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問: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高管持股高低跟在公司地位有沒有關系
國有上市公司應該很少有高管持股的吧,也許搞股權激勵的會有拿,分多少肯定是和他在公司的地位有關
『貳』 急求問:上市公司高管持股高低跟在公司地位有沒有關系
有一定關系。。持股比例高的,相對話語權較大,也就是所謂的控制權。。但這並不是絕對的,還要看公司的具體情況。。
『叄』 上市公司高管包括哪些人,高管持股怎樣計算請指教
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持股看看交易所,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誠信檔案知道了。
『肆』 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與股市裡的流通股一樣嗎
是一樣的。
『伍』 有關公司法中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轉讓的規定
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制定本規則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
份以下轉讓規則:
(一)本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不得轉讓;
(二)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
(三)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承諾一定期限內不轉讓並在該期限內的不得轉讓;
(四)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情形。
(五)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本公司股總數的25%,因司法強制執行、繼承、遺贈、依法分割財產等導致股份變動的除外。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股份不超過1000股的,可一次全部轉讓,不受前款轉讓比例的限制。
(六)因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股份、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因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二級市場購買、可轉債轉股、行權、協議受讓等各種年內新增股份,新增無限售條件股份當年可轉讓25%,新增有限售條件的股份計入次年可轉讓股份的計算基數。
(七)上市公司章程可對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轉讓其所持本公司股份規定比本規則更長的禁止轉讓期間、更低的可轉讓股份比例或者附加其它限制轉讓條件。
(八)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發生變動的,應當自該事實發生之日起2個交易日內,向上市公司報告並由上市公司在證券交易所網站進行公告。
(九)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證券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違反該規定將其所持本公司股票在買入後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6個月內又買入的,由此所得收益歸該上市公司所有。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買賣本公司股票違反本規則,中國證監會依照《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陸』 哪裡能看到上市公司每個高管持股數量
最好的方式還是讀各個企業的年報,同花順或者是大智慧披露的都不是最完整的。
進入網址:www.cninfo.com.cn —— 選擇股票代碼 —— 選擇公告全文 —— 下載企業年報PDF版,然後在高管持股部分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信息。
『柒』 上市公司的高管或大股東的持股公司,投資其他企業,該其他企業又上市的會造成神馬結果
這個得具體分析。看又上市的這個公司所在的行業、從事的業務、與原上市公司交易往來等情況。
如果又上市的這個企業與原上市公司不存在同業競爭,也不存在關聯交易往來等情況,那麼是可以的,不會造成神馬後果。現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同一個人擁有兩家以上的上市公司的情況也不少。
還有不能是這種情況。新上市的公司的資產、業務是來源於原上市公司的,相當於從原上市公司掏出資產催肥新上市公司。寧波立立電子就是這種情況,被證監會槍斃了。
『捌』 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與公司業績,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研究
一、當前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不合理的股權結構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較為復雜,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國有股股東,非流通股在公司總股本中的比重相當大。盡管上市公司都根據《公司法》建立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所組成的內部公司治理機制,同時還成立了職工代表大會。但實際上,國有股的控股地位使得國有股股東輕而易舉地控制著董事會並成為董事長甚至常常兼任總經理,從而形成內部人控制問題。而且,由於國有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一般並不擁有企業的股份,無法從提高企業價值的過程中得到利益,管理層就有動機追求控制權收益最大化而非企業價值最大化。管理層的自利行為無疑會有損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為避免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的問責,管理人員便有動機去虛增利潤或財務造假。理論上而言,預期到自身的所有者權益會遭受嚴重損害的中小投資者和債權人將會聯合起來,相機取得公司治理的控制權,解僱不稱職的經理人員,提高公司的價值。然而,張維迎(1998)證明,國有上市公司控制權存在不可轉讓性,經理人受到解僱的可能性下降,從而使得相機治理機制失效。國有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在利益博弈中的失衡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由於無法對內部人實施有效約束,管理層通過操縱會計信息達到自身目的的例子也就屢見不鮮。
2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全導致外部治理效率低下,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資本市場競爭的實質是通過公司並構,爭奪公司控制權,進而減少低效率企業,提高社會財富。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在於,當投資者發現或預見到公司出現經營問題時,他們會通過「用腳投票」方式影響股價,從而增加公司被收購的可能性。然而,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還不能充分發揮這方面的作用。首先,我國的股票市場定位存在問題,存在著試圖通過國有企業上市達到「圈錢」而脫困的思路,而不是把它當作使有限的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業的一種資源配置渠道。表現為企業往往採取虛構利潤的辦法來「包裝上市」,欺騙社會公眾和投資者,會計信息質量由此受到嚴重影響。其次,在現階段轉軌經濟過程中,我國的經理市場和收購兼並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市場聲譽效應在約束管理層的行為上成效不大,有效的、提高公司價值的兼並重組難以發生,從而進一步弱化了外部產權主體的利益,使管理層經常能夠採取會計舞弊等手段在獲取自身巨大收益的同時又不至於承擔太多的成本,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3社會中介機構不能有效制約公司管理層進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企業利益相關者在信息不對稱及個人稟賦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出於降低交易費用考慮,通過利益談判並外化成固定的制度安排,是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存在的問題。然而。近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上連續發生的一系列財務欺詐案件以及與之相關的審計失敗事件,使注冊會計師等社會中介機構的公信力受到嚴重挑戰。由於存在成本與收益的權衡,注冊會計師難以避免參與會計舞弊,或對舞弊視而不見。在我國執業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社會中介機構的獨立性常常受到干擾,從而嚴重危害了執業質量。社會中介機構不能有效制約公司管理層,致使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機制失靈。
