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三物理有關杠桿滑輪的知識點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復習提綱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四、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第十三章《壓力和壓強》復習提綱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
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 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和 對比法
3、壓強: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⑷ 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㈡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的物理常識
1.聲吶
測海深
2.密度
鑒別物質 判斷是否空心 判斷浮沉。
3.在一定范圍內,拉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長
製成測力計
4.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製成重垂線 水平器
5.關於摩擦力的大小
增減摩擦的方法
6.慣性
解釋現象
7.二力平衡
測滑動摩擦力
驗證液體內部的壓強公式p=ρgh
8.力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
解釋物體由靜變動,由動變靜,加速,減速,改變運動方向作曲線運動等
9.壓強
增減壓強的方法
10.液體的壓強
水壩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寬,潛水深度有限度
11.連通器
茶壺、鍋爐水位器……
12.托里拆利實驗
製成水銀氣壓計
13.大氣壓
自來水筆吸墨水,抽水機,茶壺蓋上開有一小孔,用吸管吸飲料,高度計,醫院輸液打針
14.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
風箱,噴霧器,打氣筒,抽氣機,空氣壓縮機等
15.物體的浮沉條件
密度計,輪船,氣球,飛艇,潛水艇,孔
明燈,鹽水選種,測人體血液的密度,解
釋煮餃子時,生沉熟浮等
16.杠桿的平衡條件
判斷杠桿類型,求最小動力,判斷動力變
化情況進行有關計算
17.光的直線傳播
射擊時的瞄準,解釋小孔成像,影的形成,
日食,月食的形成「坐井觀天,所見甚小」,
確定視野,判斷能否看見物體或像,激光
準直測距等
18.鏡面反射
解釋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
19.漫反射
解釋能從各個方向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
20.平面鏡
成像、鏡前整容,糾正姿勢,製成潛望鏡、
萬花筒,牆上掛大平面鏡,擴大視覺空間、
改變光路(如將斜射的陽光,豎直向下反
射照亮井底),測微小角度,平面鏡轉過θ角,反射光線改變2θ角……
21.光的折射
筷子斜插入水中,浸在水中部分向上偏折視深度小於實際探度,視高大於真高
2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粗測凸透鏡的焦距
23.凸透鏡成像規律
u>2f,照相機;f<u<2f幻燈機、投影儀、
電影放映機;u<f放大鏡;確定凸透鏡f
的范圍,照相機、幻燈機的調節
知 識 點
應 用
24.液體的熱脹冷縮
製成常用的液體溫度計
25.液化技術
分離空氣的組成氣體,提取純凈的氣體
26.蒸發致冷
解釋現象:吹電風扇涼快,潑水降溫,包有酒精棉花的溫度計示數低於室溫
27.液化放熱
用高溫水蒸氣做飯、燒水。
28.升華致冷
用乾冰人工降雨、滅火,在舞台上形成 「煙」霧
