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有關 藍田造假案 的詳細信息
藍田造假案主要就是由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的一篇文章引起的。
---------
劉姝威:藍田財務分析(摘要)
第一部分 靜態分析
一、藍田股份的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
藍田股份2000年流動比率計算如下:
433,106,703.98(流動資產合計)
——————————————— = 0.77(流動比率)
560,713,384.09(流動負債合計)
藍田股份的流動比率小於1,意味著其短期可轉換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到期流動負債,償還短期債務能力弱。
速動比率
藍田股份2000年速動比率計算如下: 433,106,703.98(流動資產合計) -236,384,086.72(存貨凈額) ——————————————————————————— = 0.35 (速動比率)
560,713,384.09(流動負債合計)
藍田股份的速動比率只有0.35,這意味著,扣除存貨後,藍田股份的流動資產只能償還35%的到期流動負債。
凈營運資金
藍田股份2000年凈營運資金計算如下:
433,106,703.98(流動資產合計) - 560,713,384.09(流動負債合計)= -127,606,680.11(凈營運資金)
藍田股份2000年凈營運資金是負數,有1.3億元的凈營運資金缺口。這意味著藍田股份將不能按時償還12.7億元的到期流動負債。
二、結構分析
圖1-1 藍田股份2000年流動資產結構
圖1-1清晰地顯示,藍田股份2000年流動資產主要由存貨和貨幣資金構成。
圖1-2 藍田股份2000年12月31日資產結構
圖1-2清晰地顯示,藍田股份2000年資產主要由固定資產構成。
第二部分 趨勢分析
一、流動資產結構趨勢分析
圖2-1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流動資產結構趨勢圖。
二、資產結構趨勢分析
圖中顯示,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資產逐年上升主要由於固定資產逐年上升,流動資產逐年下降,到2000年資產主要由固定資產構成。
三、短期債務償還能力趨勢分析
藍田股份1997至2000年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趨勢圖顯示,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於1。這說明藍田股份經營活動創造的現金流量補充固定資產投資佔用資金的能力越來越弱,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來越弱。
四、組合趨勢分析
圖2-4顯示,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固定資產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資產增長超過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逐年下降。
根據以上趨勢分析,我們尋找到判斷藍田股份會計報表反映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真實程度的重要線索如下:
第一、 藍田股份1998年至2000年流動資產逐年下降,其中,應收帳款和「其他流動資產」項目逐年下降,到2000年流動資產主要由存貨和貨幣資金構成。
第二、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資產逐年上升主要由於固定資產逐年上升,流動資產逐年下降,到2000年資產主要由固定資產構成。
第三、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於1。這說明藍田股份經營活動創造的現金流量補充固定資產投資佔用資金的能力越來越弱,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來越弱。
第四、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固定資產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資產增長超過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逐年下降。這說明藍田股份的「錢貨兩清」的交易越來越多,賒銷越來越少。
第五、 固定資產增長速度幾乎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速度同步。這說明藍田股份將絕大部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轉變為固定資產。
第六、 藍田股份流動資產持續下降,應收帳款大幅度下降,而存貨1997和1998年大幅度上升後,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存貨占流動資產比例逐年直線上升,存貨占資產比例1998年以後保持在10~15%之間。
根據趨勢分析發現的線索,我們可以勾畫出藍田股份財務結構的大致輪廓,見圖2-5。
圖2-5顯示,藍田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可以證實銷售收入的應收帳款越來越少,無法查詢交易憑證的現金收入越來越多。藍田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越來越多地通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轉化為如「漁塘升級改造」等固定資產。第三部分 同業比較
藍田股份兩項主營業務——農副水產品業務和飲料業務的行業分類分別是「A07漁業」或「A0705淡水漁業」和「C0食品、飲料」或「C05飲料製造業」或「C0510軟飲料製造業」。「A07漁業」同業企業比較對象為武昌魚、洞庭水殖、華龍集團、中水漁業。
「A0705淡水漁業」同業企業比較對象為武昌魚和洞庭水殖。
「C0食品、飲料」同業企業比較對象為承德露露、維維股份、伊利股份。
--------------------------------
2001年10月26日,北京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在一份內部刊物上發表文章,呼籲「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引起銀行高層的關注。不久,相關銀行即停止對藍田發放新的貸款。
下面地址的文章對你寫論文有幫助。
㈡ 2007年揭露藍田股份造假的財經雜志記者是誰
中央財大劉姝威,但是在2000年。藍田股份早退市了
㈢ 我有一支股票藍田股份,原來的代碼是600709,已經退市了幾年,,它現狀如何,還能上市嗎
有一支股票藍田股份,原來的代碼是600709,已經退市了幾年,不會再上市了。
簡介:
