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爾集團全球網點分布
海爾在中國
海外19個全球61個分別是歐洲3個東歐1個中國42個東亞3個東南亞5個澳洲1個南亞1個中東1個美洲3個綜合研發中心:海外4個全球6個分別是歐洲1個中國2個東亞2個美洲1個製造工廠:海外17個全球26個分別是歐洲1個東歐1個中國9個東亞1個東南亞1個南亞5個中東3個非洲4個美洲1個工業園區:海外3個全球15個分別是中國12個南亞1個中東1個美洲1個銷售網路:海外45800個全球58800個分別是歐洲15100個東歐2390個南亞2380個中國13000個東亞1650個東南亞2670個澳洲1個南亞3560個中東2660個非洲2520個美洲12260個
http://wenku..com/view/ad6656ec172ded630b1cb6ac.html在這網站的第九頁有!
B. 海爾是怎麼分散經營風險的用圖表表示
說不出話來。 鳳凰說道:我知道
C. 海爾冰箱bcd一257f控製版功能介紹圖表解
您好,感謝向企業知道提問
冰箱冷藏室內有個 圓形旋鈕是溫度調節旋鈕,一般是0-7檔,0檔是指壓縮機不工作狀態,即不製冷,也就是代表設定溫度最高,7檔是製冷力度最強檔位,也就是溫度設定最低的檔位。一般情況下夏天調節到2-3檔,冬天調節到4-5檔就可以了。您也可以撥打海爾售後4006-999-999咨詢。
歡迎您再次向企業知道提問.
祝您工作生活愉快~
D. 幫我找一下海爾在各國發展的圖表最好是經濟相關
海爾集團的跨國發展戰略
1.產品出口與海外投資狀況
可以說,即使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作為十分具有超前意識的企業家,張瑞敏就在為企業向國際市場發展,進行准備工作。在他到青島電冰箱總廠僅4年後,當產品在國內小有名氣之時,他便將企業發展的視野擴大到海外。出口創匯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國際上創造馳名品牌。
(l)出口經營狀況
從1986年青島電冰箱總廠第一次出口產品並取得3O0萬美元出口額這一不俗戰績算起,海爾集團的出口額逐年增加。盡管從1997年起爆發了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企業出口受阻,但真正類似海爾產品這樣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受影響並不大,而且由於海爾集團出口的重點是在歐美,因此,它的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1998年,海爾出口創匯達到7675萬美元,比1997年增長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種為冰箱、洗衣機、冷櫃等。
在出口地區的分布上,基本上,歐美國家佔6O%,日本佔20%,東南亞佔16%,其他地區佔4%,共計87個國家(地區)。出口到歐美國家的以冰箱、空調為主,其中在美國18O升以下冰箱市場份額中,海爾冰箱佔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爾集團的海外經銷商共有49家,經銷網點11004多個。
(2)海外投資狀況
海爾集團從1995年起,就著手在海外投資建廠。經過洽淡和協商,終於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達建立了海爾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產電冰箱為主的合資生產企業—一海爾莎保羅(印度尼西亞)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它標志著海爾集團的國際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之後,1997年6月,菲律賓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馬來西亞海爾工業(亞細亞)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爾空調生產廠成立;1999年2月,海爾中東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這些不過是海爾集團海外投資事業的「牛刀小試」,而其企業國際化的真正重心則是在美國,在美國進行投資建廠。這一計劃1999年將進人戰略性的實施與發展階段,即在波士頓建設設計中心,在紐約建設營銷中心,在南卡羅萊那州建設製造中心。
2.跨國發展戰略的成因
促成海爾集團積極向海外發展跨國經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
在國內市場中,由於家電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價格戰在各種家電領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爾集團盡管作為國內家電知名品牌的生產廠家,在國內市場上占據明顯優勢,但它認為,正是由於有了較高市場份額,才是積極向外擴張發展跨國經營的最好時機與充要條件,內在動力已經具備。
在國際市場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每個國家國內企業都受到了來自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部經濟力量的競爭與沖擊。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主宰著國際市場的發展,發展中國的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幸分一懷羹」,是它們努力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出路。海爾集團不甘心自己僅僅是中國的名牌生產企業,還希望主動打入國際市場,將海爾產品在國外
