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蘇省江陰市詳細情況
基本概括江陰古稱暨陽,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有2500多年。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南朝·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開始,下轄江陰、利城、梁豐3縣。此後江陰先後為郡、為國、為軍、為路、為州,建置幾經變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復江陰縣建置。1949年4月22日江陰解放,後屬蘇南行署常州專區。1953年改屬蘇州地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改屬無錫市。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江陰——忠義之邦江陰全市總面積987.5平方公里,陸地面積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8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線長達35公里。城市建成區為49.23平方公里。
全市有16個鎮。334個行政村,7102個村民小組;6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4個居民委員會。江陰市政府所在地在澄江鎮。
至2004年末,江陰市戶籍總人口117.77萬人,增長0.92%。全市人口出生率8.20‰,比2003年上升1.3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71‰,下降0.2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1.49‰,提高1.60個千分點。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戶籍人口計劃生育率達99.7%,節育措施落實率達99.66%。
江陰是長江下游集水、公、鐵於一體,江、河、湖、海聯運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從江陰到上海、南京兩大城市各148公里,到無錫、常州僅38公里。以江陰為圓心、半徑160公里范圍內有六個飛機場,其中南京、上海可直飛境外。改革開放以來,江陰大手筆發展交通事業,形成了干支線連通、內外溝通、城鄉貫通、主要幹道「六橫八縱」的格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特大跨徑鋼懸索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溝通同三(黑龍江同江一海南三亞)和京滬兩大國道主幹線的過江「咽喉」。連接滬寧高速公路、寧通一級公路的錫澄高速公路穿越江陰境內。在建的新長(江蘇新沂一浙江長興)鐵路取道江陰,連結隴海、漸贛兩大鐵路大動脈。江陰境內的錫澄運河溝通長江、太湖。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的江陰港可以直通海外。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境內35公里長江深水岸線被專家稱為黃金水道的黃金地段。盛唐起,江陰就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當年巡視江陰黃田港曾賦詩贊曰:「黃田港口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南宋紹興年間,江陰港設立"市舶司",是當時我國沿海設置市舶司的廣州、杭州、上海等11個口岸之一。1992年5月,江陰港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對外開放口岸。經過多年建設,江陰口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獨立查驗機構以及長江引航中心、外輪代理、外輪供應等服務機構配套齊全,各類碼頭泊位已建成45個,其中萬噸級的19個,形成了由石化產品、集裝箱、件雜貨、煤炭、糧食五大支柱貨源構成的港口群,建成了長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儲運基地和國家糧食儲備庫。200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其中外貿運量206萬噸,集裝箱運量超1.5萬標箱,正在成為長江下游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
還有中山公園、鵝鼻嘴公園、黃山湖公園等風景優美的公園,是江陰人民的理想好公園!
省份
江蘇省(Jiangsu Province)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江陰位於北緯31°40′34″至31°57′36″,東經119°59′至120°34′30″。北枕長江,有長江公路大橋與靖江市相連,南近太湖,有錫澄高速公路與無錫市相接,沿江高速東接常熟、張家港至太倉,西連常州直至南京溧水,地處蘇錫常「金三角」幾何形中心,江陰和市區的山丘總體上呈北東、北東東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東北逐級下降。江陰交通便捷,歷來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江海聯運、江河換裝的重要中樞型港口。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境內35公里長江深水岸線被專家稱為黃金水道的黃金地段。
長江江陰段是一條「黃金水道」,江輪可從上海市直達重慶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大動脈之一。
長江江陰斷江面狹窄,故江陰自古就為扼守長江咽喉的第一要塞,明清兩代都在江陰築有大量炮台等重要的防禦工事。
江陰市氣候特點:全年溫度條件較好,年平均氣溫16.7℃,四季分明,冬季陰冷潮濕,夏季較炎熱,春秋季節氣候宜人,是長江下游小麥、水稻等梁作物的重要產地之一。江陰境內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優良用材的樹種有杉木、檫樹、樟樹、紫楠、紅楠、麻櫟、錐栗、榆樹等。葯用植物400多種。鳥類有170多種;魚類為90多種,太湖中的銀魚,長江中的刀魚、鰣魚、河豚是名貴魚類;獸類有30多種,主要有華南兔、穿山甲、豹貓、黃鼬等。長江江陰斷段水質處於Ⅱ~Ⅲ類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請參閱:《景印江陰縣志》/ 朱佛定 鄧傳楷 鄧貢三 鄧韻和等撰著1968.1.