湖北江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湖北藍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或「公司」)是由沈陽市新北制葯廠、沈陽新北副食商場、沈陽蓮花大酒店發起,於1992 年10 月經沈陽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沈體改發(1992)65 號文批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審(1996)56 號文批准,公司於1996 年5 月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3,000 萬A 股,發行後注冊資本為9,696 萬元。1996 年6 月18 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7 年2 月根據公司第六次股東大會決議:公司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送5 股,資本公積轉增5 股。送股和轉增後,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19,393 萬元。1997 年6 月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並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上字(1997)95 號文批准實施配股方案:以配股前總股本為基數按10:1.5 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新股,每股價格9.45 元。配股後,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22,302 萬元。1998 年4 月公司股東大會批准通過,向全體股東每10 股送 5.5 股,資本公積轉增4.5 股。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44,603 萬元。1998 年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並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公司注冊地由「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松花江街3 號」變更為「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同時公司名稱由「沈陽藍田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湖北藍田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11 月經公司股東大會通過,公司名稱由「湖北藍田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湖北江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同年 11 月在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了變更登記。2003 年5 月23 日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上字【2003】45 號「關於湖北江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通知」,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公司已經領取了新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公司名稱變更由『湖北江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湖北洪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
經營范圍:
農作物種植、銷售;水產養殖、銷售;旅遊景點開發。
㈣ 當年藍田股份財務造假
劉殊威,先後任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當她在《上市公司虛假從虛假會計報表識別技術》一書的寫作過程中,於2001年10月9日開始對上市公司藍田股份的財務報告進行分析。劉姝威認為:藍田股份的短期償債能力很弱,已經成為一個空殼,完全依靠銀行的貸款在維持生存,這是非常危險的。於是,劉姝威寫了一篇短文《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2001年10月26日,只供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銀行總行領導和有關司局級領導參閱的《金融內參》刊登了這篇600字的短文。此後不久,國家有關銀行相繼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新的貸款。此後引發了轟動全國的"藍田事件"。她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戳穿藍田的騙局,並在收到恐嚇信且被告上法庭的情況下毫不退縮,防止了大量資金繼續陷入那個「黑洞」,其行為不能不說是挽救了銀行,挽救了股民。
㈤ 藍田股份造假案給注冊會計師審計有哪些啟示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對於執業注冊會計師來講,職業素質體現在兩個方面職業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
1.職業專業素質
現今社會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考取注冊會計師僅僅是一個起步。根據眼前的市場需求,注冊會計師有較好的職業發展,要拿到「三證」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和注冊審計師。
此外,工作中接觸的服務對象很廣,注冊會計師除了拿國內的證書外,可以再考一個國際認證的證書。根據中國相關法規,中國注冊會計師有權簽署企業財務和審計報告。而從個人晉升和謀取高薪的角度看,可以考國際的注會證書像英國注冊會計師(ACCA)、加拿大注冊會計師(CGA)、美國注冊會計師(AICPA)等涉外執業資格。
2.職業道德素質
國際職業會計師資格指南也明確將執業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守則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應達到的目標是職業精神的最高水準,職業表現的最高水平,服務於公共利益的最好形象。這實際上也是職業道德的要求。
具體來講,職業道德的四項要求是良好的聲譽、高尚的職業精神、優質的服務質量和嚴謹的保守秘密的工作原則。職業道德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公正、客觀的職業方法,嚴謹負責的勝任能力,應有的職業謹慎等。
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㈥ 從藍田股份事件中的教訓是什麼
財務指標不客觀 部分上市公司有報表造假的情況 其實只要對經濟和市場有初步了解的人 看一下當時的經濟狀況以及它的產品銷售情況不難判斷出公司的問題 現在麻煩的是報表造的越來越具有掩蓋性 還是看看自己身邊這種產品出現的幾率來判斷相對比較合理
㈦ 今年來中國發生的類似於安然事件的財務造假事件有哪些比較典型的謝謝
銀廣夏:16個跌停的傷害
2002年6月5日,深交所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公司連續三年虧損,作出了銀廣夏暫停上市的決定。12月7日,經深交所批准,銀廣夏獲准於2002年12月16日起恢復上市。2003年7月13日,銀廣夏發布了半年報預盈公告上,昔日的造假大王總算在市場是初步站穩了腳跟。
銀廣夏造假對中小股東造成的傷害之深,大致可以用連續16個跌停板來衡量。由於來自地方政府的寬容、當年各路媒體對造假的疏於防範,以及研究人員、基金經理的看好,使得眾多中小股民成為了銀廣夏的股東。從這點可以說銀廣夏是令中小股民最為心痛的股票。
藍田股份:散戶銀行齊遭殃
藍田股份(後改ST生態)是繼銀廣夏之後,中國股市又一個美麗的肥皂泡。上海證券交易所通知該公司股票自2003年5月23日起終止上市。原因是盡管公司在2002年中報和年報均實現盈利,但負責公司財務報告審計工作的注冊會計師兩份報告分別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和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聘請的證券公司進而未能出具推薦公司股票恢復上市意見書。
藍田造假害苦了小散戶,也拖累了銀行。1999年藍田股份高峰期股價達到22.95元(復權後),等到退市前其股價只剩下3.02元,退市後股價更是一文不值,因為2002年該股每股凈資產僅為-0.08元。另一方面,藍田出事後,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民生、交通、中信、浦發等銀行均起訴中國藍田總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但等到這時來起訴,又能要回多少錢?
