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電信是上市公司嗎
24日,中國電信連續第二日跌停,截至發稿股價報4.95元/股,賣一封單超800萬手,總市值4521億元。兩日跌停下,中國電信市值蒸發超900億元。
如果中國電信明日繼續跌停,跌停價將低於4.53元的發行價。漲停、跌停、再跌停……回A上市以來,「巨無霸」中國電信股價走勢上演了「驚天」反轉戲碼。
昨日(8月23日),中國電信A股開盤跌停。截至收盤,跌停板封單高達1003萬手,想要出逃的資金規模超過55億元。截至當日收盤,該股報6.11元上漲34.88%,換手率達67.14%,全日成交201.1億元,位居A股成交額之首。
投資者瞬間就炸鍋了,「這是什麼情況,也太坑了吧,一首涼涼送給大家」「真刺激,上車就被按在地上打」……
從半年報業績表現來看,中國電信上半年實現較好增長,2021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收入為2192億元,同比增長13.1%;凈利潤為177億元,同比增長27.2%;每股基本凈利潤為0.219元。
8月24日上午,中新經緯客戶端致電中國電信投資者關系部,該部門徐先生表示,公司一直在關注著股價走勢,其實上市當天表現還不錯,剛剛我們發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公司的經營沒有任何問題,和過去同期相比是增長趨勢。
中國電信方面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上市公司不能左右公司股價,我們還是努力提升公司透明度和投資者做好溝通,做好我們日常的經營發展,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業績,以提供更好的基本面。市場是買賣多空雙方博弈,希望投資者比較理性地去看待市場走勢。」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有說法稱「因綠鞋選擇權,發行券商會希望上市30日內股價比發行價越低越好,股價比發行價越低,賺取的差價就越大,所以根據計算,後面至少會有三至四個跌停。」
對於「三或四個跌停」的說法,中國電信方面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回應稱,市場行為是無法預測的,買賣行為由市場決定。公司方面對於股價非常關注,一方面有「綠鞋機制」,如果股價跌破發行價會採取行動,此外我們也有一系列穩定A股股價的預案舉措,如大股東增持、股份回購預案等。
中國移動此前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可授權主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
「超額配售選擇權」又稱「綠鞋」機制,通俗來講,新股上市後的30個自然日內,當新股破發時,承銷商將利用「綠鞋機制」募集的資金買入股票,以維護投資者的權益;當股價出現大幅上漲時,發行人增發15%的股份給事先申購的投資者,增加市場供給。「綠鞋機制」的引入,可以起到使股價企穩的作用。(中新經緯APP)
中國電信上市次日一字跌停,一天蒸發550億,破發概率有多大?
作為國內三大運營商之一的中國電信,近期實現了回歸A股上市的目標。從中國電信的發行計劃來看,募資規模達到541.59億元,成為了近年來最大的IPO項目之一。不過,在中國電信成功上市之後,又將迎來一家巨無霸企業中國移動。據悉,中國移動將選擇在上交所主板發行上市,擬募資規模可能達到560億元左右,並超越中國電信的募資規模。
對中國電信的首日上市,市場分歧很大,且不少人認為中國電信首日上市破發風險較大。但是,從中國電信的首日上市走勢分析,雖然股價一度接近發行價格的位置,但盤中出現了快速飆升的走勢,收盤時上漲了近35%,單日成交量超過了200億元。
作為一家巨無霸上市公司,首日可以出現大幅飆升的走勢,也是一種市場炒作的現象。但是,從中國電信首日價格表現來看,不排除有部分資金有意拉升的跡象,且在股價快速拉升的過程中,卻存在著大量散戶跟風買入的現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分析,除了打新中簽的散戶外,不少散戶選擇在股價快速拉升的過程中追漲中國電信,並幻想中國電信成為當年的南北車。
遺憾的是,在中國電信上市次日,股價卻出現了一字跌停板的走勢,跌停板的封單高達1000萬手以上,這是一個巨量跌停封單的現象。與此同時,在封跌停板的背後,當天股票成交量卻出現顯著萎縮的跡象。一般情況下,對這種情況,往往預示著股價仍有繼續下行的風險。
截至最新收盤,中國電信股價報收5.5元,距離最高價6.52元已經下跌了15.6%,距離4.53元發行價格仍然有17%左右的空間。中國電信會否出現破發的行為,主要看短期內股價會否出現明顯止跌的現象,假如24日股價繼續出現跌停板的走勢,那麼中國電信短期破發的風險還是存在的。
不過,從價值投資者的角度出發,當前未必是中國電信價值投資的最佳時機。
其中,與港股市場相比,中國電信A股較港股的溢價率較大,且A股的估值定價明顯高於港股市場,中短期內會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復壓力。但是,縱觀AH股同步上市的企業,除了個別上市公司外,多數上市公司都會存在一定的溢價率,參考國有大行等上市公司,折溢價率基本上保持在20%至30%附近,但目前中國電信A股較H股的溢價率偏高,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可能出現AH股折溢價率收窄的預期。
