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證明:在杠桿平衡時,如果動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變,則動力跟阻力成反比
唉!這個問題很簡單。只是你給你分很少,算了吧,反正我現在也是很無聊!呵呵!說笑的。設動力為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用你的扛桿尺調給一個動力臂以及阻力臂一個長度,即F1=?, F2=?,那個問號是你自己要調的數據,你要調多少隨便你,然後根據公式F1*L1=F2*L2,通過你剛才調的L1,L2代入得到鉤碼的比例,例如L1=1,L2=2,那麼你的動力鉤碼以及阻力鉤碼的比例就是2:1了,這懂吧?就是動力邊掛兩個鉤碼,阻力掛一個(這是相對說的,不一定要2:1,我只是舉例,具體掛多少要看你調的L1,L2為多少)這時候平衡了,把它掛在支架上,然後看重點:公式F1*L1=F2*L2,兩個力臂不變就是你不必去理L1,L2了,你想想,L1,L2不變可,F1增大F2必然要跟著增大,因為你要保證兩邊的乘積不變嘛!這時候你就可以設置數據了,例如F1增加一個F2也增加一個,F1增加F2也增大兩個......就這樣你喜歡設置幾組都行。在兩個力臂不變的情況下F2隨著F1增大而增大,成正比。 對了那個彈簧測力計是拿來稱鉤碼的這樣才能得出F=多少N,細線是掛鉤碼的,具體語言你組織吧。呵呵!
B. 在杠桿平衡時,如果動力臂和動力保持不變,那麼阻力和阻力臂有什麼關系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臂乘以動力等於阻力臂乘以阻力,所以當動力臂和動力不變,即動力臂與動力的乘積保持不變,則 阻力和阻力臂成反比關系。
C. 杠桿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什麼情況下不是呢
初中物理,記不太清楚了.其實你現在記的這個結論本來就是不完全的,還不如捅破窗戶紙說稍微深一點的.高中就會學到:力×力臂=力矩,而且力矩是一個矢量,它的方向只有兩個,一個是「使物體順時針轉動」,一個是「使物體逆時針轉動」.在一個可轉動物體(也包括杠桿)平衡時的充要條件就是兩個力矩相等,這個條件在任何情況下都時對的.至於什麼動力、阻力的,忘記它們好了,中考也不會這么考,用高中的知識保證你做不錯題
D. 在杠桿平衡的情況下動力臂和阻力
唉!這個問題很簡單.只是你給你分很少,算了吧,反正我現在也是很無聊!說笑的.設動力為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用你的扛桿尺調給一個動力臂以及阻力臂一個長度,即F1=?,F2=?,那個問號是你自己要調的數據,你要調多少隨便你,然後根據公式F1*L1=F2*L2,通過你剛才調的L1,L2代入得到鉤碼的比例,例如L1=1,L2=2,那麼你的動力鉤碼以及阻力鉤碼的比例就是2:1了,這懂吧?就是動力邊掛兩個鉤碼,阻力掛一個(這是相對說的,不一定要2:1,我只是舉例,具體掛多少要看你調的L1,L2為多少)這時候平衡了,把它掛在支架上,然後看重點:公式F1*L1=F2*L2,兩個力臂不變就是你不必去理L1,L2了,你想想,L1,L2不變可,F1增大F2必然要跟著增大,因為你要保證兩邊的乘積不變嘛!這時候你就可以設置數據了,例如F1增加一個F2也增加一個,F1增加F2也增大兩個.就這樣你喜歡設置幾組都行.在兩個力臂不變的情況下F2隨著F1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對了那個彈簧測力計是拿來稱鉤碼的這樣才能得出F=多少N,細線是掛鉤碼的,具體語言你組織吧.
E. 杠桿不平衡時的動力臂與阻力臂示意圖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8%DC%B8%CB%B2%BB%C6%BD%BA%E2%CA%B1%B5%C4%B6%AF%C1%A6%B1%DB%D3%EB%D7%E8%C
這有兩張
F. 杠桿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什麼情況下不是呢
初中物理,記不太清楚了。其實你現在記的這個結論本來就是不完全的,還不如捅破窗戶紙說稍微深一點的。高中就會學到:力×力臂=力矩,而且力矩是一個矢量,它的方向只有兩個,一個是「使物體順時針轉動」,一個是「使物體逆時針轉動」。在一個可轉動物體(也包括杠桿)平衡時的充要條件就是兩個力矩相等,這個條件在任何情況下都時對的。至於什麼動力、阻力的,忘記它們好了,中考也不會這么考,用高中的知識保證你做不錯題
G. 杠桿平衡公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算上杠桿自重,如何計算
需要使用微積分知識來處理這種情況,其基本原理仍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鐵棒上的一個質量微元 密度*橫截面積*長度微元,即rho * s * dl
該微元的重力為:rho * s * dL * g
然後該微元的力矩:l * rho * s * dl * g,其中l為該微元距離支點的距離。
再對l積分,積分下限為0,上限為鐵棒的端點。
應該明白了吧,自己算算,不明白再討論哈
H. 阻力臂和動力臂怎麼區分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用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有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3.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後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並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I. 怎麼看杠桿的阻力臂和動力臂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如下圖:
(9)杠桿平衡動力臂和阻力臂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
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關於杠桿的工作原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記載過。
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關於天平平衡的記載:「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錘——重相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時,另一臂則要加砝碼,且兩者必須等重,天平才能平衡。
這句話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J. 什麼是動力臂和阻力臂
以支點為中心分開一塊木頭,那麼用力的那個位置到支點就是動力臂,而另一半便是阻力臂。
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叫作「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2叫作「阻力臂」。如果把從動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動力臂,或把從阻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阻力臂,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對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10)杠桿平衡動力臂和阻力臂擴展閱讀:
關於力臂的注意點
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的數學模型就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其中「點」為杠桿的支點;「線」是力的作用線,即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力臂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作用在同一個點上的幾個力,若它們的方向不同,那麼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那麼這個力的力臂就一定為零。