29.液體的沸點隨液面上方氣壓的增大(減小)而升高(降低)
在高山上煮飯用高壓鍋
30.氣體的加壓液化
生活用液化石油氣用增加壓強的方法使石油氣在常溫下液化後裝入鋼罐
31.三表:熔點表 密度表 比熱容表
白熾燈泡燈絲用鎢做,在很冷的地區宜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測氣溫;水的比熱容比較大,解釋在沿海地區白天和晚上的氣溫變化不大。
注意:固體和液體相比較,不能說液體密度總比固體的小
32.電流的熱效應
製成各種電熱器,白熾電燈,保險絲
33.電流的化學效應
提煉鋁、銅、電解、電鍍
34.電流的磁效應
製成電磁起重機,電鈴,電話聽筒,利用電磁鐵製成電磁繼電器,用於自動控制
35.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製成變阻器(通過改變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油量表
36.歐姆定律
解題,測電阻
37.串聯電路的規律
製成簡單調光燈,說明電阻箱的結構和原理
38.磁
磁屏蔽 防磁手錶
用磁性材料做成錄音帶和錄像帶,磁懸浮列車
39.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
製成直流電動機
40.電磁感應現象
製成發電機
㈢ 磁懸浮列車技術,利用了磁鐵的什麼性質
這是兩道很基礎的題,稍用心學了物理的都一眼看得出是A、B答案,努力啊初中生。
㈣ 簡單的科技小製作有哪些
1、准備好磁懸浮小製作的工具和材料。在製作磁懸浮小作品前,要准備好工具和材料有紙杯、吸鐵石、鐵夾子、小木棍、小螺絲釘、線,如下圖所示。
(4)磁懸浮杠桿擴展閱讀:
(1)依照圖紙、說明,或印製好的材料進行製作。
(2)以培養創造能力,發展智力為中心的科技小作。
主要以製做兒童喜愛的玩具為主,有下列幾種形式:
①教師介紹一種小製作的方法和科學道理,並用實物演示,引起學生興趣,學生根據這個道理自己去創新製作。
如「小雞啄米」,是利用杠桿原理製作的抽拉玩具,抽拉時兩只雞頭運動方向一致或相反,是由於杠桿力點、支點的位置不同。學生在了解道理之後,各自設計、製作了許多的杠桿抽拉玩具,如我坐火箭去太空、小貓釣魚、打乒乓球、過峽谷等。
②變廢為寶的科技小製作。教師利用實物講解如何利用廢舊鍾表的齒輪和廢舊玩具設計製作新的玩具。有些學生受到啟發,自己完成了構思新穎、質量較高的活動玩具,如手操縱電動旱船、電動碰碰車、機器人、滑稽人跳舞、貓頭鷹和老鼠等。
③專題科技製作競賽。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專題要求,各班學生人人設計製作,班內選拔出代表隊,再進行年級競賽。如一次四、五、六年級進行風力車比賽。我們規定賽車的輪子必須是用厚紙自製的,不能用現成輪子或其他代用品,其他大小、重量、樣式不限。
又一次進行橡皮筋動力車比賽,只限定必須用統一規格和長度的橡皮筋,其他不限。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設計製作的賽車多種多樣,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㈤ 九年級物理的杠桿力臂怎麼畫
力的作用線與阻力的作用線可能在同一方向,也可能在相反方向。你就這么看,如果你畫出的圖,兩個力分別在杠桿兩頭,並是相反方向的,那麼杠桿就能轉起來了,所以是錯的……說不清楚,反正作圖要自己思考。思考兩個力的方向。特別是阻力的方向!!比如,羊角錘把釘子向上拔,對釘子的力向上,阻力就向下。恩。
最小力作圖,記住一句口訣。100%對。支點力點連條線,過力點,做垂線!當然,要注意力的方向。!
㈥ 科技小製作做些什麼好
科技不只是電子的,還有手動的、風力的等等。如果你想做的話,給你一個最簡單:
小台燈:
材料:兩節南孚電池,小燈泡,導線兩根
做法:(1)將一節電池的負極按在正極上,粘牢,使其電力通暢
(2)小燈泡的負極連上導線,這根導線與電池的負極連接
(3)小燈泡的正極也連上導線,這根導線也與電池的正極連接
這時,你會發現小燈泡亮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給電池包裝,也給導線包裝,使其更美麗!
希望採納!