再者,對剛上市的新股,本身會享受到一定的新股溢價率,在A股市場逢新必炒的背景下,中國電信的A股估值定價自然也會水漲船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中國電信將會產生一定規模的限售股解禁壓力,待限售股解禁減持後,股票價格可能會逐漸恢復至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到時候再進行價值投資也不遲。
此外,即使今年中報中國電信出現了不錯的同比業績增幅,但考慮到去年同期的基數不高,結合上市前後業績回暖的預期,所以只看單個季度或某個年度的業績表現,參考價值不是特別大,關鍵還是要看未來三年的業績增長預期。不過,對中國電信這類穩打穩扎的巨無霸企業,走出成長股行情的概率不大,價值投資者更可能注重中國電信的股息分紅能力,長期投資中國電信更可能關心中國電信的持續股息率水平。
相對於中國電信的H股,目前中國電信A股的估值定價相對偏高,未來AH股折溢價率有逐漸收窄的預期,對短期炒作的資金來說,可能會藉助新股上市炒作一把,而後匆匆離場。但是,從中長線資金的角度出發,現階段內未必是最佳的投資買點,待限售股解禁以及AH股折溢價率顯著收窄後,可能會是價值投資者比較好的低吸時機。
❷ 三網融合概念股有哪些三網融合相關上市公司名單
三網融合概念股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路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使用統一的IP協議,行業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漸趨向統一。三網融合後提供最好最全的三網融合概念,三網融合概念股,三網融合概念股票信息。三網融合,在概念上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行業融合、終端融合及網路融合。
三網融合概念股如下:
廣電網路(600831):三網融合下的整網價值不容忽視;歌華有線(600037):三網融合最大受益者 看好未來發展;同洲電子(002052):機頂盒亞洲稱雄 三網融合誰與爭鋒;武漢塑料:湖北廣電(000665)整三網融合概念股票合平台,持續注資迎三網融合; 中視傳媒(600088):受益央視產業化發展、前景廣闊; 廣電信息:華麗轉身為以IPTV為核心的新媒體公司; 電廣傳媒(000917):影視業務未三網融合概念股票來發展空間巨大; 華誼兄弟(300027):產業鏈完整是公司最大亮點; 數碼視訊(300079)迅速成長的三網融合龍頭公司; 天威視訊(002238)關注整合進度和省網整合預期。
三網融合相關上市公司名單如下:
歌華有線(600037) 北京地區的有線網路運營商,擁有100%的網路經營權,目前擁有250萬客戶,網路容量330萬。
東方明珠(600832) 擁有上海東方網路有線公司29%的股權,上海網路公司擁有320萬用戶,雙向化用戶170萬。
中信國安(000839) 以40%,49%參股河北省網、河北唐山、承德、河南周口、湖南長沙,江蘇常州、山東威海等有線網路,用戶量510萬。
中視傳媒(600088) 依託中央電視台進行電視劇等節目內容的發行銷售,在電視劇等影視節目方面利用無錫影視基地採取自己拍攝,外包拍攝的方式製作節目。在內容製作上有一定的經驗和優勢,但是沒有建立自己的營銷網路。
電廣傳媒(000917) 以40%、49%、68%等比例參股湖南省21 個市級縣的有線網路,用戶總數160萬。
❸ 5g牌照發放後,同時為三大運營商供貨的都有哪些公司(A股上市公司)
一共162隻。
在鍵盤精靈輸入5G:
❹ 中國四大運營商有哪些
中國四大運營商有電信,移動,聯通,網通。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信」)成立於2000年5月17日,是我國特大型國有通信企業。中國電信作為中國主體電信企業和最大的基礎網路運營商,擁有世界第一大固定電話網路,覆蓋全國城鄉,通達世界各地,成員單位包括遍布全國的31個省級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經營電信業務。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移動,((CMCC))是一家基於GSM、TD-SCDMA(3G網路)以及TD-LTE(4G網路)制式網路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是根據國家關於電信體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國電信移動通信資產總體剝離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骨幹企業。於2000年4月20日成立,5月16日正式掛牌。
