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利用浮力可以用來測量物體的密度,
由F浮=ρ液gV排
8-6=ρ水gV排
V物=V排=(8-6)/ρ水g=2/(1000*10)=0.0002立方米
由F浮=ρ液gV排
ρ液=F浮/gV排=(8-6.5)/(10*0.0002)=
剩下的自己算吧
⑵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實驗有什麼不足
用浮力知識測定物質的密度的實驗方法有:
一、測定固體密度:
1、將固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根據彈簧測力計測得的物重算出其質量;
2、使固體漂浮在水面,先算出固體所受的浮力,然後利用漂浮條件f浮=g物間接求得質量。
如測量鐵塊密度的實驗:
器材:茶杯、水、小鐵塊、細線和彈簧測力計。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小鐵塊拴牢,並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水;
(3)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小鐵塊浸沒水中,且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
二、測定液體密度
1、這類問題中,除了待測密度的液體外,一般還有密度已知的水、及一個能分別浸在水及待測液體中的固體。
2、處理此類問題時,一般是將「被固體排開的那部分待測液體」確定為研究對象,此研究對象的質量通常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
g
排液間接測得;其體積通常利用這部分體積與固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相等這一關系得出。
如測量牛奶的密度的實驗: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茶杯、水、小石塊,還有一些線繩。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石塊系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牛奶,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石塊浸沒於牛奶中,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1;
(3)用同樣的方法讀出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
⑶ 杠桿測量物體密度問題(利用杠桿自身重力)
分析:
假設杠桿粗細均勻,長為L,自身重G,待測物體積為V,密度為ρ;
「物體第一次不浸入水中」:
將待測物掛在杠桿一端,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1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gVL1=G(L/2-L1)……①
「(待測物)第二次浸沒(水中)」:
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2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ρ水)gVL2=G(L/2-L2)……②
②÷①後可求得ρ=ρ水L2(L-2L1)/[L(L2-L1)]
⑷ 誰能幫我總結一下物理實驗題中用杠桿測物體密度的方法
設計實驗:利用杠桿測固態物質的密度
使用器材:一個燒杯,水,一個不知重力的重物,細線三條,細木棒(當做杠桿)、刻度尺,一塊待測物體。
實驗過程:第一步:用細線把待測物和重物分別栓好,掛在杠桿的兩端,杠桿的中間用細線栓好,並且掛起來,通過調整中間細線的懸點使得杠桿達到水平狀態,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1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2;
第二步:將礦石浸沒於燒杯中的水中(懸於水中,不能接觸杯底),調整中間繩的拴點,使杠桿仍保持水平狀態,這時再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3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4。
公式推導:設待測物的密度為ρ,待測物的體積為V,另一重物的重為G。根據第一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V×g×L1=G×L2 --------1式
根據第二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ρ水)×V×g×L3=G×L4---------2式
將2式兩邊分別除以1式兩邊,再將L1及L3移到等號右邊可得:
(ρ-ρ水)/ρ=(L1×L4)/(L2×L3)
將上式整理就可得到:
ρ=ρ水×L2×L3/(L2×L3+L1×L4)
⑸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實驗有什麼不足之
利用杠桿,浮力測物體密度的實驗題實驗有什麼不足
用浮力知識測定物質的密度的實驗方法有:
一、測定固體密度:
1、將固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根據彈簧測力計測得的物重算出其質量;
2、使固體漂浮在水面,先算出固體所受的浮力,然後利用漂浮條件F浮=G物間接求得質量。
如測量鐵塊密度的實驗:
器材:茶杯、水、小鐵塊、細線和彈簧測力計。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小鐵塊拴牢,並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水;
(3)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小鐵塊浸沒水中,且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
二、測定液體密度
1、這類問題中,除了待測密度的液體外,一般還有密度已知的水、及一個能分別浸在水及待測液體中的固體。
2、處理此類問題時,一般是將「被固體排開的那部分待測液體」確定為研究對象,此研究對象的質量通常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 G 排液間接測得;其體積通常利用這部分體積與固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相等這一關系得出。
如測量牛奶的密度的實驗: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茶杯、水、小石塊,還有一些線繩。