鄭百文:2變1的游戲
一家本不具備上市資格的公司,經過企業的包裝和中介機構的「審計」,居然變成了一家10年間銷售收入增長45倍、利潤增長36倍、上市當年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的名牌企業———這就是鄭百文。鄭百文的結局是重新回到證券市場,但現在的市場顯然更加理性。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暫停上市後,飽受煎熬流通股股東終於盼來了鄭百文的復市,但手中的股票卻少了一半。即便以處於價格谷底的5.49元的停牌價來看,中小股東要搬回本錢的機會也很小。因為以三聯目前的行業背景、1角多錢的每股年度收益,其定價不會太高。究竟是誰拿去了小股東的股票?沒有三聯的參與,百文就得退市;而且,三聯得到4500萬法人股和5300萬流通股的成本是付給信達資產管理公司3個億,資產置換2.78億元。
瓊民源:國家買單第一例
1996年入市的股民一定會記得這只股票。瓊民源公司1996年因虛假年報嚴重誤導投資者,而使股價在短時間扶搖直上,大批股民高位套牢,構成中國證券史上最嚴重的一起證券欺詐案。從1996年2月5日到1997年2月27日的一年時間里,股價由最低1.55元(復權後),直沖至最高26.4元。以收盤價計算的最大漲幅達到1528%,停牌前其股價仍高居23.49元。
造假暴露後,為穩定市場,有關方面確立了「發起設立、定向增發、等量換股、新增發行」的重組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國家將一家更好的公司(中關村)來調換造假的瓊民源,以保護投資者利益。對股民而言其利益得到了維護,被停牌兩年的瓊民源變成了中關村,上市當日股價最高達到38元,比停市時還高出14.5元。但是究竟是誰在為違規行為買單呢?不言而喻,是國家。
㈧ 我國股票市場上的違規案例,最好是2000年以後的
《藍田造假案回顧》
2007年11月15日 07:33 上海證券報
藍田造假案之所以被曝光,源自當年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的一篇文章。
這篇題為《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的金融內參研究文章,首次揭開藍田股份財務造假丑聞,此後藍田股份資金鏈斷裂。
2002年1月12日,藍田總公司總裁瞿兆玉、總會計師黎洪福、董事會秘書王意玲等11名中高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拘傳,隨後進入司法程序。
次年7月,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藍田一案進行了首次公開審理。2004年11月,湖北省高院作出判決:瞿兆玉犯提供虛假財務報告和提供虛假注冊資本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200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研究室原主任兼政策法規局局長王法雄,因接受藍田股份董事長瞿兆玉的賄賂,經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由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審理。
沈陽藍田公司成立於1994年8月,歸農業部管理。1996年6月18日,該公司以「藍田股份」之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農業部首家推薦上市的企業。1999年12月,瞿兆玉將其資本運作大本營從沈陽遷至老家湖北。「沈陽藍田」由此變身為「湖北藍田」。
資料顯示,作為一家主要從事水產品開發的農業企業,藍田股份1996年股本為9696萬股,2000年底擴張到4.46億股,股本擴張了360%;主營業務收入從4.68億元大幅增長到18.4億元,凈利潤從0.593億元快速增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4.32億元。歷年年報的業績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達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災後,其每股收益也達到了不可思議的0.81元,這被當時的媒體稱為「藍田神話」。
「藍田造假案」堪稱中國證券史上一個較大的財務造假案例,其餘波遠未結束,今年4月23日,河北省投資者張先生曾起訴湖北江湖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藍田股份)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在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㈨ 造假事件曝光前對藍田股份進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是哪家或哪幾家
沈陽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後改制的沈陽華倫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