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可變匯率制下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考察的是資本完全流動的情形,資本完全流動意味著資產所有者認為國內證券與國外證券之間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國內利率超過國外利率就會吸引資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國內利率低於國外利率,就會使資產所有者拋售國內資產,引起大量資本外流。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著重分析了在資本完全流動的前提之下財政、貨幣政策的不同效應。引入浮動匯率制下的情形(1)貨幣政策-無論在哪種資本流動性假設下,貨幣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固定匯率制下更加有效(P624-625圖)。(2)財政政策-在資本完全不流動的情形下,浮動匯率下收入的增長大於固定匯率下的收入增量;在有限資本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的擴張性影響仍然有效,但是收入的增長幅度小於固定匯率制下情形;在資本具有完全流動性的情形下,財政政策對於刺激收入增長是無能為力的。
② 分析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是如何實現自動調節機制的(
國際收支平衡出自MBA智庫網路( http://wiki.mbalib.com/)國際收支平衡(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編輯]什麼是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也稱外部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 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貨幣的流入大於流出,國際收支是正值。此類交易產生於經常項目,金融賬戶或者資本項目。國際收支被視作一國相關價值的另一個經濟指標,包括貿易余額,境外投資和外方投資。 [編輯]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機制與政策效應分析 當一國國際收入等於國際支出時,稱為國際收支平衡。一國國際收支的狀況主要取決於該國進出口貿易和資本流入流出狀況。 當一國國際收支處於不平衡狀態時,市場機制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調節,但這種調節的力度有限,特別是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在很多情況下要實施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彌補市場對國際收支平衡調節力度的不足。但是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其所實施的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收到的效果也不同。下面分別分析在浮動匯率制度和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機制與政策效應。 一、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機制與政策效應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由於匯率是隨著市場變化自動調節的,因此,無論國際收支是處在順差還是逆差狀態,市場機制都會自動對國際收支進行調節。這種調節機制可從下面的分析中看出。 在圖1中,由曲線LM和曲線ISo的交點Eo決定了初始的均衡產出為Yo,均衡利率為io。 均衡點位於國際收支平衡曲線BP的左上方,說明出現國際收支順差。
③ 宏觀經濟學,關於固定匯率下的財政政策影響。
擴張性財政政策下,假設是浮動匯率機制,那麼均衡匯率上升,而央行時刻以一個比均衡價格更高的價格購買外匯,套利者就會把外匯賣給央行。央行購買外匯是需要使用本幣的,占款多了,貨幣不是就自動擴張了嗎。
④ 請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分析比較固定匯率制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效力
告訴你個結論吧:固定匯率制下,資本市場越開放(資本越自由流動),財政政策越有效,完全封閉財政政策無效,而不管資本市場開放與否,貨幣政策都無效;浮動匯率制下,資本市場越封閉,財政政策越有效,完全開放財政政策無效,而不管資本市場開放與否,貨幣政策都有效。這里的有效無效指對調節總需求或調節國民收入的影響。
如果要推導那要畫圖的呀,單純用文字等於白講- -。你可以找相關國際經濟學的書的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來看。
⑤ 試論述固定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究竟如何搭配以實現宏觀經濟的內外部平衡
⑴ 失業和國際收支逆差,則政策搭配為:松財政,緊貨幣。
⑵ 失業和國際收支順差,則政策搭配為:松財政,松貨幣。
⑶ 通脹和國際收支逆差,則政策搭配為:緊財政,緊貨幣。
⑷ 通脹和國際收支順差,則政策搭配為:緊財政,松貨幣。
⑥ 開放經濟中的固定匯率制度下的短期政策 效應( )
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無效,財政政策有效
⑦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可變匯率制下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如何
你好,這個問題好像沒人回答,不過我只能為你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篇幅太大,可能要自己去查閱書籍。固定匯率制度下,中央銀行有義務維護本國匯率的穩定性,將其維持在一個承諾的固定水平。當央行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意欲增加凈出口時,本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則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供給大於需求,那麼匯率有貶值的壓力,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央行不得不拋出外幣、買入本幣,也即是回籠本國貨幣。所以,此時貨幣政策無效
⑧ 為什麼在固定匯率制下 資本市場越開放財政政策越有效
在資本具有完全流動性的固定匯率制下,財政政策高度有效。財政擴張為例,財政擴張會提高利率,從而使央行增加貨幣存量,以保持匯率的固定不變,加強了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應。
詳細來說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將會使IS右移,導致產出增加,利率上升,暫時達到IS』和LM的交點。由於資本完全流動,利率上升將會產生資本的流入,從而導致本幣升值壓力。央行為保持匯率不變,將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對此作出反應,這又會導致LM右移直到國內利率同國際利率水平一致,從而增加了產出。這種情況下,由於有了內生的貨幣供給,利率被有效地固定了,從而沒有擠出效應,將產生完全乘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