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網通、CNC)現為中國綜合電信商中國聯通一部份;合並前為中國固網電信商。中國網通拆分自中國電信於中國北方的業務,主要是提供全面的固網電信業務服務網路,在2006年,中國網通曾在香港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前上市編號0906(香港)/CN(紐約)。2008年10月6日起,中國網通將並入中國聯通,取消在香港交易所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2008年,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宣布合並成功,在北京成立新的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作為上市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的運營公司。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通」)於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國網通和原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同時上市的電信運營企業,連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聯通主要經營GSM和WCDMA制式移動網路業務,固網寬頻業務,寬頻移動互聯網業務。為與合並前的中國聯通相區分,業界常以「新聯通」進行稱呼。
❺ 中國原來的通訊運營商有七家分別是什麼
中國電信
隨著電信市場逐漸開放,中國電信傳統優勢被分拆,確立了三大重點業務:一是占壟斷地位的固定電話;二是光纜及光纖出租;三是互聯網業務。
中國電信組建了數據通信網路,並先後建成了分組網、DDN網、幀中繼/ATM網,以及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可以提供全方位、全業務的數據通信服務,奠定了中國信息化的網路基礎。
ChinaNet是中國最大的公用Internet網,1996年ChinaNet骨幹網建成,全網共32個節點。到2000年底,ChinaNet國內總帶寬已達到800G,覆蓋全國230多個城市,能在所有電話通達的地方提供接入服務。國際出口總帶寬突破2G。同時與ChinaPAC、ChinaDDN、ChinaFRN、幀中繼網聯通,用戶可以選擇電話撥號、分組交換網、幀中繼以及專線入網。2000年下半年ChinaNet進行大規模擴容,進一步提供多層次的通信服務,如IP-VPN,IDC、ChinaNet全國、全網漫遊服務等。
為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中國電信策劃發起了「政府上網」、「企業上網」、「家庭上網」三大跨世紀工程,並合作推出了外匯核銷、網上報關、電子報稅、電子銀行、電子證券、遠程醫療、遠程教學等網上應用。
1994年,中國電信數據通信局成立,負責ChinaNet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工作,並對中國電信全國性數據業務的開發和經營進行統一組織和策劃。依託網路資源和電信基礎設施,建成了IP、DDN、X.25等數據通信網,以及多種資源平台和應用平台。
網路建設的同時,數據通信業務也取得長足發展。中國電信數據通信用戶每半年翻一番,由94年的僅有2000戶發展到2000年底達1555萬戶;全國性的集團用戶超過130家,遍及政府、銀行、海關、稅務、企業、院校、金融等領域。2001年6月底,則達2274萬戶。
中國電信簡介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於2000年5月17日正式揭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是在原郵電系統實行政企分開、郵電分營,並且將尋呼、移動、衛星等業務從原中國電信中分離出去後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為2220億元人民幣。目前主要經營國內、國際各類固定電信網路與設施,包含本地無線環路,基於電信網路的語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通信與信息服務;以及相關的系統集成、技術開發等業務。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下設31個全資省級企業、6個控股和參股企業和5個直屬單位。
聯通冷落數據
中國聯通是國內唯一的全業務運營商,其業務涵蓋了移動話音、固定話音、無線尋呼、數據通信及衛星通信等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業務。
考慮到當前數據業務在整個電信收入中所佔份額還很小,聯通未來業務發展仍以話音為主、數據為輔。聯通選擇了IP+ATM的技術路線,試圖組建一個融合話音、圖像和多媒體業務的統一骨幹平台。
1999年3月,聯通獲得了經營國際互聯網業務的資格,標志著開始進入數據通信市場。
2000年8月16日,剛剛在紐約和香港成功上市的中國聯通宣布成功開通互聯網與數據通信業務。
聯通在招股說明書中稱,將改造重組為「提供包括移動通信、尋呼、長途電話、數據和Internet服務在內的綜合電信服務運營商」。
從2001年8月1日起,聯通在全國范圍內開通無線數據業務——「聯通在信」(UNI-INFO)。