實驗步驟:
(1)用細線將石塊系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其重力G;
(2)向茶杯中倒入適量的牛奶,將彈簧測力計下端的石塊浸沒於牛奶中,不與杯壁、杯底接觸,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1;
(3)用同樣的方法讀出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
⑹ 測量密度的幾種方法 利用浮力的三種規律測量 利用杠桿測量
②測體積可以用刻度尺(測長度再計算)、量筒和水(排水法)、彈簧秤和水(浮力法)。
③最後利用
ρ=m/v
得出結果
測固體密度方法小結
⑺ 利用浮力測量物體密度
將杯子倒滿水,將小鐵塊用細繩掛在彈簧秤上,假設這時彈簧秤的讀數為M1,再將小鐵塊完全浸沒的水中,假設這時彈簧秤的讀數為M2.這時就可以計算出鐵的密度為M1/(M1-M2)克/立方厘米。
⑻ 速度!利用杠桿和浮力測物體密度
步驟:1、將石頭和木頭分別掛在杠桿的兩端,調節使之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1
2、將石頭浸沒於水中,改變木頭到支點的距離,使之再次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2
表達式: p=(L1*p水)/(L1-L2)
⑼ 初中物理 下面這幾類都是怎麼求密度的求詳細。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測固體密度
【目的和要求】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測定固體的密度,進一步熟悉杠桿;練習靈活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和阿基米德定律。
【儀器和器材】
待測密度的石子,金屬,陶瓷片,杠桿及支架,細線,鉤碼3個(J2106型),刻度尺,玻璃杯,水。
【實驗方法】
1.把杠桿的中點懸掛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細線將石子拴好,把石子m1碼m2分別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分別量出動力臂L1阻力臂L2,由杠桿平衡條件算出石子的質量:m1gl1= m2gl2
則
4.在玻璃杯內盛水,將石子浸沒水中,L1固定不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5.量出鉤碼所掛處與支點的距離L2,由杠桿平衡條件得出(mg1-F)l1= m2gl2,其中F為石子浸沒水中所受浮力,由阿基米德定律知道,代入前式,求得石子的體積V。
6.由公式求出石子的密度。
7.將石子換成金屬、陶瓷片,重做上述實驗,分別求出金屬和陶瓷的密度。把實驗數據及計算結果填入表1.20-1中。
名稱
鉤碼質量m1(千克)
動力臂L1(米)
阻力臂L2(米)
物體質量m1(千克)
物體浸沒水中時鉤碼力臂L'(米)
物體所受浮力F(牛)
物體體積V(米3)
物體密度 (千克/米3)
石子
金屬
陶瓷
【注意事項】
玻璃杯內的水要能浸沒物體且不溢出,物體與杯子不能接觸。
【參考資料】
一、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測固體密度的另一種計算方法
實驗步驟和方法與前相同。
當第一次杠桿平衡後,
m1gl1= m2gl2
則待測物體浸沒水中,杠桿重新平衡後
由(2)÷(1)得
將代入式,其中為待測物體的密度,V為它的體積,則。
每次實驗時,只要測出L2和L'2,再代入(4)式中,即可求得所測物體的密度。水的密度是已知的,。
二、用杠桿「稱」液體的密度
找根寬度、厚薄比較均勻的直木條(長約50厘米),中點用支架支起或者用線吊起。將已知密度P的重物G和任意平衡物P分掛在兩邊(圖1.26-3),調節它們的懸掛位置,使杠桿平衡,則
Ga=Pb
保持重物G位置不變,將G全都浸入被測液體中,調節P的位置使杠桿平衡,則
將代入(l)、(2),並且將(2)÷(1)得,
欲測液體密度,每次實驗,只需量出b和c的長度,然後代入上式,即可求出被測液體的密度。
密度和浮力都是初中物理力學的重要內容。利用浮力來測量物質密度涉及到密度、浮力等多個知識和稱質量、測體積、求浮力等多個過程,綜合性強,難度較大。此類實驗不僅關注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注重提升學生實驗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應用能力,是中考命題熱點之一。筆者在教學中做了如下歸納,請各位同行斧正。
一、利用浮力測固體質量的質量
原理:根據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時,F浮=G物=m物g,而F浮=液gV排,只要能測物體漂浮時的浮力,通過等量代換就能間接算出物體的質量,然後根據=m/v,求得待測物的密度。對於不能漂浮的物體,要創造條件使其漂浮。
方法:等量代換 公式變形 充分利用漂浮F浮=G物的特點
二、利用浮力測固體物質的體積
原理:根據F浮=液gV排 得V排=,浸沒時V排=V物,測出其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可計算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即為物體體積。
方法:等量代換 公式變形 充分利用浸沒V排=V物的特點
⑽ 如何 用浮力 測物體密度
看你測得物體的密度是大於水還是小於水了,分析如下:
(1)物體的密度大於水
器材:彈簧測力計、細線、被測物體、足量的水
步驟:A.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力G
B.將物體浸沒水中,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拉
C.F浮=G-F拉,利用F浮=ρ水gV排,算出V排
因為浸沒,所以V物=V排
根據重力,得到質量m,則:ρ=m/V
(2)物體密度等於液體密度
器材:密度計、被測物體、液體(一般要加鹽之類的,使物體懸浮)
步驟:先將物體放入液體中,加鹽等使物體懸浮,用密度計測出液體密度,即:得到物體密度
(3)物體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器材:量杯、水、被測物體、大頭針
步驟:A.將量杯中加入適量水,讀出體積V1
B.將物體輕輕放入水中,靜止後,讀出體積V2
C.用大頭針將物體浸沒水中,讀出體積V3
分析:利用V排=V2-V1,代入阿基米德原理,得到F浮=ρ水g(V2-V1)
因為漂浮,得到物體重力G=F浮=ρ水g(V2-V1)
再利用V物=V3-V1
利用重力得到質量m=G/g=ρ水(V2-V1)
所以ρ物=m/V=ρ水(V2-V1)/V3-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