㈦ 初三杠桿的知識點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復習提綱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 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 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 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數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練習:火箭將飛船送入太空,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是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太空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斷依據是:飛船的運動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飛船實驗室中能使用的儀器是 B (A 密度計、B溫度計、C水銀氣壓計、D天平)。
四、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說明 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
⑴ 找支點O;⑵ 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 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 標力臂(大括弧)。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② 實驗前: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③ 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解題指導:分析解決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後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麼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說明: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杠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杠桿,當為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杠桿。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動
的距離SG(或速度vG)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
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 1 2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 拉力F= 1 2(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 1 n (G物+G動)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n=(G物+G動) / 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後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機械知識點
第一節 彈力 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
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1、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彈性。(如輕壓直尺它發生形變,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把橡皮筋拉長,鬆手後,橡皮筋又恢復原狀;壓縮彈簧,鬆手後,彈簧也能恢復原狀等等)
2、物體形變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塑性。(如橡皮泥用力捏後鬆手它不能恢復原狀;面團用力握後鬆手它也不能恢復原狀)
3、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如書放於桌面,書和桌子都發生了彈性形變,只不過這種形變數很小,我們不易觀察,那麼書和桌子之間就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彈力,我們平常稱它們為壓力和支持力。)我們平時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彈力、張力等等都是由於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這些力實質上都是彈力。
4、彈力產生於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並以物體產生彈性形變為先決條件,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是不會發生彈力作用的。
二、彈簧測力計
1、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
彈簧測力計只有在彈性形變范圍內,它的伸長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彈性形變范圍,它就要損壞。
2、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觀察:指針是否指零刻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注意
①不要超過它的量程。
②拉動時要避免與外殼摩擦,以免影響測量的准確程度(盡量保證彈簧測力計內彈簧伸長的方向與所測得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即可避免上述摩擦)。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板表面垂直。
第二節 重力
一、重力的概念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大到天體之間,小到灰塵之間,以及地球與它附近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正是萬有引力把地球和其他行星束縛在太陽系中,圍繞太陽運轉。
我們把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符號為G,單位為N。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通常叫做重量。
2、由於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體的同時,其他物體對地球也有吸引作用,而重力特指地球對其他物體的吸引力。
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體。
4、我們身邊的物體,質量比太陽、行星、月球小得多,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非常小,小到我們不能察覺,比起地球對它的重力來說,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
(1)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其關系為 或 ,g=9.8N/kg。
(2)重力的大小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
注意: (或 )中的g為重力與質量的比例常數,數值為9.8N/kg,意思是在地面附近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在粗略計算時g可取10N/kg。
利用 計算時,要注意式中各量的單位,m的單位是kg,g的單位是N/kg,G的單位是N。
2、重力的方向
由於重力作用的效果是將物體拉向地面,因此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這一特性,可以製成重垂線來檢查牆壁是否豎直,也可以在水平儀上懸掛一個重垂線,檢查物體表面是否水平。
3、重力的作用點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重心的位置
物體的重心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對於材料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例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棒的中點,均勻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2)重力與質量的區別和聯系
重力雖與質量有關,但它與質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們的區別是本質上的,絕不可混為乙談,它們的聯系則僅在數值上。下面的表格有較為全面的歸納。
重力 質量
符號(名稱字母) G m
定 義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
區
別 特 點 ①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要素
②同一物體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所受重力是不同的(同一物體在高緯度地區和低海拔地區受到的重力較大,在低緯度和高海拔地區受到的重力較小)
③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①只有大小
②同一物體質量部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為一定值)
③沒有方向
單 位 N kg
測量工具 彈簧測力計 天平
聯 系 (g=9.8N/kg)
第三節 摩擦力
一、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2、產生的條件:(1)兩個物體要相互接觸;(2)兩物體要發生相對運動;(3)兩物體之間要有正壓力。
3、作用效果: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4、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5、施力物體:是相互接觸的物體。
6、摩擦的種類: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等。
(1)滑動摩擦是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是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
(2)滾動摩擦是比較復雜的物理現象,不能稱作滾動摩擦力。