目前,中國聯通數據網已經覆蓋中國127個城市,並開通165專線接入業務,在北京、上海等74個城市開通165撥號接入業務。預計9月份,聯通165撥號接入城市將達到129個,10月份IP電話將達到220個。
然而,選用何種技術來構建數據網路,聯通內部存在著較大分歧。這主要是對數據通信效益的疑慮,同時也與聯通的市場定位有著密切關系。
本身是打破壟斷的產物,聯通卻有著致命的缺陷:不能經營固話業務。聯通缺少管道和接入網資源,這兩樣差不多都被中國電信獨家佔有。而沒有固話網路的綜合性電信運營商是長不大的。
聯通的業務重心仍然在已經成熟的移動通信上。截止今年6月底,聯通的行動電話用戶已經超過3000萬,市場佔有率達到26.3%。長途電話注冊用戶224萬戶,銷售各種電話卡1426萬張。互聯網帳號及卡用戶累計達到117.4萬戶,是去年底的2.8倍。目前聯通在固話上總投資為7億,其中重慶1.2億,成都1.8億,天津4億;在GSM移動業務上投資約1000億人民幣,在CDMA上預期投資是121億美元。
中國聯通移動通信網經過近6年已基本建成了全國性GSM網,容量達到3400萬戶,開通城市328個,同時開通了42多個國家和地區62個運營商的國際漫遊業務。CDMA網路將於今年底正式開通運營,第一期工程總容量將達1330萬戶,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300個城市。計劃到2005年聯通的CDMA用戶達到5500-6000萬戶,市場佔有率達到35%。
聯通簡介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7月19日,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300多個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年6月21日、22日,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未來幾年,中國聯通將堅持「兩新、兩高、一綜合」(建立新機制、建設新網路、採用高技術、實現高增長、發展綜合業務)的發展戰略,以移動通信、數據通信、國際國內長途通信為重點業務,努力建設成為一個國際一流的電信企業,為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做出貢獻。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行動電話業務比較
電信運營商 用戶數(2001.6)市場佔有率覆蓋地區網路類型
中國移動9590萬73.7%所有地(市)和絕大多數縣(市)GSM
中國聯通3030萬26.3%開通城市328個GSM、CDMA
移動過渡
可以說,移動網是增長最快的網路之一,用戶數已突破6500萬。隨著中國移動奠定了無線話音業務的主導地位,數據通信將成為下一個增長點。
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在規劃上是一個IP網路,2000年3月開始啟動,主要為GSM用戶提供基於WAP的移動互聯網業務。5月17日,CMnet實驗網開通,一期工程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設骨幹節點,可提供話音、數據、圖像、多媒體等移動寬頻信息服務。
與網通不同,中國移動的數據網並沒有把建設重點放在傳送網基礎設施上。在接入網方面,CMnet受傳輸限制,其GSM本地網允許手機用戶接入到骨幹。但是,通過GSM無線信道與NAS對接的方式將導致業務部署上的困難。在突發環境下,9.6K的串列速率不能滿足高速接入的「最後一公里」要求。
目前,GSM只能承載低速的電路型數據業務,它必須向提供高速接入的第三代移動通信過渡。
2001年7月9日,醞釀已久的中國移動GPRS業務在全國16個省的25個城市試商用,容量為40萬,預計於今年10月份正式向用戶開放。
與傳統的基於電路交換的數據業務相比,GPRS(通用無線分組業務)具有永遠在線、按流量計費、語音數據自由切換等特點。作為向第三代過渡的一個方案,GPRS適用於正蓬勃發展的移動數據業務。
國外權威機構測算,CDMA在支持數據通信方面較GPRS有技術優勢,但在WCDMA還未投入使用的情況下,擁有世界最大GSM網的中國移動惟一選擇就是GPRS。GPRS手機在測試時經常出現機體溫度過高、基站切換時數據丟失的現象。中國移動的GSM網頻寬最多支持1億用戶,如果再與GPRS分而用之,是否能堪重負?
推出「移動夢網」以後,中國移動對自己在價值鏈中的定位就很清楚:做基礎平台提供商,明確提出了與ISP收入分成方式,上海移動、廣東移動和北京移動已從2月起就短消息、移動數據與應用供應商利潤共享。隨著無線數據傳輸技術日益成熟,簡訊息服務催生出巨大的移動商機。
截止6月底,中國手機市場有1.17億用戶,數據業務如手機短消息僅佔1%,而這個比例將可能變成80:20。隨著下一代分組交換網的出現,數據業務到2003年將占整個移動業務的45%。
信息產業部數據表明,今年手機簡訊息的發送量將達到100億條,市場價值達10億元。中國移動去年短消息是2.5億條,今年預測目標10億條。而簡訊息只是移動互聯網中的金山一角。