由上述論述可見,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低下。最深層的原因在於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因此,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應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人手,在公司治理框架下探討的會計監管的完善。
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若干對策
2001年以來,美國先後爆發了「安然」、「世通」、「太科」等會計丑聞。2002年7月,實施《索克斯法案》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越來越被國際資本市場和全球投資人看作是改善經營業績、提高投資回報、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點。世界著名的麥肯錫公司2001年在亞洲的一項調查表明,在財務狀況類似的情況下,投資人願意為「治理良好」的亞洲企業多付20%~27%的溢價。會計作為「當今公司治理結構的語言」,在公司治理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影響企業盈餘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社會經濟、文化環境、會計行業本身的特性等。但這些都是企業外在的原因,筆者認為;影響企業會計行為和盈餘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治理。因為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為各利益主體提供共同知識的一種機制,會計信息能夠影響企業中各契約參與者的利益;反過來,企業中各契約的參與主體就會試圖通過影響會計信息來增進自身的財富。企業內部的 利益關系會通過公司治理的各個機制來平衡,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決定了公司不同利益主體的差異。也就是說,由於不同的會計行為將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從而影響不同主體的利益,所以,不同公司治理結構下的不同權力安排必將影響公司會計行為,從而影響會計信息。
『玖』 對於股票來說,公司高管持股越多越好嗎
股權結構設計是有很多題外話可以聊的。
馬雲持股很低,為什麼控制阿里?因為在簽雅虎和軟銀投資的時候,條款明確標注這種大股東只有獲取分紅的權利,不得干預公司的發展和戰略決策。也就是說,你出錢,其他事你不用管。這是一個類型。
比如阿里有沒有持股比例比馬雲多的?有非常多。但為什麼董事長是馬雲呢?因為只有馬雲能讓大家的股價更值錢,因為只有馬雲能統領十八羅漢,因為只有馬雲能讓阿里系越來越龐大。這是個人能力強大,能代表企業的發展理念,而一般創始人是最具備這種能力的,所以創業當董事長似乎一直是正常現象。這是一個類型。
股價制企業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股東大會選舉董事局,董事局選舉董事長。按照這一邏輯,哪怕只持千萬之一,萬分之一的股份都是可以當董事長的,因為他代表是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未來。所有人都信服他。控股公司,是他帶領的集團佔用足夠的股價達到說一不二的實力,並不是他自己的持股比例可以支撐他說一不二。
如題,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吸二級市場或者私下交易吸納TCL的股價,達到51%。這里的問題:一,是你自己的財力嗎?肯定不是,這組財力背後一樣也是一個集團,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不可能是一個人。到時新的董事長選出來以後,他自己的持股比例也高不到哪裡雲。二,即使財團拿下51%,在決策企業發展的時候,這51%里的人會不會意見統一?如果2%不贊同,而剩下的49%正好和這2%意見一致呢?
企業上市,體量放大以後,誰說的算沒什麼意義,因為上市以後本質上企業屬於全體股東,企業的發展也是全體股東的意志表現。但不可能一個個出來說話,總要選出代表的。這叫管理!而有錢,不一定勝任管理。如果這樣,那麼多風投機構光委派管理人員就吃不消了。
回歸正題:
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個人持有公司的股份非常少:很可能是稀釋給了員工鼓勵員工努力工作獲取分紅,也可能是大的投資分走了股價。這有很多種可能的,但股東持股多少,並不能決定他在公司決策中的領導權。
公司持股的股份跟股東有什麼關系,公司也是法人,法人股東跟普通個人股東本質一樣都是股東。只是公司的財力能力可能會佔有更多的股份獲取更多的分紅。
『拾』 怎麼看一個上市公司是不是採用了股權激勵有高管持股是不是就是股權激勵
看一個上市公司是不是採用了股權激勵:可看公司公告。
高管持股也是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模式:
(1)業績股票
是指在年初確定一個較為合理的業績目標,如果激勵對象到年末時達到預定的目標,則公司授予其一定數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獎勵基金購買公司股票。業績股票的流通變現通常有時間和數量限制。另一種與業績股票在操作和作用上相類似的長期激勵方式是業績單位,它和業績股票的區別在於業績股票是授予股票,而業績單位是授予現金。
(2)股票期權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的時期內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棄這種權利。股票期權的行權也有時間和數量限制,且需激勵對象自行為行權支出現金。目前在我國有些上市公司中應用的虛擬股票期權是虛擬股票和股票期權的結合,即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是一種虛擬的股票認購權,激勵對象行權後獲得的是虛擬股票。
(3)虛擬股票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收益,但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
(4)股票增值權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如果公司股價上升,激勵對象可通過行權獲得相應數量的股價升值收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後獲得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5)限制性股票
是指事先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但對股票的來源、拋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當激勵對象完成特定目標(如扭虧為盈)後,激勵對象才可拋售限制性股票並從中獲益。
(6)延期支付
是指公司為激勵對象設計一攬子薪酬收入計劃,其中有一部分屬於股權激勵收入,股權激勵收入不在當年發放,而是按公司股票公平市價折算成股票數量,在一定期限後,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據屆時股票市值以現金方式支付給激勵對象。
(7)經營者/員工持股
是指讓激勵對象持有一定數量的本公司的股票,這些股票是公司無償贈與激勵對象的、或者是公司補貼激勵對象購買的、或者是激勵對象自行出資購買的。激勵對象在股票升值時可以受益,在股票貶值時受到損失。
(8)管理層/員工收購
是指公司管理層或全體員工利用杠桿融資購買本公司的股份,成為公司股東,與其他股東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從而改變公司的股權結構、控制權結構和資產結構,實現持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