叫響,從國外同類產品的著名品牌中,搶得一塊國際市場份額。而且,張瑞敏還認為,打人國際市場,不能僅僅依靠發展出口,還必須發展海外直接投資,在國外,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建立自己的產品的設計、生產和營銷三位一體化網路,從而迴避國際市場波動造成的影響和風險。1991年,海爾在首次在國外(阿聯酋)注冊商標,緊接著,1992年4月,海爾獲得IR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個通過此項認證的企業,這些都為張瑞敏實現其在國際市場中創造馳名商標的設想打下了重要基礎。
作為決策者來說,張瑞敏將企業發展進行戰略轉變是經過深累熟慮的,事實證明這一轉變也是正確的。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的外貿出口受到嚴重沖擊,但是海爾集團的出口創匯卻比1997年增長了36%。同時,在國內企業因出口受阻而紛紛尋求新的海外發展出路時,海爾集團的海外投資則早己向縱深發展了。它在美國的三位一體(即設計、生產和營銷)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充分體現了張瑞敏及其部屬的超前意識,為海爾艦隊的今後航向指明了新的坐標。
3.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指導方針與實施手段
(1)「先難後易」原則
發展中國家企業的跨國經營發展模式,通常是先向同類型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出口或投資,最後在將發展目標逐步轉向發達國家。海爾集團一反這一定式,它的策略是:將海外發展的目標定位於執世界經濟發展之牛耳的發達國家,一旦在發達國家站穩腳跟,便可以以易如反掌之勢進入並佔領發展中國家市場。
例如,海爾冰箱首先是成功地打人德國市場,而在歐盟國家中,德國市場是最難進人的。如今海爾在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中,將海外投資的絕大部分力量放在美國。美國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發展難度極大的市場。但是,海爾人認為,這里的機遇也是極大的,根據主客觀因素,成功的概率也很高。在這里的成功,比較起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失敗(盡管目前尚未發生),無疑,前者則是至關全局的。而且,在美國的經驗具有提綱摯領的重要意義。
因此,進入和開發發達國家家電市場,是企業海外發展戰略至關重要的一步棋,它對於海爾集團始終把握世界家電生產的發展潮流,對於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競爭力,對於實現「海爾的國際化與國際化的海爾」的發展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一新的發展模式,也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事業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2)「高起點」原則
在張瑞敏看來,海爾集團在國際化過程中,僅僅處於初級階段。同世界50O強相比,海爾集團遠非國際化大公司,但是,起步晚,不一定起點就低。海爾集團要在各個方面都要按照最高的國際標准去做。這就是他的「高起點」原則。例如,他要求所有事業部(指生產的各個部門)都必須有產品出口,因為,他認為,國際市場是檢驗產品質量、檢驗本部門各方面工作是否有問題的試金石。通過國際市場的信息反饋,迫使企業改進管理。
E. 海爾冰箱的壽命周期分析相關圖表和數據
您好
設計的使用壽命是10年,但是冰箱的使用壽命跟冰箱的使用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冰箱保養得好,用十幾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冰箱使用環境惡劣,或者使用不當,肯定會減短冰箱的壽命。
祝您工作生活愉快~
F. 海爾電器 1997-2006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匯總表
海爾是一家上市公司嗎?
如果不是,那麼他沒有義務公布自己的財物報表吧?!
一個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應該屬於企業機密吧。
所以你問的好像有難度!
G. 海爾冰箱的最早發展歷史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創業初期,只有一個產品,全廠職工不到800人,現在海爾擁有42大門類8600餘規格品種的名牌產品群,職工2萬多人。海爾從引進冰箱技術起步,現在依靠成熟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廠,並實現成套家電技術向歐洲發達國家出口的歷史性突破。
海爾集團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專心致志乾冰箱的過程實施了名牌戰略,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多元化戰略發展階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時間,通過企業文化的延伸及"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實施了多元化的擴張。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以創國際名牌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三個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實施與進展。
目前,海爾已在海外發展了62個經銷商,30000多個營銷點,海爾發展的目標是本世紀初進入世界500強,創出中國的世界名牌。 從海爾集團美國建廠看海爾國際化戰略
H. 海爾集團以生產什麼聞名海內外
冰箱。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