移動簡介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是在分離原中國電信移動通信網路和業務的基礎上新組建的國有骨幹企業,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共有員工11.45萬人。中國移動在我國18個省(區、市)設有全資子公司,並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由信息產業部實行通信行業管理;財務關系隸屬財政部;實行國家計劃單列,公司的長遠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分別納入國家通信發展整體規劃和年度綜合計劃。
吉通後來居上
吉通是最早涉入數據通信領域的公司之一,7年風雨把吉通打造成中國第二大數據通信提供商。
其主要業務:通過光纖和微波及專線連接的互聯網接入、幀中繼及非同步數據傳輸、包括虛擬主機、伺服器託管、VPN的增值服務以及國際、國內長途IP電話。
自1994年成立起,作為「金橋工程」唯一業主,吉通「更多承載了中國電信業的歷史」。
「以天蓋地」,吉通從衛星業務切入,擁有180個衛星地面站和近萬余公里的光纖資源,傳輸帶寬達622M。「更多是在做一個備份的需要」,覆蓋光纖網到不了的區域。
1995年互聯網對吉通是一次轉機。當年9月,金橋網作為國內兩大互聯網單位之一,獲得國際信道出口權,這就打破了ISP領域中國電信獨家壟斷的局面。
「再劃里程牌的話,當屬IP電話」,數據和語音開始結合。1999年5月17日,開通IP電話試驗網,專注於數據業務的吉通找到了切入電信運營商的契機。2000年吉通又正式獲得了經營IP電話的許可權。
吉通IP電話總埠數1000E1,已通達全國110多個城市、190個國家與地區,並可在30餘個國家國際漫遊。2001年8月9日,吉通與美國iPass公司合作開通150多個國家的全球漫遊167撥號上網特服號。
從1999年開始,吉通先後在16個城市建設了ATM/FR網路,開始由初期的衛星通信網為主向光纖傳輸網為主過渡。目前吉通骨幹網全國有110個接點,總長一萬多公里,傳輸帶寬達到155M,並將擴容至622M,出口總帶寬150M,即將擴容至460M。預計到明年年底之前,會完成40G的光纖網建設。初步形成了骨幹網、省網和城域網的三層網路優化結構,並將向高速寬頻綜合業務通信網演進。
吉通獲得的電信業務許可證有:VAST及微波通信業務(1995年)、Internet國際、國內業務(1996年)、ATM/FR國際、國內業務(1999年)、IP電話國際、國內業務(2000年)。
以產品鏈,吉通的數據業務分為三大塊:Internet接入業務;幀中繼和VPN,僅次於中國電信,覆蓋全國20個城市;主機託管業務,全國128個城市。
據IDC去年底統計,數據業務每年增長率為25.6%。1999年,中國整個數據業務收入是1.6億美金,2004年會達到5億;接入市場是1.5億,到2004年將達4億。
「不是說我們要瞄準過去,而是瞄準未來。」
吉通簡介
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是經國家經貿委批准,1994年1月12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由彩虹集團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國投電子公司等國內電子、通信和金融業的十家大型國有企業參股組成的股份制企業,歸口信息產業部領導。吉通公司是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的業主,承擔金橋工程的建設、運營和管理。吉通目前全國有128個分公司,2000餘人。
網通數據夢想
兩年前的毅然選擇使網通崛起。在ATM和IP兩種「路線斗爭」中,IP Technology最終成為贏家。以IP為核心競爭力,戰略專注於數據業務的寬頻骨幹網路運營商網通做著一個寬頻的夢想。
中國數據通信100%的增長率令網通興奮不已。數據業務將在網通佔主導地位,佔到網通營業收入的一半或以上。網通希望能擷取10%的數據份額。
骨幹建設
數據業務是網通重要的發展策略。當然,這個主導地位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確立的。去年數據業務在網通的營業收入中只有25%,更多的還是來自語音。隨著骨幹網建設投產,網通的數據比重就會起來。
網通的網路建設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基礎網路建設(Infrastructure),全國鋪開,做運營商的運營商。2000年12月28日,網通基於IP協議和密集波分復用技術(IP/DWDM)的全光纖寬頻互聯網CNCnet開通並投入運營,全長8490公里,帶寬40G,連接中國東部17個重點城市。經過三期工程,網通網路已經覆蓋中國120多個城市,骨幹網總長度12000公里,未來將達二萬多公里。
一套是屬於業務網路建設,語音、專線、VPN、衛星等客戶需求,從城域網、骨幹網到國際線路網、海底光纜一系列建設。網通建成了VoIP網路、國際幀中繼網路和國際局,擁有355M國際出口帶寬,互聯網專線接入提供2M至622M的速率埠,並支持SDH、ATM、DDN、FR、衛星等多樣化接入。
國際帶寬業務是一個長期戰略。網通積極參與APCN2、中美二號光纜等建設。2001年7月15日,海纜施工船「福星號」徐徐放下中國網通國際海纜,網通成為中國電信之後,在中國大陸第二個擁有國際海纜和登陸站的電信公司,將主要為各國運營商提供傳輸層面的帶寬資源與服務。
寬頻接入
2001年是網通的寬頻接入年。網通的股東構成讓人浮想聯翩:利用鐵道的全國骨幹網和廣電的城域有線網,加以IP技術改造,就可以解決全國聯網和地區接入。但這只是「邏輯推理的理想結果」。
