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十大財團的三菱財團
三菱財團成立於1956年,其前身是「舊三菱商事公司」(該公司於1947年下半年被美國責令日本政府分散化小。「解散財閥」解散了具有血緣關系的財閥家族,主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控股主從關系隨之瓦解,這就使得子公司自主性得到增強,從而使得員工更加努力工作。建立資本和 經營相對分離的新體制,對促進公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該集團主要經營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為主,在日本的六大財團(三井財團,住友財團,富士財團,三合財團,第一勸銀財團)中,三菱財團實力最為雄厚。其中三菱重工,三菱制鋼,三菱化工,三菱電機等都是全國同行業一 流企業,在世界同行業中也名列前茅。
❷ 三菱集團總市值是多少蘋果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蘋果最新市值:5862.49億美元,按照最新收盤價99.96計算的;
2、三菱集團由很多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有29家直系企業,如果要看市值,需要這些企業的市值總和,但是部分未上市企業就不好計算了。其總資產目前也沒有這方面的數據,不過在金融行業總市值排行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市值已經達805.39億美元了,而這只是它29家直系企業之一。
❸ 三菱集團的集團介紹
戰爭奠定家業
要追溯三菱集團的歷史,不妨從眾所周知的三菱標志開始。
三菱的標志源於兩個部分:「mits」表示「三」,「bishi」表示「菱角」,是當時岩崎家族的族徽「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內家族的族徽「三柏菱」的結合。
與其他家族企業不同,曾經發展為日本「第一財閥」的三菱集團並不是岩崎家族白手起家打造的,而是岩崎彌太郎從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
故事要從岩崎彌太郎的經歷說起。1834年,彌太郎出生在一個「地下浪人」家庭。這樣社會下層的身份,刺激了彌太郎為改善社會地位而不斷奮發圖強。
日本地少人多,擁有可耕作的良田是各級政府夢寐以求的事情。或許,商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日與弟弟垂釣,面對著寬廣河面的彌太郎突發靈感:如果能在河岸築堤,攔河造田,一方面能夠抵禦洪水,一方面還能增加良田。有了這個想法,岩崎兄弟倆立即將申請方案向本藩郡公報批,並很快獲得批准。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即獲糧、棉豐收。自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為他撈到了「政治資本」:因造田有功,彌太郎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明治維新後,又被從長崎調至土佐藩的開成館商會,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社會推崇商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擠壓民間企業的生存空間,決定廢止藩營事業。在這樣的歷史契機下,1871年,彌太郎完全接管了政府經營的「大販商會」,以「九十九商會」作為自己的商號,將商會里的船買下,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這些船上的標志,就是今天的三菱標志。1873年,彌太郎將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自此,他徹底脫下官服,本著「以在野之心」的誠信精神,專心從事海運事業。
成立之初的三菱商會規模不大,不及三井商會,但憑借著良好的信譽,彌太郎給自己的事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873年,庇護三井商會的政治勢力失勢,三菱商會等到了翻盤的機會。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灣島,彌太郎借機向內閣大臣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為保障運輸,日本政府用771萬日元買下13艘汽船借給三菱商會,同時,將其競爭對手的18艘商船也無條件的借給三菱商會。此外,每年還給予三菱25萬元的補助金。
1877年日本國內西南戰爭爆發,國務卿大久保利通決定,以15年分期貸款償還的方式,借給彌太郎345萬日元資金,購買10艘船,讓三菱商社全面協助軍事運輸。戰爭結束後,這些船被政府悉數送給了三菱公司。在西南戰爭的8個月時間里,日本政府用在船運上的費用高達1300萬日元,相當於戰爭總費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收入囊中。當時,三菱擁有的汽船達到61艘,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73%,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不過,為了遏制三菱集團的過分膨脹,明治政府嚴禁三菱發展海運以外的事業。但這不妨礙彌太郎的野心擴張,他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范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藉此,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成倍增長。