(張家港市西半部原屬江陰,台北江陰同鄉會1996.10.16贈張家港市——鄧傳楷題《景印江陰縣志》,張家港市黨史辦存有上下冊)
二頁:鄧傳楷題《景印江陰縣志》 一頁:蔣中正題江陰南門《忠義之邦》巨額 台北江陰同鄉會贈張家港市鄧傳楷題江陰縣志 封面:鄧傳楷題《景印江陰縣志上冊》
江陰歷史悠久。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地屬延陵,曾是吳公子季扎的封地,後為楚春申君黃歇的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之稱,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2500多年。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南朝·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開始,下轄江陰、利城、梁豐3縣。此後江陰先後為郡、為國、為軍、為路、為州,建置幾經變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復江陰縣建置。
1949年4月22日江陰解放,後屬蘇南行署常州專區。
1953年改屬蘇州地區。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改屬無錫市。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2001年6月,江陰市將28個鎮合並為20個鎮:長壽鎮並入周庄鎮,陸橋鎮並入華士鎮,要塞鎮並入澄江鎮,河塘鎮並入長涇鎮,文林鎮並入祝塘鎮,石庄鎮並入璜土鎮,西石橋鎮並入利港鎮,桐岐鎮並入青陽鎮,其它鎮行政區劃不變。即:周庄鎮 璜瑭鎮 馬鎮鎮 南閘鎮 月城鎮 青陽鎮 峭岐鎮 顧山鎮 山觀鎮 北國鎮 申港鎮 華士鎮 利港鎮 夏港鎮 新橋鎮 雲亭鎮 澄江鎮 璜土鎮 長涇鎮 祝塘鎮
2003年11月,江陰市再次對部分鄉鎮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北氵國鎮原轄區域並入顧山鎮;山觀鎮原轄區域法律上並入澄江鎮,具體操作上,將其區域的管理納入江陰經濟開發區,與原長山辦事處合並,成立新城東辦事處;峭岐鎮、馬鎮鎮、璜塘鎮3個鎮的原轄區域合並成立霞客鎮。
2005年,江陰市有16個鎮,305個行政村,7 102個村民小組;7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4個居民委員會。雲亭、霞客、周庄日?9個行政村進行調整優化試點,撤並自然村102個。江陰市政府所在地在澄江鎮。
Ⅱ 外地戶籍報名本地幼兒園需要辦三證怎麼弄啊
一家三口去派出所打證明 然後去計生辦 然後社保打證明 你只要去派出所辦 他會告訴你接下來去哪裡打證明的
Ⅲ 信息孤島問題
連點成面 打破信息孤島
——江蘇長博投資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公司概況:
長博集團原為江蘇省交通廳直屬運輸企業,系國家二級企業,多次榮獲部、省、市先進企業榮譽稱號,2001年整體改製成為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5月成立集團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暨陽輪渡有限公司、江蘇皋張汽渡有限公司、江蘇八圩港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江蘇長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江蘇長博船務工程有限公司、江陰長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江陰長江旅行社有限公司、靖江長博港務有限公司及十圩港口服務中心。另參股江蘇金泰鋼結構有限公司、交通銀行等多家公司。
項目背景:
江蘇長博集團公司內部區域網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但限於簡單的數據傳送,文件共享等操作。公司信息化還不高,工作人員主要通過相互傳遞紙質或者通過區域網共享等來達到信息的傳遞過程,這樣,安全性、可靠性無法得到保證,同時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公司運營成本,需要新的系統來實現安全快捷的信息傳遞。
數據分散於各個分支機構,匯總速度慢、決策速度慢,缺乏實時性管理;數據分散且缺乏標准化,形成信息孤島;公司與公司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數據缺乏標准化、有價值資料無法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統不具備數據整合功能,對決策支持能力不強。
客戶需求:
長博公司各分部和各級領導面臨管理被動現象,對管轄范圍內的事件運行過程掌握的不充分,領導多數情況下只知道結果而不了解過程。需要建立的是一個靈活、安全、可以隨時跟蹤文件、監督處理過程,並且可以實現可視化實時協作,以發揮數字辦公的特點,解決部門間的協作問題,實現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集團總部和分公司從對外的門戶網站、人力資源、企業通等,存在著多個互相獨立的系統,結果形成信息孤島。