網通有步驟地規劃了從城域網到接入網的建設過程。從去年起,網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開始城域網建設,目前已經在全國17個城市全面展開,有10萬用戶。比較成功的如浙江寧波。
此前曾有人對網通的40G光纖骨幹網不以為然,容量再大也不能把優勢延伸到用戶桌面。如今,網通掀起了小區巷戰的接入戰火,「合作模式非常積極」,用戶數目標是800萬到1000萬。網通已各地社區實現寬頻接入,進行注資重慶寬頻網、與國家信息中心合作等上下游舉措。與廣電合資的杭州網通信息港大獲成功,不到6個月已經接入1萬個客戶。網通的「杭州試驗」將能復制,並綿延到全國。
「運營商的運營商」也離不開虛擬運營商的合作。網通給鐵通、世紀互聯提供帶寬出租。網通跟中國移動、吉通甚至和訊、tom.com合作,為各地ISP提供漫遊和國際出入口服務,推行「ISP聯盟計劃」。
「我們是建架一個大的網的網。」網通希望一起讓市場的生物鏈各個環節更豐富,希望IP行業共榮共存。「網路經濟是個生態經濟,寬頻就是這個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草。」
網通簡介
1999年2月11日,在國務院總理辦公會上,由中國科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鐵道部、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中國高速互聯網路示範工程」項目得到了肯定。4月9日,根據國務院及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四方召開會議,決定聯合成立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以承擔高速互聯網路示範工程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這次會議成為中國網通的第一次董事會。8月6日,獲得國家工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從而宣告了中國網通信的誕生。中國網通致力於新一代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全方位寬頻電信服務。
中廣衛觀望
我國的衛星事業起步於1965年。而真正的衛星通信從80年代中期開始。1984年4月8日,第一顆「東方紅二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發射成功。目前,我國已升空9顆通信廣播衛星,中廣衛、東方衛星、鑫諾的國內三顆,亞洲衛星公司三顆,亞太三顆。
作為國字頭第一大衛星公司,中國廣播通信衛星公司再次受到關注,從去年就開始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組建已經進入尾聲。衛通希望通過購並、合作,3、5年內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衛星運營企業,國內份額佔到70-80%。中廣衛的數據業務期待著「大的整合」。
國內VSAT通信業務在90年代初主要服務於話音。隨著固定電話網飛速發展,VSAT通信逐漸萎縮。90年代中期,無線尋呼聯網促進了VSAT在低速數據通信中的應用。近年,VSAT通信開始與互聯網和多媒體相結合,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互動式遠程教育等服務。
1998年,就在廣州信網通掀起衛星接入市場波瀾的時候,中廣衛仍在爭論做不做。去年10月步雙威後塵,中廣衛開始衛星互聯網業務試運行,採用美國休斯DirctPC,推「中星在線」高速衛星接入和多媒體廣播服務,400K包月2500元,雄心勃勃要營造中國「最e的家庭」。2001年2月份正式商業運作。
中廣衛網路資源基本上有三大塊:75%左右骨幹網,去年底已經開通;百分之十幾做接入網,進行大半年了;剩下不到10%做在中美海底光纜事故中嶄露頭角的CDN(衛星和內容分配網路)。
十幾年來,國家一直對中廣衛大力政策傾斜和扶持。中國電信目前租用中廣衛的「東方紅三號」星23個轉發器(該星共24個轉發器),用於一部分話音業務的傳輸備份,這也是中廣衛的主要收入來源。「我們提供衛星信道,聯通的45M出口也是通過我們做的。」
在中廣衛中星在線總經理黃銳看來,出口帶寬比衛星信道本身的成本更大,衛星信道價格「剛性比較大」,衛星一上天15年成本就定在那兒了。眾所周知,衛星接入具有不對稱性,標稱值400Kbps,其下行和上行業務量比值約為8∶1。跟DDN、ISDN等傳統接入模式相比,中廣衛有一些優勢;但對ADSL、小區網、城域網等,成本比它們高,競爭力就有問題,只能「敵進我退」,因為衛星「手比它伸得遠」,而且實施快,「它還沒到那個地方,我先用著,用了二年你來了我讓你唄。」
意識到衛星通信市場本身有限,在全球的份額也就15-20%,中廣衛「絕不僅僅做一個衛星接入」,尋求全業務發展。有光纜骨幹網(象吉通當年走的路),也在爭取3G牌照。有ISP執照的中廣衛將「馬上拿到IP電話的許可」,號碼是17930;也在申請2.5G(頻率)的無線接入牌照。中廣衛正准備與一些ISP、ICP合作,把內容通過衛星信道廣播到小ISP或離用戶較近的局端。另一個方向,則是遠程教育。
中廣衛簡介