家族地位之戰
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政局動盪不已,這直接波及了三菱集團的命運。1881年,三菱集團的支持者,也是當權者大隈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另一位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這意味著,明治政府內部已經無人能關照彌太郎的三菱。
於是,三菱集團的形勢急轉直下,名譽掃地,在野的朝臣斥三菱集團是一夜暴富的國賊。同時,與三井集團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伊藤等政治人物開始掌權。對彌太郎而言,捍衛家族地位的戰爭開始了。
為了遏制三菱集團聯合下台的官員糾集起來顛覆政權,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家擊垮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於是,由井上家族贊助,政府官員負責出面組織,一家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就此誕生。在陸續吞並了幾家規模不大的帆船會社之後,共同運輸公司向英國訂購了最新式的船隻,所開設的航線與三菱公司完全一致。彼時的《東京日報》對此有這樣一段描述:「兩家公司一起由神戶出航之後,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員與船長都綁上頭巾,不計成本,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雙方都不肯認輸,在海上進行馬拉松賽跑。到達紀州藩時,火爐內的火力強到煙囪燒得赤紅,船員卻不因煙囪可取代火爐的暖氣而高興,因為,當時船內已達灼熱難耐之溫,由陸地遙遙望去,好像看到兩只火龍在競速一般,情況十分可怕。」
為了客源,競爭可謂慘烈異常,兩家公司都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彌太郎將公司重組,裁撤冗員,削減開支以應對危機。這招著實有效。1884年,三菱公司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日元,而共同公司只有50元。雖說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競爭讓三菱集團元氣大傷,不僅停運了香港至琉球的航線,所有的三菱兌換所也被迫停業。好在,共同公司也是損兵折將,其股票在1884年陷入毫無紅利的境地,持股人競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了這些股票,不久便控制了其過半的股權。當時的日本經濟十分頹廢,因此,為了提振經濟,由政府出面斡旋,1885年2月5日,兩家公司在運費、出發時刻、承包人、船員僱用等方面達成了臨時協定。
但是,因為飲酒過量,積勞成疾,岩崎彌太郎在簽訂協定的兩天後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岩崎彌之助登上了三菱集團的權力頂峰。
彌之助曾在美國留學,善於用全新的思維方式謀劃公司的前途與未來。首先,憑借三菱集團在共同公司所佔的股份,他大膽的將三菱商會的主體船運公司與共同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遊船公司,並巧妙地使這個新公司的控制權轉到三菱人手裡。
船運公司剝離出去之後,彌之助開始大膽向其他領域擴張。他在多地買礦,同時致力於金屬礦業的經營,為了運營礦產,他還大量鋪設坑道和鐵軌,大膽運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煤和銅礦業成為了彌之助時代三菱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
押寶礦產成功後,彌之助出人意料地將礦業收入反哺到造船業上,將長崎造船廠打造成為了「東方最大的造船廠」。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放鬆了對三菱的限制,允許它往銀行業發展。彌之助抓住機會,很快在金融業站穩了腳跟。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礦業、造船業以及銀行業成為振興三菱的三大支柱。彌之助以此為基礎,帶領三菱不斷向房地產、綜合商社、鐵路、電機、重工業、制紙等多個方面進軍。
有評論稱,彌之助是明治中期經濟界人士中最現代化的經營者,他脫離了彌太郎時期的「官商」身份,舍棄過於專斷的做法,以組織人身份重新建設三菱,使原為「海上王國」的三菱轉為「陸上王國」,使新三菱成為龐大的企業聯盟。
家族制度終結
1893年12月,彌之助辭去三菱社長職務,將公司交給彌太郎的兒子岩崎久彌,令其擔任社長。同時,遵照彌太郎遺願,彌之助「清算」家產,不僅將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擁有的權益,全部劃歸久彌,還讓彌太郎一支成為家族的本家,自己一支僅為家族分支——分支所分得的公共財產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
