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東能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東能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原山東泰山陽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礦用防爆電器、礦燈產品、礦用變頻器、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研發、設計、安裝及機械加工製作於一體的機電設備製造公司。
公司位於山東省萊蕪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佔地面積100畝,建有標准車間廠房30000平方米,研發中心2000平方米,員工400餘人,其中大專學歷以上人員達到40%以上。設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科研力量雄厚,並與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科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是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萊蕪市優秀科技企業、山東省創新型試點企業、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山東省誠信企業、山東省企業專利協會理事單位、山東省職業技協先進集體、新汶礦業集團電器設備製造修理專業化公司、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
公司具有一套完善的市場營銷體系,通過營銷網路、售後服務、品牌效應,銷售區域覆蓋到國內的大部分煤炭生產區域,並出口到國外。目前主要高新產品有:礦井高低壓漏電網路監測監控系統、礦用隔爆型高低壓電網集中選漏保護裝置、礦用分布式光纖測溫及其火災預警系統、SNTS無線測溫系統、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變頻調速裝置、煤礦通信調度管理系統、礦燈智能充電管理系統等。
公司設有萊蕪陽光一諾節能服務公司和泰安陽光電器兩個全資子公司,寧夏、內蒙、新疆、貴州四個分公司。我們秉承「愛企、創新、共贏、厚德」的企業精神,以「只為卓越•山能電器」為口號,力爭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器製造規模化、專業化基地,為煤炭行業減員增效、安全生產貢獻力量。
法定代表人:王濤
成立日期:2003-01-09
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山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712007465663505
經營狀態:在營(開業)企業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英文名:Shandong Energ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人員規模:500-999人
企業地址:萊蕪市高新區盤龍河大街001號
經營范圍:防爆電器、高低壓開關櫃、自動控制系統、潛水泵、照明燈具、煤礦井下用塑料假頂帶、編織網、鋼筋網、鋼帶、金屬錨桿、樹脂錨固劑、柱鞋、礦用支護用品、給料機、刮板輸送機、皮帶輸送機產銷;礦用產品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及安全與技術培訓;電機、風機維修;礦用產品及電子元器件、鋼材、水泥、鐵礦石、鐵精粉、生鐵、鐵合金、有色金屬(貴重金屬除外)金屬材料、五金交電、建材、裝飾材料、工程機械、辦公用品、電子產品批發零售;自營和代理各種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2. 山東新能泰山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東新能泰山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系根據山東省泰安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泰經改發(1993)第015號」文批准,由山東泰山國際電纜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共同發起採取定向募集方式設立。
法定代表人:吳永鋼
成立時間:1994-03-28
注冊資本:128965.096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000018023324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泰安市普照寺路5號
3. 介紹下許繼集團和山東電工電器。校招進去都是國網編制嗎
許繼集團和山東電工電氣集團都是國網所屬的上市公司。校招應該是企業編制,與國網編制有一些差別的。
許繼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直屬產業單位,是中國電力裝備行業的大型骨乾和龍頭企業,產品覆蓋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電力系統各個環節,橫跨一二次、高中壓、交直流裝備領域,是國內綜合配套能力最強、最具競爭力的電力裝備製造商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主導業務是智能變配電、智能用電、電動汽車充換電及驅動控制、直流輸電及電力電子、新能源並網及發電、工業及軍工智能供用電、軌道交通智能牽引供用電等電力裝備的製造和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
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是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優化重組中電裝備、智研院的戰略決策部署,依託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和中電裝備山東電工電氣有限公司,於2012年5月正式籌建,注冊資本金10億元,是國家電網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下屬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北京國網富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電裝備青島豪邁鋼結構有限公司、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江蘇振光電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重慶順泰鐵塔製造有限公司及江蘇華電鐵塔製造有限公司等13家全資、控股公司和常州東芝變壓器公司、山東電工電氣日立高壓開關有限公司等2家合資企業。