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ChinaSat)成立於1985年,在國家工商管理局登記,是國內首家運營衛星通信廣播業務的國有企業,現資產總額達12.3億元人民幣,隸屬於信息產業部。中廣衛現擁有「中星6號」、「中星8號」兩顆衛星。其中「中星6號「已在軌運營。公司經營多套VSAT系統,各種單、雙向用戶站已達2000個,服務於民航售票、海洋預報、地震監測、金融咨詢、期貨證券、話音通信以及無線尋呼和高速數據全國聯網等業務。受國家主管部門委託,中廣衛與「全球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簽署投資與合作協議,負責國內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的運營工作。為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中廣衛正著力基於衛星通信技術的多媒體通信系統、寬頻高速數據傳輸系統以及衛星農村電話系統的開發。
鐵通老兵新傳
在七大電信運營商中,「黑馬」鐵通是最有可能跟中國電信在數據通信上「有一拼的」。鐵通很有底氣,「我們的數據網規模和中國電信相當」,鐵通技術總監周惠林說,數據業務「比固話的(10%)要大」。
繼全國范圍的放號和實現互聯互通之後,數據業務將來「絕對是鐵通的第二大賣點」。以其骨幹網、接入網為承載,路內的MIS信息管理系統也將「浮出水面」。
全程全網
進入電信市場,鐵通的最大的優勢:「全程全網」;採取了「人海戰術」,7萬人分布在12萬公里的線路上;還有政策優勢,「鐵路也是國家壟斷企業,允許鐵通利用鐵路的經營權進行光纜建設。光纜跟著鐵路走,設計、勘察、鋪設線路都很簡單了,不需要租地、征地。」
鐵通擁有全國三大通信網之一,擁有7萬公里鐵路沿線的通信網路和12萬公里的長途通信線路,其中干線光纜7萬公里,數字微波1.2萬公里。電話已覆蓋中國500多個城市、700多個縣城和集鎮。鐵通還開通運營了36個城市的互聯網以及1300多個城市的無線尋呼網。其採用最新技術的電視電話會議網,已經覆蓋全國70多個大中城市。
哪裡有鐵路,哪裡就會有鐵通。
鐵通投入運營後,向鐵路和社會公眾提供:固定電話、國內長途、本地電話、傳真和電報、接入服務、尋呼乃至衛星和有線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全國范圍內公共數據傳送及通信網路元素出租出售等通信業務。鐵通還將利用其專網優勢,大力發展大客戶戰略。鐵通2001年經營收入目標60億元人民幣;使本地電話用戶突破500萬戶,發展1萬個大客戶;發展互聯網撥號用戶10萬戶,新增尋呼用戶50萬戶。
但全國一張網並不能撒腿就跑。鐵路專網雖是全國第二大通信網,但只覆蓋鐵路沿線;採用不同技術分叉保護,而不是象電信公網以環網拓樸結構迂迴保護;帶寬有限;本地網薄弱,遠不是一個「電信級」的網路。要滿足公網的要求,鐵通尚需對傳輸網、交換網、數據及多媒體網和城域網等進行改造。
2001年7月12日,鐵通「不失時機」開通了京滬穗高速環9800公里、400G帶寬的DWDM/SDH光纖骨幹網一期工程。西南、西北和東北、東南等幾個環正加緊建設,預計11月底將全面開通。
鐵通400G光纖骨幹網的戰略意義大於實質性內容,它為鐵通提供綜合電信服務奠定了基礎,鐵通將來提升和拓展話音、數據業務預設了潛台詞。
最大的商機是網源出租。「國家只允許中國電信、聯通和鐵通三家電信運營商網源出租」。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些優點,因為網越大,越調度張路才能發揮你的優越性。但是,由於我們剛建成,特別是接入部分還有一些困難。」
本地接入網是鐵通面向社會發展電話用戶的基礎,也是鐵通的薄弱環節。今年初,鐵通即啟動本地網擴容改造工程,主要發展光纖接入、用戶數字環路等接入網技術,使本地交換能力達到1500萬線。
「路權內外」
由於歷史的原因,鐵路通信一直承擔著鐵路路內部系統的通信服務。鐵路如今正在為第四次全國大提速做准備,對於通信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
正是為了滿足鐵路運輸實時管理系統的需求,鐵通開始建設數據網。「當時叫X.25(一種廣域網分組交換模式),有2500多條線的規模。」鐵通初期數據網的規模與中國電信不相上下,「包括各自的設備廠商,我們都是相互了解的。中國電信剛開始建的是3萬路埠,我們鐵道部5萬啊!」
不過,由於建了幾個專網,鐵通數據網的發展速度有限,數據業務在鐵通有很大的特殊性,仍在「路內」奔突。
目前鐵通的數據網已經完成了三期工程改造,基本覆蓋全國大中小城市,「有一千個節點,幾萬個埠」,主要是為鐵路運輸的管理信息系統(TMIS)、客票聯網系統(PMIS)、實時跟蹤系統(DMIS)等服務。此外,鐵通為大的IP運營商提供線路服務,為大客戶提供幀中繼、ATM-PVC/SVC、VPN等業務。為讓IP電話網覆蓋更多城市,鐵通還啟動了IP電話網的擴容。
以四大基礎工程———交換網1500萬線、以京滬穗高速環為基礎的全國寬頻網、高速互聯網以及基於全國統一平台的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為依託,鐵通希望自己扮演一個電信綜合信息服務商的角色。
鐵通簡介