因此,需要將各系統集成起來、將各分公司和辦事處統一起來。隨著長博集團公司的不斷發展,原有人工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具備自己特色的企業內部通用辦公平台和專業應用系統,為領導和工作人員提供辦公決策以及各種信息服務。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改進傳統的管理模式,並通過此平台,把現有的辦公手段接連起來,以滿足江蘇長博集團公司當前以及未來不斷擴展的應用需求,適應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為江蘇長搏集團公司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提高江蘇長博集團公司的社會影響,樹立新的企業形象。
1.通過協同辦公系統把總部和分支機構的所有人員連接在一起,提供統一的溝通和共享平台,加強上下級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相互協作,提高公司整體的效率。
2.通過協同辦公系統規范各種管理流程,明確分工,為各層次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據,從而達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標。
3.通過協同辦公系統提高管理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滿足內部經營管理和外部信息披露的要求,並使企業日常運行產生的各種數據進行積累,逐步深化知識管理與知識利用,讓企業的無形資產創造有形價值。
4.通過協同辦公系統把各種信息孤島集成起來,實現全面數據享,提高數據的利用率。
5.通過協同辦公系統向各部門和管理層次提供共享、准確、及時的信息,為公司各種資源的統一規劃、合理調度、綜合利用提供依據和保障。
解決之道:
建立集團化、網路化管理模式。在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實現集團化、網路化的建設重點。通過先進的瀏覽器技術,具備數據整合能力和決策能力。實現信息集中,管理集權的集團化管理模式,提高集團公司的控制力和控制質量。同時,在集團化、網路化建設過程中,重點實現管理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滿足內部經營管理和外部信息披露的要求。
建立統一的辦公平台,統一的登陸界面,樹立新的企業形象,將Word、Excel等常用辦公軟體植入到辦公系統中,在不影響辦公習慣情況下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桌面辦公環境,使原有的文檔文件保留原有格式進入系統進行流轉和處理。
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平台,所有分支機構或者上下級部門的工作人員保持實時的聯系,及時進行工作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一個靈活的工作流轉系統,為業務流轉提供更加完備的監督和控制功能,在文件的流轉過程中,管理者可以隨時了解文件的當前狀態,並及時反饋給當前處理人,甚至更改各種不正常的狀態,使各個部門、人員之間真正達到協同辦公的目的以及對過程式控制制和監督;並且實時功能為用戶提供權利授予與收回功能,用戶可以在自己無法參與辦公的時候,將自己的權利授予他人暫時執行,並可以隨時收回自己的權利,將各種人為的隱患降到最低。
建立一個任務布置與執行體系,通過此功能領導可以隨時布置任務,查看任務的執行情況,任務執行人可以通過此平台執行任務,並填寫任務的完成情況。
系統簡介:
從應用角度來看,金和IOA網路協同辦公管理系統從根本上提升了長博公司總部的管理水平,總部能隨時了解和監控下級子公司或關聯企業的運營情況,可實時匯集下屬公司的各方面的數據。同時創建了一個協同的、集成的辦公環境,通過與企業信息門戶的結合,給公司員工、分銷商、供應商及企業管理者提供了一個協同工作的平台,並可將各種業務數據集成到此平台上。由於各大模塊的強關聯性,可將系統中的所有信息,包括事件、流程、文檔、人員等關聯起來,解決了信息海洋和信息孤島給企業管理帶來的困擾。
Ⅳ 張皋汽渡什麼時候開航
張皋汽渡24小時通航。2020年2月23日,張家港海事局保稅區辦事處走訪張皋汽渡,核查前一階段船舶禁限航管理規定落實情況。
該處負責人聽取了張皋汽渡關於碼頭調度、生產經營狀況、碼頭船舶靠泊作業和禁限航管理規定落實等情況的介紹,了解了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對海事監管工作的建議,並對渡運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提高對惡劣天氣條件下船舶禁限航管理的重視程度。在能見度不良或大風等不滿足開航要求的天氣條件下,客汽渡船禁止航行。二是強化船舶禁限航管理規定的學習培訓工作,確保工作人員熟悉規定中相關內容。
三是加強船舶垃圾處置,禁止船舶垃圾及旅客生活垃圾入江,以實際行動保障「263」行動見實效。四是嚴格落實定線制規定要求,主動避讓順航道航行船舶,及時發布航行安全信息,禁止穿越錨地航行。
下一步,該處將通過CCTV和現場巡查等方式加強對客汽渡船的監控,及時發布船舶禁限航信息,保障人民安全便捷渡江。
張皋汽渡:
皋張汽渡(如)皋張(家港)汽渡位於江陰長江大橋與蘇通大橋之間。北岸如皋側渡口設在如皋市長青沙西南側,長青沙閘上游75米處。南岸設在長江澄通河段瀏海沙水道右岸、張家港市段山港上游。2004年5月,江蘇皋張汽渡有限公司成立,10月28日,動工興建。
如皋側渡口總面積為7.08公頃,由江蘇長博集團有限公司與南通興億達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2005年10月18日,建成通航,初期投入江蘇渡5號、江蘇渡7號渡船2艘,每艘汽渡船設置車位28個,單程耗時約25分鍾。
皋張汽渡與疏港一級公路、長青沙大橋組成過江新通道,成為連通204國道、如港一級公路、沿海高速等與沿江高速、滬寧高速的經濟、快速通道。是年,渡運車輛2萬台次。2010年,渡運車輛2.2萬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