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匯率定製
1金平價:金本位制的貨幣匯率應該等於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如一英鎊含2克金,一美元含1克金,則1英鎊=2美元。 2購買力平價:信用貨幣制的不同貨幣的匯率應該等於貨幣的購買力之比,比如一美元可以買5單位商品,一人民幣可買一單位商品,則1美元=5人民幣。因為這個購買力是用物價指數來表示的,所以沒有一種物價指數是完美的,如CPI,批發價指數等。而經濟學人雜志用BIG MAC INDEX(巨無霸指數)來衡量購買力,即用巨無霸漢堡的體格來替代物價指數,是一種簡單但是近似的方法。 價格的制定不是市場上的商家亂喊的,而是由國家統計局和外匯管理局等權威官方部門統計後計算出來的。
② 中國銀行外幣匯率定製什麼意思
匯率定製,應該是指你通過中行網銀查看外匯市場報價時,報價表不用顯示所有匯率的報價,而是根據你的需要定製顯示幾個貨幣的報價,這樣對客戶來說查看報價更直觀。
③ 最初的匯率是怎麼定下來的
二戰後期,有四十幾個國家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公園』開了一個金融會議。會議的一項核心決議就是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剛好解決了樓主的疑問。 該體系確定了固定匯率制度: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國庫每存在1盎司黃金,才可發行35美元貨幣),而其他成員國的匯率與美元掛鉤。 你會問那這個1:35,以及其他貨幣與美元的比率還是沒有說清楚啊。在最初是由各國財長根據本國的經濟特點和發展水平而約定的。(匯率過高不利於出口,反之同理。) 因為戰時各國都大量增發鈔票,導致本國貨幣一再貶值;而戰後的二十多年全球經濟繁榮期得益於這種固定匯率機制,各國間的聯系和合作因此更加緊密。 1970『 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隨著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疲軟而解體,西方發達國家轉而選擇了浮動匯率機制:匯率會根據雙方經濟狀況動態變化。當一國經濟較強時,匯率走高;而經濟遇到麻煩或停滯,則會主動貶值。所以美國現在可以為救市而晝夜不停地印鈔票。所以今天美元兌人民幣為1:6.36。
人民幣自誕生至改革開放前,一直屬於非自由兌換貨幣:一美元兌換多少人民幣咱們自己說了算,別人管不著。改革開放後,人民幣匯率逐漸放開,直至 2005 年人民幣匯改,我國終於投入到了浮動匯率制的懷抱。 2005年7月22日,當時在納斯達克掛牌的中國公司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集體升值2%,這些以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公司跟著祖國賺了一把——因為央行在一天前宣布人民幣在此次改革中一次性升值2%。最後送大家個段子,說人民幣兌美元在八幾年一直是2:1的狀態,有個哥們要去美國留學,准備換點美金。因為頭天有點事兒,到銀行人家已經關門了。結果當晚央行宣布匯率放開,人民幣兌美元調整為8:1。那哥們晚上沒看新聞聯播,第二天在銀行里傻眼了。 其實這就真是個段子,人民幣匯率放開是分布進行的。一下子降到8:1,美國人民也不答應。
④ 匯率標準是怎麼制定的
1、 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
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
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2、 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成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⑤ 貨幣匯率是怎麼定製的
兩方面因素,一個是國家央行的宏觀調控,為了穩定經濟運行,平穩物價,平衡貿易進出口等,二個是市場的供需關系,當市場看好某個國家的經濟前景的時候,就會購入該國貨幣了
⑥ 匯率到底是怎麼定的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1、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人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
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2、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
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3、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當通貨膨脹緩解時,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增值,會引發出口商品竟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
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4、政治局勢。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6)第一次匯率定製擴展閱讀:
分析匯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
1、基礎分析是對影響外匯匯率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狀況,世界、地區與各國政治情況,市場預期等。
2、技術分析是藉助心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過對以往匯率的研究,預測出匯率的未來走勢。
匯率的特性在於它多半是浮動的比率。只要貨幣能夠透過匯率自由交換,依交換量的多寡,就會影響隔天的匯率,因此,有人也以賺匯差營利,今日以較低的比率購進某一外幣,隔日等到較高的比率出現時,再轉手賣出。
⑦ 外匯匯率是怎麼制定的
這個就是個比價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看哪個貨幣值錢。最初的時候是按照每個國家貨幣含金量的大小來制定的,不過現在已經幾乎脫離了這個原因。現在決定匯率的因素大體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還有本國貨幣在世界上的需求,以及外匯在本國的供給等等。
在2005年7月20日以前,我國使用的是固定匯率制度。就是盯住美元,匯率沒有相對美元來說沒有變化。但是以後,我國進行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現在使用的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就是盯住一籃子貨幣,在一定的空間內按照市場的供求情況波動。
人民銀行按照以上因素定出參考的中間價格。
在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匯率完全是根據市場情況所決定的
⑧ 匯率是怎麼定的
這個就是個比價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看哪個貨幣值錢。最初的時候是按照每個國家貨幣含金量的大小來制定的,不過現在已經幾乎脫離了這個原因。現在決定匯率的因素大體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還有本國貨幣在世界上的需求,以及外匯在本國的供給等等。
在2005年7月20日以前,我國使用的是固定匯率制度。就是盯住美元,匯率沒有相對美元來說沒有變化。但是以後,我國進行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現在使用的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就是盯住一籃子貨幣,在一定的空間內按照市場的供求情況波動。
人民銀行按照以上因素定出參考的中間價格。
在自由浮動匯率的國家,匯率完全是根據市場情況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