4. 山東泰開集團是什麼性質的企業,福利待遇怎麼樣呢
去年買了個表! tk一年掙100個億跟你有一毛關系?扣工資,罰錢是經常的事。騙我們學校的學生,招了15個,簽合同和在學校說的不一樣。我們學生整天挨批 還加班,ntm關系戶天天玩手機,還拿獎金。
5. 山東泰開電氣集團怎麼樣
985的實習1610,211的1410 ,普通高校1210,
實習工資和定崗工資相差無幾
一年免費住宿
6. 泰山電視機廠哪年成立的
泰山電視機原來是濟南電視機廠,1976年左右成立,當時是濟南無線電廠,生產收音機之類的。1980年開始12英寸生產黑白電視機.,1988年開始生產彩電。後來,被松下電器兼並,生產松下電視機。
以上是聽人說的,未經核實。
7. 山東魯電電氣集團是不是魯能的下屬公司或者說,他的後台是不是魯能
可是很確切的告訴你,不是魯能的下屬公司。魯能足球到底是誰的?——魯能集團相關資本結構試解
本文寫於2006年6月,在2007年1月,魯能私有化已有最新信息被披露,請移步我最新的文章《魯能私有化年鑒》
近來魯能泰山足球隊成績喜人,不過也招來了國內媒體對其國有資產背景的質疑。出於樸素的家鄉情節,我一直都很關心魯能泰山隊的新聞。從魯能俱樂部的新聞里,我能感到魯能集團的管理很先進,制度很完善。所以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為魯能介入足球的合理性搖旗吶喊。但在追究魯能與電費有無關系這個問題時,我驚訝的發現原來隱藏「魯能」二字背後的有一個極其復雜的資本關系,根本不是用國資或民營就可以簡單概括的。
說到魯能泰山足球股份公司,恐怕大多數人都會理所應當的認為「魯能集團」是其大股東,但查閱相關資料,魯能足球成立於98年,但現在的「魯能集團」卻是成立於2002年12月、注冊資本為31.54億元的非國有控股型公司。如此看來,似乎當時出資魯能俱樂部的應為成立於1995年的「魯能發展集團」才對。1998年後魯能足球的控股方變更為魯能控股公司,它是山東電力的全資子公司,所以目前魯能俱樂部的大股東其實是「山東電力」。
那麼「魯能集團」又是誰的呢?根據公開資料,魯能集團是2002年12月由「中國水利電力工會山東省電力委員會」和「魯能物業公司」發起設立的,後來又增加了48家股東單位,注冊資本共31.93億元。「中國水利電力工會山東省電力委員會」原名「山東省總工會電業工作委員會」,是一個受中國水電總會和山東總工會雙重領導的工會法人組織。這個工會下設的「中國水利電力工會山東省電力委員會職工持股會」在冊會員31702人,持股會總股本金12.1033億元,控制著魯能集團大約31%的股份,是魯能集團的第一大股東。而魯能集團的其他49家股東也都是山東電力系統的三產企業或者專門為入股而成立的公司,而這些三產企業也大多是由職工持股的私人企業。尤其是其中的「山東省電力工業局機關工會委員會」,明顯是原電力局機關職工的入股渠道。而持股2%余的「魯能物業公司」,是山東電力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也是魯能集團與「國有資產」唯一的聯系。從一份國家稅務總局對山東地稅的批復也能看出,山東地稅在查帳過程中發現山東電力自96年起就有計劃的將職工「績效滾動工資」通過「水電工會職工持股會」投資企業,並試圖以企業稅標准少繳職工的股息收入個人所得稅。而魯能集團的基礎業務主要是電力相關設施、產業的經營,比如礦業、地產、建設、煤炭、電力設備安裝研發等,同時通過「魯能發展集團」進行金融投機。
這個復雜的產權關系是一個完美的從國有大企業的壟斷地位中獲取個人利益的好局,就像股份公司與母公司的資產注入一樣,當國有企業「山東電力」的某個投資很有潛力時,「魯能集團」就會從「山東電力」的「山東電力鑫源控股」手中接過收益權,當民營企業「魯能集團」投資失誤時——比如2005年魯能集團投資金馬失手——山東電力的強大金融實力就會出面護航。在山東電力強大金融實力的支撐、和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公司剝離非主營業務」的政策支持下,注冊資本僅32億的魯能集團目前資產達700餘億,凈資產140億,控制著三家上市公司,資產規模已超過山東電力,成為山東第一大企業。
而山東電力在這場游戲中的位置是什麼呢?應該說山東電力的主要實力在於金融領域,其不但是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交通銀行第四大股東,還大舉進入金融、期貨、證券、基金、保險等領域,湘財證券、蔚藍證券、英大信託、金穗期貨等都是行業內很有重量的企業。山東電力的金融體系中的領導層大多同時擔任魯能相關企業的負責人,所以實際上魯能也完全可以控制這個金融帝國為自己服務。於是在山東電力與魯能集團間層出不窮的左手換右手游戲就不奇怪了。而利用具有壟斷電力優勢地位和穩定現金流收益的國有企業進軍風險相對較高的金融領域,也降低了「親兒子」魯能集團的經營風險。
但另一方面,雖然「職工持股會」是魯能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但根據內部人的說法,當年的集資款每年的分紅只有6%左右,而且最近魯能集團在勸說職工退股,有傳言某北京民企將以50億左右投資魯能。有人指出,魯能所經營的地產、礦產等行業均須佔用大量資金,以前的大量債券融資增加了財務成本,降低了利潤,勸說退股是為了簡化股權結構,以利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股權融資。但在清退了職工股後,魯能集團是誰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只能是:9個「職工持股會理事」或者其他未清退的股份持有者(當然此時其具體控股份額我們是不可能知道了,而且必然是其最大的秘密:)。但到此時回頭來看,職工集資款實際成了魯能集團代價極低的一筆過橋資金(其中似乎必然存在隱瞞利潤吧,呵呵)。
然而隨著國家電力改革,山東電力成為了國家電網公司的子公司,同時深諳金融之道、也是山東電力金融帝國締造者的劉振亞升任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前幾天,國家電網公司宣布要在上海建立以原山東電力金融體系為基礎、國家電網公司直屬的金融體系。業內指出「國家電網如果能夠將魯能以及其直接擁有的金融資產全部有效整合的話,將威力無窮」,但由於原魯能的人員構成不會變,所以是誰事實整合了誰還很難說。但從長期看,山東電力最終會蛻變成單純的電網企業,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歸根結底,以劉振亞為首的幾十名(也許更少)「山東電力家族」成員左手控制國有巨型企業、金融帝國——山東電力(甚至也許將是整個國家電力),右手控制著自家的資源型企業——魯能集團,成為了一個規模巨大、實際控制資產超過千億人民幣、領域多元的利益體,而且最重要的——還沒有被曝光:)
補充:剛看到一篇寫於2003年的文章,基本預見了直到職工股清退前的魯能集團民營化過程,《魯能暗推民營化》。但魯能的這個「曲線的」「對一部分企業的」MBO,同時擔任國有企業管理層的做法完全合法嗎?還待我查閱相關法規:)
根據文中的說法,早自1990年開始,由上文的工會控股52.3%的「魯能發展集團」就開始控制了大量的優良電力資產,它是傳統意義上所謂的「電力三產」。而自該文中所述的集資後,魯能用集得的30餘億資金建立了新的民營「魯能集團」,並收購了之前的工會所控制的股份,從而把很麻煩的、2003年前的考慮職位、工齡的職工集資款權益徹底甩下了。從而為今天順利勸退職工股埋下了基礎。真是好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