當時的全球商業世界是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資本家輩出的時代。順應趨勢,1893年,日本商法(舊商法)開始施行,三菱改組為合資公司。年僅28歲的家族第三代領導人岩崎久彌就任公司總裁。在其擔任三菱總裁的20多年,恰逢日本近代產業的興起與發展時期。
岩崎久彌實現了公司各事業多元化發展。他更積極地收購各地礦山,於1905年在神戶新辦了造船廠。通過參與商業區建設,久彌進一步進軍房地產業,涉足焦炭生產業務,並在朝鮮半島北部從事煉鋼業務。
1908年,為控製成本,岩崎久彌採取各項措施進行許可權轉讓,其中包括授予各部門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利用資本的權力。這種制度的推行最終導致三菱合資公司被劃分為銀行部、造船部、總務部、礦山部、營業部、煤礦部等8個部門,這正是今天所謂業務部制度的前身。這一階段被譽為岩崎家四代經營中「起、承、轉、合」過程中「轉」的部分,是三菱走向「組織化」的歷史轉折點。
1916年,岩崎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從堂兄久彌手中接過了三菱總裁的重擔,成為企業的第四代領導人。
小彌太是三菱組織化的真正實現者。他上任伊始,就讓三菱的各事業部獨立,通過公開募股,吸收岩崎家族以外的資本。為加強對各項事業的控制,1934年,小彌太將原三菱的造船、重機械、飛機等事業部合並,成立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之後,採用現代股份制,先後設立11家獨立的公司,每家公司公開出售一部分股票,而通過三菱總公司,小彌太對全盤事業保持了無可爭辯的控制權。二戰戰敗後,日本財閥被要求解散,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個公司,且不許用「三菱」標志。但即使這樣,岩崎家族仍保有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放鬆了對日本的經濟管制,財閥集團借勢重新崛起。「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也於1954年獲得新生。但是,日本的《反壟斷法》規定,不允許某一股東持有公司50%以上的控股,家族股份比例不能超過5%,自此,家族控股、家族管理不復存在,三菱集團轉變為完全的股份制結構。
但這不妨礙三菱集團業務的飛速發展。重新集合的「三菱」旗幟下的品牌有日本郵船、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綜合材料、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地所等28家公司。1969年,三菱旗下10個公司的銷售額差不多等於日本國家一年的預算。1970年,三菱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占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
目前,岩崎家族的後代已經不再擔任三菱集團的董事長,這一職位都是聘請職業經理人擔當。而且,岩崎家族坦承,經過研究發現,其家族中接近600個子孫里,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
❹ 三菱公司的簡介
日本三菱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聯合企業,其全球業務包括在日本有 35 個機構,在海外有 115 個機構
1946年,根據當時的戰後政府的政策,三菱被分割成許多獨立的公司。這些新的獨立公司在各自不同的領域里發展壯大。隨著美國對日本戰後政策的變化,這些公司又開始相互密切合作並最終成立了一個鬆散的實體稱為三菱集團或三菱系列
其中著名的公司是三菱重工,它屬於三菱財閥的成員。今天的日本財閥,是以所謂keiretsu(日文漢字「系列」的發音)的形式出現的。三菱系列公司均為三菱集團組織「金曜會」(意為星期五俱樂部)的成員,它們包括: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麒麟啤酒、新日本石油、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東京三菱銀行、尼康相機、日本郵船、P.S三菱(從事建築行業)、三菱鋁業(Mitsubishi Aluminum)、三菱化學、三菱化工機、三菱氣體化工、三菱地所(從事房地產業)、三菱自動車、三菱重工、三菱樹脂、三菱商事、三菱信託銀行、三菱伸銅、三菱制鋼、三菱制紙、三菱倉庫、三菱綜合研究所(日文漢字為「三菱總合研究所」)、三菱電機、三菱電線工業、三菱扶桑卡客車、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三菱人造纖維(「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險
❺ 三菱公司有多大,都干什麼的