(3)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4)還有一種摩擦叫靜摩擦。兩個相互接觸哦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對運動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時,在接觸面間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如推桌子卻沒推動,這時在桌子與地面間就產生了靜摩擦,它阻礙了桌子與地面間的相對運動趨勢,其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由於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所以靜摩擦力總與外力平衡,當外力逐漸增大時(但物體仍沒有運動起來),靜摩擦力也隨之增大。當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體運動起來後,在接觸面間產生的就不再是靜摩擦力。
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
1、跟壓力大小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注意:這里採用的研究方法叫控制變數法。這種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經常採用。
本實驗的測量原理是:二力平衡條件。如圖所示,
物體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
運動,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即F′=F,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可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三、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使接觸面粗糙、增大壓力。例如在汽車輪胎上刻上花紋,以防打滑;啤酒瓶頸握在手中時,如果要下滑,我們只有握得更緊就不會再滑。這兩種方法前者就是使接觸面粗糙,後者則是增大壓力。
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得光滑些;用滾動代替滑動;使相互接觸的表面分開(如加潤滑油和用壓縮空氣或電磁場使摩擦面脫離接觸)。
第四節 杠桿
一、杠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長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變形的物體。
(2)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狀的。
2、杠桿的七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間,在杠桿轉動時,支點是相對固定的。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
(4)動力作用點:動力在杠桿上的作用點。
(5)阻力作用點:阻力在杠桿上的作用點。
(6)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1」表示。
(7)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2 」表示。
注意:無論動力還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況下,把人施加給杠桿的力或使杠桿按照人的意願轉動的力叫做動力,而把阻礙杠桿按照需要方向轉動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點到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的,其力臂為零,對杠桿的轉動不起作用。
3、杠桿示意圖的畫法:(1)根據題意先確定
支點O;(2)確定動力和阻力並用虛線將其作用線
延長;(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並用l1和
l2分別表示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所示,以翹棒為例。
第一步:先確定支點,即杠桿繞著哪一點轉動,用字母「O」表示。如圖甲所示。
第二步:確定動力和阻力。人的願望是將石頭翹起,則人應向下用力,畫出此力即為動力用「F1」表示。這個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桿逆時針轉動。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與動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桿應朝著順時針方向轉動,則阻力是石頭施加給杠桿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圖乙所示。
第三步: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將力的作用線正向或反向延長,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並標明相應的「l1」「l2」, 「l1」「l2」分別表示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丙所示。
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時,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
2、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首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l1和l2恰好重合,這樣就可以由杠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出力臂食物大小了,而圖甲杠桿在傾斜位置平衡,讀力臂的數值就沒有乙方便。由此,只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我們才能夠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實驗要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實驗過程中絕不能再調節螺母。因為實驗過程中再調節平衡螺母,就會破壞原有的平衡。
3、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杠桿如果在相等時間內能轉過相等的角度,即勻速轉動時,也叫做杠桿的平衡,這屬於「動平衡」。而杠桿靜止不動的平衡則屬於「靜平衡」。
三、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杠桿使用時可省力(即用較小的動力就可以克服較大的阻力),但卻費了距離(即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大於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並且比不使用杠桿,力直接作用在物體上移動的距離大)。
2、費力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杠桿叫做費力杠桿。使用費力杠桿時雖然費了力(動力大於阻力),但卻省距離(可使動力作用點比阻力作用點少移動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杠桿叫做等臂杠桿。使用這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即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時不存在的。
第五節 其他簡單機械
一、滑輪
1、滑輪定義:周邊有槽,中心有一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如右圖所示。
因為滑輪可以連續旋轉,因此可看作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杠桿,仍可
以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
根據使用情況不同,滑輪可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
2、定滑輪
(1)定義:工作時,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如下左圖所示。
(2)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如下中圖所示)
軸心O點固定不動為支點,其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於圓的半徑r,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因為重物勻速上升可知,則,不省力。
(3)特點:不省力,但可改變力的方向。 S=h
所謂「改變力的方向」是指我們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圖中F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個與該力方向不同的力(圖中得到使重物G上升的力)。
(4)動力移動的距離與重物移動的距離相等。(如上右圖所示)
對於定滑輪來說,無論朝哪個方向用力,定滑輪都是一個等臂杠桿,所用拉力都等於物體的重力G。(不計繩重和摩擦)
3、動滑輪
(1)定義:工作時,軸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如下左圖所示)
(2)實質:是個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如上中圖所示)
圖中O可看作是一個能運動的支點,其動力臂l1=2r ,阻力臂l2=r,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即F1
㈧ 生活中有什麼物理力現象
汽車剎車,人走路,都是靠摩擦力。
每個物體都受重力。
扳手等靠杠桿原理。
磁懸浮列車,靠磁場排斥力。
月亮繞地球轉,是引力。
船在水上,靠水的浮力。
等等
㈨ 請說出以下物品的基本工作原理.(1)托盤天平______.(2)高壓鍋快速煮食______.(3)磁懸浮列車懸浮_
(1)當等臂杠桿平衡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杠桿兩端受到的力相等,托盤天平平衡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左右兩盤的重力相等,所以質量相等,故托盤天平工作原理是:等臂杠桿;
(2)高壓鍋密封性好,裡面氣壓高,水的沸點就高,所以鍋內溫度就高,故高壓鍋工作原理是:氣壓升高,沸點升高.
(3)磁懸浮列車懸浮是利用了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4)在陽光下利用凸透鏡取火,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故答案為:(1)等臂杠桿;
(2)氣壓升高,沸點升高;
(3)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4)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