中國鐵道通信信息有限責任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信息產業部核准,國家工商管理局注冊,由鐵道部控股(51%)、全國14個鐵路局等共18家股東(合計佔49%)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大型電信運營企業。公司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實體。鐵通在全國4個直轄市和29個省會城市設有分公司,總資產136億元,注冊資本103億元,員工近7萬人,專門從事固定電話、互聯網、數據通信等業務。鐵通目前由鐵道部直接管理,同時接受國務院電信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
❻ 通信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通信業上市公司如下:
❼ 電信行業運營商概念股有哪些
虛擬運營商概念一共有19家上市公司,其中4家虛擬運營商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15家虛擬運營商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以下是虛擬運營商概念股票名單
❽ 中國六大網路運營商
中國六大網路運營商指的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和中國衛通。
不管是從通訊或者是地面網路角度去看這六家都是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當然他們彼此的側重點不同,例如:
1.中國移動主要運營GSM網路;
2.中國聯通是唯一的全業務運營商,同時運營GSM、CDMA、固網;
3.中國電信和網通運營固定網路,以及無線本地接入PHS小靈通,電信和網通是由原電信拆分的,南北分家,常被稱為南電信,北網通;
4.中國鐵通主要運營全國鐵路網沿線的通信;
5.中國衛通主要經營通信、廣播及其他領域的衛星空間段業務;
在IDC領域,中國電信無疑是業務規模最大網路資源最多的,華東沿海、化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都是電信的主要覆蓋范圍;
中國網通名列第二,網通的機房網路與電信「隔長江而治」,主要分布於華北以及周邊地區;中國鐵通位則列第三,主要資源集中在華北、東北;
移動、聯通這些也有少部分機房資源,不過一般是合作方式,機房規模也不大,拿電信少量的帶寬。
❾ 三大運營商是在哪裡上市的
市場上市
❿ 虛擬運營商龍頭股有哪些虛擬運營商上市公司名單
虛擬運營商概念股(相關個股)
朗瑪信息:是一家致力於電話語音增值以及音視頻娛樂社區的開發、運營和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為社區性語音增值業務。
天音控股:是中國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移動通信產品分銷商之一。現擁有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索尼愛立信等知名品牌手機的全國一級代理權,並已成為摩托羅拉、諾基亞戰略合作夥伴,同時又是摩托羅拉、三星等多個國際和國內知名品牌的指定維修代理商,亦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最主要的行動電話及相關服務供應商。
蘇寧雲商:是中國3C(家電、電腦、通訊)家電連鎖零售行業的領先者,是國家商務部重點培育的「全國20家大型商業企業集團」之一。
二六三:是一家國內領先的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和商務人士的綜合通信服務提供商,專注於增值電信行業中的通信服務業務,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功能豐富、成本低廉的商務級通信交流服務。
神州泰岳:是國內最強和最知名的BSM軟體開發商、BSM解決方案提供商和BSM服務提供商,擁有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BSM技術團隊。
鵬博士:主要從事電信增值服務、安防監控、網路傳媒業務,擁有獨立的研發、生產、采購和銷售系統,具有獨立完整的業務及自主經營能力。
北緯通信:是一家專業的移動數據增值服務運營商及移動通信領域綜合軟、硬體系統產品提供商。公司通過與移動電信運營商合作,藉助移動電信運營商的網路通道,通過簡訊、彩信、彩鈴、手機上網和語音雜志等形式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和娛樂服務。
拓維信息:主要從事電信行業軟體開發及無線增值業務,是目前國內為數很少的集電信行業軟體開發和無線增值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三五互聯:國內通過SaaS模式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軟體應用及服務最主要的提供商之一。
恆信移動: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地面服務網路與運營商信息業務平台的公司,主要從事移動信息產品的銷售與服務,擁有河北省最大的移動信息產品銷售服務網路,是中國移動行業信息化服務提供商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