1870年,由土佐省政府建立的一家小型船務和貿易公司「九十九商會」選用了一面有三個菱形的旗幟作為它的船隊的標志。三年後,這家公司的名稱改為「三菱商會」以符合這個顯眼的標記。 1893年,由於《貿易法》的修訂,三菱株式會社(「三菱股份有限公司」)於此成立。它著手在廣泛的領域內樹立信譽,這些領域包括造船、鋼鐵、銀行、采礦、保險和貿易等。1918年,三菱株式會社的貿易部重新改組,成為獨立的「三菱商事會社」(三菱貿易公司)。 從1918年到1945年三菱商事會社隨著日本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使它的業務多樣化。在此期間,這個不斷發展的企業變成了「三菱精神」的搖籃,這種精神態度反映在三條原則上:「企業對社會負有責任」、「誠實」和「以貿易促進國際間的溝通」,這個宗旨直到今日還繼續是三菱商事制定方針的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菱商事會社把它的業務分散給100多個獨立的企業,後來,經過數次合並終於在1954年,成立了三菱商事——綜合商社,也就是今天三菱商事的前身。 三菱商事除了對日本快速的工業經濟成長作出貢獻以外,還擴大了它的國際業務,積極從事海外投資。1989年,以前只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開始在倫敦和巴黎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綜合貿易公司(亦即「綜合商社」),經營從茶葉到電訊器材等種類繁多的貨物和服務。除了貿易之外,也籌創、促進、協調各種全球規模的計劃及企業機構。三菱商事扮演催化劑的角色,把技能集中於銷售、信息、金融、投資及組織等方面,以確保其在全世界的夥伴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三菱信奉:「無論我們如何改變角色或功能,都將致力於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三菱集團內的各公司均為資產獨立、經營獨立的企業,其大部分都是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的公司。每個公司均自主管理,各有其自己的公司策略目標、方針及業務計劃。雖然這些公司有共同的名稱和淵源,且有時候在某些方面進行合作,但是全球經濟急速變化的現象,往往使各公司相互競爭——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其他競爭對手。 三菱商事的服務網遍及全球,搖籃有將近240個據點及約14,000名職員。公司的活動日益增多的重要比例是在日本國內市場以外之地進行的。三菱商事也在60多個國家進行投資,籍以加強公司的全球網路。身為一家真正的跨國公司,無論在何處從事業務,對促進世界的自由貿易和均衡的經濟發展,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菱是一家十分重視環境問題,且關心環境保護的公司。在辦公室中,認真奉行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政策;在業務活動中,則使用全球最先進的環境技術和設備。在所有的商業活動中極為小心地依照我們的基本原則,以確保良好的環境保護和發展計劃得以確實執行。該公司還積極參與了諸如在馬來西亞、智利和巴西等地的實驗性重新造林方案等的國際合作規劃案。他們明白,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們不但在這里工作,也居住在其中,因此應當用心維護環境。
❻ 三菱集團老闆是誰
日本「第一財閥」的三菱集團,
老闆是岩崎家族,但不是白手起家打造的,
而是岩崎彌太郎從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
❼ 三菱集團總市值是多少蘋果呢
蘋果,332.24美元,6月9號,市值3071億美元;
三菱商事,屬於日本幾大財團之一,主要有三菱汽車,三菱重工,三菱電梯,三菱電機,三菱造紙,三菱銀行,旭硝子(主要製造液晶原材料--玻璃基板),還有三菱的保險業務,三菱石油,在日本人和亞洲各國看來,三菱財團依然保持著支持日本軍事和國防核心企業的形象。具體市值現在沒找著。
❽ 三菱集團是家族企業嗎
三菱集團是家族性企業,創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雖然說它是家族性企業,但是有非一般的家族性企業,與大部分中國的家族企業又有區別,中國注重血緣的繼承,但三菱董事長並不是三菱家族的人,而是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因為經過三菱家族的研究,發現其家族在接近600個子孫里,他們覺得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股市裡常說股權分制,是指持有股票的人不一定有權管理這個公司,有權人不一定有股票。家族成員擁有所有權,但從外面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和經理)擁有管理權,這兩者應該分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存活100多年的原因。
❾ 日本三菱集團下屬都有哪些集團和公司
三菱集團的總經理會議即星期五會議的成員目前有29家公司,是三菱集團的直系企業。此外,三菱集團也包括三菱廣告委員會這個組織。但是它的成員是星期五會議成員以外的十七家公司,即三菱醋酸纖維、三菱液化瓦斯、大日本塗料、三菱原子燃料、三菱馬洛里冶金工業、大日日本電線、三菱墊肩、東洋製作所、三菱原子工業、三菱履帶、三菱精工、三菱事務機械、三菱汽車銷售、三菱鑽石信用、三菱宇宙軟體、三菱礦石送輸、三菱綜合研究所,這些公司也都是三菱集團的成員,此外也存著許多三菱系統或者被看作是准三菱系統的公司。
採納哦
❿ 請問三菱集團下屬很多公司請問其它公司都屬於三菱集團嗎希望回答通俗易懂。
肯定都是屬於隸屬關系的。三菱集團旗下有很多公司,三零也是日本的最大的軍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