包括:國有絕對控股企業、國有相對控股企業)、國有參股企業。狹義的國有企業指純國有企業。 二、國有絕對控股企業: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所佔比例大於50%的企業。 三、國有相對控股企業:在企業的全部資本中,國家資本(股本)所佔的比例雖未大於50%,但相對大於企業中的其他經濟成分所佔比例的企業(相對控股);或者雖不大於其他經濟成分,但根據協議規定,由國家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協議控制)。 四、國有參股企業:具有部分國家資本金,但國家不控股的企業。
(二)
國有控股企業的長處和益處
1、進一步促進政資分開。所謂「政資分開」即將原先政府行使的資產管理職能分離出來,由專門的機構行使。這項工作近年來已做出了一些成績,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體系正在形成。在政資分開過程中,政府應重新劃分各職能部門的職權,調整或撤並有關機構。新生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力量還比較薄弱,業務幹部的能力還受到許多局限,外部關系(如與經委、財貿、交通等政府部門的關系)的協調還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政資分開的工作,政府還需花大力氣。政府要從人力、財力等方面支持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工作;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人員要加強自身的建設,努力提高素質,盡快適應資產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
2、政資分開後,政府依法行政。一方面,它要制定宏觀政策和相關法規;另一方面,它為企業提供服務,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對企業的管理主要是設立登記、市場監督、審計征稅以及違法查處等。現在有些政府部門不願意丟棄主管企業的權力,有的是出於既得利益的考慮,也有的是擔心崗位安排問題。政府部門原先自己投資辦了一些企業,改制中要設法脫鉤;政府部門需要撤並的,人員要給予適當安排。對於不適應管理市場經濟的幹部,政府要制定培訓計劃,分期分批培訓,然後向兩個方面分流。一部分人從事經濟執法工作(如工商、稅務、審計等)和資產管理;一部分人直接走向企業從事經營或中介服務。
3、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著重抓國有股的股權管理,要研究股權管理的政策和方式、方法。國有資產管理不能走行政管理的老路,演化成管企業的婆婆。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要遵循精幹高效的原則。要善於通過授權經營減小管理跨度和幅度,國有資產管理不應陷入企業的經營事務。股權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授權經營的大企業、大集團實行政策控制、人事控制、財務控制和監督控制。
4、政企合作。政企分開要求政府回歸到依法行政的位置,企業成為獨立經營的法人,但這還不夠,還應提出一個政企合作的問題,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作用,企業與政府尤其是主管部門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對立與依賴的矛盾關系。職能分開僅解決了一個依賴問題,而政企合作才能解決對立問題。企業不僅僅是行政管理的客體,它又是市場活動的主體,它由富有創造性的企業經營者和勞動者組成,在很大程度上,國家行政管理的秩序來源於每一個企業的自覺守法和執法上的配合。政府也應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與條件,了解企業、引導企業、幫助企業。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可以建立一種新型的政企關系。
5. 成為股東有什麼利弊
答:
成為股東就要獲利共贏,風險共擔。
如果是股份公司,以股份的多少,作為分紅的比例。你這種不需要你拿錢的,看他事先說給你拿多少比例的紅利,如果他事先沒有說給你多少,那就是他高興了多給你,不高興了少給你,或者不給你,你也沒辦法。
以前出現過政府的官員,被拉入某個公司,不用拿錢,入的是乾股。我考慮是不是你們家父母是什麼領導幹部,他拉你入股會不會有什麼企圖?你可以回家跟你爸爸商量一下,看你爸允許你入否。
商人都是無利不起早,在你或者你家人身上沒有一點好處,他會給你乾股嗎?這種事千萬要小心。
6. 當一個企業的股東有什麼好處
我覺得有很多的好處:1.大股東可以掌控企業,得到企業更多的投資回報;2.小股東可以得到分紅派息.3.可以買賣、轉讓股票,從中獲利!
7. 當了公司的股東有什麼好處
拿分紅,又當官。但是也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